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
委婉语的概念

1.2 委婉语的概念委婉语是指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以达到交际的功能。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出自希腊语,意为“good speech”。
宗教与委婉语产生于古人对大自然的迷惑不解和敬畏崇拜。
人们认为用委婉语称呼传说中的神灵,可以起到安抚和尊敬他们的作用。
现代委婉语范畴较广,不仅包括鬼神、裸体、排泄、新盖、生育、疾病和死亡等传统禁区,而且涉及到年龄、婚姻、职业、金钱、政治和战争等当代生活中最敏感的领域。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又莫过于年龄、婚姻、职业、金钱、生老病死和排泄等几个方面。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委婉语的运用均十分广泛,历史悠久。
从它的广泛运用,可以体现出中英方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中国人在语言交往中喜欢试探,言辞婉转含蓄,为的就是要避免过于直接而给对方造成难堪、尴尬的场面,从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美人在交往中注意显示自我,他们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对于对方的脸面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的考虑是次要的,因此他们谈话的话题十分自由广泛,并且强调直截了当的回答。
中英方这种交际观念和模式的差异常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就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中的文化差异,寻求中英文化融入的切入口,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因素的融入,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加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
英语/ Euphem ism0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os, 其中前缀eu- 的意思是/ good0或/ w ell0, / phem e0即speech的意思。
整个字面意思为ausp icious, good 或fortunate speech, 即/ 好听的话0或/ 中听的话0。
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或塔布( taboo) 有关。
委婉语

原文为非正式语体,若翻译成“寿终正寝”、“亡故”或“仙逝”等,显然是不太适宜的。我们应该将它翻译为:“在我七岁时,奶奶便去世或过世了”比较恰如其分。
另外,同一委婉语在各自的语言中有几种,甚至多种表达方式,在翻译中应根据文体、语体、感情色彩等区别对待,正确理解,合理翻译。比如“死”、“大小便”等在英语中有上百种委婉说法,应该根据不同场合正确理解。
(二)套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些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却可能根据彼此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其相对等的表达,此时就可以用套译的方法加以翻译。例如当某人的裤子拉链忘记拉上,就可以提醒他说:you've lost your license,翻译成中文,我们可以套译为“你的前门忘记关啦”。
1.根据不同文化判断是否有委婉必要
原文中用迂回陈述法将“棺材”婉转地说成“那件东西”,以达到委婉效果,因此译成英文时也可以直接用“that”来代替“coffin”.
译文:I've secretly sent people to get things prepared. But they haven't found good wood for that yet, so we have to wait.
(5)借助情态动词
英语时常借助情态动词would, should等构成委婉语。如 “I would like to hear your views.” “There's something I would advise you to consider in the program.”
(二)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二)迂回陈述法
对于有伤大雅、令人不快的话,人们常借用迂回陈述法拐弯抹角地来表达,旨在文雅,如:
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由George Blunt 在16 世纪80 年代提出。
在希腊语中,委婉语原是指“好兆头”或者“吉祥的话”等。
直到现在,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一般而言,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无意冒犯的、令人愉悦的表达来代替另外一个直接的、使人不快的表达,也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2]。
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人们往往尽量避免提及一些粗鲁无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 37.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随着认知语言学科的发展,从转喻的角度来剖析委婉语的构成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
Lakoff&Johnson 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1],为委婉语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 Neaman, J.S. & Silver, C.G. Kind Words—A Treasure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 1983.Rawson Hugh认为委婉语是使用温和、惬意或迂回的词汇替代粗鄙、痛苦或无礼的说法。
5 Rawson,H.,1981,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Other Double-talk,CrownEnright(1985)认为世界因受到阻碍而停止运行,人类因不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而充满敌意。
Enrigh, D.J. 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 New York,1985Hudson(1980)认为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言语委婉语和非言语委婉语—英汉用法比较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语有两种表现形式:言语争非言语委婉语。
言语委婉语涉及死亡、性爱、个人隐私、教育、性别歧视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牵涉政治、军事、社会经济事件、国际关系、种族主义以及对人的称谓和大众传媒等领域。
非言语委婉语涉及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各个方面。
委婉语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反映,它的使用因受到人类所接受的不同文化以及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的影响而千差万别。
英汉两种语言对委婉语的使用正是如此,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关键词]委婉语;言语和非言语委婉语;文化现象;语言现象;相似;差异性一、介绍早在二十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就宣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任何规则的系统都与其他系统有着各种联系,而不是完全封闭或相互独立的。
