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云南省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 4 页,共 16 页
后尽开颜”(《七律•长征》)的概括。 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 运用手法方面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 节奏感,因而颇有一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 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 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 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 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 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神畅游和文化对话。 (节选自杨义《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 《唐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 B.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 句简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 C.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 山只等闲”等皆可为证。 D.因为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所以诗词形成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 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 ______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只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 度,甚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 B.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 围,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势。 C.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使一些数字句成为 千古妙句。 D.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可以和李白文 章相媲美。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 可是九爷的命根子。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 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 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 不是茶叶,而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

云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①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②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准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③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

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

”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他所说的“信”是“信任”的意思,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基础,人们就无法结成社会群体,因而比军事(“兵”)和经济(“食”)都重要。

孔子只谈到“信”,还没有谈到“诚”。

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的高度,提出“诚”的观念。

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思孟学派把诚视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家完成了对“诚”的本体论证明。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

”(《四书集注•中庸章句》)程朱理学把天理说成是“诚”的本体论依据。

周敦颐把“诚”与“圣”相联系,强调“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

在圣人身上,充分体现真的价值、美的价值和善的价值,他尽善,尽美,亲亲,仁民,爱物,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归结为一个“诚”字。

他把“诚”解释为真善美的统一,解释为儒家价值观的核心范畴。

人类以结成社会群体的方式而存在,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

诚信观念具有超历史、超时代的恒常价值,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诚信的反面是虚伪。

为了对治虚伪,不断地强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孔子生活在农耕时代,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比较少,也比较简单,人也比较纯朴。

那个时代讲诚信也许会容易一些。

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与人交往频繁,交通通讯便捷,地球变“小”了。

人的本事大了,作伪的手段也变得高超了,甚至可以采取高科技手段犯罪。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罗婕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A.B. C.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B. C.D.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B. C.D.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B.: C.:D.: 5.下 A.B.C.D.下列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中大臣的进谏B.C.D.琦君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C.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分) 黄历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分) ②年近花甲的外交官_______ ,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③?王旭明说,有媒体称某大学申请一笔助学贷款需盖70个章,这是_______ 的,据我们所知没有这个事。

A.望其项背? 临危受命? 耸人听闻? B.望尘莫及? 临危受命? 骇人听闻 C.B. 近年来,“暖男”一词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

“暖男”中的“暖”表现了一种温情脉脉 的心理感受。

C.今年7月初,一封《上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书》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关注。

这封信是出自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应届高三毕业生高宽之手写的。

D. 猜谜诀窍掌握得是否得心应手,首先取决于猜谜的人肯不肯动脑筋,其次是看他对灯 谜知识是否熟悉。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儿就浮在水里游走,像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B.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一、分) 1答案2.答案 D ( 3.答案 C (答案 :晴风荡漾落花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D项3分,A项2分,E项1分 (E项没有“肖像描写”,B项“体现她很有学问”不正确,C项强加因果) (2)①母亲把外婆绣花的图样和父亲从北平的来信夹在橡皮纸书里。

云南省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项羽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来分别形容项羽和乌骓马的特点,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名篇名句默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提出关于中国命运由谁来主宰疑问的名句是“怅寥廓,______ ,______ 。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易水饯别”中所唱的两句歌词是“______ ,______ ”。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称青年学生为:“真的猛士,______ ,______ ”两句,赞扬了他们在真理和正义面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①______,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

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②_____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

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③______。

4.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

康桥河畔旷世伟人多情游子橘子洲头作别西天云彩书写壮志豪情上联:______下联:______。

昆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昆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C.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写下了这首壮丽词篇。

B. 时至今日,我们诵读、理解与鉴赏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一词,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无不深深地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C. 在写作技法上,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拼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可见词人的独运匠心。

