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74例急性肾衰竭病因及预后分析

合集下载

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肾脏功能急剧减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指重症监护病房,AKI患者常常需要入住ICU进行治疗和监护。

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因、病情评估、治疗措施等方面,对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1. 病因: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药物过量、创伤、低血压、手术等,不同病因对预后的影响也不同。

研究表明,感染是导致ICU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药物过量所致的急性肾损伤预后较差,可能需要肾脏透析治疗。

2. 病情评估:对于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手段。

一般采用AKI分级标准(如KDIGO标准)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血肌酐和尿量变化来判断其严重程度。

研究发现,AKI的分级与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即分级越高,死亡率越高。

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全身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 治疗措施:对ICU急性肾损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早期液体复苏是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基础,能够改善肾组织灌注,减轻肾组织损伤。

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治疗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行肾脏透析或血液滤过等肾脏替代治疗。

4. 并发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常常伴随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其死亡风险。

研究发现,急性肺损伤是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

5. 患者年龄:年龄是影响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患者的预后越差。

这可能与年龄本身的生理变化以及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

6. 免疫功能: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其预后。

ICU患者院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ICU患者院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ICU患者院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分析冉景兵;韦普成;易彩英;黄玲珍【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of nosocomial acute kidney injury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patien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6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in ICU of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acute kidney injury in our hospital ICU patients was 20.82%, and the mortality was 24.26%. Death of patient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high score in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 primary basic diseases, early or late occurrence of hypotension, amalgamative infection, shock, and trauma.Conclusion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have correlation with old age, many complications and early occurrence of acute kidney injury.%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院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ICU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RIFLE分层及临床分析

ICU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RIFLE分层及临床分析

16 ・ 0
浙江实用 医学 2 1 年 4月第 J 00 5卷第 2期 Zei gPat aMein p 1 00 V 11, o2 bj . rccl dc eA 6 , 1, o.5 N . a i i 2
IU中急性 肾功 能衰竭的 RF E C IL 分 层 及 临 床 分析
女1 7例 ; 年龄 1 ~9 8 2岁 , 均 (2 7 -2 2 ) 。其 平 6 .94 .9 岁 - 中死 亡 4 4例 , 死 率 6 .7 病 56 %。A F的诊 断 标 准 为 R
险患 者 1 例 (68 %)死亡 9例 (0 )急性 肾损 8 2 .7 , 5% ; 伤 患者 2 8例 (17 %)死 亡 1 (78% )A F 4. 9 , 9例 6 .6 ; R
・ 17 ・ 0
22 A F的原 发疾 病 与 预后 关 系 . R
6 7例 A F患 R
死率 高。可见 , IL RFE分层 诊 断 标 准 可作为 评 估
IU危 重患 者预 后 的一 项 重要 标 准 , 时也 是 防治 C 同 A F的重 要 手 段 。李 家 瑞 等 l 将 RFE分 层 标 准 R _ 7 J IL 用 于 A F患 者 的 日常治疗 和研 究 , R 特别 是用 于 指导 肾替 代治疗 的实施 和评估 预后 。 国内外 文献 均 有 报道 , R A F的诱 发 因素及 病 因 是 影 响 预后 的最 重 要 因素 之 一 。本 院 IU 中导 致 C A F的主 要 原 发 疾 病 依 次 为 严 重创 伤 、 重 感 染 、 R 严 脑 卒 中 、 源性休 克及 呼吸 、 环衰 竭 。Rce 等 j 心 循 ahl 8 研 究表 明 , 起 A F的 肾 外 因素 主要 有 低 血 容 量 引 R ( 括大 量失 血 和呕 吐 、 泻 、 尿 过 度 等造 成 的体 包 腹 利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对其预后评估研究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对其预后评估研究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对其预后评估研究作者:李清泉李坤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究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估。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至2012年ICU收治并发ARF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对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

结果: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中有49例出现死亡事件。

患者入住ICU后24小时内均进行临床评分,具体如下:APACHE Ⅱ积分为17.4分,SAPSⅡ积分为52.2分,SOFA积分为9.3分,ATN-ISI积分为0.5分;经Cox回归分析,导致ICU并发ARF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分别为器官衰竭数目以及机械通气。

结论:ICU并发ARF患者一般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对患者应用积分模型预测临床预后具有突出应用价值,其中可能ATN-ISI积分模型预测效果最为准确。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有研究[1]指出,对重症监护室(ICU)并发ARF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有准确的认识和评估,不但有利于帮助制定患者的监护与治疗方案,还能够提高预后效果。

因此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ICU并发AR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2012年ICU收治并发ARF患者100例。