因此,语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会与诸如社会系统或文化系统相互作用。
Lorry A.Samovar等人曾在《跨文化交际》一书中写到,任何文化所使用的交际系统都采用了像口语、书面语和非言语行为等各种形式。
(1998:44)委婉语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最终表现为言语的和非言语二、言语的委婉语和非言语委婉语英语谚语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 am thrifty,you are mean,and he is stingy.”我们注意到这三个词“thrifty(节约的),mean(吝啬的)and stingy(/b气的)”所表达的内涵实际上是相同的,但是当我们选择这三个词来谈论人的品质时却有微妙的差别,这其中就存在委婉语的现象。
说话人试图把自己和听话人说得好听一些.但完全没有考虑不在场的第三方。
由此可见委婉语在英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委婉语”源于希腊语中“euph6mismos”一词,其中“ell”意为“好好地”,“ph/!me”意为“讲话”或“说话”。
《柯林斯英语字典》给此词的定义为“委婉语是人们谈论某些令他们本人或其他人感到不愉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一种礼貌的用语或表达方式。
社会语言学陈原 委婉语

社会语言学陈原委婉语1. 委婉语的定义和作用委婉语是一种通过使用含蓄、间接或模糊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语言形式。
它在社交交往中起到调节和缓和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在交流中保持礼貌、尊重和友善。
委婉语常常用于表达敏感、尴尬或不适宜直接说出的话题,例如谈论他人的缺点、拒绝请求或批评他人。
通过使用委婉语,我们可以避免直接冒犯对方,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委婉语的特点和形式委婉语具有以下特点:•含蓄而模糊:委婉语通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通过暗示、间接或模糊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礼貌而尊重:委婉语注重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多样而灵活:委婉语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方的反应进行调整。
委婉语的形式包括:•借代:通过使用比喻、隐喻或类比等方式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
•否定转向:通过否定自己的观点或要求,间接表示不同意或拒绝。
•委婉批评:通过措辞温和、委婉地提出批评意见,避免直接指责对方。
3. 委婉语的应用场景委婉语在各种社交交往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负面评价当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人行为或观点的负面评价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缓和情绪,避免直接冲突。
例如:•直接说法:你的工作做得很糟糕。
•委婉语:你的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
3.2 拒绝请求当我们不愿意满足他人的请求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并保持良好关系。
例如:•直接说法:我不能帮助你。
•委婉语:我现在有些忙,可能没办法帮你。
3.3 表达不同意见当我们对他人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冲突,同时表达自己的立场。
例如:•直接说法:你错了。
•委婉语:我有不同的看法。
3.4 赞美和批评当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人行为或能力的赞美或批评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尊重对方的感受,同时传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直接说法:你做得很好。
•委婉语:你的努力确实有成效。
4. 委婉语的使用技巧以下是一些使用委婉语的技巧,帮助我们在社交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4.1 使用缓和词语通过使用一些缓和词语来降低话语的冲击力,例如“可能”、“也许”、“有点”等。
浅谈委婉语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
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常的约定俗成的委婉语能起润滑剂的作用,通过委婉语,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露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它是语言使用中人们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各方面子的重要手段。
很多中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文主要研讨了委婉语的特点,社会功用,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委婉语的社会功用,礼貌原则及面子问题。
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其共同的语言现象。
委婉语的使用能够使人们在交谈中避免尴尬与不快,从而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委婉语源于社会禁忌,既有宗教性、阶级性,又有时代性。
不同国家、地域或时代所认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差异性造就语言中委婉语的差异性。
英汉语中的委婉语固然也存在差异。
1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1)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
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一般说来,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避凶求吉。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涉及疾病,死亡等凶祸内容的委婉语,如关于“死”,袁本良在《汉语“死”的委婉语片谈》一文中收录了130 条“死”的委婉语。
常见的“死”的委婉语有:去世、离世、辞世、逝世、长眠、长逝、仙逝、仙游、归天、归西、亡故、献身、捐躯、牺牲、千古、老了、回老家、作古等等;英语中die 也有很多委婉说法:pass away; to depart one's life; to expire; 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to breathe the last; to be gone; to go to the heaven; to be with God,等等。
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姓名:张强班级:07级英语本科三班学号:33号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摘要: 委婉语是一种用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符号, 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语言现象, 是人们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
本文力图从委婉语产生的机制和理论依据———模糊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委婉语在社交语用中的语用功能,即避讳功能、文雅功能、礼貌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 指出委婉语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其模糊的语言特征和其强大的语用功能导致的。
