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8课 计算机数据安全教案 川教版
《计算机数据安全 》教学设计

《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一、教材分析1、使用教材教材为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
2、内容分析教材前几节已经学习了有关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发展、计算机系统和工作原理、初步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知识,本节主要学习计算机的数据安全,主要分为三大块:(1)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危害性(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能够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危害性,探索概括出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计算机操作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信息时代,网络让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完成大量信息的传递,同时,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危害的认识、预防和清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处理逐渐成为计算机的必备技能。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为12-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大胆、好问、好学,学生刚进入初中不久,自学能力普遍较低,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教学中老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该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上网知识,会使用搜索引擎查阅并下载资料,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些了解,具备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能力,能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环境局域网教室,教师机,投影仪,学生机数台联网,教师可以控制学生机器。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危害性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实例归纳共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网上搜索和阅读课本、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合作学习的能力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计算机病毒,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相应的危害性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些预防方法2、教学难点1、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和辨别2、对计算机病毒危害性的概括和总结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八、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PPT呈现余额宝被盗刷事件:阿华是一个普通的网店店主,一天夜里,他登陆支付宝发现在短短半小时时间里,支付宝竟然发生十几笔交易,交易额度竟然高达6万多元,当他想通过购买货物的方式消费掉余下来的3900元钱时,发现支付密码也被更改,一眨眼的时间,余额已经只剩600元.支付宝公安部人士表示:发生“盗刷”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用户设置的密码安全级别低,二是在网上与陌生人的沟通过程中,点击了来历不明的链接或者二维码,被其中安装的木马窃取了个人信息.师:这个事件涉及到了哪些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阿华的余额宝是怎么被盗刷的呢?生:密码、数据安全、木马盗取个人信息;因为用户的密码级别低,或者点击了来历不明的链接或者二维码,被木马窃取了个人信息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影响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生:计算机病毒师:一起来看几张图片,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 第八课计算机数据安全 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第八课计算机数据安全教案五、学生特征分析:七年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异,但对于计算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较强的好奇心,接收新鲜事物速度快;对计算机病毒有一定的模糊的认识,他们的好奇心、病毒存在的普遍性及病毒破坏的严重性会促使他们积极的对计算机病毒做更深入的了解。
六、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及清除方法。
七、教学难点:将落实到实际的应用中。
八、媒体资源的选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杀毒软件,病毒样本。
九、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及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兴趣和愿望一、营造氛围,引出课题思考问题:1、同学们遇到过或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2、你想过,你遇到计算机病毒后,你怎么办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列举病毒报道的例子(新闻媒体有很多的报道,可选取近期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在权威且和普通百姓关注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病毒2-3种举例),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普遍存在。
激发学生学习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兴趣。
教师要情绪饱满。
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二、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
1、让学生分析生物病毒(如:感冒病毒),从2个方面入手:1)病毒特征;2)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观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3、思考:你所观察到的或了解的计算机病毒的有什么危害?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2个方面记录下来,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病毒特征和计算机病毒的病毒特征做比较,引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播放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根据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注意激发学生放开思维,将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新知识的印象。
川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8.计算机数据安全教案

1. 针对数据安全知识小测验,及时批改学生的测试结果,指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对于数据安全案例分析,仔细阅读学生的分析报告,评价他们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数据安全报告,评价学生的调研和分析质量,指出报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安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计算机数据安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据丢失或泄露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计算机数据安全的奥秘。
2. 数据安全的威胁:了解常见的数据安全威胁,如病毒、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
3. 数据安全的措施:学习如何采取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包括使用防火墙、杀毒软件、备份数据等。
4. 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了解我国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5. 数据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病毒攻击和数据备份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8课综合活动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8课
综合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配置;
技能目标:巩固以前所学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品格;
教学难点: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计算机;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计算机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综合活动》。
二、完成活动:
师:课件出示计算机配置简介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完成课本52-23的表格填写;
生:认真观看后,积极进行填写;
师:巡视指导,并对同学们的表格填写情况进行总结;
三、评估计算机配置: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配置;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检测;
生:结合课文积极进行尝试;
师:巡视指导,并对同学的实践情况及时进行总结;。
计算机数据安全