D.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决定将本人已经见报和尚未发表之文稿共125篇汇编付梓,以飨读者B. 今日翻阅《读书》杂志,读到钱理群先生一小文《想起朱光潜先生》,心情大快C. 本公司虚左以待,若您答应屈就,我们深感荣幸并充满期待D. 爷爷,初次见面,这是我送您的见面礼,不成敬意,请您笑纳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 ”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宾客与荆轲临别时的悲伤的句子是:______ 。

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 ,______ 。

云南省昆明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高二年级备课组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

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

”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他所说的“信”是“信任”的意思,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基础,人们就无法结成社会群体,因而比军事(“兵”)和经济(“食”)都重要。

孔子只谈到“信”,还没有谈到“诚”。

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的高度,提出“诚”的观念。

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思孟学派把诚视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家完成了对“诚”的本体论证明。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

”(《四书集注·中庸章句》)程朱理学把天理说成是“诚”的本体论依据。

周敦颐把“诚”与“圣”相联系,强调“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

在圣人身上,充分体现真的价值、美的价值和善的价值,他尽善,尽美,亲亲,仁民,爱物,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归结为一个“诚”字。

他把“诚”解释为真善美的统一,解释为儒家价值观的核心范畴。

人类以结成社会群体的方式而存在,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

诚信观念具有超历史、超时代的恒常价值,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诚信的反面是虚伪。

为了对治虚伪,不断地强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孔子生活在农耕时代,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比较少,也比较简单,人也比较纯朴。

【百强校】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百强校】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且这“献诗”之 “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①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②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④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⑤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⑥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 A .③①②⑤⑥④ B .③②⑤④⑥①试卷第2页,共10页C .③①②⑤④⑥D .③①②④⑥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份关于手机使用人群的抽样调查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往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

C .“心塞”之所以能成为流行词,是因为该词与生活密切相关,符合人们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表达某种感情。

D .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他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年事渐长,慢慢懂得了一点道理,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是各有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

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

”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他所说的“信”是“信任”的意思,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基础,人们就无法结成社会群体,因而比军事(“兵”)和经济(“食”)都重要。

孔子只谈到“信”,还没有谈到“诚”。

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的高度,提出“诚”的观念。

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思孟学派把诚视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家完成了对“诚”的本体论证明。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

”(《四书集注•中庸章句》)程朱理学把天理说成是“诚”的本体论依据。

周敦颐把“诚”与“圣”相联系,强调“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

在圣人身上,充分体现真的价值、美的价值和善的价值,他尽善,尽美,亲亲,仁民,爱物,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归结为一个“诚”字。

他把“诚”解释为真善美的统一,解释为儒家价值观的核心范畴。

人类以结成社会群体的方式而存在,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

诚信观念具有超历史、超时代的恒常价值,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诚信的反面是虚伪。

为了对治虚伪,不断地强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孔子生活在农耕时代,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比较少,也比较简单,人也比较纯朴。

那个时代讲诚信也许会容易一些。

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与人交往频繁,交通通讯便捷,地球变“小”了。

人的本事大了,作伪的手段也变得高超了,甚至可以采取高科技手段犯罪。

但每个时代都应当讲诚信,但必须找到与前人不同的讲法。

我们在现代讲诚信,难度比孔子时代要大得多。

市场经济强调每个人的主体性,强调等价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世界。

于是,人们接受自由、平等之类的新观念,主张人格独立,要求解除人身依附关系。

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也萌生把一切价值都商品化的倾向,掩盖着以主体性原则损害合群体性原则的倾向,从而为讲诚信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人们在看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一面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它同时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

社会化大生产当然更需要讲合群体性,更需要讲诚信。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上帝的权威维系博爱原则和诚信原则。

我们中国人倡导诚信原则,不能不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

儒家的诚信观念犹如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

(选编自宋志明《温国学,讲诚信》)1.下列关于“信”和“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

在孔子看来,民无信不立,“信”是“信任”的意思,“信”在政治上的作用等同于经济和军事的作用。

B.孟子丰富了孔子“信”的学说,并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诚”的观念,认为“诚”是做人的根本。

C.宋明理学家把“诚”解释为真善美的统一,认为在圣人身上,充分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诚”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可归结为一个“诚”字。

