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华德育故事》有感
德育故事的观后感

德育故事的观后感《德育故事的观后感》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品德发展,同时也在寻找多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
而故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被广泛运用在德育教育中。
在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绘本等形式的媒介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充满教育意义和寓意深刻的德育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设定,以及寓意的传递,潜移默化地引导着观众对德育话题的思考。
在观看这些德育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们所带来的教育启迪与情感共鸣。
首先,德育故事能够提供情感的陪伴和安慰。
在德育故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主人公的成功与坚持,也有反面角色的改过自新。
这些角色的经历和成长,都凝聚着人性的善良和努力。
当我们看到主人公战胜困难、追求正义、乐于助人时,我们的内心会被情感所触动,也会在观看的过程中体味到情绪的起伏和心灵的震撼。
例如,某动画片中的一个小男孩,因为疏于学习常常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但他并没有放弃。
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开始努力学习,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这样的故事给了我们勇气和信心,在我们面对挫折时,能够以坚定的信念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其次,德育故事能够启发思考和价值观的塑造。
德育故事往往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引发观众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故事中德育话题的引入,会让我们自省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做,从而激发出我们对于人生、世界和理想的思考。
例如,某电影中的主人公遭遇了一系列不公平待遇,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他在苦难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德育故事能够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外华德育故事读后感(一)二个小故事外,尔历历在目的是此中的一个故事“嫩莱斑衣”,那个故事的次要内容是:周代时分,有个嫩莱子,他没有知叙他本人姓甚么,只知叙本人是楚国人。
嫩莱子熟性非常孝敬,老是把最佳的工具用去求养单。
嫩莱子虽未年过七十,但正在怙恃里前,素来没有提“嫩”那个字,若是弛心说嫩,缄口言嫩,这怙恃便会感觉,本人曾经走进行将就木,垂老迈矣了。
一小我私家年过今密,他的怙恃长说也有九十几岁了,身材城市比力虚强,动作未便,甚至嫩眼昏花。
擅解人意的嫩莱子很能体贴怙恃的表情,为了可以让怙恃谢口,他拆没许多活跃心爱的样子,去逗单亲快乐,能够说是用口良甜。
他每每衣着色调美丽的衣服,拆成婴儿的样子,正在怙恃里前又蹦又跳天舞蹈。
他借正在怙恃里前把玩簸弄小鸟,作没孩儿游玩的样子,赢得怙恃的欢欣。
有时分他挑二桶火,成心将火挨翻,搞的衣服干淋淋的,他便作没小孩笑哭的声音去,他的怙恃就“哈哈哈”年夜啼起去。
嫩莱子对他的怙恃非常的孝敬。
说到孝敬,尔对尔的怙恃也挺孝敬的。
忘失又一次,妈妈熟病了,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分,妈妈偏偏要高床作饭,尔拦着妈妈,说:“妈妈,您借是孬孬戚息吧,尔来上面条。
”说完,尔立刻走背厨房。
而后作了二碗里条,把一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说:“妈,尔作的战您作的借是有不同的,否能欠好吃,但拼集吃吧。
”妈妈啼了啼,说:“欠好吃也不妨,那是您作的呀。
”妈妈吃碗里条后睡着了。
尔念:以前吃完饭,妈妈城市把客堂清扫一高,没有如尔帮妈妈清扫。
说湿便湿,尔立即拿没扫帚,把客堂扫洁净,而后把拖把洗洁净,又把客堂拖了一遍。
为了避免吵醉妈妈,尔出有把客堂的电望翻开,本人入卧室看书模板了。
看了外华德育故事,尔懂失了若何孝敬怙恃,尔当前必然要像嫩莱子同样,孝敬怙恃。
外华德育故事读后感(两)外华平易近族艳有着礼节之邦的美称,有了许多浩如烟海的学育故事,去学育咱们,让让咱们去传承那个礼节之邦。
尔看了《外华德育故事》后,使尔收获颇丰此中,有一则《俞脏意私逢灶神》,那则故事讲述的是俞师长教师既悲凉又侥幸的人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是一部富有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的故事集。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活,情节跌宕起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感动和启发。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
比如《百善孝为先》中的小明,他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不顾一切地照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尊重和遵循的道德规范。
除了孝道,中华德育故事中还有许多关于诚信、勤劳、守纪、友爱等方面的故事。
比如《诚实守信的小红帽》中的小红帽,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惧怕艰难,坚持诚实守信,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这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也让我深受鼓舞,决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阅读中华德育故事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
精深。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道德寓言,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中华德育故事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读物。
通过阅读这
些故事,我不仅仅了解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决心。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牢记这些故事中的启示,努力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新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新中华德育故事》是一本精彩绝伦的读物。
这本书系统地收集了中国古今优秀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学等诸多文化遗产,提炼出了优秀伦理品质和精神美德,从而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
这本书中所宣传的一些优秀遗产和传统思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努力倡导和实践,以全新的认识去认识和推广中华文化。
这本书对实践和振奋精神、促进家风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从书中所记载的历史故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有至善至美、尽善尽美的古代传统文化,也有博大精深的古典思想。
它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价值,而且把古代传统文化和精神美德带给了我们。
《新中华德育故事》丰富了我们对传统美德及其文化底蕴的认识,提升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在面对现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可以借鉴古代伦理精神,探究古代优秀文化的内涵和实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拓展出新的文化内涵。
从另一方面说,这本书中的故事还可以激励我们把自身的伦理道德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这也导致了普通人的道德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和理解古代伦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新中华德育故事》对尊重文化遗产、尊重伦理道德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起到了鞭策人们努力、学习的良好的作用。
古老的传统文化和遗产成为了新时代人们学习中优秀伦理精神和美德的根本指导,从而帮助我们新时代人在精神上得到全面的完善和提升。
总之,《新中华德育故事》是一本具有深刻内涵的书,它既激励人们去追求道德至善,又给予人们极大的感悟和启迪。
这部书藉由收集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提升着我们的文化素养,让我们更加贴近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为指引,让我们在道德和文化上受到积极的提升。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德育,即德育教育,是对人的形象、品质和精神进行培养和教化的过程。
中华文化古老而深厚,凝聚着中国人民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伦理观念。
在中国的德育教育中,德育故事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德育故事以简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价值观念,让人深受教育和启迪。
在阅读中华德育故事之后,我深感自己内心得到了洗礼和磨砺,更加坚信了追求美德和修养人品的重要性。
