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 - 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现象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现象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首先产生过氧化氢,碱性过氧化氢不稳定,会分解,有气体放出,并且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氢氧化钠不是现象,因为无法通过观察得到,除非事先在水中加入酚酞(此时可观察到含酚酞的水变为红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第一步:Na2O2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原理:Na2O2+2H2O=H2O2+2NaOH
第二步:H2O2分解生成H2O和O2,原理:2H2O2=2H2O+O2↑
总反应式:2Na2O2+2H2O=4NaOH+O2↑
从中可以看出,H2O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第一:2Na2O2+2H2O=4NaOH+O2↑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使脱脂棉燃烧。
第二: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又生成了O2,所以燃烧剧烈。
过氧化钠简介
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纯品过氧化钠为白色,但一般见到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少量超氧化钠(NaO2,为淡黄色)。
过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应密封保存。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漂白纺织类物品、麦杆、纤维等。
《Na2O2与H2O反应的异常现象及反应历程探究》

过氧化氢分解
五.实验教学过程-初始大量气泡探究
【实验探究】:猜想2 pH的影响 水浴28oC
①
②
控制变量:pH
O2含量变化
O2含量变化
O2含量变化
Na2O2与H2O反应,19.2%
20 mL H2O
③
20 mL 1mol/L盐酸
Na2O2与酸反应,19.2%
仪器:试管、滴管、三颈烧瓶、分液漏斗、 酒精灯、数字化技术装备、集热式恒 温磁力搅拌器
四.实验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
科学探究1: 褪色异常现象探究
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2: 初始大量气泡探究
得出结论
五.实验教学过程-褪色异常现象探究
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
五.实验教学过程-褪色异常现象探究
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 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问题1:为何向Na2O2与H2O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先变红 后褪色?
学生小组讨论: 实验产物或中间产物使溶液褪色
五.实验教学过程-褪色异常现象探究
问题1:为何向Na2O2与H2O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先变红后褪色? 猜想1:生成的O2 可能使溶液褪色
猜想3:可能生成中间产物H2O2,使溶液褪色 主要原因
五.实验教学过程-初始大量气泡探究
反应历程
2Na2O2 + 2H2O =4NaOH+ O2↑
Ⅰ. Na2O2+2H2O = H2O2+2NaOH Ⅱ. 2H2O2 = 2H2O+O2↑
问题2: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会褪成无色呢?
1.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一:向滴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中通 入氧气
MnO2 +H2O2
稀NaOH 酚酞溶液
初步结论:生成的O2不能使红色溶液立 即褪色
2.可能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较 高,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二: 向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加 热,观察现象。
稀NaOH 酚酞溶液
初步结论:温度升高不能使红色溶液 褪色
3.可能是产物NaOH的浓度高使溶液 褪色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三: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做对比实验
实验操作 1滴酚酞溶液 1滴酚酞溶液 1滴酚酞溶液
2mL0.1mol/L NaOH
加MnO2,, 用带火星
实验四:往过氧化钠和水反
的木条伸 入试管中
应后的试管中加入MnO2,用
镊子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中,观察现象。
结论: Na2O2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4.可能是H2O2的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实验操作:
加双氧水
0.1mol/L NaOH和 酚酞溶液
因为反应过程中产生了过氧化氢,主要是 过氧化氢的作用使溶液褪色。当然,由于 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较大,所 以它也应该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我们认 为酚酞褪色是由于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和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共同所致。
方法总结: 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得出结论
思考:通过对刚才知识的学习,请写出 Na2O2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双 线桥”分析。
褪色
有H2O2生成,可 以使红色溶液褪色
课题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