关键词: 模糊语言学; 委婉语; 语用功能一、委婉语的定义委婉语( Euphemism) 作为一种语言策略, 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 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 它的形成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模糊语言学(fuzzy linguistics)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
它是语言学与模糊学相结合的产物,其研究对象为模糊语言或模糊言语。
目前,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组成部分,并有了较大发展。
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以模糊集合论为工具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性问题, 从而开创了模糊语言学这一新的边缘学科, 他将人类语言的概念分为模糊性语言和非模糊性语言。
伍铁平教授是我国模糊语言学的开拓者, 他致力于模糊语言学的建设, 系统探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问题, 为我国模糊语言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模糊语言学》一书中, 他分析了委婉语与语言模糊性关系, 指出委婉语的基础在于“模糊”了事物间的概念和界限, 从模糊理论的角度出发, 他解释了产生委婉语的四种机制, 无论是“用模糊词语婉指精确词语”; 还是“用精确词语婉指另一个精确词语”; 还是“用同属一个集合的模糊程度大的词语婉指模糊程度小的词语”; 或是“用属于不同集合的一个模糊词语婉指另一个模糊词语”, 实际上都改变了词或概念原有的所指范围, 使原来精确词语的确定边界产生位移, 或使原来模糊词语的不确定边界变得更为模糊, 也就是说是这四种机制在用模糊传递语言的内涵。
委婉语的语言学现象

委婉语的语言学现象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
它是社会文化心理和交际心理综合作用的产物。
自诞生之日起, 委婉语就深深烙上了社会文化心理的印记。
缘于忌讳、礼貌、慰藉、粉饰等动机, 委婉语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折射出形形色色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更能折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心理状态。
一、忌讳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害怕提及老、死等方面的事情,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
基于此种心理,大量的有关这方面的委婉语也应运而生。
尽管死亡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的,但几个世纪来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对die一词进行乔装隐晦,掩饰这个人类最基本由整理提供本的客观现实。
这是因为从心理上来讲,人们认为谈及死亡不吉利,会遭到不幸。
于是为避免可怕的联想,一些委婉的说法就常被用来表达此意。
英语里就有很多用来表示死亡的委婉语,如pass away,pass out, cl ose one’s days, fall asleep, j oin the greatmaj ority,pay the debt of nature, depart t o god, exp ire等。
即便是列者灵柩停放地以及他们安息长眠的场所,也因为容易使人伤感,或令人感到阴森恐怖而被funeral home和memorialpark这样一些让人感觉“暖暖亲切”、“舒适宁静”的委婉语所替代。
如此既满足了人们的忌讳心理,又减轻了心理压力,并达到了深文隐讳的表达效果。
但也有一些场合,人们在谈到已去世的人或提及死亡时,愿意选择使用比较委婉语体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或体现对死者的亲属、朋友的同情。
这一点在对英雄之死的描写表现得尤为突出。
早期英语诗歌中,常使用lay或fell 这样的字眼,意欲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意;而现代英语中rest, sleep等用词也常被使用,如I call on you t o quit exciting your childrenwhen all they are doing is going t o a quie rest . Quit tellingthem they are dying . All they are doing is taking a drink thengo t o sleep. That’swhat death is : sleep. (“New York Ti mes”Mar 15, 1979 . )在中、日、韩等东方国家,人到老年会倍受他人的敬仰和爱戴,于是有人就在自己姓氏前冠以“老”字,以老自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
它的形成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委婉语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从中可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委婉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禁忌是产生委婉语最根本的原因,除了对神灵等的避讳、对死亡及死亡有关的事物避讳之外,还有人们为趋吉而讨个口彩和为避凶而形成的避讳,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中国历史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语言中的体现。
至于对“性”和“身体器官”的忌讳,这是人们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言语表达的间接性,达到“求雅”的心理,应属委婉语的“掩饰”功能,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仅是政治生活中为了“伪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求雅”的心理的需要。
委婉语“礼貌”功能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目的是促成交际的成功。
除此之外,委婉语还有“自我保护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竭力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我保护原则会让位于礼貌或其他的目的,但自我保护是人的天性。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学角度对委婉语的“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进行研究。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中西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
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极强的言语交际功能。
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看似相似,实有差异,究其根本,却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上。
为揭示英汉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更好地理解英汉委婉语的特殊性。
本文以心理距离、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委婉语的产生根源。
然后,在分析委婉语语用特征的基础上,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该语言现象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方面探讨英汉委婉语相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