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模测试初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3.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3cm,3cm,6cm C.5cm,8cm,2cm D.4cm,5cm,6cm 4.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中画BC边上的高,其中画法正确的是()5.点P(﹣1,2)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1,2)B.(﹣1,﹣2)C.(1,﹣2)D.(2,﹣1)6.十二边形的外角和是()A.180°B.360°C.1800°D.2160°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A.12 B.12或15 C.15 D.15或188.如图,AC和BD相交于O点,若OA=OD,用“SAS”证明△AOB≌△DOC还需()A.AB=DC B.OB=OC C.∠C=∠D D.∠AOB=∠DOC9.如图所示,AC=BD,AB=CD,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A.2 B.3 C.4 D.510.如图,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BC=80°,∠ACB=60°,BE、CF相交于D,则∠BDC的度数是()A.110°B.70° C.80° D.75°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其第三边x的范围为.12.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边形.13.已知在△ABC中,∠A=40°,∠B﹣∠C=40°,则∠B= ,∠C= .14.如图,Rt△ABC中,∠A=30°,AB=12cm,则BC= cm.15.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20,则△PMN的周长为.16.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DC= .(写等于哪条线段)三、解答题(一)(每题6分,共18分)17.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在下面坐标系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B′C′,并写出A′,B′,C′的坐标.18.已知AB=CD,BE=CF,AE=DF.求证:AB∥CD.19.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0°,求∠C的度数?四、解答题(二)(每题7分,共21分)20.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21.某地有两个村庄M、N和两条相交叉的公路OA,OB,现计划修建一个物资仓库,希望仓库到两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等,请你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确定该点P.(注意保留作图痕迹,不用写作法)22.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EAD=5°,∠B=50°,求∠C的度数.五、解答题(三)(每题9分,共27分)2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DE=DF;(2)若∠A=60°,BE=1,求△ABC的周长.24.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求证:(1)∠ECD=∠EDC;(2)OC=OD;(3)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2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代数式表示)(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A.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2.C.解: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得四个选项中只有直角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D.解:A、∵2+3=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3+3=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5+2=7<8,∴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6﹣4<5<6+4,∴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4.B.解:A、没有经过顶点A,不符合题意;B、高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D处,符合题意;C、垂足没有在BC上,不符合题意;D、AD不垂直于BC,不符合题意.5.A.解:点P(﹣1,2)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2).6.B.解:十二边形的外角和是360°.7.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①当腰为6时,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②当腰为3时,3+3=6,三角形不成立;∴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5.故选C.8.解:A、AB=DC,不能根据SAS证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在△AOB和△DOC中,∴△AOB≌△DOC(SAS),故本选项正确;C、两三角形相等的条件只有OA=OD和∠AOB=∠DOC,不能证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AOB=∠DOC和OA=OD,不能证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9.解:∵AC=BD,AB=CD,BC=BC,∴△ABC≌△DCB,∴∠BAC=∠CDB.同理得△ABD≌△DCA.又因为AB=CD,∠AOB=∠COD,∴△ABO≌△DCO.故选B.10.解:∵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BC=80°,∠ACB=60°,∴∠CBE=∠ABC=40°,∠FCB=∠ACB=30°,∴∠BDC=180°﹣70°=110°.故选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7﹣3<x<7+3,故4<x<10,故答案为:4<x<10.12.解:设此多边形边数为n,由题意得:180(n﹣2)=720,解得:n=6,故答案为:六.13.解:∵∠A=40°,∴∠B+∠C=180°﹣∠A=140°①,∵∠B﹣∠C=40°②,①+②得:2∠B=180°,∴∠B=90°,①﹣②得:2∠C=100°,∴∠C=50°,故答案为:90°;50°.14解:∵Rt△ABC中,∠A=30°,AB=12cm,∴BC=AB=6cm,故答案为:6.15.解:∵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PM=P1M,PN=P2N,∴△PMN的周长=PM+MN+PN=P1M+MN+P2N=P1P2,∵P1P2=20,∴△PMN的周长=20.故答案为:20.16.解:DC=BE,∵△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AE=AC,∠BAD=∠EAC=60°,∴∠BAD+∠BAC=∠EAC+∠BAC∴∠DAC=∠BAE,∵在△DAC和△BAE中,,∴△DAC≌△BAE,(SAS)∴BE=CD.故答案为:BE.三、解答题(一)(每题6分,共18分)17.解:如图所示:A′(3,2),B′(4,﹣3),C′(1,﹣1).18.证明:由AB=CD,BE=CF,AE=DF得△ABE≌△DCF;即∠B=∠C,∴AB∥CD.19.解:∵∠BAD=20°,AB=AD=DC,∴∠ABD=∠ADB=80°,由三角形外角与外角性质可得∠ADC=180°﹣∠ADB=100°,又∵AD=DC,∴∠C=∠ADB=40°,∴∠C=40°.四、解答题(二)(每题7分,共21分)20.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D=CD,AC=2AE=2×3=6cm,∴△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13cm,∴△ABC的周长=AB+BC+AC=13+6=19cm.21.解:点P为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则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到AO、BO的距离也相等,作图如下:22.解:∵AD是BC边上的高,∠EAD=5°,∴∠AED=85°,∵∠B=50°,∴∠BAE=∠AED﹣∠B=85°﹣50°=35°,∵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C=2∠BAE=70°,∴∠C=180°﹣∠B﹣∠BAC=180°﹣50°﹣70°=60°.五、解答题(三)(每题9分,共27分)23.(1)证明:∵DE⊥AB,DF⊥AC,∴∠BED=∠CFD=90°,∵AB=AC,∴∠B=∠C(等边对等角).∵D是BC的中点,∴BD=CD.在△BED和△CFD中,,∴△BED≌△CFD(AAS).∴DE=DF(2)解:∵AB=AC,∠A=60°,∴△ABC为等边三角形.∴∠B=60°,∵∠BE D=90°∴∠BDE=30°,∴BE=12 BD,∵BE=1,∴BD=2,∴BC=2BD=4,∴△ABC的周长为12.24.证明:(1)∵OE平分∠AOB,EC⊥OA,ED⊥OB,∴ED=EC,即△CDE为等腰三角形,∴∠ECD=∠EDC;(2)∵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DOE=∠COE,∠ODE=∠OCE=90°,OE=OE,∴△OED≌△OEC(AAS),∴OC=OD;(3)在△DOE和△COE中,∵,∴△DOE≌△COE,∴DE=CE,∴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25.解:(1)△EAD≌△EA'D,其中∠EAD=∠EA'D,∠AED=∠A'ED,∠ADE=∠A'DE;(2)∠1=180°﹣2x,∠2=180°﹣2y;(3)∵∠1+∠2=360°﹣2(x+y)=360°﹣2(180°﹣∠A)=2∠A.规律为:∠1+∠2=2∠A.。

