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义 阵 营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 如果我们为 和平 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 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 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 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 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意图? 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
艾森豪威尔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
美国白宫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 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
军事上,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 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 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60%, 黄金储备的59%,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和债权国。
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冷战开始 B.同苏联抗衡 C.援助西欧各国 D.加强对他国的干涉和控制
D
C 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铁幕演说 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观察右图,结合 “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 分别指代什么?
肯尼迪
约翰逊
尼克松
里根
布什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二、美苏争霸 1、时间:从赫鲁晓夫任苏联领导人开始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长达30多年
2、美苏争霸三阶段: ①五六十年代: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美国占 优势。 重要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VS 赫鲁晓夫
②70年代: 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处于守势, 争霸达到高潮 重要事件: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 苏联霸权政策到达顶点 尼克松 VS 勃列日涅夫 ③80年代: 特点:美强硬,苏全面收缩,美 实现有限的缓和。 重要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 如果我们为 和平 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 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 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 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 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意图? 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
艾森豪威尔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
美国白宫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 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
军事上,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 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 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60%, 黄金储备的59%,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和债权国。
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冷战开始 B.同苏联抗衡 C.援助西欧各国 D.加强对他国的干涉和控制
D
C 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A.铁幕演说 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观察右图,结合 “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 分别指代什么?
肯尼迪
约翰逊
尼克松
里根
布什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二、美苏争霸 1、时间:从赫鲁晓夫任苏联领导人开始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长达30多年
2、美苏争霸三阶段: ①五六十年代: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美国占 优势。 重要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VS 赫鲁晓夫
②70年代: 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处于守势, 争霸达到高潮 重要事件: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 苏联霸权政策到达顶点 尼克松 VS 勃列日涅夫 ③80年代: 特点:美强硬,苏全面收缩,美 实现有限的缓和。 重要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杜鲁门主义
D 5.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恢复西欧经济
B. 防止革命爆发
C. 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 D. 推动(tuī dòng)欧洲一体
化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D 6.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biāozhì)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zhěnggè)军事实力仅次于 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 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 它在全世界赢得(yíngdé)了很 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第六页,共33页。
一、合作探究(tànjiū),解疑答 惑(一)
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
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外来压力”主要指的是哪个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měi ɡuó)国际政策中哪一方面的内
容?其目的是什么?
(3)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měi ɡuó)二战后初期的什么政策?美国
• 2.西方国家打着“人权(rénquán)”的旗帜,粗暴 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 中国人权(rénquán)状况白皮书》。
• 3.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 的泛滥。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反对霸权主义
(bà quán zhǔ yì)!维护世界 和平!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C.北约组织建立 D.华约组织建立
D 7.美国的冷战(lěngzhàn)政策不包括
D 5.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恢复西欧经济
B. 防止革命爆发
C. 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 D. 推动(tuī dòng)欧洲一体
化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D 6.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biāozhì)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zhěnggè)军事实力仅次于 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 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 它在全世界赢得(yíngdé)了很 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第六页,共33页。
一、合作探究(tànjiū),解疑答 惑(一)
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
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外来压力”主要指的是哪个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měi ɡuó)国际政策中哪一方面的内
容?其目的是什么?
(3)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měi ɡuó)二战后初期的什么政策?美国
• 2.西方国家打着“人权(rénquán)”的旗帜,粗暴 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 中国人权(rénquán)状况白皮书》。
• 3.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 的泛滥。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反对霸权主义
(bà quán zhǔ yì)!维护世界 和平!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C.北约组织建立 D.华约组织建立
D 7.美国的冷战(lěngzhàn)政策不包括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优质课件

4.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17
17
18
18
六、影响 “冷战”对美苏以及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破裂,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地区 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____ 和平。 冲突不断,严重威胁世界____ 2.冷战使苏联负担沉重;美国因为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债务国,经济也遭到西欧 ____和日本 ____的威胁。 3.两个强国相对均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________。
15
15
东欧剧变与柏林墙被拆除
20世纪80年代,东欧 各国经济每况愈下,苏联 放松对东欧的控制。从 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 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 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 纷纷丧失政权,各国社会 制度发生变化,史称“东 欧剧变”。民主德国与联 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16
16
五、争霸
“冷战”结束。
11
11
五、争霸 美苏争霸过程如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既缓和又紧张,美国占据优势。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古巴导弹危机
12
12
柏林墙的筑起
13
13
五、争霸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美军侵略越南南方
苏军占领阿富汗
14
14
五、争霸
3.20世纪80年代:苏联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同意有限的 缓和。 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 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 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 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级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1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
解体的声明上签字
冷 含义
战 政 策
实质 开始的标志 表现
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
美 美苏争霸的开始 苏 争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霸 美苏争霸的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
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
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
阅1读.争课霸文第,一找阶一段找:美(苏五争六霸十分年为代哪)几个 阶2段.争?霸每第个二阶阶段段有:哪(些七突十出年事代件)和特点?
