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慢性肾功能衰竭187例临床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187例临床分析

从原发病来看 , 慢性 肾小球肾炎 、 急性肾小球 肾炎及 高血压 肾硬化症 、 慢性 肾盂 肾炎为主要原发病 。说 明在 临床治疗 中, 要
关注对这些疾病及 时有规 范性进行 治疗 , 防止病 情恶化 , 而防 从
控 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 损伤 , 最大限度地保护 肾功能 。
23 临床 症 状 与 体 征 .
42 m l 4 oL以 上 ) / 。
12 . 方 法
将 17例 肾功能衰竭病例按年龄 、原 发病 和临床症状分组 8 统计 。组 间资料用百分率说 明分析。
有肺淤血症状者 12例 , 5 肺泡水肿 3 例 。心影增大为 9 5 8例 , 并 且有 2 5例有不 同程度的心包 积液 。胸腔积液 占 7 例 , 3 单侧 积液 4 例, l 双侧积液 3 例 。部分患者肋 骨及胸椎有不 同程度 的骨质 2 疏松 , 发现 肾眭骨病 2 例 。 8
【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 临床体征与症状 ; 血液透析
【 中图分类号】R 9 . 6 2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1 )2 1 1 0 6 3 9 0 ( 0 0 0 — 1- 2
慢性 肾功能衰竭是 由多种慢性疾病 和有关 毒物 中毒造成 的 肾单 位严 重损 害。临床 表现 为进行性 恶化 难治性 的临床综合征 候群 。2 0 0 7~20 0 8年在我院收治的慢性 肾功 能衰竭病例 中选择 资料较为全面 的 17 8 例进行 临床分析 , 总结如下 。 现
9 m g占 18例 ; 0 mH 0 心界扩大 占 9 例 。 8 x线检查 : 肺纹理改变为 18例 , 2 肺纹理不 同程度增粗 。 发现
收集 2 0 0 7~2 0 0 8年人我 院慢性 肾功 能衰竭 病例资 料齐全 患者 17例 ,均 符 合 肾功 能 衰 竭 的诊 断标 准 ( 肌 酐浓 度 8 血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慢性肾病患者的药物管理与营养支持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慢性肾病患者的药物管理与营养支持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慢性肾病患者的药物管理与营养支持慢性肾病(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常伴随着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营养代谢异常。

合理的药物管理和营养支持对CKD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位患有CKD的病例,重点讨论药物管理和营养支持的相关内容。

一、病历概述该患者为男性,63岁,患有CKD已有5年。

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此次入院主要因咳嗽、乏力等症状加重而就诊。

体检发现患者血压升高,肌酐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异常,尿液分析提示蛋白尿等。

二、药物管理针对CKD患者的药物管理主要目标是减轻肾脏负担,维持药物治疗的效果,避免药物副作用。

具体措施如下:1. 药物选择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多肽类抗生素等。

对于已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来调整用药剂量,并注意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

2. 药物储存由于CKD患者常合并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药物储存也需特别注意。

例如,某些降压药可能导致钾离子的潴留,因此需避免患者同时使用含钾过多的药物。

3. 药物依从性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常见副作用,并鼓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三、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CKD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可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病情的进展。

下面将从饮食建议和必要的营养补充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饮食建议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应健康均衡,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调整。

(1)控制蛋白摄入蛋白摄入对于CKD患者的肾脏负担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推荐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

但对于肾功能较差的患者,蛋白摄入量应适当减少。

(2)限制钠摄入CKD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和水肿等问题,因此应限制钠的摄入。

推荐每日钠摄入量为2-3克。

(3)补充适量钾、磷由于肾功能受损,CKD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易受影响。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慢性肾炎-病例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慢性肾炎-病例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慢性肾炎-病例分析患者李某,女,30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8年。

近年来,尿量增多,夜间尤甚。

本次因妊娠反应严重,呕吐频繁,进食困难而急诊入院。

入院检查,血清[K+] 3.6 mmol/L, 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为正常值的24%,pH 7.39,PaCO2 5.9 kPa(43.8 mmHg),HCO3-?26.3 mmol/L,Na+142 mmol/L, CL-96.5 mmol/L。

试分析该患者有无肾功能衰竭、酸碱平衡和钾代谢紊乱?判断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该患者有肾功能衰竭:根据其有长期慢性肾炎病史,近年又出现多尿和夜尿等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尤其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仅为正常值的24%(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的阶段),可见已发生肾功能衰竭。

