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五)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卷 粤教版必修4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卷粤教版必修4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通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
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有内在价值时,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值得重视和追求,而说一个东西具有工具价值时,它的重要性体现于它是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
是内在价值,还是工具价值?不同的思考可导致不同的结论。
比如,同样主张保护自然环境与濒危物种,有些人看重的是自然物种的工具价值。
对于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到最后只留存少量样本的天花病毒,他们更倾向于销毁。
虽然天花病毒样本可能包含有某种遗传物质,可以帮助人类征服癌症、艾滋病之类的疾病,但万一实验室发生破坏性事故,导致天花病毒样本失控、蔓延,人类几百年来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
对他们而言,一个物种的灭绝,最多意味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少了一种手段而已。
然而,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往往会感到更加痛苦或焦虑。
他们认为,天花病毒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物种,本身就具有保存的价值,至少人类没有权利故意销毁一个天然物种。
又如,有人把肉体快乐当作一种内在价值来追求,也有人认为肉体快乐仅仅是幸福的一个条件、一种手段。
对于前者,肉体快乐作为幸福的内在部分,其作用是无法被别的东西取代的;对于后者,肉体快乐的作用通常是可以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时恰恰只有放弃肉体快乐,才能得到他们所理解的那种幸福。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密不可分。
一方面,目的支配手段,高于手段,但并不是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目的,不能借口目的正当而滥用不正当手段,更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手段而放弃目的。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是人类进步的根本目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正是为了要消灭武器而拿起武器,为了要消灭战争而不得不进行战争。
但是,即使在进行正义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虐待俘虏,不能从肉体上消灭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敌人。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一)(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渐.染信笺.缄.默间.不容发B.鞭笞.侘傺.炽.情叱.咤风云C.趔趄.马驹.规矩.含英咀.华D.翌.日对弈.充溢.雄关险隘.解析:选A。
A.均读jiān;B.“笞”读chī,其余均读chì;C.“趄”读qie,“驹”读jū,“矩”读ju,“咀”读jǔ;D.“隘”读ài,其余读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医疗行业的收入与利润到底有多大,单从近几年来药品市场的高额零售价格即可一叶知秋....。
B.许多实例证明,背诵是学习外语的终南捷径....,因为背诵能将单词、语法、语感、造句、习惯用法、文化背景、习惯思维甚至翻译一网打尽。
C.把鸟粪做成的粉末掺在护肤品中,涂到脸上,这一做法听起来古怪可笑,甚至有点不拘一...格.,反而刺激起现代人的好奇心。
D.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节假日更成了一些企业让员工加班加点的“黄金机会”。
休假权在一些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被束之高阁....。
解析:选C。
C.褒贬误用。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褒义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袅袅,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蒙眬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B.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那就看谁能否在自己生命的旅程上创造并为后人留下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实现价值所追求的真正方向。
C.对于风水项目是否可以确定为国家级名录,文化部部长表示专家尚在研究,其中有迷信的成分,但总体上表达了人们向善、追求美好的意愿,总体上应肯定。
D.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论谁没有不重视语言的锤炼的。
粤教版语文必修4 模块综合检测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棚檐.谵.语赡.养父母瞻.前顾后B.肩膀.诽谤.滂.沱大雨气势磅.礴C.阻挠.饶.恕分外妖娆.绕.道行走D.偌.大箬.竹遵守诺.言惹.火烧身解析:选B。
B项的“膀”读bǎnɡ,“谤”读bànɡ,“滂”读pānɡ,“磅”读pánɡ;A 项的“谵”“瞻”都读zhān,“檐”读yán,“赡”读shàn; C项的“饶”“娆”都读ráo,“挠”读náo,“绕”读rào;D项的“偌”“箬”都读ruò,“诺”读nuò,“惹”读r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这个人很有文才,无论是写湖光山色,还是写人情冷暖,都是闪烁其词....,丝丝入扣。
B.面对出国、自考、复读、就业等出路,他思前想后,踌躇满志....,不知如何选择。
C.至于如何拉动经济的增长,我们可以巧立名目....,积极开发新颖别致的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D.他辩论说,这种行为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主导地位,因而使美国居于不可一...世.的强权地位。
解析:选D。
A项“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
B项“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踌躇”不能误解为“犹豫不决”。
C项“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贬义词。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凌寒傲霜的菊花简洁得只有精神。
桃花却是大俗大雅,它既以艳红的色彩妩媚的体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以优雅的诗意淡远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B.国学是以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兼有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的精神气质的一种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
C.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单元质量检测四(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君子生非异也C .赢粮而景从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解析:A 项中“无”通“毋”;B 项中“生”通“性”;C 项中“景”通“影”。
答案:D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读作cù,密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C .内立法度,务.耕织 务:务必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栽种 解析:务,应为“致力,从事”。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谋动干戈于.邦内 B.⎩⎨⎧其.皆出于此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君乃.反迎而贺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析:D 项,都是兼词,在那里。