人教版2016-2017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6-2017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因式分解x2﹣9的结果是()A.(x+9)(x﹣9)B.(x+3)(x﹣3)C.(3+x)(3﹣x)D.(x﹣3)2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 C.2 D.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三、解答题19.(16分)计算化简(1)﹣(2)﹣(﹣2+)(3)×﹣5(4)()2.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6.在正方形ABCD中,AB=4,E为BC的中点,F在CD上,DF=3CF,连结AF、AE、EF.(1)如图1,求出△AEF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ECF +S△ABE与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AF于G,①试求出FG、AG、EG的长度;②试探究EG2与FG×AG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因式分解x 2﹣9的结果是( )A .(x+9)(x ﹣9)B .(x+3)(x ﹣3)C .(3+x )(3﹣x )D .(x ﹣3)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x 2﹣9=(x+3)(x ﹣3).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10B .C .2D .【考点】方差.【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 【解答】解: =(3+5+4+6=7)=5,S 2= [(3﹣5)2+(5﹣5)2+(4﹣5)2+(6﹣5)2+(7﹣5)2]=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 [(x 1﹣)2+(x 2﹣)2+…+(x 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π,,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是无理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的范围,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1<2,3+1<3+<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的范围是解题关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分析】依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A、﹣4是16的平方根,故A正确;B、=4,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B错误;C、0的算术平方根是0,故C错误;D、2的平方根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3是直角边,4是斜边;②3、4均为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第三边的长.【解答】解: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5;综上,第三边的长为:5或.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要注意的是由于已知的两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所以一定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2+b2=c2即可;反之不符合的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因为32+32=(3)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因为72+242=25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因为82+152=17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D、因为()2+()2≠()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考点】实数与数轴.【分析】设点C表示的数是x,然后根据中点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点C表示的数是x,∵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C,B两点关于点A对称,∴=﹣1,解得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根据点B、C关于点A对称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x、y的值,然后相加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 +(y+3)2=0,∴=0,(y+3)2=0,∴x+y﹣1=0,y+3=0,解得x=4,y=﹣3,故x+y=4+(﹣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最中间的数是第15、16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是: =22;∵22出现了8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在2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分析】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本题a2﹣2ab+b2是完全平方,再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解答】解:a2﹣2ab+b2﹣c2=(a2﹣2ab+b2)﹣c2=(a﹣b)2﹣c2=(a﹣b+c)(a﹣b﹣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注意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将等式右边的移项到方程左边,然后提取公因式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根据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数为0转化为两个等式;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4﹣b4=a2c2﹣b2c2,∴a4﹣b4﹣a2c2+b2c2=0,∴(a2+b2)(a2﹣b2)﹣c2(a2﹣b2)=0,∴(a2﹣b2)[(a2+b2)﹣c2]=0,则当a2﹣b2=0时,a=b;当a2﹣b2≠0时,a2+b2=c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运用,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5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由题意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2)(x﹣b),将整式(x﹣b)(x﹣2)相乘,然后根据系数相等求出b.【解答】解:∵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b)(x﹣2),∴(x﹣b)(x﹣2)=x2﹣(b+2)x+2b=x2+3x﹣10,∴2b=﹣10,∴b=﹣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紧扣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8或﹣4 .【考点】完全平方式.【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解答】解:∵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m﹣2=±6,解得:m=8或﹣4.故答案为:8或﹣4.【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4.【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先将图形展开,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勾股定理可得出.【解答】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C是边的中点,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AB=π•=4,CB=4.∴AC==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 .【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记图中两个正方形分别为P、Q.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与D的面积的和是Q的面积;A与B的面积的和是P的面积;而P,Q的面积的和是E的面积,即A、B、C、D的面积之和为E的面积,∴正方形E的面积=4+6+3+4=17,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发现正方形A,B,C,D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48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作底边上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如图,作AD⊥BC于点D,则BD=BC=6.在Rt△ABD,∵AD2=AB2﹣BD2,∴AD=8,∴△ABC的面积=BC•AD=×12×8=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 4.8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根据a2+b2+c2+200=12a+16b+20c,可以求得a、b、c的值,从而可以判断△ABC的形状,从而可以求得最长边上的高.【解答】解:∵a2+b2+c2+200=12a+16b+20c,∴a2+b2+c2+200﹣12a﹣16b﹣20c=0,∴(a﹣6)2+(b﹣8)2+(c﹣10)2=0,∴a﹣6=0,b﹣8=0,c﹣10=0,解得,a=6,b=8,c=10,∵62+82=102,∴△ABC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三、解答题19.计算化简(1)﹣(2)﹣(﹣2+)(3)×﹣5(4)()2.【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合并求出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化简,进而求出答案;(4)直接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解答】解:(1)﹣=2﹣5=﹣3;(2)﹣(﹣2+)=3﹣(4﹣8+3)=﹣7+11;(3)×﹣5=6﹣5=1;(4)()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此多项式有公因式,应提取公因式5a,然后再整理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x3,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进行因式分解.(3)先提取公因式ab,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4)用分组分解法,前两项一组,后两项一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提取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5a(3a+1);(2)原式=x3(x2﹣1)=x3(x+1)(x﹣1);(3)原式=ab(a2﹣4ab+4b2)=ab(a﹣2b)2.(4)原式=(1﹣x2)﹣(y2﹣x2y2)=(1﹣x2)﹣y2(1﹣x2)=(1﹣x2)(1﹣y2)=(1+x)(1﹣x)(1+y)(1﹣y).【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用分组分解法,分组是解本小题的难点.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①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②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代入计算;④把已知数据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解答】解:①x+y=+=﹣1;②xy=×=﹣2;③x2+y2=(x+y)2﹣2xy=1+4=5;④(x2+x+2)(y2+y﹣2)=(++2)(+﹣2)=3×(﹣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即可解答.【解答】解:①x2=9x=±3,②(x﹣2)2=4x﹣2=±2x=4或0.③(2x+1)2=12(2x+1)2=362x+1=±6x=或﹣.④(x+1)3=﹣2(x+1)3=﹣8x+1=﹣2x=﹣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求CD,由于AD已知,只需求AC即可.【解答】解:∵AB⊥BC,AB=4,BC=3,∴AC=5.∵AC⊥CD,AC=5,AD=13,∴CD=12,=π×()2=18π,∴S阴影∴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π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扇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考点】勾股定理.【专题】作图题.【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结合网格得出A,B,C的位置,进而利用△ABC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S△ABC=12﹣×1×3﹣×1×4﹣×2×3=5.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A,B,C的位置是解题关键.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AD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BC的中点,求出B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进而求出S,(2)根据(1)同理求出C2、S2,C3、S3依此类推,得到Cn、Sn.【解答】解:(1)在正△ABC 中,AB=2,AD ⊥BC 于D ,∴BD=1,∴AD==,∴S △ABC =BC •AD=×=; (2)由(1)可知AB 2=,∴C 1=3×2×()0,S 1=×2×2×;∵等边三角形AB 2C 2的边长为,AB 3⊥B 2C 2, ∴AB 3=,∴C 2=2×3×()1,S 2=×2××2××=×22×()3,∵等边三角形AB 3C 3的边长为,AB 4⊥B 3C 3,∴AB 4=,∴C 3=3×2×()2,S 3=×2×××2×××=×22×()5 依此类推,C n =6()n ﹣1S n =2()2n ﹣1.故第n 个正三角形的周长为6()n ﹣1,第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2()2n ﹣1.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属于规律型试题,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6.在正方形ABCD 中,AB=4,E 为BC 的中点,F 在CD 上,DF=3CF ,连结AF 、AE 、EF .(1)如图1,求出△AEF 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ECF +S△ABE与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AF于G,①试求出FG、AG、EG的长度;②试探究EG2与FG×AG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先求得EC、FC、DF、BE、AD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EF、EB、AE的长;(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EFA为直角三角形;(3)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得△AEF、△ECF、△ABE的面积,从而可得出问题的答案;(4)①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AEF=AF•GE=5,从而可求得EG的长,然后再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G的长,然后可得到AG的长;②求得EG2、GF•AG的结果,从而可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ABCD为正方形,AB=4,∴AB=BC=DC=AD=4.∵E是BC的中点,∴BE=CE=2.∵CD=4,DF=3CF,∴FC=1,DF=3.依据勾股定理可知:EF==,AE==2,AF==5.(2)∵AF2=25,EF2=5,AE2=20,∴AF 2=EF 2+AE 2.∴△AEF 为直角三角形.(3)S △AEF =S △ECF +S △ABE .理由:∵S △ECF =FC •CE=×1×2=1,S △ABE =AB •BE=×4×2=4,S △AEF =EF •AE=××2=5,∴S △AEF =S △ECF +S △ABE .(4)①∵S △AEF =AF •GE=5,∴×5×EG=5.∴EG=2.在△EFG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FG===1. AG=AF ﹣GF=5﹣1=4.②∵EG 2=22=4,GF •AG=1×4=4,∴EG 2=GF •A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EF 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数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数学