2、该患者发生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表面上看,该患者似乎没有酸碱平衡紊乱,因为其pH在正常范围。

但根据其有慢性肾炎病史,已发生肾功能衰竭,可导致体内有机酸的排泄减少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该患AG=[Na+]-([HCO3-]+[CL-]=142-(26.3+96.5]=17.2 mmol/L(>14mmol/L,AG 正常值12±2),提示发生了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

该患又有呕吐病史,加之有PaCO2的继发性升高,可考虑有代谢性碱中毒。

由于这两种酸碱平衡紊乱其pH变化的趋势相反,互相抵消,故pH处在正常范围,但确实发生了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3、该患者发生钾代谢紊乱(缺钾):粗看该患者似乎没有钾代谢紊乱,因为血清[K+] 3.6 mmol/L,在正常值范围内。

但是,患者进食困难导致钾的摄入减少,频繁呕吐又导致钾的丢失过多,碱中毒又可加重低钾血症的发生。

之所以,血钾浓度降低不明显,是由于同时发生的酸中毒造成的假象。

前列腺增生症、慢性肾衰竭(教学案例)(精)

前列腺增生症、慢性肾衰竭(教学案例)(精)

前列腺增生症教学案例
患者,男性,65岁。

尿频、尿急、尿痛1月余入院。

患者自10年前出现排尿困难,尿等待,尿线细,尿滴沥。

10年来在多家医院诊治,诊为“前列腺增生症”。

口服药物,静脉药物及局部治疗,效果均差。

近1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加重入院。

1、试述该患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2、对该患者制订完善的照护计划。

3、对该患者及家属做健康教育。

慢性肾衰竭教学案例
患者,男,66岁。

双下肢浮肿、多尿、夜尿增多7年,加重伴恶心、乏力、食欲不振1月。

7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多尿,以夜尿增多明显,5~6次/晚。

伴乏力、气短、轻度贫血,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近1月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稀便,每日3次,颜面及下肢浮肿。

体格检查:T36.2℃,P 80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80 次/分,腹软,无压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颜面及双下肢水肿。

实验室检查:GFR 18ml/min,Scr589umol/L.尿常规:尿蛋白+++。

血常规:RBC1.5*1012/L,HGB62gl/L.
1、试述该患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2、对该患者制订完善的照护计划。

3、对该患者及家属做健康教育。

慢性肾衰竭及案例分析

慢性肾衰竭及案例分析

慢性肾衰竭概念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肾功能临床表现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直到晚期大部分肾功能丧失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一)胃肠道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

晚期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和金属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心血管系统1.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左心室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心血管并发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心包炎早期表现为随呼吸加重的心包周围疼痛,伴有心包摩擦音,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三)血液系统1.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月经量增多,术后伤口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瘀斑等。

(四)呼吸系统可发生肺充血和水肿,X线以双侧肺门毛细血管周围充血形成的“蝶翼”样改变为特征,称为“尿毒症肺”。

可发生尿毒症性胸膜炎。

(五)神经肌肉改变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六)皮肤表现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七)骨骼系统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病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

1.高转化性骨病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伴有PTH水平增高。

2.低转化性骨病早期表现为骨软化症,逐渐发展为无力型骨病。

(八)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晚期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女性患者闭经,不孕,男性患者阳痿,精子缺乏和精子发育不良。

(九)感染可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各种感染。

(十)代谢性酸中毒多数尿毒症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不重,pH值很少低于7.35。

(十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可出现水钠潴留,钾平衡紊乱,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一)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下降、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障碍,但PT、APTT一般正常。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尿毒症-慢性肾炎-病例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尿毒症-慢性肾炎-病例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尿毒症-慢性肾炎-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王某,患慢性肾炎5年,近日因感冒发热病情加重入院,精神、饮食睡眠差,全身皮肤有尿素霜沉积,有瘙痒感,呼气有氨味。

血压160/100mHg,双下肢轻度水肿。

胸部听诊闻及双肺湿啰音(肺部水肿或炎症)、心包摩擦音(心包炎症)。

化验检查:血肌酐1023μmo/L(正常53-106μmoL),尿素氮34mmol/L(正常3.2-7.1mmo/L),内生肌酐清除率12mL/min(正常80—120mL/min),血红蛋白72g/L,尿蛋白(++),血钾5.94mmol/L。

