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性味苦
艾草晒干了怎么会苦艾草的苦味怎么去除

艾草晒干了怎么会苦艾草的苦味怎么去除近期家中的艾叶成熟了,刻意去采收回家晒干,我将晒干的艾叶煮了些泡水喝,結果好苦,那麼艾草晒干了怎么会苦呢?艾草晒干了怎么会苦本身含有的。
艾草是菊科蒿属绿色植物,呈多年生长草本植物或半灌木状,全草可当药,归属于一种中草药材,从性味上看,就具备苦味,关键因为艾草中带有多种多样化合物,这种化学物质造成艾草本身含有一定苦味,再加历经晒干脱干后,这种化学物质更非常容易蒸发出去,便会造成晒干了的艾草苦味显著。
艾艾草的苦味怎么去除提议放糖。
这种艾草中的苦味,全是由艾草的成分组成,而这种成份是艾草能够充分发挥药理学作用的基础,如果将其应用一些方法除去,反倒会造成艾草的药理学作用减少或是消退,因而在要想除去艾草的苦味,提议应用一些糖原化学物质,能中合艾草的苦味,做到遮盖功效。
艾草的苦味有毒吗沒有毒。
因为艾草的苦味是本身的化合物所造成,而且艾草是一种中草药材,有医治疾患的功效,并不会对身体危害,因而艾叶的苦味沒有毒。
但由于艾草是一种中草药材,必须依据发病原因、病况对症治疗应用,而且对应用使用量也是有有关要求,才可以做到优良的治疗效果。
如果艾草应用不对症治疗,或是应用使用量不对,不但达不上减轻而且的实际效果,危害病况修复,很有可能反倒对身体造成欠佳功效,造成身体别的不适感,因而用以疾病治疗时,必须在专科医生的具体指导下应用。
新鮮艾草苦吗一般来说都苦。
尽管艾草做为中草药材,都是含有苦味,但在新鮮的情况下,带有较多的水份,在其中的成分不容易挥发,一般来说,苦味比较口味淡。
但因为艾叶带有较多的种类,在其中一部分种类的艾草挥发物更强,会造成这种艾草带有的苦味会偏重一些。
但这种艾草在外型及成分上沒有很大差别,因而都具备一样的药理学作用。
艾叶(历代本草汇言)

艾叶(历代本草汇言)艾叶艾叶(艾绒、醋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栽培或野生。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临床用名有艾叶、艾绒、醋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
【本草汇言】《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
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又,艾,生寒熟热。
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
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煎叶,主吐血。
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
以饭压之良。
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
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食疗本草》:(一)干者并煎者,(主)金疮,崩中,霍乱。
止胎漏。
春初采,为干饼子,入生姜煎服,止泻痢。
三月三日,可采作煎,甚治冷。
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子许。
〔证〕(二)(艾实):又治百恶气,取其子,和干姜捣作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三十丸服,以饭三、五匙压之,日再服。
其鬼神速走出,颇消一切冷气。
田野之人与此方相宜也。
〔嘉·证〕(三)又,产后泻血不止,取干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便止,妙。
〔证〕《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及患痢人后分寒热急痛和蜡并诃子烧熏神验。
《开宝本草》:味苦,微温,无毒。
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本草图经》:近世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和丸,或作汤空腹饮,甚补虚羸。
然亦有毒发则热气冲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
《本草衍义》:艾叶干捣,筛去青滓,取白。
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
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
艾草 艾叶

艾草艾叶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艾作为药用,主要取其叶片。
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
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痛经、心腹冷痛、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痛疡、疥癣。
临床上,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
其中外用以火灸为著名,而内服用途甚广,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妇科病上。
艾叶具有抗菌、增强网状上皮细胞的吞噬、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缩短凝血时间、利胆和兴奋子宫等作用。
现将临床应用有效的验方介绍如下。
治寻常疣、扁平疣:采新鲜艾叶,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每日2次。
治臁疮:取艾叶60克,桃仁18克,凤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治阴囊湿疹:将鲜艾叶20克放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脱脂棉或小块毛巾浸入热药液,敷于阴囊,或洗阴囊,或趁热熏洗阴囊,再以热毛巾敷于阴囊上。
治风湿气两腿作痛:取艾叶60克,葱头1根捣烂。
上用布共为1包,蘸热白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
治习惯性流产:取陈艾叶30克,鸡蛋2只,先将艾叶煎汤去渣,取汤煮鸡蛋,熟后连蛋带汤1次服食,每月连服7剂,轻者连服2~3个月,重者连服3~5月。
治寒型痛经:取当归30克,艾叶15克,红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
治寒性泄泻:取艾叶6克,生姜2片,水煎去渣代茶饮。
治支气管炎:取艾叶18克,蒲公英、鲜鱼腥草各30克,共炒干研末,炼蜜为丸黄豆大,日服2次,每次9克。
艾叶药典标准

艾叶药典标准艾叶,又称艾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草本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