2015—2016学年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填空题,48分;第Ⅱ卷为解答题,52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第Ⅰ卷所有答案需填入第Ⅱ卷答题栏中,答第Ⅱ卷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第I卷(选择题 填空题 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顶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木匠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门框变形,常象如图的方式斜拉两个木条,这 样做的数学道理(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三角形的稳定性C .矩形的四个角时直角D .长方形的对称性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 ) A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等边直角三角形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2B .3C .5D .84.小明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 ,AB=DE ,BF=EC ,其中框架△ABC 的质量为840克,CF 的质量为106克,则整个金属框架的质量为( ) A .734克B .946克C .1052克D .1574克5.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 ,其中AB=AD ,BC=DC .将仪器上的点A 与∠PRQ 的顶点R 重合,调整AB 和AD ,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 ,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PRQ 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 ≌△ADC ,这样就有∠QAE=∠PAE .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6.如图,已知△ABC (AC <BC ),用尺规在BC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C =BC ,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A B C D7.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线,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BC =5,DE =2,则△BCE 的面积等于( )A. 10B. 7C. 5D. 48.如图,以三角形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若较小的两个半圆面积之和等于较 大的半圆面积,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9.如图,AD ⊥BC ,GC ⊥BC ,CF ⊥AB ,垂足分别是D 、C 、F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C 中,AD 是边BC 上的高 B .△ABC 中,GC 是边BC 上的高 C .△GBC 中,GC 是边BC 上的高D .△GBC 中,CF 是边BG 上的高10.在一平直河岸L 同侧有A 、B 两村庄,A 、B 到L 的距离AM 、BN 分别是5km ,3km ,且MN 为6km ,现计划在河岸上建一抽水站P ,用输水管向两个村庄A 、B 供水,则水管长度最少为( )kmA .8B .6C .12D .10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密……………………封………………线……………………………………………………………………L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11.下面有五个图形,与其它图形众不同的是第_________个.12.如图,在△ABC 中,AB=AC ,∠BAC=50°,D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AD , 则∠BAD=______________.13.在△ABC 中,∠A=100°,当∠B=__________°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14.如图,点P 是△ABC 内一点,∠BPC =100°,∠1=∠2,则∠ABC =_______度.15.如图是“赵爽弦图”,△ABH 、△BCG 、△CDF 和△DAE 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形,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如果AB =10,EF =2,那么AH 等于__________第15题图C D16.如图,△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G ,若12ABC S △,则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是___________.…………………………………………………………密……………………封………………线……………………………………………………………………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数学试题第Ⅱ卷(解答题 共52分)二、填空题答题栏(每小题3分,共18分)11. 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17.(6分)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请你 在图1,图2,图3中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图1 图2 图3 18. (8分)如图,在△ABC 中,延长BA 到D ,∠DAC=2∠C. 实践与操作:根据要求尺规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作∠DAC 的平分线AM ;(2)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与AM 交于点F ,与直线BC 交于点E ,与AC 交于点G. 猜想并证明:判断EG 与FG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19.(7分)在寻找马航MH370航班过程中,两艘搜救舰艇接到消息,在海面上有疑似漂浮目标A 、B .接到消息后,一艘舰艇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 (如图所示)向北偏东40°方向航行,另一艘舰艇在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西一定角度的航向行驶,已知它们离港口1.5小时后分别到达A 、B ,此时相距30海里,问另一艘舰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西多少度?20.