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_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影响的实证分析_以江苏省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京农 业 大学 土 地管 理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0 9 ) 南 10 5
摘 要 :在 界定 城 市化 的 内涵 、城 市化 水 平测 度指 标 的基 础上 ,运用 相关 系数 和 回归 分 析模 型 对 江 苏 省城 市 化 水平 与 耕 地
面积 的关 系进 行 了分 析 。结 论是 :城 市 化 与保 护耕 地是 对立 统 一 的关 系 ,城 市化发 展 有利 于保 护 耕 地 ,协 调 两者 关 系 的
The r l to hi t e r a z i n nd e a i ns p be we n u b ni ato a
c tv t d a ha e uli a e l nd c ng s o i c c s t d n J a g u Pr v n e
的 辨 证 关 系 ,进 而 提 出城 市化 进 程 中土 地 利 用 的 对 策 。
1 城 市 化 的定 义 及 其 水 平 的 测 度
c l vtd ln ra i in s rvn ew ihu b nzt ni hs nC iawa tde sI c reainid xa drge so n lssmo ・ ut ae a d ae Ja g uPo ic hc r a iai ihi hn ss id u i orlt n e n e rsina ayi i n o s u o d
me to r u iain i h l flt rtc u t ae a d. n e f n a na y o o r i ai g te e t o a p cs c n it i a tn t e n fu | l t s e pu o p o e tc l v td l n a d t u d me tlwa fc o d n t h s w s e t o sss n fse h z 0 i h n po eso r rc s fu l  ̄ a i n n e sv a d u e. z t n a d it n ie ln s o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非农用地结构变化研究_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_吴芸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非农用地结构变化研究_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_吴芸

文章编号:1004-8227(2002)06-0521-05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非农用地结构变化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吴 芸1,黄贤金2,虞 初3,李宪文4(1.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5;3.江苏省江阴市规划局,江苏无锡214431;4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摘 要:如何协调经济发达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占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土地占用供给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系统描述了苏南地区江阴市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地结构转换的动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明显升级,土地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但是,从目前江阴市城镇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城镇用地结构与规模不合理、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即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合理协调城镇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工业用地布局,促进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制定城镇生态环境发展规划,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关键词: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用地结构转换;土地持续利用管理文献标识码:A 协调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占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土地占用供给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区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就更为棘手,本文以我国苏南地区江阴市为例,进行典型研究,探索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

1 经济发展阶段的江阴市农村城镇化江阴市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市土地总面积983hm2,2000年全市总人口115.1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6.67万。

江阴市经济基础好,经济发展迅速,2000年江阴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8554元(当年价),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江阴市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_以江苏十三个市为例

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_以江苏十三个市为例

第10卷第5期2001年9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V ol.10No.5Sep.2001文章编号:1004-8227(2001)05-0440-08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X)))以江苏十三个市为例郭贯成(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通过对江苏十三个市(1978~1996年)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阐述了耕地面积变化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根据耕地面积减少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将江苏十三个市划分为三种具体类型:(1)经济增长超前,耕地减少滞后;(2)经济增长滞后,耕地减少超前;(3)经济增长与耕地减少同步变化。

由上述分析发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与经济过热增长阶段基本同步,江苏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

在江苏十三个市中,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与耕地面积变化量比值的差别较大,说明被挪作他用的那部分耕地的利用效益在各个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最后,提出了正确处理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1)提高耕地非农化的成本。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强化耕地的法律保护。

(4)发展节地型经济增长技术。

(5)加强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

关键词:耕地;资源;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粮食文献标识码:A耕地是一种数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提前五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的预定目标。

与此同时,我国的耕地面积却经历了一个大幅度的减少过程。

有限的耕地资源面临着来自城乡建设和粮食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压力,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耕地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和粮食供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

城市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

城市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城市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城市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和聚集现象,这对农村产业结构造成了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工商业务,致使农业产业的劳动力严重减少。

这一转移导致农村的土地闲置和农业生产的萎缩,进而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城市化推动了农产品的加工与出口。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这为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和外销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农民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农民收入。

另外,城市化也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涌入,这催生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

这些新兴产业对农村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城市化对农民收入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有正面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首先,城市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工作,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附近的农村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如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等,这些活动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其次,城市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与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改善了农村的交通、通信、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

这些改善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城市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中常常遭受歧视与不公平待遇。