创设电脑黑屏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电脑怎么了?
生:黑屏,中病毒了。
师:病毒真讨厌,它会影响我们正常工作。最近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病毒(播放“扩大镜”病毒视频)(视频来源:/20111020/n322841420.shtml)同学们,我们不能让它肆意横行了,一起把它揪出来绳之以法。
2.教师准备好上课用的ppt
3.一段“扩大镜”病毒视频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能说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危害
2、能举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会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技能:
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探究的方法,在完成任务分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预防病毒的方法,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师:我们都知道最近有一种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传播说明生物病毒具有传染性,有人感染此病毒身亡的,说明它也具有破坏性,破坏人体的免疫力。)那么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这些特征吗,请同学利用互联网上网搜索,找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三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对计算机病毒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都找出了怎么对付“扩大镜”病毒的好方法,希望大家把这些预防病毒的方法和你的亲人朋友一起分享,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四作业布置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任务,课后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使用电脑中病毒的情况进行调查,看看他们都遇到过什么病毒,都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没有没有清除的病毒,自己试试看能不能帮他们杀杀毒。
二知识点讲解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师:有一种计算机病毒叫做蠕虫病毒,中了蠕虫病毒的电脑整个电脑就爬满了毛茸茸的小虫子,这些小虫子会一口一口的把电脑吃掉?(展示一张爬满虫子的电脑)有一种病毒叫做木马病毒,中了木马病毒,电脑屏幕上有很多木头做的马在奔驰,搅的人头晕眼花?(展示一张有木马的电脑)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川教版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课件(9张)

学生活动二:
思考:观看病毒演示
1.病毒制造者的目的是什么?
恶搞:毛毛虫、女鬼。 盗号:网银大盗、网游大盗、qq木马。 破坏:冲击波、CIH、word文档杀手。
2.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网络、移动存储器
学生活动三:
• 1.观看视频,学习各个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 2.利用专杀工具为电脑杀毒。
怎样预防和清除 计算机病毒?
引入
• 活动一:你的电脑中过毒吗?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小程序。 它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传染性:QQ病毒之桃色陷阱 潜伏性:定时发作的CIH病毒 黑色星期五 网银大盗 QQ盗号木马
破坏性:熊猫烧香
冲击波
关掉所有杀毒软件 感染所有.exe文件 电脑运行缓慢
测测你的信息安全指数
一、预防:
1.怎样预防来自网络的病毒。 ——不从垃圾网站下载软件 软件下载后先杀毒后打开 不浏览黄色网站 2.怎样预防来自外来存储器的病毒。 ——外来存储器先杀毒再打开 3.安装防病毒软件。 金山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360安全卫士 4.重要数据另存备份。 另存到U盘,刻写到光盘
二、清除:
使用杀毒软件清除,做到定时杀毒及时更新。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计算机数据安全

总结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 破坏内存。 电脑破坏内存的方法主要是大量占用你的计算机内存、 禁止分配内存、修改内存容量和消耗内存4种。
• 破坏文件。 病毒破坏文件的方式主要包括重命名、删除、替换内 容、颠倒或复制内容、
• 影响电脑运行速度。 病毒在电脑中一旦被集火,就会不停的运行, 占用了电脑大量的系统资源,使电脑的系统资源,使电脑的运行速 度明显减慢。
计算机数据安全
• 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 •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与危害性 •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和清除
计算机病毒
•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 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 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 寄生性 • 传染性 • 潜伏性 • 隐蔽性 • 破坏性 • 可触发性
• 影响操作系统正常运行。 电脑病毒还会破坏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 主要表现方式包括自动重启电脑、无故死机、不执行命令、干扰 内部命令的执行、打不开文.
信息安全的三要素
• 保密性 • 完整性 安装正版软件,并经常更新软件。 • 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测电脑。 • 不轻易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磁盘。 • 使用复杂的密码,提高安全性。 • 重要的文件要提前备份。
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7.8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课件