(7分)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已知:如图,D 是△ABC 中BC 边上一点,E 是AD 上一点,EB=EC ,∠ABE=∠ACE ,求证:∠BAE=∠CAE . 证明:在△AEB 和△AEC 中, ∵EB=EC ,∠ABE=∠ACE ,AE=AE , ∴△AEB ≌△AEC …第一步 ∴∠BAE=∠CAE …第二步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密……………………封………………线……………………………………………………………………D C B A21.(7分)如图,AD 是一段斜坡,AB 是水平线,现为了测斜坡上一点D 的铅直高(即垂线段DB 的长度),小亮在D 处立上一竹竿CD ,并保证CD=AB ,CD ⊥AD ,然后在竿顶C 处垂下一根细绳.(细绳末端挂一重锤,以使细绳与水平线垂直).细绳与斜坡AD 交于点E ,此时他测得DE=2米,求DB 的长度.22.(10分)如图,MN 表示一段笔直的高架道路,线段AB 表示高架道路旁的一排居 民楼.已知点A 到MN 的距离为15米,BA 的延长线与MN 相交于点D ,且∠BDN =30°,假设汽车在高速道路上行驶时,周围39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1)过点A 作MN 的垂线,垂足为点H .如果汽车沿着从M 到N 的方向在MN 上行驶,当汽车到达点P 处时,噪音开始影响这一排的居民楼,那么此时汽车与点H 的距离为多少米?(2)降低噪音的一种方法是在高架道路旁安装隔音板.当汽车行驶到点Q 时,它与这一排居民楼的距离QC 为39米,路口D 到H 的距离DH 为25.5米,那么对于这一排居民楼,高架道路旁安装的隔音板至少需要多少米长?23.(7分)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小明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 论:AE DB (填“>”,“<”或“=”).(2)一般情况,证明结论:如图2,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请你继续完成对以上问题(1)中所填 写结论的证明)2015-2016年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答案二、 填空题11. ③ 12. 25° 13. 40° 14. 80°F E…………………………………………………………密……………………封………………线……………………………………………………………………15. 616. 6三、解答题17.略18. 略19.北偏西50°20.第一步。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C;2C;3D;4A;5A;6C;7B;8B;9A;10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 148°.12 -8a3b613 -4 14 20 15 8 16 60°17.解:(x+1)(x﹣1)﹣x(1﹣x)-2x2,=x2-1-x+x2-2x2……………4 分=-1-x ………5分当x=2时,原式=-1-2=-3.………6 分18.如图,AC=BD且∠A=∠B,求证:AO=BO.证明:∵在△AOC和△BOD中∴△AOC≌△BOD(AAS),…………4 分∴AO=BO.………6 分19.评分说明:1.全对6分;2.只画对一种得2分3.P点坐标2分、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1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0解:∵∠BAC=100°,∠B=40°,∴∠ACB=180°﹣∠B﹣∠BAC=40°,………1分∴∠ACB=∠B,………2…分∴AC=AB=3,………3分…∵∠D=30°,∴∠DAC=∠ACB﹣∠D=30°………4分∴∠DAC=∠D,………5分∴CD=AC=3.…………7分21如图,在△ABC和△DBC中,∠ACB=∠DBC=90°,E是BC的中点,EF⊥AB于点F,且AB=DE.(1)求证:△ACB≌△EBD;(2)若DB=8,求AC的长.(1)证明:∵∠DEB+∠ABC=90°,∠A+∠ABC=90°,∴∠DEB=∠A,………2分在△ACB和△EBD中,,∴△ACB≌△EBD,(AAS);………4分(2)解:∵△ACB≌△EBD,∴BC=DB,AC=EB,………5分∵E是BC的中点,∴EB=,………6分∵DB=8,BC=DB,∴BC=8,∴AC=EB==4.………7分解:连接AF………1分∵AB=AC, ∠BAC=120°∴∠B=∠C=30°………2分∵AC的垂直平分线EF∴AF=CF=3………4分∴∠C=∠EAF=30°∴∠BAF=120°-30°=90°………5分又∵∠B=30°∴BF=2AF=6cm………7分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3.证明:(1)如图1,在等边△ABC中,AB=BC=AC,∴∠ABC=∠ACB=∠A=60°,………1分∵AE=EB,AE=BD∴BD=BE∴∠EDB=∠DEB=∠A BC=30°………2分∵BC=AC,AE=EB∴∠ECB=∠ACB=30°………3分∴∠EDB=∠ECB,∴EC=ED;………4分(2)如图2,∵EF∥BC,∴∠AEF=∠ABC=60°,∠AFE=∠C=60°,………5分∴△AEF为等边三角形;………6分(3)答EC=ED ;理由:∵∠AEF=∠ABC=60°,∴∠EFC=∠DBE=120°,∵AB=AC,AE=AF ,∴AB﹣AE=AC ﹣AF ,即BE=FC ,………7分在△DBE 和△EFC 中,,∴△DBE≌△EFC(SAS ),………8分∴ED=EC.………9分24:评分说明:(1)过程省略 2分(2)共5分 画对辅助线延长AD,BE 交于P ……1分证到△ABE ≌△APE,得BE=EP …3分证到△DEP ≌△CEB,得DE=CE ……5分(3)面积 48 ……2分E CB A D P25在△ABC中,∠ACB=90°,AC=BC,AB=8,CD⊥AB,垂足为D,M为边AB上任意一点,点N在射线CB上(点N与点C不重合),且MC=MN,NE⊥AB,垂足为E.评分说明解:(1)CD=4.………1分(2)ME=4.………1分(3)共7分答:ME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①如图2所示,若点N在BC上(与B不重合),∵AC=BC,∴∠ACB=90°,∴∠A=∠B=45°.∵AC=BC,CD⊥AB,AB=8,∴CD=BD=4,即∠BCD=45°.∵MN=MN,∴∠MCN=∠MNC.∵∠MCN=∠MCD+∠BCD,∠MNC=∠B+∠BMN,∴∠MCD=∠NME.在△MCD与△NME中,,∴△MCD≌△NME(AAS),∴ME=CD=4.……3分②当点N与点B重合时,点M与点D重合,此时,ME=MN=4.……4分③如图3所示,若点N在边CB上,可知点M在线段BD上,且点E在边AB的延长线上.∵∠ABC=∠MNC+∠BMN=45°,∠BCD=∠MCD+∠MNC=45°,MC=MN,∴∠MCN=∠MNC,∴∠MCD=∠BMN.在△MCD与△NME中,,∴△MCD≌△NME(AAS),∴ME=CD=4.……6分综上所述:由①②③可知,当点M在边AB上移动时,线段ME的长不变,ME=4.…7分.。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初二数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班级 姓名 学号1. 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224)2)(2(y x y x y x -=-+ B. 1)(122--=--y x xy xy y x C. a 2-4ab+4b 2=(a -2b )2 D. ax+ay+a=a (x+y ) 2.计算24-的结果是( )A .8-B .18-C .116-D .1163. 月球的平均亮度只有太阳的0.00000215倍。

