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与麦冬

合集下载

中医名方增液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增液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增液汤临床运用【组成】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

【用法】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功用】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咽干口燥,舌红而干,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者。

【加减】若津伤热结,服药后,观察24小时。

若大便不下者,可加大黄、芒硝组成增液承气汤以滋阴攻下。

【方论】本方所治热结阳明,阴亏液耗而致肠燥便结,即所谓“无水舟停”,故治用滋养法以“增水行舟”。

方中重用玄参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君药;麦冬滋液润燥,能润能通,生地黄养阴清热均为臣药。

三药为质润之品,共奏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之功。

【医论】本方证是由热病耗伤阴液,津枯肠燥所致。

吴鞠通说:“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

其偏于阳邪炽盛,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方代之。

独取玄参为君者,玄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肤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

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之为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吴氏认为,阳明温病,无上焦证,已经好几天不大便的,应当用攻下方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阴液素亏,不能用承气汤攻下的,就应该用增液汤来养阴润肠,以达到通便的目的。

吴氏创增液汤,是受到吴又可承气养营汤法的启迪的。

并认为:“(本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余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阳明病包括胃肠,热结阳明,伤津耗液以致大便秘结,须分虚实治疗。

若偏于热邪炽盛,腑实壅结之实证,当用承气汤以急下存阴,但是,如果偏于阴亏液耗,液涸肠燥,传导失司,即所谓“液干多而热结少”,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若用承气汤攻下,则攻伐有过,有误下亡阴的危险,只有滋养阴液以润燥为主,才是正确的治法。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冬麦的功效作用可以表现在很多的地方,例如它可以帮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问题,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以及肠燥便秘等情况,所以了解这些功效作用之后,就可以正确的利用。

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

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2、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3、治疗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4、治疗暑天汗出虚脱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

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编者注:此方为金代名医李杲所创,方名叫“生脉散”,已制成生脉口服液)。

5、治疗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6、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7、治疗糖尿病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

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

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玄麦甘桔颗粒

玄麦甘桔颗粒

玄麦甘桔颗粒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玄麦甘桔颗粒
【成份】
玄参、麦冬、甘草、桔梗,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
清热滋阴,祛痰利咽。

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一次10克,一日3~4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辛辣、鱼腥食物。

2.服药七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5.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密封。

【有效期】
36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51020772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四川德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地址: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观音阁。

增液承气汤——精选推荐

增液承气汤——精选推荐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卷2)[组成]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大黄三钱(9g) 芒硝一钱五分(4.5g)[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芒硝溶服)。

.[功用] 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主治]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苔薄黄或焦黄而干,脉细数。

[病机分析] 本方证治,系由阳明温病,热结胃肠,津液受灼,或素体阴液亏损,又患温病,更伤津液所致。

热结阴亏,肠腑失润,传导失常,以致燥屎不行,脘腹胀满;燥屎内停,邪热愈盛,阴津渐竭,大肠无阴津之濡润,故肠中燥屎虽下之而不通,此即吴瑭所言“津液不足,无水舟停”之意。

口干唇燥,舌苔薄黄或焦黄而干,脉细数等,乃热伤津亏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为热结阴亏之证。

故以滋阴增液,泄热通便而立法。

方中重用玄参苦甘咸寒,入肺、胃、肾经,清热养阴,《神农本草经》卷3谓其“主腹中寒热积聚”;麦冬甘微苦微寒,人肺、心、胃经,养阴生津,《本草纲目》卷16谓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消谷调中”;生地黄甘寒,人心、肝、肾经,滋阴生津润燥,《名医别录》卷1谓其“主男子五劳七伤……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三药相配,补而不腻,有滋阴润燥,增液通便之功。

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泄热通便。

诸药合用,甘寒濡润,以滋阴清热,咸苦润降,以软坚降泄,使阴液得复,燥屎得下,热结可除,是为“增水行舟”,攻补兼施之剂。

正如吴瑭所说:“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温病条辨》卷2)。

本方的配伍特点在于滋阴药与泻下药同用。

该方系增液汤(玄参、生地黄、麦冬)合调胃承气汤去甘草组成,故名“增液承气汤”。

[临床运用]1.证治要点本方专为温热病热结阴亏的便秘而设,临床运用时应以大便秘结,口干唇燥,舌苔黄,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传染病高热便秘,津液耗伤较重,以及痔疮日久,大便干燥不通,证属热结阴亏者。

