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助读案
《棋王》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棋王》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棋王》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棋王》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春市的八年级语文下册中,一本名为《棋王》的小说成为了教学的任务之一。
教师们精心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针对这部小说的教案,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内容。
1、导读在学习一部小说时,首先需要进行导读,了解故事的背景、主题以及人物。
《棋王》讲述了一个少年李连杰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国际象棋大师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题可以说是梦想与努力,也是少年成长的历程。
在导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好好理解这个主题的内涵,以及作者通过小说中的细节表达出来的深刻的内心感受。
2、情感归纳《棋王》这部小说主要是讲述少年李连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为了国际象棋大师。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一章节进行情感归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意义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3、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点。
在阅读小说时,语言的表达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至关重要。
在《棋王》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并关注其中的细节,帮助学生增加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
4、思想品德在小说中,少年李连杰的梦想是成为国际象棋大师,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不断努力,就会最终实现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李连杰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5、写作练习在学完《棋王》这部小说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和情境的同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小说是一种文化载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人性,也能够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棋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说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体会人生百态;(2)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虚伪与丑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棋王》情节的把握;(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探讨;(3)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2)如何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3)如何从小说中提炼有益于现实生活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说《棋王》的作者及其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情节,把握人物关系;(2)分小组讨论,梳理小说脉络,分析人物性格;(3)教师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惑。
3. 文本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棋局与人生的关系;(2)探讨小说主题,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断裂;(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2. 强调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小说《棋王》的情节,以作文形式提交;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3. 推荐一本与《棋王》主题相关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原因。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阿城及其作品:(1)搜索相关资料,了解阿城的其他作品及其文学地位;(2)选择一篇阿城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了解其风格特点。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

课题《棋王》课型新讲课教知识与技术1.认识作者及其处女作《棋王》在文学史的地位。
学2.掌握人物形象,学会从描绘中归纳人物性格。
目3.赏析文章出色的场面描绘,掌握点面联合的写法及其成效。
标过程与方法经过品尝文本语言, 透视主人公王一世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 1.领会王一世对象棋的热爱,培育学生自己的兴趣喜好。
价值观2.学习主人公信守誓言、嫉恶如仇、大义凛然的难得精神。
教课要点1.认识王一世高明的棋艺,归纳人物性格。
2.赏析场面描绘,掌握点面联合的写法及其成效。
教课难点理解阿成小说的语言特点。
教课方法问答对话、议论鉴赏法、教课时数 2 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一、导入语教课“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向来是个人学问涵养的标记,传统文人情味修养讲究“琴棋书画”札记兼通,“棋”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个体对智慧修养的要求,这类修养和文学修养是相辅相成的。
棋与语文也是有联系的,比方跟棋相关的成语——踌躇不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棋逢敌手;人生如棋;世事如棋;落棋无悔;还有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还有王菲的歌《棋子》。
今日我们讲一个与“棋”相关的故事《棋王》。
这是一位如何的棋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有如何的故事?此刻就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作者作品介绍阿城,原名钟阿城,出生于1949 年清明节,北京人,中国今世作家。
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
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乡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
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尔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
在云南时,与有名画家范曾结纳,两人超出“代沟”而成为生死之交。
“文革”后,经范曾介绍,《世界图书》编写部破格录取阿城,作者重返北京。
回城后曾在中国图书出入口企业、东方造型艺术中心、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企业工作。
1979 年后,阿城曾辅助父亲撰写《电影美学》。