讨论与分析:(1)对照本章学习内容,分析哪些是慢性肾衰竭的表现、哪些是尿毒症阶段的表现。

(2)分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3)分析患者贫血的发生机制。

讨论思考与分析提示:(1)案例中患者是因慢性肾炎导致的慢性肾衰竭,并且病情已经进入终末阶段尿毒症期。

其慢性肾衰竭的表现主要有蛋白尿 [尿蛋白 (++)]、氮质血症(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高钾血症、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血红蛋白72g/L)。

尿毒症阶段的表现主要有精神、饮食、睡眠差,全身皮肤有尿素霜沉积、有瘙痒感、呼气有氨味、肺水肿或肺炎、心包炎等。

(2)患者血压160/100mHg,双眼睑、双下肢轻度水肿,其高血压的主要发生机制是CRF时,由于肾排钠、水功能降低,钠、水在体内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加,出现高血压;还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

(3) 肾性贫血是CRF的重要表现之一,发生机制:①肾实质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使骨髓干细胞生成红细胞减少;②体内潴留的毒物抑制红细胞生成;③红细胞破坏增加;④铁的吸收与再利用障碍;⑤出血加重贫血。

马鸿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案三则

马鸿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案三则

马鸿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案三则赵国秀;马鸿斌;魏锦慧【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171-172)【作者】赵国秀;马鸿斌;魏锦慧【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2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7马鸿斌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崇尚经典,精于辨证,善用古方,用药张弛有度,对肾脏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案介绍如下。

案1:靳某,男,50岁,2014年11月1日初诊。

10年前发现血压升高,自服“硝苯地平片”、“罗布麻”等药,血压控制欠佳,最高曾达240/160mmHg。

2012年因脑梗死到兰州军区总院住院治疗,期间查肌酐180μmol/L,尿蛋白(+++),予以金水宝等治疗半年后肌酐及尿蛋白均未降至正常,后自行停药。

既往有急性心梗病史,PCI术后。

疲乏,偶有胸闷,手脚喜凉,纳眠尚可,二便调。

舌尖红苔黄腻,脉沉细。

肾功能检查示肌酐138μmol/L,尿酸479μmol/L。

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诊断为虚劳。

辨证为正气不足,风湿热邪入血。

法当清热凉血,扶正透邪。

药用白茅根10g,白芷5g,丹参10g,地榆10g,防风6g,甘草6g,黄柏15g,槐米10g,黄芪15g,荆芥6g,芦根10g,砂仁10g,紫苏叶10g,茜草10g,薤白10g。

2014年11月8日二诊,胸闷有所减轻,仍感疲乏,纳食及二便皆如常,舌尖红苔腻微黄,脉沉细。

湿热未净,正气未复,前方加薏苡仁30g,配合扶正排毒胶囊(自制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以加强扶正清热利湿之力。

2014年11月15日三诊,偶发胸闷不适、疲乏均较前好转,仍手脚喜凉,舌尖红苔腻微黄,脉沉细。

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的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我们根据CRF的病因及发病原理,CRF的诊断依据及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CRF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晚期、氮质血症期和肾功能代偿期的综合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性分析,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提高CRF的好转中,降低死亡率,延长CRF患者的生存期。

本文采用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谨供参考。

我院是上海市郊的基层医院,没有血液透析设备,病人腹透做得很少,作肾移植的饥会极少。

而各种疾病导致的氮质血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不少。

我们根据CRF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特点及规律。

采用综合分析,综合治疗的原则,提高疾病的好转中,降低死亡巾,延长尿毒症病人的生存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常见病。

本文对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36例CRF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发病年龄从14~77岁,平均年龄48岁。

男性68人。

女性68人,男。

女=1 :1。

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0年,平均7年。

2 CRF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引起CRF的疾病很多,以肾脏本身疾病引起者最常见。

引起CRF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四个方而:①代谢产物的潴留,如非蛋白氮、酚类及中分子物质等的潴留;②代谢性酸中毒;③水、电解质代谢紊乱,④肾脏内分泌功能紊乱。

3 CRF的诊断依据3.1有慢性肾脏疾病史,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少尿,眼睑及两下肢浮肿。

头痛、头晕、乏力、烦躁、嗜睡、神志模糊、昏迷。

3.2没有原因的贫血和高血压。

3.3 肾功能异常,血中尿素,肌酐的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蛋白尿。

3.4急促而深大的呼吸,育出血倾向及出现心包摩擦音等。

3.5肾图异常。

4 CRF的治疗4.1 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早、晚期的治疗此期的处理是治疗CRF成败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衰竭
概念
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肾功能
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直到晚期大部分肾功能丧失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一)胃肠道
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