玄参

玄参

玄参,是玄参科的一个草本植物,用它的根,根是黑的,玄就是黑色的意思。

整个从表面到里面切开,而且切开了以后颜色,黑色越深,它的质量越好。

有的人写处方,老是三个字,每个药都把它凑三个字,比如说玄参本身就黑的,要写个黑玄参,多此一举,很浪费时间。

比如说桂枝,没有办法加三个字,有的(写)桂枝尖,实际上不是完全用的尖本身,有这种医生好象显得很整齐、很划一,方(中)我每一味药的药名都是三个字的,没有必要。

玄参也是清热凉血药。

那么清热凉血,它比生地,作用要稍次一点,凉血的作用要稍次一点。

所以(这)药也可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

它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它也可以养阴,这一点不管在营分、血分,它和生地黄是一样的。

那么不一样的,生地黄对于血分,有止血的作用,玄参没有。

但是玄参能够清热解毒,温热病需要泻火解毒。

玄参有,生地没有,所以温热病,热入营血,热毒比较炽盛的,那玄参尤其是心经啊,这些热毒炽盛,经常用玄参。

比如说以后的清宫汤这里面就用玄参就是道理。

所以两个药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的,对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都可能凉血和养阴。

不同的一个可以止血,一个可以解毒。

当然在凉血方面,生地黄略强一点,由于生地黄的清热凉血比较强,而且又有直接的止血作用。

所以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是一个很常用的要药,而玄参,凉血作用不强,又没有止血的效果,所以在主治当中就没有血热妄行。

一般的出血证不使用,也是与凉血有关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那么玄参作为一个清热解毒药,那么它可以用于热毒疮痈,和一些咽喉肿痛,这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玄参显得很重要,是个很常用的解毒利咽的药,那民间很多民众都知道玄麦甘桔汤,咽喉不舒服了,用一点玄参来泡水喝,其实玄参利咽喉,一方面是它通过它的泻火解毒,那么火毒炽盛,咽喉肿痛可以(用),另外它又能够滋阴降火,如果是阴虚火旺,上灼咽喉而出现的咽喉干痒疼痛,它常常和麦冬这一类,它也能够利咽。

所以它对咽喉的疾病,应用非常广泛。

增液汤

增液汤

增液汤《湿病条辨》[组成] 玄参一两(30克)麦冬连心,八钱(24克)细生地八钱(24克)[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

不便,再作服。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者。

[方解]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二途。

若阳邪炽盛,热结之实证,则用承气汤急下存阴;若热病耗损津液,液涸肠燥,传导失司,《温病条辨》所谓“液干多而热结少”,“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则不可用承气汤重竭其津,当用增液润燥之法。

方中重用玄参苦咸寒,养阴生津,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

麦冬甘寒,增液润燥;细生地甘苦寒,养阴润燥,共为臣佐药。

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使肠燥得润,大便自下,故名之曰“增液汤”。

本方咸寒苦甘同用,为增水行舟之计,然非重用不为功。

[运用]1.本方用治热病伤津,肠燥便秘。

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证治要点。

由于本方功擅养阴润燥,故又多用治内伤阴虚液亏诸证。

2.若津亏燥热已甚,服增液汤大便不下者,可加生大黄`芒硝以清热泻下,软坚润燥。

3.肛裂`慢性牙周炎`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糖尿病等属阴津不足者,均可加减用之。

[文献摘要]〈温病条辨〉:“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

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2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

独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

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

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此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玄参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导语:任何一种滋补品或是中药都是不能随意摄入的,只有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正确滋补调养和用药,才能真正的发挥出理想的功效及价值,也就可
任何一种滋补品或是中药都是不能随意摄入的,只有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正确滋补调养和用药,才能真正的发挥出理想的功效及价值,也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了。

如玄参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的用药价值很高,既能滋补身体,还能治疗疾病,那么玄参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躁、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

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躁神昏。

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2.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

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

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

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

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3.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胭。

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热凉血;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4.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

但玄参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干燥症,润燥中药方

干燥症,润燥中药方
玄参15麦冬12桔梗12生甘草10沙参12连翘15知母12天花粉15
玄参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1、清心除烦:适于内热扰心之证。
用药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药用乌头主要为川乌,民间药用也有草乌,乌头的侧根(子根)叫附子,乌头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剧毒!需要炮制过才能入药。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天花粉
应用:1.本品长于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症,常配生地、山药、五味子等,如玉液汤。
连翘
连翘主要含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娄、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除果实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结排脓之效外,药用其叶,对治疗高血压、痢疾、咽喉痛等效果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