0.00000215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52.1510-⨯ B . 62.1510-⨯ C .72.1510-⨯ D .621.510-⨯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1a b b ab b ++=B .22x y x y -++=- C.23193x x x -=-- D .222()x y x y x y x y --=++ 5. 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CB CD = B .BAC DAC =∠∠ C .BCA DCA =∠∠D .90B D ==︒∠∠6.下列多项式能分解因式的有( )个2249y x +-; 2244b a ab +--; 296x x --; 1196422-+-y xy x A.0 B.1 C.2 D.37.若分式22xx -+的值是零,则x 的值是( )A .0x =B .2±=xC .2-=xD .2=x 8. 到三角形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BCDA.三条高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AB >AC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CD CB AD AB ->- B .CD CB AD AB -=-C .CD CB AD AB -<- D .AD AB -与CD C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10.若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按下图所示方法三次对折后再沿虚线剪开,则剩余部分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 )A B CD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1.当x __________时,分式11x-有意义. 12. 如果7,0-==+xy y x ,则22xy y x += . 13. 若92++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 .14. 计算:a aa -+-111的结果是 . 15. 若b a b a -=+111,则 的值是 .16. 如图,△ABC ≌△ADE ,∠CAD=10°,∠B=25°,∠EAB=120°,则∠DFB=____________. 17. 如图,在△ABC 中,∠C =90°,BD 平分∠CBA 交AC 于点D .若AB =a ,CD =b ,则△AD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18. 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 种.C D A B ABDC3,111--+=-ba ab b a b a 则右下折沿虚线剪开剩余部分上折右折A(16) (17) (18)19. 已知b a 、满足等式2022++=b a x ,)2(4a b y -=,则y x 、的大小关系是 .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2),B (5,5),C (5,2),存在点E ,使△ACE 和△ACB 全等,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E 点的坐标 . 三、计算题(共27分,20-21每小题3分,22-23每小题4分)21.分解因式:(1) y xy y x 442+- (2) ()()2233y x y x ---22.计算: (1) 11(1)1a a a a -++⋅- (2) x y x yyx x ⎛⎫+-÷ ⎪⎝⎭(3)()32227812393x x yy x y --⎡⎤⋅÷⎢⎥⎣⎦23.先化简,再求值:21123369m m m m m ⎛⎫+÷ ⎪-+-+⎝⎭,其中(m+3)(m+2)=0. 24.解方程: (1)512552x x x+=-- (2)四、作图题. (本题3分)25.某地区要在区域..S .内. (即∠COD 内部..) 建一个超市M ,如图,按照要求,超市M 到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A ,B 的距离相等, 到两条公路OC ,OD 的距离也相等. 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 (要求: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五、解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26. 已知:如图,点B 在线段AD 上,BC DE ∥,AB ED =,BC DB =.求证:A E ∠=∠.27.列方程解应用题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km 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min 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