晚期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和金属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左心室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心血管并发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
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心包炎早期表现为随呼吸加重的心包周围疼痛,伴有心包摩擦音,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三)血液系统
1.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月经量增多,术后伤口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瘀斑等。

(四)呼吸系统
可发生肺充血和水肿,X线以双侧肺门毛细血管周围充血形成的“蝶翼”样改变为特征,称为“尿毒症肺”。

可发生尿毒症性胸膜炎。

(五)神经肌肉改变
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六)皮肤表现
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七)骨骼系统
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病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

1.高转化性骨病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伴有PTH水平增高。

2.低转化性骨病早期表现为骨软化症,逐渐发展为无力型骨病。

(八)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晚期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女性患者闭经,不孕,男性患者阳痿,精子缺乏和精子发育不良。

(九)感染
可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各种感染。

(十)代谢性酸中毒
多数尿毒症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不重,pH值很少低于7.35。

(十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可出现水钠潴留,钾平衡紊乱,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下降、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障碍,但PT、APTT一般正常。

(二)尿液检查
①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低下,晨尿尿比重<1.018,尿渗透压<450mOsm/L;②尿量一般正常;③尿蛋白量因原发病不
同而异;④尿沉渣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的出现标志肾衰竭进展至严重阶段。

(三)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不全分期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病专业组1992.6 慢性肾脏病分期
(四)影像学检查
B超发现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支持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如果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提示急性肾衰竭。

但多囊肾、糖尿病肾病、骨髓瘤肾病、肾脏淀粉样变导致的慢性肾衰竭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

诊断要点
1.明确肾衰竭的存在;
2.鉴别是急性还是慢性肾衰竭;
3.分析慢性肾衰竭的程度;
4.明确有无合并症;
5.诊断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疾病。

治疗原则
1.营养治疗:低蛋白饮食。

2.降压治疗。

3.纠正肾性贫血:主要是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

4.治疗肾性骨病。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6.防治心血管并发症。

7.控制感染。

8.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净化和肾脏移植。

题例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水肿5年,夜尿增多2年,乏力、厌食1个月”就诊。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眼睑水肿,无乏力,纳差,腰痛,血尿等,于当地医务所测血压150/90mmHg,未规律诊治。

此后水肿间断出现,时有时无,时轻时重,未予重视。

近2年来出现夜尿增多,3~4次/夜,未诊治。

患者近1个月无诱因感乏力、厌食,有时伴恶心、腹胀,无腹痛、腹泻或发热。

自服多潘立酮(吗丁啉)无效,乏力厌食症状进行性加重,遂就诊。

患者自发病以来睡眠可,大便正常,尿量无明显改变,近1年体重有下降(具体不详)。

既往史:无糖尿病史,无药物滥用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8℃,P90次/分,R20次/分,BP160/100mmHg。

慢性病容,贫血貌,双眼睑轻度浮肿,皮肤有氨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

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

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88g/L;尿常规:蛋白(++),
RBC(++);粪便常规(-)。

血生化:Cr900μmol/L,HC03- 15mmol/L,血磷升高。

B超:双肾缩小,左肾8.7cm×4.0cm,右肾9.0cm×4.1cm,双肾皮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

分析步骤:
1.诊断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
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中度)
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隐匿起病。

(2)患者间断晨起眼睑水肿,发现血压升高5年,出现夜尿增多2年,厌食、乏力进行性加重1个月。

(3)既往无殊。

(4)查体BP160/100mmHg,慢性病容,贫血貌,双眼睑轻度浮肿,皮肤有氨味。

(5)辅助检查Hb88g/L;尿常规:蛋白(++),RBC(++);血生化:Cr900μmol/L,HC03-15mmol/L,血磷升高;B超:双肾缩小。

2.鉴别诊断
1.急性肾衰竭本病一般起病较急,肾功能迅速恶化,B超可
见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与该患者不符,考虑可能性小。

2.原发性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损害,但患者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后期方出现肾功能受损表现,常伴有高血压其他靶器官损害的表现。

该患者首先出现水肿,同时伴血压升高,考虑本病可能性小,必要时可行肾活检进一步除外。

3.进一步检查
(1)病因筛查如血糖,眼底检查,肾血管超声,自身抗体,肾活检等。

(2)并发症检查如血常规,凝血,血气分析,电解质,胸片,超声心动,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4.治疗原则
1)营养治疗低蛋白饮食。

2)降压治疗3)纠正肾性贫血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5)防治并发症6)肾脏替代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