课题: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板书设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探究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物探究。
探究第一步,猜想,探究第二步:实验验证。
结论:2Na2O2+2H2O════ 4NaOH+O2↑探究二:过氧化钠漂白原理探究。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先反应生成NaOH和H2O2,H2O2再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即:A:Na2O2+2H2O=2NaOH +H2O2B:2 H2O2=2H2O+O22A+B得:2Na2O2+2H2O=4NaOH +O2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中间产物H2O2使酚酞溶液褪色。
【课堂作业】已知过氧化钠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
2 Na2O2+2CO2= 2Na2CO3 +O2若CO2中的氧元素用18O标记,那么在产物碳酸钠中有18O。
【课后作业】研究性作业: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探究。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安排,我认为使教师起到了学生学习的向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得新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
首先,探索过程,符合创新精神培养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学基础,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领悟到前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破除了对创新的神秘感。
其次,通过探索过程,学生获得“创新”的成功感,易激发起学生的竞争心理和自信心理,从而使“获得创新成功”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强化了激励性原则在创新精神的形成中的作用;再次,通过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反思,我认为,在新的形式之下,化学课堂教学应该走向探究化,班级教育应走向小班化,才能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系列实验的研究报告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系列实验的研究报告2 实验的解释及结论由实验1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确是有反应(Ⅰ)①:2Na2O2+2H2O=4NaOH+O2↑,此反应能解释部分实验事实。
由实验2、3、4、5、6、9还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生成NaOH和O2外,更主要的是发生(Ⅱ)②:Na2O2+2H2O=2NaOH+H2O2,生成的H2O2,不是像有些大学教材所述的那样立即分解③,而是只有近1/3立即分解生成O2,还有2/3的H2O2能稳定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因此,高一化学(必修)P103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叙述,应该用“一部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加以限定,以跟实验事实吻合而不失科学性。
同时,有关由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求生成氧气这类计算题不应再编入资料和教科书④中(因为在未另加MnO2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它们的反应实际上是Ⅰ、Ⅱ两个反应并存且以Ⅱ为主)。
从系列实验(包括对比实验8)可知道,H2O2能将酚酞的分子结构氧化破坏,使得酚酞的无色(内酯式)与红色(醌式)及无色(羧酸盐式——三价离子)之间的平衡从反应体系中消失,且这种结构破坏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像检验钠跟水反应有NaOH生成那样,来检验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有NaOH生成(一般可用pH试纸检验)⑤。
若要进行这样的验证,必须先加MnO2直到无气体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才能获得稳定红色溶液——表示有NaOH生成。
由实验4可知:(1)有些资料随意编造描述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蓝后褪色的题⑥是不符合事实的;(2)石蕊的分子结构比酚酞分子结构稳定;(3)H2O2的氧化性在加热时比常温下强(即H2O2在100℃以上活性大大加强)。
由实验5、6可知,实验室用冷冻水和过氧化钠反应可制取H2O2,尽管这样制得的是含有NaOH的混合溶液,但只要采取适当的分离方法就能制得较纯的H2O2。
②H2O2在无Fe2+、Mn2+、Cu2+、Cr3+等或MnO2的催化作用下,于常温时性质是比较稳定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是造成约1/3量的H2O2立即分解的主要原因⑦。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探究2说课材料

思考: 脱脂棉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有氧气等助燃气体。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
在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分别是
(
)。
火灾现场
滴水生火
脱脂棉中包 了适量过氧
化钠
把水滴到 脱脂棉上
பைடு நூலகம்
脱脂棉燃烧
提出问题 提出猜想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致使脱脂棉燃烧。
提出猜想
1、有O2生成
2、有H2生成
3、有NaOH生 成
设计方案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 成的气体,观察木条是 否复燃。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 是否产生爆鸣声。
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用手触摸试管壁, 试管壁有点烫。
3、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 体,没有听到爆鸣声。
4、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
过氧化钠 与水反应 生成氢氧 化钠和氧 气,并且 反应放出 大量的热。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的处理及思考

要善于应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找出规律酸碱盐的知识规律性强但内容多如果死记硬背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也易遗忘现在新课程改革中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巾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
— ■鬯
关 于 过 氧 化 钠 与 水 反 应 异 常 现 象 的 处 理 及 思 考
李 昭友
( 南 京 市 天 印 高 级 巾学 , 江苏 南京 摘 要 : 化 学 是 一 门 以 实 验 为基 础 的 学科 . 化 学 实 验 异 常 现 象是课 堂教 学 中难得 的教 学资 源 ,教 师 应 机 智 地 抓 住 这 契机 , 因势 利 导 , 既培 养 学 生 科 学探 究 的 能 力 , 又能让动 态 生 成 的 课 堂 更加 精 彩 , 更加有效。 关键词 : 异 常 实验 现 象 实验探 究 有 效教 学
在 讲 解 过 氧 化 钠 与 水 反 应 的 性 质 时 ,在 盛 水 的烧 杯 巾加 入过氧化钠粉末 . 立 即有 大 量 气 泡 放 出 , 经“ 带火 星” 的 小 条 检 验, 证 明是 氧 气 ;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 中, 滴加酚酞试 剂 , 溶液 明 显变成 红色 , 证 明有氢氧化钠生 成 , 但 眨眼之 间. 烧 杯 巾 的 红 色消失了。 学 生 对此 不 解 : “ 变红 的溶 液 为 什 么又 会 褪 色 呢 ? ” 面 对 这 异 常现 象 , 我决 定 变 更 教 学 环 节 , 进行实验 , 探究“ N a , 0 , 使
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问题的研究