A 项,于:介词,对/在;B 项,其:副词,大概/代词,那些;C 项,乃:副词,却/于是。
答案:D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 .填然鼓.之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解析:D 项为名词作状语,“在北边”。
其余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D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师不必贤于弟子B .而耻学于师C .申之以孝悌之义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D 项为定语后置句。
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二、阅读鉴赏(60分)(一)阅读《劝学》中的片段,回答6~10题。
(16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模块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模块综合检测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必须发展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世界普遍追求的新型文明,它必须是人的实践主体性造就的当代文明进程与生态改善积极成果的内在走向的一致性状态。
在技术实践上,生态文明不可能采取消极的环境保护方式,将人与自然、文明与生态隔绝,而是需要有一种将人的自由自觉实践发展和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这就是“生态支持”。
生态支持的人的实践主体性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的实践主体性有根本区别。
生态支持要求人不再对自然进行统治,而是按照自然界的生态要求来改善生态。
其人的实践主体性体现在对生态多物种权益的呵护,对生态价值的责任担当,对生态环境的积极的建设和改善,按照生态美的规律来造型。
人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无度的,过度生产和过度需求都将被摈弃。
生态支持的实践方式是绿色的、生态的,绿色实践和生态实践构成了生态文明积极进步的历史基础。
为此,生态支持首先是对以往人们对自然榨取、统治、奴役等实践态度的摈弃,也是对以往资本化逐利生产生活方式,比如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夸耀性消费的摈弃,更是对傲慢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摈弃。
在生态支持基础上,人们在绿色生产、生活体系中将自己重新纳入一个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完整体系中。
人们可以让绿进沙退,改善荒漠;人们可以抚养濒危物种,以大量繁殖来抵御物种消失的厄运,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世界;人们可以按照生态规律改善生活环境,使天蓝地绿水净气清;人们可以不断利用基因工程,使千万年前自然灭绝的物种复活,不断再现大自然所不能的过程;人们可以在所有生态化的实践中发展人类事业,并让人类得到最好的享受,成就新的幸福生活。
人类只要向生态化方向释放自己的实践潜能,就可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
生态支持表明。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4 模块综合检测

模块综合检测(说明:本试卷共22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责难.(nàn)松柏.(bǎi)首创.(chuànɡ) 解.甲归田(xiè)B.平仄.(zé) 滂.沱(pānɡ)兴.致(xìnɡ) 椎.心泣血(chuí)C.缱绻.(quǎn) 竹篙.(ɡāo)腈.纶(jīnɡ) 沆.瀣一气(hánɡ)D.犄.角(jī) 鲫.鱼(jì)倒.置(dào) 遂.心如意(suì)解析:选D。
A.“解”应读“jiě”;B.“仄”应读“zè”;C.“沆”应读“hànɡ”。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
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D.诟病解析:选B。
“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语境中指作品繁多,应付不过来。
该词不合语境。
A项中“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C项中“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D项中“诟病”指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学所蕴涵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iè)木讷.(nà)改弦.更张(xián) 毗.邻而居(pí) B.颤.栗(chàn) 果脯.(fǔ)探本溯.源(sù) 疾风劲.草(jìnɡ) C.蛊.惑(ɡǔ) 胡诌.(zhōu)鞭辟.入里(pì) 纤.尘不染(xiān) D.脚踝.(huái) 讣.告(fù)揠.苗助长(yà) 牟.取暴利(mù)解析:选C。
A.“讷”读nè;B.“颤”读zhàn;D.“牟”读móu。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振聋发聩的街边音乐令我烦躁,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心情糟糕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于是我迅速回到学校,走进了图书馆,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宁静的世界,没有了粗俗、躁动、狂热,只有呼之欲出的书法作品、伟人画像和那浩如烟海的书籍。
徜徉其中,含英咀华,我才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意境。
A.振聋发聩B.三月不知肉味C.呼之欲出D.浩如烟海解析:选D。
A.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此句对象不合。
B.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美妙,用在此句属望文生义。
C.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与书法作品搭配不当。
D.浩如烟海:广大繁多犹如大海。
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刑事犯罪仍处于高发期,因为社会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的缘故,很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检测(五)(说明:本试卷共22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箴.言/缄.口不语崩溃./功亏一篑.抒.发/自出机杼.B.偶.像/负隅.顽抗赡.养/瞻.仰遗容空巢./不落窠.臼C.撕.票/拼命厮.打蔓.延/水漫.金山泛.滥/针砭.时弊D.狙.击/艰难险阻.佣.人/庸.人自扰朝廷./雷霆.万钧解析:选B。
A.zhēn/jiān,kuì,shū/zhù;B.ǒu/yú,shàn/zhān,cháo/kē;C.sī,màn,fàn/biān;D.jū/zǔ,yōnɡ,tí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个深渊,当人们往下看时,会觉得头晕目眩。
为安全起见,我们该退居到日常生活中去,让现实的烟火弥漫,以减轻临深履薄....的恐惧。
B.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周边整治工作,先后采取一些措施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有效整治,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迫不及待....。
C.国内教育改革有来自民众、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压力,惟独没有来自企业的压力,但美国的企业界却是和政界、教育界并驾齐驱....的力量。
D.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唤醒自己过去阅读里所有相似的感受,然后又让自己与此相似的人生感受粉墨登场....。
解析:选A。
A.临深履薄: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B.迫不及待:应为“刻不容缓”;C.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先后,也指地位程度相等,不分高下,此处强调并列,可改为“鼎足而立”;D.粉墨登场:是比喻某些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后正式露面活动。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据网络消息,“高额吸费电话”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行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收益分成的结果。