由于缺乏合法身份,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存在不稳定性。

其次,城市化也导致农民土地权益的丧失。

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因为土地征收而失去了土地资源的所有权,从而减少了收入来源。

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中图 分 类 号 :F 0 【 3 I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城 市化 是非 农 人 口在 总人 V中的 比重 不 断提 高 城市规模的扩大 、 I 非农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使得城镇 的一 个过 程 是经 济非 农化发 展 的一 个 过程 也是 工 能 够提 供 更 多 的就 业 机 会 , 够 吸纳 从 农 业 和农 村 能 业化发 展 的 必然 要 求 与 必 然结 果 因此 . 姒从 人 中游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 这一推 一 两个方面共 可 拉 口的非 农化 与经 济的非 农化 两 个方 面来 分 析研 究 城 同作 用于 城市 化 的 发展 从 经 济 发 展 方 面 来 说 虽 市化 的有关 问题 自 17 年 改革 开放之 后 . 国经 然 建 国后 我 国 的经 济 有 了长 足 发展 , 是 资金 不足 98 我 但 济发展 迅速 , 产业 结构得 到 重组 调整 和 优化 , 各个 行 的 问题 一 直 是经 济 发 展 的一 个 重 要 的外 在 约 束 . 江 业的 资源配 置不 断得到优 化 . 总体 上来 看 , 源 的 苏 在 这方 面也不例 外 2 从 资 0世 纪 8 0年代 “来 , 苏 的 江 配置 效 率 在 不断 提 高 是 我 国长 期 以来 实 行 计划 经 济迅速发展 . 市化 的发 展速 度加 快 、 市化 水 平 但 城 城 经 济体 制所 形成 的城 乡二元经 济 格局 导致 了人 口的 有 了明显 提高 . 是 . 经 济发展 也 同样 面临 资金 不 但 其 非农化大 大 落后 于 工 、 进程 1 。因而 , 城 市化 足 的问题, 止化 ] 从 因而在资金短缺的条件下 , 通过相对廉价 进 程 中单位 产值 ( 内生 产总 值 、 三产业 周 内生产 的资 源( 国 二 例如 . 低偿 或无偿 利 用 集体所 有 土 地来 发 展 总值 、 业 总产 值 ) 工 的耕 地 占用 率来 看 , 地 资 源 的 乡镇 企业 ) 耕 代替 资 本 来 实 现 城 市 化 的 发展 方 式 一 度 配置 效 率 在 不 断 的 提 高 ; 可是 , 人 口的 非 农 化 来 被 采用 可 以说 , 市 化 的发 展 与耕 地 占用 有 很 高 从 城 看 . 城 市 化进 程 中 占用单 位 面 积耕 地 所 吸 收 的人 的相 关性 , 在 城镇 发展 对 摊大 饼式 外 延 扩展 方式 的偏 V数 量则呈 现 下降 的趋 势 为 更好 地 认识 城 市化 进 好 是耕 地资源 大量 减少 的一 个重 要 的和 不 可 忽视 的 I 程 中 土地 资源 配 置效 率 及 其动 态 变 化 . 章 将 以江 原因 , 一点 已被不 少学 者的分 析所 证 明。 文 这 苏省为倒, 从经 济 发 展与 人 口非 农 转 移两 个方 面 来 考察江 苏省城 市化 进程 中的耕 地资 源的转 用效率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79期)2009(1)Journal o f Huazho ng A gr icultural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Edit ion)收稿日期:2008O 10O 12作者简介:许恒周(1981O ),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管理。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许恒周,姜福洋,殷红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摘要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角度构建了江苏省各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其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提出了江苏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整体潜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约度;综合评价;城市土地利用中图分类号:F 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O 3456(2009)01O 0029O 04Evaluation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A Case Study in Jiangsu ProvinceXU H eng -zhou,JIANG Fu -yang,YIN H ong -chun (School of Manag ement,T ianj in Univ er sity ,T ianj in,300072)Abstract Fr om the conno tation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this paper sets up an ev aluatio n index system of land intensive use fro m the angle of so ciety ,econom y and ecolo gical benefit.T hrough the com -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eg ional differ ence,this paper puts fo rw ar d so me sugg estio ns on ur -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Jiangsu pro vince.Key words intensity ;com prehensive evaluatio n;urban land use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从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借鉴而来,其基本涵义就是针对一种农业土地利用用途,通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资本、劳动),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减少问题浅析——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减少问题浅析——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减少问题浅析——以南京市为例
倪羌莉;许恒周;陆文彬
【期刊名称】《资源与产业》
【年(卷),期】2006(8)2
【摘要】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历史现象。