D.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

无论在何种社会,都需要倡导诚信观念,倡导合群体性原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虚伪是诚信的大敌。

虚伪也许是人类最难克服的劣根性之一。

为了医治虚伪,不断地强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显然十分必要。

B.诚信观念具有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无论在农耕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诚信观念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群体共存观念。

C.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的机会比较少,也比较简单,人也比较纯朴,那个时代讲诚信必然会容易一些。

D.今天人与人交往频繁,交通通讯便捷,地球变“小”了,人的本事大了,作伪的手段也变得高超了,与古代相比,这样的时代讲诚信可能就会困难一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市场经济强调每个人的主体性,强调等价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世界。

但市场经济也应当讲诚信,只是必须找到与前人不同的讲法。

B.人们接受自由、平等之类的新观念,主张人格独立,要求解除人身依附关系等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新诚信观的建立。

C.现代社会把一切价值都商品化的倾向,掩盖了以主体性原则损害合群体性原则的倾向,诱使一些人见利忘义,从而为讲诚信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D.西方国家借助上帝的权威维系诚信原则,中国需要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儒家的诚信观念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①,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

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

潜称疾不见。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具,于半道要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

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改编自《晋书•陶潜传》)【①秫谷:黍米,可酿酒。

②舁篮舆:交替抬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善属.文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既绝州郡觐.谒觐:拜见。

C.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水平。

D.亦时相赡.赡:供给。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B.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C.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D.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传》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后又撰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

他曾做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参军、建威参军、著作郎等官,但终于不能忍受为官的束缚,辞官回家。

C.陶潜清高不群。

他起初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自任率性。

他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所学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这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夏雨中的江南,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写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2)《离骚》中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想念一位老头儿﹣﹣忆王世襄先生王庚2003年我收到友人借给我的一本书,是李辉先生写的王世襄的个人传记,书中所写的种种着实令我惊讶。

我爱玩,但比起书中的主人公来说,我的玩儿简直是不入流!经邵燕祥先生介绍,我在那年的八月到芳草地西巷拜访王世襄先生。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特意换了一身整洁的衣裳。

进入房间的一刹那,我和俪松居主人的服装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穿的是一件跨栏儿大背心儿。

之后六年的时间里,我和他是在一起吃饭也好、聊天也罢,我生活的时代似乎变了,待人接物的角度变了,知道的东西多了,总而言之,和我一起玩儿盆景的朋友说我“玩儿得比以前高多了”!我们最早谈论的话题是花卉,他知道我喜欢盆景,又最爱梅花。

社会上热议国花的时候,他问我到底是选牡丹还是梅花,我说我都选,他摇摇头,说应该选梅花,因为梅花有傲骨,梅花不低头。

后来,“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去拜访他,来之前王老就打电话给我,叫我一起过去聊聊。

两位八九十岁的老头儿聊些过去的经历,作为晚辈哪里插得上话,我成了旁听者,不过听得挺带劲儿。

他们聊够了,陈先生转头问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到这时我才明白王老叫我一起聊聊的用意。

他讲日本的野梅盆栽把树干削得光光的,名曰舍利干,实在残忍,远不及林和靖的意境。

日本说他们是盆景的发源地,这怎么可能呢?唐代章怀太子墓中就有捧花侍女的壁画,再说从意境上来讲,日本的盆栽怎么能比呢?我要给咱们的盆景讨个公道!他爱吃,爱到令人可笑的地步。

我单位食堂的小蛋糕做得不错,有一次我买了一袋到他家,寒暄之后说让他尝几个,老人脸儿薄,开始没要,我也就没再坚持。

不想我临走之前,他和我说话时不住的看那个蛋糕袋儿,终于忍不住说:“要不您留一个我尝尝!”说着就拿起了他的筷子,这就是人们说的有林林总总头衔的那位国宝,他可爱极了!时隔不久,王老拿着一罐上好的宁波望海茶给我,我推辞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