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61.6±3.5)岁。

患者原发病如下:肾脏缺血患者有39例,严重感染患者24例,心脏手术治疗后患者12例,中毒性肾病患者10例,恶性肿瘤患者7例,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各有4例。

1.2 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对ARF主要根据以下内容作为判断依据:基线值根据患者入住监护室时检测所得的血肌酐(Scr)水平,ARF根据急性透析质量倡义作(ADQI)为标准,具体为:患者Scr 值相对于基线值超过50%的,判定为存在肾损害危险(R);Scr值相对于基线值超过100%的,判定为存在肾损伤(I);患者Scr值相对于基线值超过200%或者Scr值每升超过355umol的,判定为存在肾功能衰竭(F);患者肾功能丧失症状时间超过4个星期以上的,判定为存在肾功能丧失(L);患者判定为终末期肾脏病且肾功能丧失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判定为存在终末期肾病(E)[2]。

ICU病房74例急性肾衰竭病因及预后分析

ICU病房74例急性肾衰竭病因及预后分析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May ,2008Vol ,3N o.102008年05月第3卷第10期作者简介王丽丹(),女,中国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

急性肾衰竭(ARF)是严重威胁危重病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示,ICU 中ARF 的患病率高达31%,甚至有报道达到78%。

对需要肾脏治疗的危重患者的研究亦显示,在疾病严重程度类似的情况下,伴有(ARF )患者的死亡风险高4倍(62.8%比15.8%)[1]。

ARF 的病因构成比差异明显,其死亡率也各不相同。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ICU 病房74例ARF 病例,以了解ICU 病房ARF 病因分布及预后情况。

为ARF 的防治提供线索。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7年1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ARF 病例74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9例,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63.4±16.1)。

全部病例均符合ARF 标准。

1.2ARF 诊断标准[2](1)入选标准ARF 定义为由危重病和肾脏病专家组成的急性透折质量控制倡议组织(ADQI )在2004年第二次国际共识会议中,提出了ARF 的共识性分层诊断标准即RIFL E 分层诊断标准。

1.3统计方法数据采用(X ±S )表示,各组间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X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病因及预后统计年月—年月期间I U 病房患者RF 发病率为%。

其病因分布及预后见表。

表1I C U 病房AR F 患者病因分布及预后从表中可见其首位病因为严重感染占总ARF (35.1%),其次依次是大手术占总ARF (32.4%)严重创伤占总ARF (16.2%)重症胰腺炎占总ARF (10.8%)。

而病死率比较最高为重症胰腺炎62.5%,严重感染病死率(53.8%)略高于大手术和严重创伤病死率(50.0%)。

2.2治疗手段和预后74例A RF 患者中行CRRT 治疗34例,保守治疗40例。

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防治与肾脏替代治疗

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防治与肾脏替代治疗

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防治与肾脏替代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重症监护室(ICU)在医院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急性肾衰竭是ICU患者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防治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

一、急性肾衰竭的发生原因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肾缺血、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感染等。

这些原因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造成尿量减少、氮质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

二、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防止急性肾衰竭进展的关键。

ICU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血尿素氮(BUN)和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尿液分析、肾功能检测等辅助检查,及时发现肾衰竭的迹象。

早期治疗包括纠正肾缺血、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等措施。

三、联合药物治疗对于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常规的支持治疗往往不够,需要采取联合药物治疗来促进肾脏的恢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和保肾药物等。

利尿剂可增加尿量,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流灌注;保肾药物可以减轻肾脏损伤。

四、肾脏替代治疗在ICU患者中,肾脏替代治疗是急性肾衰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肾脏替代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方法: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恢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而CRRT则是通过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更加接近自然生理状态,对肾脏的负担更小。

五、ICU患者急性肾衰竭的预防除了及时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外,预防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注意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避免肾缺血,保持血压稳定;控制感染,避免脓毒症等。

六、结语ICU患者的急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准确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至关重要。

联合药物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是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手段。

此外,预防也是防治急性肾衰竭不可或缺的一环。

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ICU急性肾损伤是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本研究旨在分析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

正文内容包括ICU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和分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重点关注年龄、肾损伤程度和合并症情况等因素。

结论部分将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展望未来在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管理中的临床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提高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

【关键词】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年龄、肾损伤程度、合并症、临床意义、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ICU急性肾损伤是ICU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随着ICU患者数量的增加,ICU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和研究。

ICU急性肾损伤病情变化迅速,治疗难度大,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对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显示,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

一方面,患者的年龄、肾损伤程度等个体因素对预后有显著影响;患者的合并症情况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部分为引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正文内容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患者预后的具体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年龄、肾损伤程度和合并症情况等因素,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方法,以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还将探讨可能的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改善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策略