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城市化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和郊区的开发情况,以及近年来耕地减少的状况,指出南京的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耕地的减少。

并阐述了其减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城市化;耕地减少;南京
【作者】倪羌莉;许恒周;陆文彬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11
【相关文献】
1.浅析城市化进程与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以南京市为例 [J], 林霞
2.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J], 李潘慧
3.应用灰色理论研究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对耕地数量的影响 [J], 房世波;杨武年;潘剑君;黄宋华
4.城市化进程是否减少了我国耕地面积——基于全国城市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宋悦华;徐文佳;吴宗哲;
5.浅析我国西南边疆民族自治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J], 韩文武; 杨子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_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_牛星200412

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_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_牛星200412

第6期729~734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双月刊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牛星,欧名豪(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人口非农化、经济非农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土地非农化的过程。

文章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运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但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根本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耕地面积;相关分析;集约利用中图分类号:F 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04)06-0729-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change——taking Gansu and Jiangsu provinces as examplesNIU Xing1, OU Ming-hao2(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95, China)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t is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non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nonagricultural land. By taking Gansu and Jiangsu province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 using correlation index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was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reas and different phases, but the fundamental way of coordinating these two aspects was consist of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Key words: urbanization;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intensive land use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1990~2006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指标与耕地非农化面积GDP值耕地非农化面积城市化水平年份(亿元)(千公顷)(%)19901348.8924.6321.619911478.6844.823.219921700.84813.0223.819932502.7798.712419943483.65111.9824.719954467.3111.7427.319965350.06210.5827.319975966.9819.4129.919986485.42417.6231.519996992.10810.2634.920007735.8357.141.520018585.30616.6642.620029498.87425.9544.7200310951.0225.7146.8200413074.9827.1548.2200515990.2416.1850.5200618838.1926.951.9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1991~2007)与《中国农业年鉴》(1990~2007)。

一、引言耕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耕地被非农建设挤占的动态演变过程,亦即耕地的非农占用。

江苏省耕地面积减少途径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非农化)等。

相较于其他途径来说,耕地非农化具有难逆转性和阶段性两个主要特征,因此,对江苏省耕地非农化过程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江苏省耕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大多致力于对耕地非农化定性研究。

例如,邹伟等(2007)认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前江苏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面临着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需求区域差异明显、农用地内部流转难度大、土地市场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蔡运龙(2002)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在耕地用途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耕地非农化的主要供给者。

决定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的驱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耕地换资金,即经济驱动;二是耕地换政绩,即权力驱动。

曲福田等(2005)和陈志刚(2002)则分别从动力机制、比较优势理论等方面对耕地非农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在定量方面,欧小鸥(2003)用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

郭贯成(2002)在界定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模型对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郭玲霞等(2006)则应用SPSS软件对张掖市1949~2004年间耕地变化态势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动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与甘肃省张掖市耕地资源变化最密切的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均GDP。

但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关系如何,是经济发展加快了耕地非农化,还是耕地非农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且,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等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拟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对其进行GDP、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文/何乐为124经济论坛2008・17表2江苏省1990~2006年各变量未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变量(C,T,L)ADF值1%临界值5%临界值GDP(C,T,0)0.45639-4.8025-3.7921NFA(C,0,1)-0.91212-4.0681-3.1222UL(C,T,0)-1.67987-4.8025-3.7921表3江苏省1990~2006年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变量(C,T,L)ADF值1%临界值5%临界值GDP(C,T,1)-1.46626-4.9893-3.873NFA(C,0,2)-2.1431-4.2207-3.1801UL(C,T,0)-3.28127-4.887-3.8288表4江苏省1990~2006年各变量两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变量(C,T,L)ADF值1%临界值5%临界值GDP(C,T,0)0.45639-4.8025-3.7921NFA(C,0,1)-0.91212-4.0681-3.1222UL(C,T,0)-1.67987-4.8025-3.7921注:(C,T,L)中C表示单位根检验截距T表示包含时间趋势,L表示包含的滞后阶数,C或T为0表示不含截距或时间趋势;ADF检验法滞后阶数按照AIC结SC息准则判断。

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一)研究方法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研究非平稳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理论依据和手段。