16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16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本题就是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应带③去.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开放性的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已知选择方法.4.在△ABC和△A′B′C′中,AB=A′B′,∠B=∠B′,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A′B′C′,这个补充条件是( ) A.BC=B′C′ B.∠A=∠A′ C.AC=A′C′ D.∠C=∠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用两边夹一角,两角夹一边,三边相等等进行判定,做题时要按判定全等的方法逐个验证.【解答】解:A中两边夹一角,满足条件;B中两角夹一边,也可证全等;C中∠B并不是两条边的夹角,C不对;D中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所以D也正确,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要认真确定各对应关系.5.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可知:A、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6.如图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 )两点上的木条.A.A、F B.C、E C.C、A D.E、F【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选择不能构成三角形的即可.【解答】解:A、A、F与D能够组三角形,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错误;B、C、E与B能够组三角形,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错误;C、C、A与B能够组三角形,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错误;D、E、F不能与A、B、C、D中的任意点构成三角形,不能固定形状,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观察图形并熟记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CMD=35°,则∠MAB的度数是( )A.35° B.45° C.55° D.6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点M作MN⊥AD于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MC=MN,然后求出MB=MN,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断出AM是∠BAD的平分线,然后求出∠AM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M作MN⊥AD于N,∵∠C=90°,DM平分∠ADC,∴MC=MN,∴∠CMD=∠NMD,∵M是BC的中点,∴MB=MC,∴MB=MN,又∵∠B=90°,∴AM是∠BAD的平分线,∠AMB=∠AMN,∵∠CMD=35°,∴∠AMB= (180°﹣35°×2)=55°,∴∠MAB=90°﹣∠AMB=90°﹣55°=3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以及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结合图象解答即可.【解答】解:∵△ABC≌△AEF,∴AC=AF,故①正确;∠EAF=∠BAC,∴∠FAC=∠EAB≠∠FAB,故②错误;EF=BC,故③正确;∠EAB=∠FAC,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③④共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准确确定出对应边和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9.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α的度数是( )A.75° B.90° C.105° D.12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E及∠E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图中是一副直角三角板,∴∠BAE=45°,∠E=30°,∴∠AFE=180°﹣∠BAE﹣∠E=105°,∴∠α=10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0.有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恰好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7 B.6 C.5 D.4【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8226;180°,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依题意,得:(n﹣2)&#8226;180°=2×360°,解得n=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关键是根据题意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及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边数.11.在△ABC中,AB=8,AC=6,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A.6<AD<8 B.2<AD<14 C.1<AD<7 D.无法确定【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根据SAS证明△ABD≌△ECD,得CE=AB,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在△ABD和△ECD中,,∴△ABD≌△ECD(SAS),∴CE=AB.在△ACE中,CE﹣AC<AE<CE+AC,即2<2AD<14,1<AD<7.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倍长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之一.12.如图,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田字格上画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ABC本身)共有( )A.1个B.3个C.2个D.4个【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符合题意的有3个三角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正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在△ABC中,∠A=60°,∠C=2∠B,则∠C=8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求得.【解答】解:∵∠A=60°,∴∠B+∠C=120°,∵∠C=2∠B,∴∠C=80°.【点评】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14.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0m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0m,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1200m.【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他需要转动360°,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360÷30=12,∴他需要走12次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即一共走了12×100=1200米.故答案为:1200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何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15.如图,将△ABC沿射线AC平移得到△DEF,若AF=17,DC=7,则AD=5.【考点】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D=CF,再利用AF=17,DC=7,即可求出AD的长.【解答】解:∵将△ABC沿射线AC平移得到△DEF,AF=17,DC=7,∴AD=CF,∴AF﹣CD=AD+CF,∴17﹣7=2AD,∴AD=5,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AD=CF,以及AF﹣CD=AD+CF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66.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CAE+∠ACE,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CAE+∠ACE= (∠B+ ∠ACB)+ (∠B+∠BAC),= (∠BAC+∠B+∠ACB+∠B),= (180°+47°),=113.5°,在△ACE中,∠AEC=180°﹣(∠CAE+∠ACE),=180°﹣113.5°,=66.5°.故答案为:66.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cm,BD=5cm,那么点D到线段AB的距离是3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求D点到线段AB的距离,由于D在∠BAC的平分线上,只要求出D到AC的距离CD即可,由已知可用BC减去BD可得答案.【解答】解:CD=BC﹣BD,=8cm﹣5cm=3cm,∵∠C=90°,∴D到AC的距离为CD=3cm,∵AD平分∠CAB,∴D点到线段AB的距离为3cm.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知道并利用CD是D点到线段AB的距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15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ASA判定△ACD≌△ECD得出AC=EC,AD=ED,再将其代入△DEB的周长中,通过边长之间的转换得到,周长=BD+DE+EB=BD+AD+EB=AB+BE=AC+EB=CE+EB=BC,所以为15cm.【解答】解:∵CD平分∠ACB∴∠ACD=∠ECD∵DE⊥BC于E∴∠DEC=∠A=90°∵CD=CD∴△ACD≌△ECD∴AC=EC,AD=ED∵∠A=90°,AB=AC∴∠B=45°∴BE=DE∴△DEB的周长为:DE+BE+BD=AD+BD+BE=AB+BE=AC+BE=EC+BE=BC=15cm.【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9.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 和∠ACB,OD⊥BC于D,且OD=3,△ABC的面积是31.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连接OA,作OE⊥AC,OF⊥AB,垂足分别为E、F,将△ABC的面积分为:S△ABC=S△OBC+S△OAC+S△OAB,而三个小三角形的高OD=OE=OF,它们的底边和就是△ABC的周长,可计算△ABC的面积.【解答】解:作OE⊥AC,OF⊥AB,垂足分别为E、F,连接OA,∵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OD=OE=OF,∴S△ABC=S△OBC+S△OAC+S△OAB= ×OD×BC+ ×OE×AC+ ×OF×AB= ×OD×(BC+AC+AB)= ×3×21=31.5.故填3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将三角形面积分为三个小三角形面积求和,发现并利用三个小三角形等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所示,已知AB=AC,∠A=40°,AB=10,DC=3,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DBC=30度,AD=7.【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BA的度数,计算即可.【解答】解:∵AB=AC,∠A=40°,∴∠ABC=∠C=70°,∵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DBA=∠A=40°,∴∠DBC=30°;∵AB=AC,AB=10,DC=3,∴DA=10﹣3=7,故答案为:30;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下列各题21.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点坐标.【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根据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并作出各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写出坐标.【解答】解:如图:△ABC各点坐标为:A(﹣2,5),B(﹣6,2),C(﹣3,1);△A2B2C2的各点坐标为:A2(﹣2,﹣5),B2(﹣6,﹣2),C2(﹣3,﹣1).【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轴对称变换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网格结构作出对应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22.已知:如图,AB∥CD,求图形中的x的值.【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先求∠B的度数,再根据五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x的值.【解答】解:∵AB∥CD,∠C=60°,∴∠B=180°﹣60°=120°,∴(5﹣2)×180°=x+150°+125°+60°+120°,∴x=8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属于基础题.23.已知:如图,AB=DC,AE=BF,CE=DF,∠A=60°.(1)求∠FBD的度数.(2)求证:AE∥B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求出AC=BD,根据SSS推出△AEC≌△B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FBD即可;(2)因为∠A=∠FB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解答】解:(1)∵AB=CD,∴AB+BC=CD+BC,∴AC=BD,在△AEC和△BFD中∵△AEC≌△BFD,∴∠A=∠FBD,∴∠A=∠FBD,∵∠A=60°,∴∠FBD=60°;(2)证明:∵∠A=∠FBD,∴AE∥B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4.已知A村和B村坐落在两相交公路内(如图所示),为繁荣当地经济,A、B两付计划合建一座物流中心,要求所建物流中心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②到A、B两村的距离也相等.请你通过作图确定物流中心的位置.(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作出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和张、连接A、B两村之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是所求物流中心.【解答】解: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物流中心.【点评】此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角平分线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5.(1)如图(1),在△ABC中,∠C>∠B,AD⊥BC于点D,AE平分∠BAC,你能找出∠EA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2)如图(2),AE平分∠BAC,F为AE上一点,FM⊥BC于点M,这时∠EFM与∠B、∠C之间又有何数量关系?请你直接说出它们的关系,不需要证明.【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DAC,然后表示出∠EAD,整理即可得解;(2)过点A作AD⊥BC于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EFM=∠EAD,再根据(1)的结论解答.【解答】解:(1)∵AE平分∠BAC,∴∠EAC= ∠BAC= (180°﹣∠B﹣∠C),又∵AD⊥BC,∴∠DAC=90°﹣∠C,∴∠EAD=∠EAC﹣∠DAC= (180°﹣∠B﹣∠C)﹣(90°﹣∠C)= (∠C﹣∠B),即∠EAD= (∠C﹣∠B);(2)如图,过点A作AD⊥BC于D,∵FM⊥BC,∴AD∥FM,∴∠EFM=∠EAD= (∠C﹣∠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6.(14分)已知,如图1,△ABC和△EDC都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1)填空:∠AED=∠CDE=120度;(2)求证:AD=BE;(3)如图将图1中的△EDC沿BC所在直线翻折(如图2所示),其它条件不变,(2)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DCE为等边三角形可知∠CDE=∠CED=60°,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AED=∠CDE=120°;(2)证明△BDE和△AED全等即可;(3)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C=BC,DC=EC,∠ACB=∠BCE,从而可证明△ACD≌△BCE,从而可得到AD=BE.【解答】(1)解:∵△EDC都是的等边三角形,∴∠CDE=∠CED=60°.∴∠AED=∠CDE=120°.故答案为:∠CDE;120.(2)证明:∵△ABC和△ED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EC=DC.∴AC﹣EC=BC﹣DC即AE=BD.在△AED和△BDE中,,∴△AED≌△BDE(SAS).∴AD=DE.(3)AD=BE仍成立.理由:∵△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EC=DC,∠ACD=∠BCE=60°.在△ACD和△BCE中,,∴△ACD≌△BCE.∴AD=B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16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1