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的《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与父亲的商讨商讨、目染耳濡中,博学多才,为其今后创作风格的形成确立了基础。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章节一:小说背景与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阿城及其作品《棋王》的背景资料。
2.分析阿城创作《棋王》的艺术特色。
3.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1.阿城及其作品《棋王》的背景资料。
2.分析阿城创作《棋王》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阿城创作《棋王》的艺术特色。
2.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阿城及其作品《棋王》的背景资料,分析阿城创作《棋王》的艺术特色。
2.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内容:1.阿城及其作品《棋王》的背景资料。
2.分析阿城创作《棋王》的艺术特色。
3.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概述。
作业:1.阅读《棋王》全文。
2.写一篇关于《棋王》的人物分析文章。
章节二:小说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棋王》的情节结构。
2.理解小说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和发展。
3.探讨小说情节对主题的体现。
教学重点:1.小说《棋王》的情节结构。
2.小说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和发展。
教学难点:1.小说情节对主题的体现。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棋王》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关系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探讨情节对主题的体现。
教学内容:1.小说《棋王》的情节结构概述。
2.分析小说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和发展。
3.探讨小说情节对主题的体现。
作业:1.总结小说《棋王》的情节结构。
2.分析小说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和发展。
章节三: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棋王》中的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3.探讨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小说《棋王》中的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教学难点:1.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棋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小说《棋王》中的人物形象概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3课棋王(节选) 含答案

◆13 棋王(节选)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有的棋开局走得很顺很漂亮,到了中局还一路领先,兵强马壮,甚至多出几个棋子,结果在自鸣得意之际冷不防让对方先杀了你的老将赢了棋。
有些人年轻时就初露锋芒,中年后更是踌躇满志,终因缺少对人生航向的总体把握,一路走来风生水起,最后仍不胜长力而落伍甚至误入歧途。
把握好人生的航向,方能演绎出生命的精彩。
论荣誉荣誉是一架桥梁。
它能引导你走向未来,也可能诱惑你步入昏庸。
荣誉是一座山峰。
登上山顶的人,自能领略天底下的风光,使追求之心更加炽热。
得到荣誉,意味着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荣誉来之不易,值得庆贺。
当拥有了荣誉,当脚下已是光明之巅的时候,是沉湎于享受之中而沾沾自喜,还是清醒地反思,燃起新的追求?这是一道并不亚于过去奋斗之艰的新课题。
如果说失败是对人生的逆向考验,那么荣誉则是对人生的顺向考验。
有的人在逆向考验面前,不失为勇士,但在顺向考验面前,却败下阵来,在甜蜜的陶醉中,背上了包袱。
殊不知,荣誉是对过去努力的褒奖,而不是今日成绩的实现,更不是将来命运的所在。
一个人一旦有了荣誉,就裹足不前,那么荣誉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腐蚀剂,会滋生一层层思想的锈斑,削弱已经到手的成果,甚至会吞噬自身。
只有不断进取,把荣誉作为新起点,作为攀登的台阶,才能使理想之路延伸,使荣誉保持常青的本色。
当荣誉降临时,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作为动力,推动自己前进。
当成功之时,回避荣誉则会获得荣誉,追求事业的人,荣誉会跟随他;反之,越是起劲追求荣誉,荣誉越是羞答答,最终会对他绝情的。
微感言:1.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名贤集》2.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淮南子3.棋逢敌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
——宋·普济4.酒以不劝为饮,棋以不争为胜。
——明·洪自诚一、作者视窗久经历练而充满才气的阿城看过阿城书的人,大概都会同意,阿城的语言,初一看有点口语化,似乎还粗糙了些,但仔细读上两遍,却发现并非如此,此公遣词用字不但出神入化,而且极富现场感,表面上很温和,不瘟不火,骨子里却是运笔如刀,深刻万分。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对中国象棋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棋王》的故事背景。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象棋的基本规则和棋盘布局。
讲述《棋王》的故事背景和主人公形象。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象棋棋盘和棋子。
讲述故事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1.4 教学步骤展示中国象棋棋盘和棋子,引导学生了解基本规则。
讲述《棋王》的故事背景,介绍主人公王一生。
引导学生讨论棋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第二章:棋盘布局与棋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中国象棋棋盘布局和棋子的基本知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象棋棋盘的布局和各个棋子的走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棋盘和棋子。
讲解棋子的走法和布局。
2.4 教学步骤展示中国象棋棋盘和棋子,讲解棋子的走法。
引导学生了解棋盘布局的基本原则。
进行一些简单的棋局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棋子的基本走法。
第三章:兵的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兵在中国象棋中的运用和战术。
3.2 教学内容介绍兵在中国象棋中的走法和战术。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棋盘和棋子。
讲解兵的走法和战术。
3.4 教学步骤讲解兵的走法,包括一步兵和过路兵。
引导学生了解兵的战术,如挡车、牵制等。
进行一些简单的棋局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兵的运用。
第四章:车的运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车在中国象棋中的运用和战术。
4.2 教学内容介绍车在中国象棋中的走法和战术。
使用多媒体展示棋盘和棋子。
讲解车的走法和战术。
4.4 教学步骤讲解车的走法,包括直行和横行。
引导学生了解车的战术,如牵制、攻王等。
进行一些简单的棋局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车的运用。
第五章:马的运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在中国象棋中的运用和战术。
5.2 教学内容介绍马在中国象棋中的走法和战术。
5.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棋盘和棋子。
讲解马的走法和战术。
5.4 教学步骤讲解马的走法,包括日字形和十字形。