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阶段 时间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美苏争霸
特点
主要 事件
美国领 苏联领 导人 导人
第三 阶段
结束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 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 制”共产主义。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手段:除敌武对装行进动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一、冷战政策
2.冷战开始的标志
哈里·杜鲁门
美国
材料二 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 位”;。
材料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 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 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美国奉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2)列举美国推行这一政策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3)这一政策实行后对世界局势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赫鲁晓夫)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 (共36张PPT)

一次重大对抗。苏联向古巴
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在古 巴修建可用于发射核导弹的
基地。美国随即做出强烈反
应,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 并要求苏联撤出所有导弹。
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
从古巴撤走苏联导弹。
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
突出事件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从越南撤军。 苏联全力发展军事力量;1979入侵阿富汗。 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
互动探究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争霸过程中均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美苏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
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苏
联解体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加有恃无恐,频
繁插手地区和民族冲突,造成世界部分地区一直动
荡不安。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
害?表现有哪些?
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 危害?表现有哪些? 危害: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 教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摘自“维基百科”
苏联的洲际导弹 北冰洋中的苏联核潜艇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突出事件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
西欧和日本崛起。
特点: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烈竞争。
美 国、日 本、西 欧的力量对比
表现:科索沃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911恐怖袭击等
课堂小结
美 苏 冷 战
美 苏 争 霸
(政)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 (经)经援西欧—— 马歇尔计划
(军)美苏两大 阵营对峙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

二、美苏争霸
阅读课文86页,找一找美苏争霸分 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突出 事件和特点?
美苏争霸
阶段 时间
特点 原因
典型事件
既紧张又有 苏联经济和
第一阶段 五六十年代
缓和,但优 军事实力远 势在美国。 不及美国
古巴导 弹危机
第二阶段 七对 性十作外年美代用政苏的策在因也争达苏素有到攻霸高美是所过潮守什变程;。么化中。?互苏军增起有联事强决攻经实;定济力守和的,
“铁幕演说” 美苏冷战的信号。
冷战开始的标志
1时间:1947年3月 2内容:
哈里·杜鲁门
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遏制共产主义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 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 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 的今渗天入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 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 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C一战、二战
D二战、科索沃战争
2、(2013·江苏泰州)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
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
思维。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冷战的双方: 冷战的手段: 冷战的目的:
思考:美国为什 么要实行冷战政 策而不直接采取 军事行动呢?
冷战的原因 战后美苏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战后美国实力简表
经济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黄金储备量占 世界3/4,工业生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初三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一、冷战政策
•3.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方 面 •经济方 面
•军事方 面
•杜鲁门主义出 台
•推行马歇尔计 划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马歇尔计划”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1_9_4_7_年_ 提出•“欧_洲__复__兴__计__划____”,主张乘 战后欧洲经济困难之机,援助西 欧各国复兴经济。这项计划称为 “马歇尔计划”。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2.(2009年苏州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
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的美国总统是 (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4.(2009年徐州市)从某种意义上说, 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 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攻这种政策被称“•冷战政
”;Leabharlann 策•苏 联•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鲜
•越 南
•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的提出
•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 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 ”共产主义。
•②世界 平•动荡不 , •局部战
不断;
•③•美苏安
争 相互牵制,避免 •新的世界大战
的发生
;
•★ •1991 年,•苏联 解体,标志美苏主导的•两极格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1 新人教

2.什么是冷战?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 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美国白宫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力的 增强。
表现: ①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②苏 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 作为扩 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1961年——1975年越南战争
跨越大洋的握手
中美建交(1979.1.1.)