包含非平稳变量的均衡系统,必然意味着这些非平稳变量的某种组合是平稳的,这正是协整理论的思想,所谓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同阶单整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长期均衡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1969)是对两个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的变量进行因果性检验,从概率上说明某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统计学的原因的可能性是多少,其要求时间序列变量是平稳的或者非平稳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若两个平稳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那么两者之间在经济意义上也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反之,则未必成立。

脉冲响应函数是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

具体地说,它描述的是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

脉冲响应函数图解结果将从直观上揭示系统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自身以及另一个变量所造成的影响。

本文所有的检验均使用EViewe3.1统计软件完成。

(二)数据处理1.经济发展指标。

本文综合考虑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了1990年到2006年的GDP和城市化水平(UL)来反映和衡量江苏经济发展水平。

其中,为消除价格因素对GDP造成的剧烈波动,将每年的名义GDP除以当年的CPI以求得实际的GDP。

2.耕地非农化(CAC)指标。

选取耕地非农化面积作为衡量耕地非农化变化状况的指标,耕地非农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基建占地、乡村集体占地、个体及其他占地。

因江苏省耕地非农化统计指标中缺乏乡村集体占地、个体及其他占地统计数据,而国家基建占地一般占耕地非农化中的比例为70%左右,所以本文仅采用国家基建占地来表示江苏省耕地非农化情况(见表1)。

三、实证检验(一)变量序列的ADF平稳性检验大多数指标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在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时,会造成虚假回归的问题,因此,协整检验之前,首先需要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平稳性检验的方法采用单位根检验(UnitRootTest),这里我们具体采用的是增广的Dichey-Fuller检验,即ADF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2、表3、表4。

由上表,分析可得GDP、CAC、UL序列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在两阶差分后,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

因此,这些变量都是非平稳的I(2)的过程。

(二)变量序列的Johansen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是一种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上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目的在于验证所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变动关系,如果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变量之间的回归就是伪回归,模型不具备任何解释力度。

协整检验结果见表5。

分析表5,可以发现:特征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认为各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证明耕地非农化、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的变动关系。

由于协整检验本身无法对多个协整变量进行识别,因此本文将不考虑模型中协整变量的具体形式。

(三)变量序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为了确定耕地非农化和GDP及城市化水平之间到底是谁影响谁,即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只有变量都平稳或者都不平稳,才能采用Granger2008・17经济论坛125表5变量序列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Likelihood5Percent1PercentHypothesizedEigenvalueRatioCriticalValueCriticalValueNo.ofCE(s)0.74304347.1536729.6835.65None**0.66917826.7709615.4120.04Atmost1**0.49265110.178333.766.65Atmost2**注:**号表示检验结果在5%和1%的情况下都显著。

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三个变量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如下(见表6)。

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来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除滞后期取1时,GDP是耕地非农化的原因,耕地非农化不是GDP增长的原因外,其他各滞后期的选取,得出结论都一致:城市化是耕地非农化的原因,而耕地非农化不引起城市化;GDP不是耕地非农化的原因,耕地非农化是GDP增长的原因。

总体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导致了耕地非农化,但耕地非农化却没有对城市化进程产生显著影响;最开始GDP极大促进耕地非农化,而后耕地非农化才对GDP增长起明显作用。

(四)变量序列的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分别做耕地非农化面积与GDP和城市化水平的脉冲响应分析,可以从动态上把握后两个变量对耕地非农化面积的影响过程。

采用渐进解析法计算响应函数的标准差,检验结果如图所示。

冲击响应函数图解结果显示:1.在前5个阶段CAC对UL的影响相对没有UL对CAC的影响强烈,在UL给CAC一个新息(Innovation)冲击后,CAC经历了骤升与骤降过程;而UL对CAC的响应则缓和得多,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过程都比较平稳。

2.GDP与CAC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基本相同,平稳上升与下降的过程,但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3.UL对CAC的冲击与GDP对CAC的冲击则呈现出大体上相反的过程,CAC的走向则由两者“合力”的冲击结果决定。

四、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一)结果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当滞后期选为2到5时,GDP增长不是耕地非农化的原因,耕地非农化是GDP增长的原因。

也就是说,在1990~2006年间,江苏省制定和运用了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如应实行土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提高建设占用耕地的审批门槛等,使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日益提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双赢”局面。

但滞后阶为1时,GDP是耕地非农化的成因。

这是因为,在近几年江苏省GDP持续高速增长,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起到示范作用,城市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功能结构调整,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产生对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