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问题的研究1 问题的提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课堂重点演示实验,从目前情况看该实验的研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质量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矛盾[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具有漂白性的原因[2~3]、双线桥标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电子的得失[4]等疑难问题更为突出,所以从实验和理论上对上述疑难问题加以认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机理的研究过程以上疑难问题的产生说明人们对Na2O2和H2O反应机理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对一些疑难问题背景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因此从定量实验研究到理论研究是正确认识Na2O2和H2O反应机理的必要保证。
2.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研究[实验1](1)用一个打有2个小孔并内部放有润湿滤纸的塑料盖盖好500 mL的烧杯,一孔中放入量程200℃的温度计,称量并记录质量。
(2)取下塑料盖在500 mL干净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后再盖好塑料盖并称量以确定过氧化钠样品的质量。
(3)另称量放有胶头滴管(吸入了蒸馏水)的 500 mL烧杯的质量。
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蒸馏水同时观察和记录反应的温度,反应完毕后用胶头滴管小心冲洗烧杯的内壁,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蒸馏水使反应后的溶液为250 mL,称量。
(4)用已经校正好的酸度计测量250 mL反应后的溶液的pH。
(5)称量一片滤纸的质量,并用该滤纸吸取酸度计上带有的溶液并再一次称量。
(6)再称取0.5 g MnO2加入测量完pH的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7)当(6)反应完毕冷却到室温后,称量质量。
(8)再用酸度计测量(6)进行完毕后溶液的pH。
(9)实验数据处理。
计算m[(O2) 理论]总时把不同纯度的过氧化钠样品全部按百分之百处理,进行估算;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数据实验进行3.0 g、6.0 g 2个样品的实验,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并整理为表1(1)以通常方式和速率滴入水的条件下,3.0 g或6.0 g过氧化钠样品与水反应的最高温度分别近似为45℃或71℃;(2)没加入MnO2和加入MnO2后所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比接近1∶1;(3)加入MnO2反应后的溶液和没加MnO2反应后溶液的pH比较,加入MnO2反应后的溶液pH增大;(4)与理论估算的O2质量比较,实际产生O2的质量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探究
1 引言
2 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
在进行本实验时使用的仪器均是洁净的,药品是市售或新制的。
导致溶液红色褪去的因素从产物的角度和反应原理方面来考虑可能有:
(1)可能是产物中O2的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2)可能是受生成物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3)反应产生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上升,可能使红色褪去;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具有漂白性的物质H2O2或O3。
3 异常现象的实验探究根据上述分析的可能原因,作如下实验验证。
3.1 产物中O2的氧化性影响
向试管中加入0.01 mol/L NaOH溶液3 mL,滴加2滴酚酞试液,同时制备氧气并通入红色溶液中,结果是溶液的红色长时间不褪色,说明生成的O2并不影响溶液的颜色。
3.2 生成物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3.2.1 定性实验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放置红色长时间不变色;在另一份中加少量NaOH固体,随着NaOH的溶解形成浓碱液,溶液的红色逐渐褪至无色。
将此溶液又分成两份,分别滴加稀盐酸和蒸馏水,可以观察到加稀盐酸的那份溶液红色再现较快,滴加蒸馏水的那份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红色。
3.2.2 定量实验向等体积的浓度分别为5 mol/L,2 mol/L,1 mol/L和0.01 mol/L的NaOH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的时间如下:
溶液的浓度(mol/L) 5 2 1 0.01
变红又褪色的时间(s) 8 94 450 长时间无明显变化此实验表明:酚酞在稀碱溶液中才能稳定显红色,在浓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去。
3.3 反应产生的热量的影响
往试管中加入一小药匙固体Na2O2,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后分成两份,将一份浸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后滴加2滴酚酞试液;将另一份加热至沸,再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
试液。
结果溶液变红振荡后均褪色,可见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并不是使颜色改变的原因。
3.4 产生具有漂白性的物质H2O2或O3的影响
3.4.1 往试管中加入一小药匙固体Na2O2,加入2 mL蒸馏水,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火星更旺,但产生的氧气不足以使木条复燃。
若往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后则又产生大量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应式为:
Na2O2+2H2O ═ 2NaOH+H2O2
MnO2
2H2O2 ════2H2O+O2↑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还测定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称取3.9克过氧化钠固体,当逐滴加入约50 mL水时,测得氧气的体积为170 mL 左右(已考虑了50 mL 水和导管中水两者因素)。
待不再有气体产生约10分钟以后,启开反应器的双孔塞,加入用小纸片包好的二氧化锰,迅速塞紧双孔塞,轻轻摇动反应器(广口瓶),纸包自动散开。
二氧化锰与溶液一经接触,又产生大量氧气,至反应完全后,测得又产生395 mL氧气(两次测定都是在9 o C和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因无必要,未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3.4.2向Na2O2与水反应后所得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未,微热使中间产物H2O2完全分解,赶尽O2,再加3-5滴酚酞,溶液颜色没有褪去。
3.4.3若向2 mL 30% H2O2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与3 mL 0.01 mol/L NaOH溶液混合,缓慢滴加酚酞试液前,溶液上层微红,振荡后褪色。
2-3分钟后继续缓慢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浅红色。
3.4.4若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01 mol/L NaOH溶液3 mL,滴加2滴酚酞试液,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2 mL H2O2,振荡,滴加H2O2的试管内溶液的红色褪去,此实验表明Na2O2与水反应的产物中有强氧化性的H2O2生成,并且H2O2具有漂白作用。
3.4.5反应产物中是否有臭氧物质?因为臭氧比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强,在同一反应中,氧化产物不可能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因此反应过程中不可能有臭氧生成。
4 结论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后又褪色的原因,一是反应生成的H2O2的漂白作用,二是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可能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