艾叶药典标准是指对艾叶药材的质量、性状、药理、药效、药物组成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和指导。
首先,艾叶药典标准对艾叶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规定。
艾叶药材应选用艾蒿属植物的鳞叶,鲜叶应青绿色,无虫蛀,无霉变,无杂质。
经干燥后的艾叶应质地脆薄,色泽为黄绿色或深绿色,具有艾叶特有的香气。
其次,艾叶药典标准对艾叶的性状进行了描述。
艾叶应为扁平的片状,长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状,叶面有粗糙的脉络,叶片呈现出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心形。
艾叶药典标准还对艾叶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艾叶具有辛、苦、温、无毒的性味,归肝、脾、肾经。
艾叶可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逐湿祛寒,消肿散结,止血解毒等功效。
艾叶可以用于治疗寒湿痹痛、月经不调、痛经、痛风、跌打损伤等疾病。
艾叶药典标准还对艾叶的药效进行了研究和评估。
艾叶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效。
研究表明,艾叶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艾叶药材良好的药理活性和药效。
最后,艾叶药典标准还对艾叶的药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多糖等。
其中,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艾叶特有的香气和药理活性。
综上所述,艾叶药典标准是对艾叶药材质量、性状、药理、药效、药物组成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和指导。
艾叶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草本药材,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艾叶药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证艾叶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促进艾叶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艾草性味苦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录: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能,亦经常应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如今台湾正风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机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解释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感化.现代药剃头明,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资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经常应用之药.现代试验研讨证实,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感化;平喘.镇咳及祛痰感化;止血及抗凝血感化;沉着及抗过敏感化;护肝利胆感化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能人体对疾病的抵抗才能.艾草具有一种特别的喷鼻味,这特别的喷鼻味具有驱蚊虫的功能,所以,前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长期应用艾草叶的副感化:假如挥发油(喷鼻味成分)应用过多,对神经会有克制.艾叶泡脚艾叶泡脚第一:祛寒.消除体内湿气.温养经络的感化试验告知我们,艾叶具有很强的祛寒感化,食用艾叶泡脚可以或许有用的促进体内的血液轮回,令体内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艾叶可以或许疏浚我们的十二经络,疗养身材中的阴阳均衡.体内的经络疏浚了,气血轮回天然就变得顺畅起来.气血健康了,体内的冷气天然而然就会消掉了.现代人因为缺乏活动,所以广泛都有冷气.湿气过重的情形,艾叶则可以或许很好的治疗这种情形.第二:去虚火和寒火人体中患有口腔溃疡.口腔炎.中耳炎.咽喉肿痛等等情形,这些都是因为体内虚火兴旺或者寒火完胜导致的.只要将艾叶和水一路熬煮之后药液泡脚一会,然后全身除了微汗就可以了.然后喝一些温开水,持续泡脚两单天,并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留意歇息,那么这些疾病就可以或许得到很好的缓解.折叠艾叶泡脚的办法懂得了艾叶泡脚的功能与感化之后,如今我们就来说说艾叶泡脚的办法.艾叶具有降火,特别是降怒气的感化.但是假如是体虚的患者或者是气血缺乏的患者,最好不要直接用艾叶泡脚,而是应当在泡脚之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如许可以或许有用的填补体内的元气;阴虚的患者最好也罕用艾叶泡脚,假如消失头晕的情形,最好吃虾补一补,如许可以或许有用的填补精气神.具体办法如下:将一把艾叶放入清洁的锅中,然后参加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持续熬煮十分钟阁下就可以掏出.等水天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刻就可以了.泡脚的时刻必定不克不及够得到全身大汗,而是应当在微汗的时刻就停滞.然后按摩涌泉穴精确一百下就可以睡觉了.折叠具体办法艾草三根,(端午节的那种,也可以以艾叶代替,量稍加点)放到高压锅里熬水,精确15-20分钟,然后用这些水泡脚,先倒一小部分,能浸到脚趾头就可以了,果断不克不及参冷水,等到水慢慢凉,凉到脚可以忍耐的温度,就到里面泡,受不了又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水冷了,再加艾水,重复热水泡.留意不要在宽阔通风的地方泡,以免热气散掉.泡的时刻,要跟平凡穿的衣服一样多,穿寝衣的话,要加外衣到身上.总之不要边冷还边泡.[2]泡的时刻,双膝盖开端不冷了,然后是肚子有感到热,身上出微微的汗,然后是喉咙有点感到火,然后就该头上冒汗了,能头上出汗,这是最好了.泡脚之前,喝碗红枣桂圆羹,就是一般红枣,一般桂圆,弄成糊糊,熬粥喝,如许可以里应外合.也可以以一杯温蜜糖开水代替,以防口干.这个办法,是有火降火,有寒驱寒.主如果疏浚经络,加速新陈代谢.这个进程,通俗人可能以为有点繁,就会废弃.但是,假如你重伤风,又是晚上,没地方看大夫的时刻,这个办法你就非用不成了,这个时刻,要加上半个柚子皮一路熬水,然后用柚子皮沾水擦背,脚,手,肚子.对受寒引起的伤风,有奇效.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含挥发油,对皮肤有刺激,可使局部发烧.