邓小平访美
(3)第三阶段 时间: 80年代。 特征: 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双方关系缓和。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的形成: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 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经过: (1) 第一阶段
时间: 五六十年代。
特征: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原因: 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表现: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2日 古巴导弹危机
()
A、苏D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弊端日益显露
B、美国扩充军备使经济力量薄弱
C、欧盟和日本的崛起
D、苏联解体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1)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 世界。 (2)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 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 (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 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 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美国白宫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力的 增强。
表现: ①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②苏 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 作为扩 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1961年——1975年越南战争
跨越大洋的握手
中美建交(1979.1.1.)
邓小平访美
(3)第三阶段 时间: 80年代。 特征: 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双方关系缓和。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的形成: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 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经过: (1) 第一阶段
时间: 五六十年代。
特征: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原因: 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表现: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2日 古巴导弹危机
()
A、苏D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弊端日益显露
B、美国扩充军备使经济力量薄弱
C、欧盟和日本的崛起
D、苏联解体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1)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 世界。 (2)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 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 (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 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鲁门总统(1945-1953)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 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 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 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 了会议。
60年代中期~ 苏联处于攻势, 美国转攻为守 70年代末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 苏联全面收缩,美 里根 戈尔巴乔夫 国同意有限缓和
动脑筋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 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 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 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导 读 提 纲
• 1. 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冷战”政策?思考美 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 2.阅读课文,归纳出“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给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 影响? • 3. 美苏争霸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 点?每个阶段双方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义 美国的“冷战”政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 策 军事上:“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的开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国
苏联
1054枚 1054枚
858枚 1400枚
656枚
121枚
656枚
1015枚54Βιβλιοθήκη 架155架432架
135架
4300枚
1300枚 4500枚
资料:常规武装力量方面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现役武装部队 坦克 战术飞机 水面战舰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350万 人 340万 人 210万 人 440万 人 8500辆 32400 辆 10500 辆 50000 辆 5100架 4500架 4000架 4600架 360艘 320艘 172艘 240艘
美攻苏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美苏争霸
苏攻美守
(20世纪80年代)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阶段
时间
特点
美国 领导 人
肯尼迪
苏联 领导人
赫鲁晓夫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三 阶段
50年代中期~ 既有缓和又有紧 60年代初期 张,优势在美国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 苏什么态势?优 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 物
分别是谁?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资料:核武器方面 项目 年份 洲际导弹 潜艇发射导弹 战略轰炸机 核弹头 11000 枚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1968年 1978年
北约标志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华约的成立
1955年5月,苏联、 保加利亚、匈牙利、 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 订《友好合作互助 条约》,通称《华 沙条约》,成立了 华沙组织,总部设 于莫斯科。
签订《华沙条约》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
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北约的成立
1949年5月,美国联 合加拿大、英国、 法国、意大利等国, 成立了一个以美国 为首的军事联盟, 即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建成北约 NATO)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北大西洋公约》宣称: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 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 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 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 击。‛ 各缔约国可采 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 力。
赫鲁晓夫
争霸表现一
•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 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 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 林墙”。 •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 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 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 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 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 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 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1979苏军占领阿富汗
美国侵略越南失败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
里根(右)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第一次会面的资料照片
罗纳德· 威尔逊· 里根
(1981-1989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关于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 美国政府于1985年1月4日正式公布。因此项计划扩展到宇宙空间并涉及太空武 器。故又称“星球大战计划”。主要内容为:美国将在太空或地面部署以定向 能(激光、粒子束、微波等)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反弹道导弹的多层综 合防御系统,拦截并摧毁袭击美国的战略导弹:美国为实施此项计划,于1984 年4月成立战略防御计划局。1993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结束“星球大战计划”
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北约和华约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 出现了两个敌对的 军事集团,以美国 的资本主义阵营和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之间的 ‚冷战‛对峙局面 最终形成。
华约 北约
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1963年)
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 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 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战争以美 国的失败告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冷战”一词的由来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 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 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 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 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 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 词,叫做‘冷战’。‛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 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 砥柱》演说。
“冷战”的含义: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 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 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 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是‚冷战‛的 第一枪。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