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围绕“改造家庭网络系统”项目学习,了解互 联网的 概念,认识互联网的影响与价值,体验互联网的 应用,体会互联 网环境下的新业态、新生活。
单元学习过程
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互联网安全风险,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 2.能通过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保护好个人信息。 3.了解文件备份与加密的重要意义。 4.会使用网盘对重要数据和文件进行备份。
小知识
文件备份可以有效防止因为网络安全风险、系统操作失误及 系 统故障所导致的重要文件丢失。常用的备份工具有本地磁 盘、移动 存储设备、专业备份软 件和云存储网盘等。
任务三:保护数字资源
小组讨论:制订小组文件备份方案。 第一步:按重要性列出需要备份的文件(文档、照片、视 频等) 。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确定备份频率和保留期限。 第 三步:展示备份方案,并解释这个方案的合理性。
2.基于安全的考虑,筛选出“不必要使用的情 况”并停止使用 。
3.梳理“必要使用的情况”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 风险问题。 4.为了规避安全风险,讨论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任务三:保护数字资源
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服务的过程中,通常会在电子设备或云 存储 中存储大量的数字资源。保护好这些数字资源需要综合运 用多种 方法,如更新和维护操作系统、安装防病毒软件、设置 防火墙、 限制访问权限、备份重要文件和加密重要文件等。
3.利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加密工具:一些云服务提供商 会提供 自己的加密工具,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密 和解密。
任务三:保护数字资源
由于云存储服务商会受到保密条款约束,所以通常情况 下,存放 在云存储的数据是安全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 些措施进一步 增强它们的安全性。例如,在云存储中使用数据 加密技术保护数据 存储安全和传输过程安全。常见的云存储加 密方法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看教师演示用杀毒软件。
2、让学生操作杀毒软件,对计算机检查检查和清除。
五、小结、拓展
思考在预防计算机病毒中,我能做什么。
六、课后探索活动:
调查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安全防范,请同学们对你的亲人和朋友进行一个关于计算机病毒危害与防范的调查,并完成调查表(表见课本41页或附表)。并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向他们提供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和清除方法。
双流县中学现代课堂教学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
课时
2
课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的基本方法;
过程目标:激发学生思考预防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教
学
重
、
难
点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激发学生学习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兴趣。
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2个方面记录下来,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将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病毒特征和计算机病毒的病毒特征做比较,引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播放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根据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教师要情绪饱满。
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
返回学生调查信息,了解当地计算机病毒的相关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和学生讨论出当地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或在保护计算机数据安全重点应注意什么。所收集的信息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
注意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使之互动,在探索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
1、让学生分析生物病毒(如:感冒病毒),从2个方面入手:1)病毒特征;2)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观察模拟病毒发生情况的资源光盘。
3、思考:你所观察到的或了解的计算机病毒的有什么危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举病毒报道的例子(新闻媒体有很多的报道,可选取近期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在权威且和普通百姓关注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病毒2-3种举例),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普遍存在。
根据学生分析生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比较引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分析学生的回答,师生讨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请学生总结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加深学生对预防计算机病毒生的操作步骤,肯定学生杀毒的成绩。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和清除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或教学流程图
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
一、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1、生物病毒:
(1)病毒特征
(2)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计算机病毒:
(1)概念
(2)危害
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及清除措施
(1)预防
(2)清除
三、课后探索活动
完成课本中的附表
教学后记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异,但对于计算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较强的好奇心,接收新鲜事物速度快;对计算机病毒有一定的模糊的认识,他们的好奇心、病毒存在的普遍性及病毒破坏的严重性会促使他们积极的对计算机病毒做更深入的了解。
注意激发学生放开思维,将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新知识的印象。
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备注
三、确定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1、根据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思考如何切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安全。
2、学生总结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加深学生对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印象。
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及清除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深到实际的应用中,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
方法
演示、协作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杀毒软件,病毒样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备注
一、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思考问题:
1、同学们遇到过或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
2、你想过,你遇到计算机病毒后,你怎么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