潮红,皮肤接收后则使肢体末稍神经麻木;口服对咽喉及肠胃道有刺激,产生咽喉部湿润.胃肠不适.恶心.吐逆等反响,并有头晕.耳鸣.四肢震颤.痉挛.谵妄.惊厥.甚至瘫痪.艾中毒能引起肝脏细胞的代谢障碍,消失黄疸型肝炎.艾油能延伸戊巴比妥钠睡眠时光,大剂量对心脏有克制造用,小鼠灌胃LD50为2.47ml/kg,腹腔打针LD50为1.12m1/kg[17].艾叶药用不得超出10g,对人致逝世量为100g.艾叶可以用来医治妇科病霉菌性阴道炎:用水慢慢的熬煮,沸汤和渣盛在小桶里,再小桶上放点坐的器械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时.要尽量把水煮沸,窗户关牢,人必定要出大汗才行.药效功能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一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工资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喷鼻,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讨以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能.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经常应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润泽津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蕲艾不但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喷鼻,可以作调喷鼻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能.“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喷鼻,入药治病疗效更好.[3]折叠艾草叶【拼音名】:ài Má Cǎo【别号】:铁秤铊.禾麻草【起源】:荨麻科艾麻草属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去茎叶,洗净土壤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用于风湿关节痛,皮肤瘙痒,月经不调.【用法用量】: 3~5钱泡酒或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折叠艾草与端午节悬艾草:平易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俏丽芳喷鼻,妇人争相佩带,用以驱瘴.前人插艾是有必定防病感化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天井,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应了中华平易近族的优秀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平易近族配合的习俗.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平日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发展的季候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术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气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录“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子争相裁之.今后加倍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材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向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重要成分,放在穴道长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奇已经传播良久,主如果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录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衡宇前后栽种艾草,求祥瑞的习俗.台湾平易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感化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平易近间的意义可使身材壮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子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恰是这个季候的花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罕有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刻,有一次黄巢经由一个村落,正悦目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事较小的,黄巢异常好奇,就讯问原因.那位妇人不熟悉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根子,所以万一无法统筹的时刻,只好就义本身的骨血,保全叔叔的骨血.黄巢听了大受激动,并且告知妇人只要门上吊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本草纲目对艾草的记载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其中对艾草有详细的记载。
根据《本草纲目》,艾草的性味归经为:性温、味苦、无毒,归肝、脾、肾经。
艾草具有以下功效:
1. 回阳救逆:艾草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回阳作用,适用于治疗阳虚寒厥、四肢逆冷等症状。
2. 理气血:艾草能够调理气血,用于治疗血虚寒凝、经闭腹痛等症。
3. 逐湿寒:艾草有驱寒除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关节不利等。
4. 止血安胎:艾草可用于治疗妇人血崩、胎动不安等症状。
此外,《本草纲目》还记载了艾草的一些具体应用,如用于针灸时作为灸料,以及用于制作艾条、艾柱等。
艾草在传统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端午节时,人们常用艾草来避邪、消毒和保健。
艾叶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艾叶中药材详细说明书一、名称:艾叶二、别名:艾蒿、蒿艾、草艾、艾草三、植物学分类:菊科艾属艾四、植物学描述: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艾叶植株高度约为40-100厘米,茎直立,株形丰满。