引导学生了解马的战术,如马后炮、马踏飞燕等。
《棋王》教案

《棋王》节选教案备课人:钟广权教学目标:1.鉴赏王一生的人物形象。
2.探究《棋王》的写作主题。
教学重难点《棋王》的主题思想课时1课时一、导入: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王学生自由作答。
板书:棋王二、学生概括文章情节。
三、研读文本,学生结合原文说一说王一生为什么被称为棋王。
(读原文、品人物)1.王一生有哪些性格特质教师总结:爱棋—迷棋成棋王,得棋魂。
有棋品,讲棋道扞卫棋道,不玩物丧志讨论交流:观看电影《棋王》中主人公吃饭的片段,这个片段是否有损棋王的形象呢原文:我看他对吃很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
列车上给我们这几节知青车厢送饭时,他若心思不在下棋上,就稍稍有些不安。
听见前面大家拿吃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
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
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
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
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
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
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
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
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
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
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
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
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总结:吃——物质需要(俗)棋——精神需求(雅)王一生是普通贫苦大众中的一员,他贫穷,会为了生计而忧愁,他的吃反映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时代特点。
虽然贫穷,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棋的痴迷,这是小人物王一生的坚持。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

《棋王》教案(备课组)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小说中的关键词汇和成语。
(2)能够分析并欣赏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3)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对话和描写,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3)欣赏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棋王》小说。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入话题:介绍《棋王》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好奇心。
2. 授课:(1)讲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3. 练习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中的相关片段。
(2)分组讨论和分享,讨论小说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主题的思考essay。
(3)推荐相关阅读:提供其他类似的小说作品,供学生拓展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棋王课型:导读主备:范国伟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学生姓名:【阅读目标】1、了解小说背景和主要内容,领悟小说对传统文化中理想精神的探索这一主题。
2、结合故事情节和具体的描写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透过看似平实的语言理解其深沉的意蕴。
【作者介绍】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重庆江津(原属四川),当代著名作家。
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
处女作《棋王》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秀中篇小说奖。
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
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共包括三个中篇《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作品介绍】本书在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排名第20名。
原载《上海文学》1984年第七期,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阿城的《棋王》一直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这个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更着重表现的是对传统文化中理想精神的寻找。
小说以远赴云南边境“上山下乡”的一群“知青”为主人公,勾画了他们在非常环境里的人生经历。
主人公王一生是其中的一员。
他天性柔弱,面对粗糙喧嚣的社会环境,其惟一的“定力”只能来自自身内部精神的平衡。
这是一个典型的“隐于市”的“大隐”之人:既不远离世俗生活,又不沉溺于俗世环境。
在作品中,政治事件和社会矛盾被淡化了,“知青生活”和“文革背景”或许并不是小说中人物生存和活动的全部环境和依据,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才真正影响到了王一生们的为人处世乃至精神世界:老庄哲学中的淡泊宁静、无为而为、身处俗世、不耻世俗的“超脱境界”,或许正是王一生们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也是小说所要建立的文化立场。
【阅读思考】课外阅读阿城小说《棋王》,回答以下问题。
1、小说中的王一生嗜好下棋,被称作“呆子”,请以作品中的事例作具体分析。
2、下棋是人精神方面的追求,可作品中有大段篇幅关于王一生对“吃”的感受、看法、包括吃态的描写,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王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作品内容作具体分析。
4、作品中写到王一生的母亲留给他的无字棋和脚卵祖上传下的乌木棋,将对这两副棋具的描写语段摘抄下来。
5、脚卵用祖传的乌木棋具为王一生争取到参加象棋大赛的资格,可嗜好下棋的王一生却断然拒绝,你赞同他的这种做法吗?并简要阐述理由。
1.王一生的精神追求是下棋,这个棋呆子一旦迷上下棋,便不问世事,不论场合,车厢里、路灯下、垃圾堆旁,他都乐于与人对弈,“何以解不痛快?惟有下象棋”。
他借助下棋来淡忘生活的苦难,在对弈中实现生命的自由、自我的超脱。
小说写王一生有着很高的人品棋品,特别是对棋艺的追求,不含任何狭隘的世俗名利观念。
他拒绝拜那个连宋代残局也没有走通的“国内高手”为师;他与深暗棋道的捡破烂的老头儿成为忘年之交,谨遵他的祖训“为棋不为生“;主动放弃脚卵用祖传乌木棋为他换来的参赛资格,却在赛后同时与九人展开车轮战。
2.王一生所处的是一个政治动乱、物资匮乏的社会时代,他对物质追求的第一要求就是“吃”。
小说写他饥不择食,只要是能充饥的食物,不论干湿,都能享用,而且吃相极恶。
“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的一个渣儿不剩,真是惨无人道”,其“惨无人道”的吃相实质上揭示出了主人公贫寒、饥饿的生存困境。
小说中王一生与“我”在火车上大谈“吃经”,通过王一生对“馋”与“饿”的辩解,表现出他对“吃”的重视,因“吃”是生之根本,但他对“吃”的要求并不高,是“比较实在的”,“半饥半饱的日子长”足矣,而对其它的事物更是无欲无求,可见他重视生命,轻视利禄,知足淡泊。
3.这是一个典型的“隐于市”的“大隐”之人:既不远离世俗生活,又不沉溺于俗世环境。
4.“只捡人家的牙刷把,给你磨了一副棋。