2016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1

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班别: 姓名: 座号: 分数:一、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

A 、21B 、4C 、3D 、82、25)(-等于( )。

A 、-5B 、5C 、25D 、-253、已知三组数据:①2,3,4; ②3,4,5 ;③1,3,2。

分别以每组数据中的三个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4、在Rt △ABC 中,∠C =90°,a =12,b =16,则c 的长为 ( )。

A 、26 B 、18 C 、20 D 、215、菱形和矩形一定都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6、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A 、14772⨯=B 、60302÷=C 、9258a a a +=D 、3223-= 7、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下列各图中∠1与∠2一定不相等的是 ( )。

8.已知菱形的边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均为4cm ,则菱形的面积为( ) A.16cm 2B.223cmC.423cmD.823cm9、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2合并的二次根式的是( )。

A 、12B 、23C 、32D 、1810、在矩形ABCD 中,AB=3,BC=4,则点A 到对角线BD 的距离为 ( )。

A 、513 B 、5 C 、 2.5 D 、51211、若75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

A 、2B 、3C 、4D 、512、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a -6)2+8-b +10-c =0,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3、已知x x -=-3)32(,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016-2017年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年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在△ABC中,若∠B=∠C=2∠A,则∠A的度数为()A.72°B.45°C.36°D.30°3.下列命题中:(1)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2)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A.3个B.2个C.1个D.0个4.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BD=DC,AB=ACB.∠ADB=∠ADC,BD=DCC.∠B=∠C,∠BAD=∠CADD.∠B=∠C,BD=DC5.如图,DE⊥AC,垂足为E,CE=AE.若AB=12cm,BC=10cm,则△BCD的周长是()A.22cmB.16cmC.23cmD.25cm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2B.15C.9D.12或15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得分第4题第5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1页(共8页)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7.若点P(m,m-1)在x轴上,则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8.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9.如图,PM⊥OA,PN⊥OB,垂足分别为M、N.PM=PN,若∠BOC=30°,则∠AOB= .10.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11.从长为3cm、5cm、7cm、10cm的四根木条中选出三根组成三角形,共有种选法.1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它的底角为 .1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D为BC边上的高,E为AC边上的一点,且AE=AD,则∠EDC= .14.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把△BDE沿直线DE翻折,使点 B落在点B′处,DB′、EB′分别与AC交于点F、G.若∠ADF=80°,则∠EGC=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5.如图,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 对称,∠C=90°,试写出a,b的长度,并求出∠G的度数.第14题第13题得分第9题第10题得分第15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2页(共8页)16.如图,已知AD、BC相交于点O,AB=CD,AD=CB.求证:∠A=∠C.17.如图,1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网格,现将其中的两个小方格涂黑.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图中再涂黑两个小方格,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A1B1C1(3)△A1B1C1的面积为 .第16题第17题第18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3页(共8页)四、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9.在△ABC中,∠BAC=5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20.如图:△ABC和△EAD中,∠BAC=∠DAE,AB=AE,AC=AD,连接BD,CE.求证:△ABD≌△AEC.第19题第20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4页(共8页)得分21.如图所示,△ADF和△BCE中,∠A=∠B,点D,E,F,C在同一直线上,有如下三个关系式:①AD=BC;②DE=CF;③BE∥AF.(1)请用其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结论.(2)选择(1)中你写出的一个正确结论,说明它正确的理由.第21题2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1)求证△ADC≌△CEB. (2)AD=5cm,DE=3cm,求BE的长度.第22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5页(共8页)23.已知:△ABC中,∠B、∠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D作EF∥BC交AB于点E,交 AC于点F.求证:BE+CF=EF.24.如图,ABC△中,∠B=∠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 CE,=DEF B∠∠求证:=ED EF.第23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6页(共8页)ADCB第24题F25.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如图①所示放置,图②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EC.(1)请找出图②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求证:DC⊥BE.第25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7页(共8页)2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M是BC上任意一点,点N是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与AM相交于点Q,就下面给出的两种情况,猜测∠BQM等于多少度,并利用图②证明结论的正确性.第26题八年级数学试卷第8页(共8页)八年级数学答案一、1.A 2.C 3.C 4.D 5.A 6.B二、(7)(1,0) (8) 1440° (9) 60° (10)答案不唯一 (11)二种 (12) 65°或25°(13) 15° (14) 80°三、 15.cm a 5= cm b 4= ∠G=55° 16.连接BD ∵△ABD ≌△CDB (SSS) ∴∠A=∠C等. 18.(2)A(-1,2) B(-3,1) C(2,-1)(3)面积为4.5 19.∠ADB=70°20.证明:∵∠BAC=∠EAD ∴∠BAC-∠BAE=∠EAD-∠BAE ∴∠BAD=∠EAC △BAD ≌ △EAC(SAS)21.(1) ① 、③=② ② ③=① (2)略22.(1)∵∠ACB=90° ∴∠ACD+∠BCE=90° ∵AD ⊥CE ∴∠ACD+∠CAD=90° ∴∠BCE=∠CAD 又∵AC=BC △ADC ≌△CEB (AAS ) (2) ∵△ADC ≌△CEB ∴BE=CD AD=CE=500cm 又∵DE=3cm ∴CD=2cm ∴BE=2cm23.证明 ∵BD 是∠ABC 解平分线 ∴∠EBD=∠CBD 又∵EF ∥BC ∴∠CBD=∠EDB ∴∠EDB=∠EBD ∴BE=DE 同理 DF=CF ∴BE+CF=DE+DF=EF24.AD=AG AD ⊥AG 证明:∵BE 、CF 是AC 、AB 边上高 ∴∠AFC=∠AEB=90°∴∠ABE+∠BAC=∠ACF+∠BAC ∴∠ABE=∠ACF 又∵AB=CG BD=AC ∴△ABD≌△ACG ∵AD=AG ∴∠BAD=∠CGA ∵∠CGA+∠GAF=90°∵∠BAD+∠GAF=90°∴AG⊥AD25.(1)△ABE≌△ACD 证明:∵∠BAC=∠EAD ∴∠BAC+∠CAE=∠EAD+∠CAE∴∠BAE=∠CAD 又∵AB=AC AD=AE ∴△ABE≌△ACD(SAS)(2)∠ADC=∠AEB (AE、DC交点为P)∠APD=∠CPE ∴∠APD+∠ADC=90°∴∠AEB+∠CPE=90°∴DC⊥BE 26.∠BQM=60°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 ∠ABC=∠BCA=∠ACB=60°又 BM=CN ∵△ABM≌△BCN(SAS) ∴∠M=∠N又∠NAQ=∠MAC ∴∠BQM=∠N+∠NAQ=∠M+∠MAC=∠ACB=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可能多的做练习题可以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经过试题的练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初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的倒数是( )A. B. C. D.2. 下面摆放的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是圆的几何体是( )A. B. C. D.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4.2013年国家财政支出将大幅向民生倾斜,民生领域里流量最大的开销是教育,预算支出达到23 000多亿元.将23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2.310 B.0.2310 C.2.310 D.23105.如图,AB∥CD,DBBC,,则的度数是()A.40 B.50 C.60 D.1406.分式方程的解是( )A.x =3 B.x = -3 C.x = D.x =7.实验学校九年级一班十名同学定点投篮测试,每人投篮六次,投中的次数统计如下:5,4,3,5,5,2,5,3,4,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4,5 B.5,4 C.4,4 D.5,58.如图,在□ABCD中,已知ODA=90,AC=10cm,BD=6cm,则AD的长为( )A.4cm B.5cmC.6cm D.8cm9. 一条直线其中,,那么该直线经过()A.第二、四象限 B.第一、二、三象限C.第一、三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10.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O的圆心在格点上,则AED 的正弦值是( )A. B.C. D.11.已知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若x+y3,则m的取值范围是()A.m B.m2C.m D. m512.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4)、B(2,1)、C(5,2),沿某一直线作△ABC的对称图形,得到△,若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是(3,5),那么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A.(0,3) B.(1,2)C.(0,2) D.(4,1)13.如图,已知直线a∥b,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4,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2,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为3,AB= .试在直线a上找一点M,在直线b上找一点N,满足MNa且AM+MN+NB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NB=()A.6 B.8C.10D.1214.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y= k x(k0,x0)图象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点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点P作PMx轴,PNy轴,垂足分别为M、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15.已知整数a ,,a ,a ,a ,满足下列条件:a =0,a =- ,a =- ,a =- ,依次类推,则a 的值为( )A.-1005 B.-1006 C.-1007 D.-201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题号一二三总分22232425262728得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3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因式分解: = .17.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18. 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图形。