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策略

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策略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简称AK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临床病例为例,对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分析。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5岁,因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就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流涕等。

查体时发现患者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无明显腹痛。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辅以双下肢水肿和尿量减少。

这些症状提示肾脏功能可能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因为感染导致急性肾衰竭。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

此外,患者长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也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诊断策略: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史,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急性肾衰竭。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尿液培养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肾脏超声、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肾脏结构和了解病变情况。

治疗策略: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策略包括病因治疗、症状支持治疗和肾脏代谢支持治疗。

首先要针对感染病源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的扩散。

同时,通过给予充足的补液和利尿药物,增加尿量,促进废物排出。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辅助肾脏排毒功能。

治疗后观察和随访: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肾功能指标的恢复、症状缓解等。

随访期间,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测,密切监测肾脏功能的恢复和病情的变化。

结论:急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临床分析和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依据临床表现、病史和相关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前沿ChinaHealthcareInnovationMay,2008Vol,3No.102008年05月第3卷第10期作者简介:王丽丹(1974-),女,中国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

急性肾衰竭(ARF)是严重威胁危重病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示,ICU中ARF的患病率高达31%,甚至有报道达到78%。

对需要肾脏治疗的危重患者的研究亦显示,在疾病严重程度类似的情况下,伴有(ARF)患者的死亡风险高4倍(62.8%比15.8%)[1]。

ARF的病因构成比差异明显,其死亡率也各不相同。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ICU病房74例ARF病例,以了解ICU病房ARF病因分布及预后情况。

为ARF的防治提供线索。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7年1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ARF病例74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9例,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63.4±16.1)。

全部病例均符合ARF标准。

1.2ARF诊断标准[2](1)入选标准ARF定义为由危重病和肾脏病专家组成的急性透折质量控制倡议组织(ADQI)在2004年第二次国际共识会议中,提出了ARF的共识性分层诊断标准即RIFLE分层诊断标准。

1.3统计方法数据采用(X±S)表示,各组间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病因及预后统计2002年10月—2007年1月期间ICU病房患者ARF发病率为4.74%。

其病因分布及预后见表1。

表1ICU病房ARF患者病因分布及预后从表中可见其首位病因为严重感染占总ARF(35.1%),其次依次是大手术占总ARF(32.4%)严重创伤占总ARF(16.2%)重症胰腺炎占总ARF(10.8%)。

而病死率比较最高为重症胰腺炎62.5%,严重感染病死率(53.8%)略高于大手术和严重创伤病死率(50.0%)。

2.2治疗手段和预后74例ARF患者中行CRRT治疗34例,保守治疗40例。

两种方法和预后关系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表2ARF治疗方法和预后关系注:两组比较X2=6.23P<0.05。

2.3随着衰竭器官的增多,28天死亡率也增加,单纯ARF的死亡率为25%,和并器官衰竭数1个、2个、≥3个脏器衰竭的死亡率分别为45.5%、68%、81.8%。

且四组的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ICU病房74例急性肾衰竭病因及预后分析王丽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沈阳110001)[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肾衰竭(ARF)在重症医学科(ICU)病房的病因分布和预后情况。

方法收集2002年10月-2007年1月我院ICU病房(ARF)病例74例,统计基础病因、治疗手段、转归情况的差异。

结果我院ICU病房急性肾衰竭(ARF)患病率4.74%,病因构成以严重感染占总ARF(35.1%)为首,其次依次是大手术占总ARF(32.4%)严重创伤占总ARF(16.2%)重症胰腺炎占总ARF(10.8%)。