”说着,就叫我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小布包来,打开一看,都是一小点儿大的子儿,磨得是光了又光,赛象牙,可上头没字儿。
脚卵把盒子放在床上,打开,原来是一副棋,乌木做的棋子,暗暗的发亮。
字用刀刻出来,笔划很细,却是篆字,用金丝银丝嵌了,古色古香。
棋盘是一幅绢,中间亦是篆字:楚河汉界。
5.略【课堂精读】棋王(节选)阿城人是越来越多。
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
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
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王一生坐在场当中,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
我给他拍一拍土。
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
他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
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
书包里有……有我妈的无字棋注。
”他的瘦脸又干又脏,鼻沟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
我知道他拼了,心里有些酸,只说:“保重!”棋开始了。
几千人不再出声儿。
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传出棋步,外边儿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
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
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
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我伸手到王一生书包里去掏摸,捏到一个小布包儿,拽出来一看,上面绣了一只蝙蝠,四边儿都用线做了圈口,针脚很细密。
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
我把它攥在手里。
太阳终于落下去。
人们仍在看着。
里边儿传出一句王一生的棋步,外面的人就嚷动一下。
专有几个人骑车为在家的冠军传送着棋步。
我又看见脚卵很高兴的样子,心里就松开一些,问:“怎么样?我不懂棋。
”脚卵抹一抹头发,说:“蛮好,蛮好。
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一个人,九局连环!车轮大战!”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
”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
他仍旧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
喉结许久才动一下。
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干干地笑了一下。
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
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
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
忽然人群发一声喊。
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
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
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士”伴着。
我的肚子拖长了音儿在响,脚下觉得软了,就拣个地方坐下,仰头看最后的围猎,生怕有什么差池。
人群乱起来,纷纷闪开。
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
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
他看完了棋,跺跺土,昂了头,由人搀进棋场。
众人一拥而起。
我急忙抢进大门。
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
高高的一盏灯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
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
王一生忽然目光短了,发觉了众人,轻轻地挣了一下,却动不了。
老者向前几步,朗声叫道:“后生,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
我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
他的腿仍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
我感到手里好像只有几斤的份量,就把他放下,去揉他的双腿、脸和脖子。
半晌,他的身子软下来,慢慢把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
”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一些木。
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王一生看。
他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粘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选自阿城《棋王》,有删节)[注]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
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
19.结合全文,分析小说开头场面描写的作用。
(4分)20.小说中多次描写了王一生的眼睛,请结合小说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4分)⑴眼睛虚望着⑵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
21.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肖像描写的特色。
(4分)22.小说中三次写到了“妈妈的无字棋”,请结合全文理解这样写的深刻意蕴。
(6分)19.[解析]本题考查了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着重考查了对题目的理解。
[参考答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分);渲染气氛,为王一生的出场作铺垫。
(2分)20.[解析]本题考查了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题时要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进行分析,要结合主题情感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虚”字形象地表现了王一生此时内心的紧张(惶恐)(1分),也说明对于眼前的棋局他并无太大把握(心中无底)(1分)。
(2)陷入深深的思考(聚精会神)(1分),沉浸于棋局之中(进入无我之境)(1分)。
21.[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题时要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进行分析,要结合主题情感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铁铸一个细树桩”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了此时的王一生全身心沉浸于棋局之中的形象(2分);用夸张手法写聚在乱发中的生命,体现出王一生下棋时所散发出的逼人气势(2分)。
(答出“细致刻画其眼睛,体现出王一生的智慧及此时忘我的情态”,亦可得2分)22.[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的理解。
审题时要纵观全文,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全面考察,然后很据要求,组织语言。
[参考答案]①“无字棋”三次出现,贯穿其中,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爱(2分);②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期待(2分);③寄托着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2分)。
(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