若CED=56,则AED的大小是_______.19.小明把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纸板挂在墙上,玩飞镖游戏(每次飞镖均落在纸板上),则飞镖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20.如图,⊙M的圆心在x轴上,⊙M与坐标轴的交点A、B坐标分别是A(0,4),B(8,0),则点M坐标为。

21.如图, 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AD=2BD,BE=CE,AE与CD 相交于点F,若,则四边形BEFD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5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2.(本小题满分7分)(1)计算:2sin60+2﹣1﹣20130﹣|1﹣ |(2)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3.(本小题满分7分)(1)如图,已知,EC=AC,BCE=DCA,E;求证:BC=DC.(2)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cm、8cm,AEBC于点E,求AE的长。

24. (本小题满分8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自行车正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

某运动商城的自行车销售量自2013年起逐月增加,据统计,该商城1月份销售自行车64辆,3月份销售了100辆。

若该商城前2、3月份自行车销量的月平均增长率相同,求该商城2、3月份的月平均增长率。

25.(本小题满分8分)某学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决定开设以下体育课外活动项目:A.篮球 B.乒乓球C.羽毛球 D.足球,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被调查的学生共有人;(2)请你将条形统计图(2)补充完整;(3)在平时的乒乓球项目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表现优秀,现决定从这四名同学中任选两名参加乒乓球比赛,求恰好选中甲、乙两位同学的概率(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解答)26.(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
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相交于点B(m,2).(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若将直线y=x ﹣2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C,求△ABC的面积;(3)若将直线y=x﹣2向上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C,且△ABC的面积为18,求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27.(本小题满分9分)在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ABCD中,点E、M分别是线段AC,CD上的动点,连结DE并延长交正方形的边于点F,过点M作MNDF于H,交AD于N.(1)如图1,当点M与点C重合,求证:DF=MN;(2)如图2,假设点M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点E同时从点A出发,以 cm/s速度沿AC向点C运动,运动时间为t(t①当点F是边AB中点时,求CM的长度.②在点E,M的运动过程中,除正方形的边长外,图中是否还存在始终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来,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3,﹣4)的抛物线交y轴于A点,交x轴于B、C两点(点B在点C的左侧),已知A点坐标为(0,5).(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B作线段AB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D,如果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D 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C有什么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3)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九年级数学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ADCAB BAADC DBBAC二、填空题:16、x(y+2)(y-2)17、(3,1)18、6219、20、(3,0)21、三、解答题:22、(1) (2)X323、(1)证明:∵BCE=DCA,BCE+ACE=DCA+ACE,即ACB=ECD,在△ABC和△EDC中,,△ABC≌△EDC(ASA),BC=DC.(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CO= AC=3cm,BO= BD=4cm,AOBO,BC= =5cm,S菱形ABCD= = 68=24cm2,∵S菱形ABCD=BCAD,BCAE=24,AE= cm,24、解:(1)设前4个月自行车销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列方程:64(1+x)2 =100 ,解得x=-225%(不合题意,舍去), x= 25%答:略。

25、解:(1)根据题意得:20 =200(人),则这次被调查的学生共有200人;(2)补全图形,如图所示:(3)列表如下:甲乙丙丁甲﹣﹣﹣(乙,甲)(丙,甲)(丁,甲)乙(甲,乙)﹣﹣﹣(丙,乙)(丁,乙)丙(甲,丙)(乙,丙)﹣﹣﹣(丁,丙)丁(甲,丁)(乙,丁)(丙,丁)﹣﹣﹣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为12种,其中符合要求的只有2种,则P= = .26、解:(1)将B坐标代入直线y=x ﹣2中得:m﹣2=2,解得:m=4,则B(4,2),即BE=4,OE=2,设反比例解析式为y= ,将B(4,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8,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 ;(2)8(3)设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y=x+b,C(a,a+b),对于直线y=x﹣2,令x=0求出y=﹣2,得到OA=2,过C作CDy轴,过B作BEy 轴,将C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a(a+b)=8,∵S△ABC=S梯形BCDE+S△ABE﹣S△ACD=18,(a+4)(a+b﹣2)+ (2+2)4﹣ a(a+b+2)=18,解得:b=7,则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y=x+7.解法二:设平移后的直线交y轴于点M,设点M坐标为M(0,n),连接BM,则S△ABC= S△ABM= ,AM=9,n=7,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y=x+7.27、解:(1)证明:∵DNC+ADF=90,DNC+DCN=90,ADF=DCN.在△ADF与△DNC中,,△ADF≌△DNC(ASA),DF=MN.(2)解:①理由如下:当点F是边AB中点时,则AF= AB=3∵AB∥CD,△AFE∽△CDE,,AE= EC,则AE= AC= ,,t=2,CM=t=2.②CM=DN.理由如下:易证AFE∽△CDE,,即,得AF= .易证△MND∽△DFA,,即,得ND=t.ND=CM=t.28、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3)2-4,将A(0,5)代入求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 ﹣3)2-4=x2-6x+5.(2)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C相离.证明:令y=0,即x2-6x+5=0,得x=1或x=5,B(1,0),C(5,0).如答图①所示,设切点为E,连接CE,由题意易证Rt△ABO∽Rt△BCE,,即,求得⊙C的半径CE= ;而点C到对称轴x=3的距离为2,2 ,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与⊙C相离.(3)存在.P1(3,-2),P2(3,8),P3(3,-1),P4(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