叶片线形或条状披针形,长约2-10厘米,宽约0.5-2厘米,有锯齿状缺刻。
花序圆锥形或圆柱形,由众多小花组成,花冠呈黄绿色。
五、药用部位:艾叶的干燥叶片六、主要成分:挥发油、香豆素、二萜烯、黄酮、维生素C等。
七、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肝、脾、肺经。
八、功效与用途:1. 温经散寒:艾叶具有散寒温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如寒痹、寒咳等。
2. 祛湿止痛:艾叶有祛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风湿病等。
3. 调经止血:艾叶可调经止血,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4. 驱虫杀螨:艾叶中的挥发油对螨虫、虱子等寄生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九、用法用量:1. 内服:可将艾叶煎汤饮用,每次15-30克,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剂量。
2. 外用:可将艾叶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温水制成糊状敷于患处,或制成艾叶灸条用于艾灸疗法。
十、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艾叶具有刺激子宫的作用,孕妇慎用,以免引发流产。
2. 高血压患者禁用:艾叶可增加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
3.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艾叶性味辛温,服用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消化系统产生负担。
4. 小心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可能对艾叶过敏,初次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十一、存储方法:将艾叶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潮湿或高温环境,以免影响其药效。
十二、总结:艾叶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调经止血等功效。
在使用艾叶前,需了解其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合理使用艾叶,可发挥其药用价值,帮助改善相关疾病症状,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十三、附:艾叶的典型配伍:1. 搭配益母草: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艾叶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艾叶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性味归经艾叶,又称蓍叶、可可叶,为罗汉菜科植物艾蒿的叶子。
它的性味归经主要表现为:•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艾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着丰富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温经止血: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
它可以活血化淤,调经止血,对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同时,它还可以治疗产后出血、血崩等妇科疾病。
2.祛寒驱湿:艾叶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能够帮助人体祛除寒湿。
它可以缓解寒湿所致的关节疼痛、筋骨酸软等症状,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冷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3.祛瘀消肿:艾叶有着活血化瘀、消肿化痰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皮肤及肌肉组织的浮肿、疼痛等症状。
此外,艾叶还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栓塞等疾病。
4.温阳散寒:艾叶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驱散体内的寒气。
它对于寒疝、冷痢、胃脘冷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5.健脾开胃:艾叶有助于健脾开胃,可以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
6.驱蛔虫:艾叶有一定的驱虫作用,可用于驱除蛔虫。
使用方法艾叶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内服:可将艾叶研粉后煮水服用,也可加入食物中烹调食用。
2.外敷:将艾叶煮熟后敷在患处,或采用艾叶研粉制成膏剂外敷。
注意事项在使用艾叶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忌用:孕妇应避免使用艾叶,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2.月经期忌用: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使用艾叶,以免影响月经的正常排出。
3.用量控制:使用艾叶时,应根据个人情况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4.过敏者禁用:对艾叶过敏的人应禁用。
总结艾叶的性味归经表明其温中散寒、活血化淤、祛瘀消肿等功效。
在采用艾叶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此外,对于孕妇、月经期女性以及对艾叶过敏的人,需要避免使用。
如果需要使用艾叶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
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叶泡脚艾叶泡脚第一:祛寒、清除体内湿气、温养经络的作用实验告诉我们,艾叶具有很强的祛寒作用,食用艾叶泡脚能够有效的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令体内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
艾叶能够疏通我们的十二经络,调理身体中的阴阳平衡。
体内的经络疏通了,气血循环自然就变得顺畅起来。
气血健康了,体内的寒气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