而病死率比较最高为重症胰腺炎62.5%,严重感染病死率(53.8%)略高于大手术和严重创伤病死率(50.0%)。

分析ARF和并多器官衰竭28天病死率为单纯ARF的死亡率为25%,和并器官衰竭数1个、2个、≥3个脏器衰竭的死亡率分别为45.5%、68%、81.8%。

且四组的病死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

比较74例(ARF)病例治疗方法,保守治疗(40例)死亡数28例死亡率(70%),CRRT治疗(34例)死亡数14例死亡率(41.1%)。

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ICU病房患者应积极预防ARF的发生,及时进行CRRT治疗,减少MODS发生,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ICU病房急性肾衰竭病因预后CRRT[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B[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knowtheetiologicalfactorsandpre-wardssituationsofacuterenalfailure(ARF)inintensivecareunit(ICU).MethodsCollect74casesofARFinICUofourhospitalfromOctober2002toJanuary2007.Statisticsthedifferenceofbaseetiology,treatment,prognosis.ResultTheprevalencerateofARFinourICUis4.74%.Etiologicalfactors:firstofallisseriousinfections(35.1%),thesecondismajorsurgery(32.4%),thethirdisseveretrauma(16.2%),theforthisseverepancreatitis(10.8%).Andthehighestmortalityrateisseverepancreatitis(62.5%).Severeinfectionmortality(53.8%)ishigherthanmajorsurgeryandseveretraumamortality(50.0%).AnalysethemortalityofARFandmultipleorganfailurewithin28days,themortalityofsimpleARFis25%.Andthemortalityofmultipleorganfailurewithone,two,threeormoreorgansarerespestively45.5%,68%,81.8%.Fourgroupshav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mortality(P<0.01).Comparethese74cases(ARF)intreatment,28cases(70%)aredeadinconservativetreatmentgroup(40cases).14cases(41.1%)aredeadinCRRTtreatmentgroup(34cases).Andthath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ConclusionWeshouldactivelypreventtheincidenceofARFinICUpatients,timelytreatmentwithCRRT,reduceMODS,anddecreasethemortalityrate.[Keywords]lipidprofile;abnormalprobability病因例数占总ARF(%)病死率(%)严重感染2635.153.8重症胰腺炎912.255.6严重创伤1216.250.0大手术2432.450.0挤压伤综合症34.133.3治疗方法例数肾功能恢复数肾功能不完全恢复数死亡数死亡率(%)保守治疗40752870CRRT治疗341281441.119中国医疗前沿ChinaHealthcareInnovationMay,2008Vol,3No.102008年05月第3卷第10期(上接第48页)注明相应的变更内容。

对仪器定期校正,保养、维护,并监督仪器的日常维护。

5、严格进行质量控制,进行质量分析,帮助其他人员学会如何搞好质控,并能正确分析,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6、报告单必须复核、对“异常值”进行分析、主动联系临床,必要时复查,并做好登记工作。

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该:1、打破现有轮转制度,将科室分成不同的专业组,各组由专业技术组长负责,组长由专业知识较丰富、有一定管理才能的人担任,不轮转。

其他同志根据实际情况,固定或适当延长轮转时间。

对科室人员定期进行知识讲座,提高业务水平。

2、对上级医院的学术交流、短期专业培训,新仪器、新方法、新进展的学习交流会,应派相关专业人员前去,培训人员归队后,应将所学知识向全科人员会开讲解,传授这些知识,做到一人学到,全科受益。

3、增加科室透明度,让检验科人员增加主人公责任感,努力搞好本职工作。

打破现有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量化管理,调动人员积极性。

明确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

4、增加便民措施,制作采血须知牌,注明采血前注意事项,发报告时间等,以免病人白跑,浪费人力物力。

5、实习、进修人员,应指派带教老师,并对其进行严格要求。

并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同带教老师的考核联系起来,并让实习进修人员给老师打分,也计入带教老师的考核成绩。

6、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同临床各科联系起来,请他们打分,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考核总成绩,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一方面引入监督评价机制,这样双管齐下,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表3ARF和并多器官衰竭患者28天死亡率分析注:四组比较X2=21.534P<0.05。

3讨论AR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其病因及病情十分复杂,是影响和决定预后ICU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本组资料显示从2002年10月—2007年1月期间ICU病房住院患者中有74例发生ARF,平均年龄(63.4±16.1),发病率为4.1%,国外报到[3]住院患者ARF发病率为4.1‰,可见ICU病房ARF发病率明显高于住院患者ARF总发病率。

但低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CU病房ARF患病率31%。

从病因构成来看,我院ICU病房发生ARF病因以严重感染占总ARF(35.1%)为首位,其次依次是大手术占总ARF(32.4%)严重创伤占总ARF(16.2%)重症胰腺炎占总ARF(10.8%)。

而病死率比较最高为重症胰腺炎62.5%,严重感染病死率(53.8%)略高于大手术和严重创伤病死率(50.0%)。

因此注意预防感染早期肾保护来防治ARF,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

普通持续性肾脏替代(CRRT)是血液透析(ID)与血液滤过(HF)的有机结合,具有二者的优点,对中小分子代谢产物的清除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4]。

Waldrop等[5]通过研究指出:CRRT可更好地控制氮质血症,降低血Cr和Bun,CRRT目前已被广泛用于ARF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Sever等[6]运用CRRT治疗地震而导致的挤压伤综合症取得较好的疗效。

所以CRRT成为目前治疗严重ARF的重要研究项目和首选方法之一,而且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重度烧伤、颅脑损伤等[7-8]。

从本组资料统计表明74例ARF患者行CRRT治疗后的病死率为41.1%,肾功能恢复数为12例,肾功能不完全恢复数为8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