解析:选C。
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句式杂糅,“是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是……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____________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
①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②似乎只是和作家、学者相连③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④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⑤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⑥而拒普通人于门外A.①⑥②⑤④③B.②③⑤①④⑥C.①④③②⑥⑤D.③②⑥⑤④①解析:选D。
根据语句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以第⑤为过渡句,可以发现只有D项最恰当。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南垣传[清]吴伟业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
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①以为抚掌之资.。
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
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
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
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豫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
经营粉本②,高下浓淡,早有成法。
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③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
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
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④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
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
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
”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
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
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
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
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
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
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
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
”作《张南垣传》。
【注】 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
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
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④骫骳(wěi bèi):曲折委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资:谈资 B .窗棂几榻,不事.雕饰 事:做,治 C .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假:借助 D .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 传:作传 解析:选D 。
传:流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以.其意垒石反以.此受人啁弄 B.⎩⎪⎨⎪⎧ 其所为.园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 C.⎩⎪⎨⎪⎧ 又思其中之.所施设吾仍为之.营置 D.⎩⎪⎨⎪⎧使人于.数日之内没于.荆榛解析:选D。
A.以,介词,按照;介词,因为。
B.为,动词,建造;判断词,是。
C.之,助词,的;代词,他们。
D.于,都是介词,在。
7.下面六句话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南垣擅长“营建”的一项是(3分)()①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②不择高下,能安异同③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④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⑤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⑥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⑤⑥解析:选B。
①是说明张南垣擅长“垒石”,不是表现出来的。
②是说明他为人处世的情况。
④是说明没有营建前建筑材料的堆放情况。
排除这三句即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
有时受别人调笑耍弄,但他心胸宽阔,不记恨人。
B.他每到一处,都被别人聘请营建园林,常常要逗留数月,有很多名园都是他指挥营建的,像工部主事李逢申的横云山庄、参政虞大复的豫园等。
C.他营建园林与别人不同,几乎不用画图,能随心所欲、随机应变地选用各种山石来垒出假山的脉络,烘托它的气势,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迹。
D.有学他技艺的人,认为他平生所长全在于建造的曲折变化,所以就尽心尽力地加以模仿,最终只能模仿到形似而神不似。
可见其技艺之高。
解析:选C。
“几乎不用画图”说法错误,原文为“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
9.断句与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
(2)①张南垣从事这技艺的时间一长,土石草树的性质特征便都能掌握。
②使人们在开始建造的几天之内,方圆几丈之间,很难理解他的设计建造意图,等到造好以后,就像天生地出,妙合自然,使人觉得从未见过。
参考译文:张南垣名叫涟,南垣是他的字,本是华亭人,后来移居秀州,所以又算是秀州人。
他从小学画,喜欢画人像,又善于画山水,就以山水画的意境垒石砌造假山,所以他别的技艺都不著称,只有垒石造山最为擅长,别人干这一行的没有谁能赶得上他。
张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
有时因为见闻陈旧,反而受到别人调笑耍弄,也不挂在心里。
他和别人交往,喜欢讲别人的好处,不管别人地位的高低,都能够与不同爱好的人相处,因此在江南各府县来往活动了五十多年。
除华亭、秀州外,在白门、金沙、海虞、娄东、鹿城,每次经过必定要逗留好几个月。
他所建造的园林,以工部主事李逢申的横云山庄、参政虞大复的豫园、太常少卿王时敏的乐郊园、礼部尚书钱谦益的拂水山庄、吏部文选郎吴昌时的竹亭别墅为最著名。
他在绘制营造草图时,对高低浓淡,早已作了规划。
刚刚堆造土山,树木和山石还未安置,山岩峡谷已安排妥帖,随机应变地选用各种山石来垒出假山的脉络,烘托它的气势,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迹。
即使一花一竹的布置,它的疏密倾斜,从各个角度看也都是非常巧妙的。
假山尚未垒成,就预先考虑房屋的建造;房屋还没有造好,又思索其中的布置,窗栏家具,都不加以雕凿装饰,十分自然。
主人通达事理的,张南垣可以不受催促勉强,逐一建造;遇到要凭自己意图建造的主人,不得已而委曲顺从,后来过路人见到,就会叹息说:“这一定不是张南垣的构思。
”张南垣从事这技艺的时间一长,土石草树的性质特征便都能掌握。
每当开始动手造作的时候,乱石成堆,有的平放,有的斜搁,张南垣徘徊不前,四下观察,山石的正侧横竖、形状纹理,都默默地记在心中,借助众人的力量来修筑成功。
他经常高坐在一间屋子里,一边与客人说说笑笑,一边呼唤工匠说:“某一棵树下的某块石头可以放在某某地方。
”眼睛不往那儿看,手也不向那儿指,好像金属已在炉内冶炼,就不必再借助于斧凿来锤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