现代人由于缺少运动,所以普遍都有寒气、湿气过重的情况,艾叶则能够很好的治疗这种情况。
第二:去虚火和寒火人体中患有口腔溃疡、口腔炎、中耳炎、咽喉肿痛等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体内虚火旺盛或者寒火完胜导致的。
只要将艾叶和水一起熬煮之后药液泡脚一会,然后全身除了微汗就可以了。
然后喝一些温开水,连续泡脚两单天,并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注意休息,那么这些疾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折叠艾叶泡脚的方法了解了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之后,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艾叶泡脚的方法。
艾叶具有降火,特别是降肝火的作用。
但是如果是体虚的患者或者是气血不足的患者,最好不要直接用艾叶泡脚,而是应该在泡脚之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这样能够有效的补充体内的元气;阴虚的患者最好也少用艾叶泡脚,如果出现头晕的情况,最好吃虾补一补,这样能够有效的补充精气神。
具体方法如下:将一把艾叶放入干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继续熬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
等水自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候就可以了。
泡脚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得到全身大汗,而是应该在微汗的时候就停止。
然后按摩涌泉穴大概一百下就可以睡觉了。
折叠具体方法艾草三根,(端午节的那种,也可以以艾叶代替,量稍加点)放到高压锅里熬水,大概15-20分钟,然后用这些水泡脚,先倒一小部分,能浸到脚趾头就可以了,坚决不能参冷水,等到水慢慢凉,凉到脚可以忍受的温度,就到里面泡,受不了又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
水冷了,再加艾水,反复热水泡。
注意不要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泡,以免热气散失。
泡的时候,要跟平常穿的衣服一样多,穿睡衣的话,要加外套到身上。
总之不要边冷还边泡。
[2]泡的时候,双膝盖开始不冷了,然后是肚子有感觉热,身上出微微的汗,然后是喉咙有点感觉火,然后就该头上冒汗了,能头上出汗,这是最好了。
泡脚之前,喝碗红枣桂圆羹,就是一般红枣,一般桂圆,弄成糊糊,熬粥喝,这样可以里应外合。
也可以以一杯温蜜糖开水代替,以防口干。
这个办法,是有火降火,有寒驱寒。
主要是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
这个过程,普通人可能觉得有点繁,就会放弃。
但是,如果你重感冒,又是晚上,没地方看医生的时候,这个办法你就非用不可了,这个时候,要加上半个柚子皮一起熬水,然后用柚子皮沾水擦背,脚,手,肚子。
对受寒引起的感冒,有奇效。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含挥发油,对皮肤有刺激,可使局部发热、潮红,皮肤吸收后则使肢体末稍神经麻痹;口服对咽喉及肠胃道有刺激,产生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反应,并有头晕、耳鸣、四肢震颤、痉挛、谵妄、惊厥、甚至瘫痪。
艾中毒能引起肝脏细胞的代谢障碍,出现黄疸型肝炎。
艾油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大剂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小鼠灌胃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2m1/kg[17]。
艾叶药用不得超过10g,对人致死量为100g。
艾叶可以用来医治妇科病霉菌性阴道炎:用水慢慢的熬煮,沸汤和渣盛在小桶里,再小桶上放点坐的东西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时。
要尽量把水煮沸,窗户关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药效功能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
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
《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
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
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
苦酒作煎,治癣甚良,……”。
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
其功亦大矣。
”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
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
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
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
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
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
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
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
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
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3]折叠艾草叶【拼音名】:ài Má Cǎo【别名】:铁秤铊、禾麻草【来源】:荨麻科艾麻草属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以块根入药。
秋季采挖,去茎叶,洗净泥土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
用于风湿关节痛,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3~5钱泡酒或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折叠艾草与端午节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
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