阅读中华德育故事,我被其中的智慧和真理所深深感动。
在《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中,孟子的母亲不顾现实的困难,为了给儿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迁居。
孟母的坚持和毅力,不仅让我感叹母爱的伟大,更让我明白了追求知识和无私奉献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孟母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孟子的良好品质和才能,才有了后来的孟子学派和他的巨大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在《左丘明三让》这个故事中,左丘明先生主动让位给曹操,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相互之间妄自尊大地争夺地位,而是在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的前提下,懂得礼让和谦虚。
这和现在的社会风气有所不同,让我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境界。
在《孔子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中,孔子在面对农夫的辱骂和侮辱时,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在回家的路上对家人解释,说他们只是想警醒自己。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如何应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我们不应该轻易生气和报复,而是要以一种平和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修养。
中华德育故事告诉了我们宝贵的人生智慧,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道德和品德,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美德和道德行为的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爱心的传递。
读了这些故事之后,我更加明白,人生不仅仅只有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修养和提升。
读完中华德育故事之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中华德育故事心得体会(通用3篇)

中华德育故事心得体会(通用3篇)中华德育故事篇1周二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欢聚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教育片。
这次活动印象深刻,让我知道了“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孝基还财”、“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六个中华经典道德故事,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
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
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希望学校能让我们多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心得体会篇2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就是《西游记》了,现在,老师要求读书,我有点诧异,还用看书吗?故事的情节早已背的烂熟了。
思虑了半天,最终把那落满灰尘的《西游记》给翻了出来,本以为会很无聊,结果我却越看越有劲了,我不得不承认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
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就连老妈叫我吃饭我都没听见,害的我又挨了一顿吵,可是老妈说的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脑子里全是故事的情节哩!这虽然是科幻小说,但让我明白了干什么都不容易。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篇《中华美德故事》分十个专题,以故事的形式,将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一些优秀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事例生动地呈现给广大青少年。
以下是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篇,欢迎阅读!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即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
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愉,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
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
还有西汉学家匡衡壁借光,远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
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
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山有路勤力径,我们只有艰辛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中华德育故事是一本充满着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的故事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这本书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传说,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总结。
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很多人,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举止对周围的人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我们就能够成为别人的楷模,对周围的人起到积极的影响。
另外,我也很喜欢《孝顺父母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孝顺父母的小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父母的尊敬。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忽视了这种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习,让孝顺父母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除此之外,《中华德育故事》中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故事,比如《诚实守信的故事》、《勤劳致富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比如诚实、勤劳、守信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学习,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中华德育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如何对待家庭和社会,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等等。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学到一些东西,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大家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源小学征文
《郯子鹿乳》给我的启发
----观《中华德育故事》有感
德源小学四(3)班张耀天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遍《中华德育故事》,里面有孔融让梨、李勉葬金、郭伋亭候等很多小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郯子鹿乳》,让我很受教育和启发。
郯子是周朝时候的鲁国人,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意外火灾而全都双目失明,家庭的生活重担便落在了他一个小孩子身上。
郯子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烧火、卖木炭,天天累得筋疲力尽,他对父母的至尊至孝深深地打动了我。
郯子把对父母的至尊至孝通过自己的聪明、勇敢和不畏艰辛发挥到了极致。
当他从猎人那里得知鹿乳可以医治父母的眼疾时,就把自己扮作小鹿的模样,每天悄悄混进鹿群学鹿跑、学鹿跳,摔倒了就再爬起来继续练,身上不知受过多少次伤。
他的聪明、勇敢和不畏艰辛的努力感动了猎人,也感动了我。
郯子的孝是一种大爱,他不但爱父母,也爱大自然。
他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他爱大自然的每一个小动物。
虽然郯子早就从猎人那里知道鹿乳可以医治眼疾,可他绝不伤害鹿,而且也不允许猎人伤害鹿。
郯子学鹿时不顾自己安危却保护小鹿免遭猎人伤害的举动终于深深地触动了猎人的心灵,使猎人感悟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永远放下了伤害动物们的弓箭,加入到了保护大自然的行列。
而郯子给受伤的小鹿疗伤也感动了鹿群,鹿群接受了郯子,和郯子成了好朋友,郯子用主动上门的鹿群赠与的鹿乳最终治好了父母的眼疾。
郯子对大自然生灵的爱护得到了鹿妈妈的回报。
郯子鹿乳的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孝,除了是要养好父母的身体,更要善待大自然。
大自然如同我们共同的父母,珍爱大自然,珍爱天地间的万物生灵,也不失为对大自然母亲的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