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诗作,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致橡树》原文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致橡树》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解析: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诗篇一开始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仍不能代表爱情的全部。
致橡树全诗是什么

致橡树全诗是什么
1、《致橡树》是诗人舒婷于1977年3月创作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2、《致橡树》原文如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及解释(含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作者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评价舒婷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
但是舒婷的价值恐怕不仅在于适时发表了一篇战斗散文。
其深刻意义被前者所深深遮蔽。
今天,剔除岁月的尘埃,重新审视解读《致橡树》,我们不能不说舒婷的价值更在于对旧伦理、旧观念、旧道德以及这种既定传统在那个特定的荒唐时代的新的表现方式的深刻洞察和表现在这种深刻洞察中的一往无前的否定勇气。
4赏析一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导语】舒婷,⼥,1952年出⽣于福建⽯码镇,中国当代⼥诗⼈,朦胧诗派的代表⼈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随⽗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福建省⽂联⼯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集《⼼烟》等。
下⾯是为⼤家带来的舒婷《致橡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枝炫耀⾃⼰;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像险峰, 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
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 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 像⼑、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下的⼟地。
诗歌赏析:诗⼈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致橡树》,是她的⼀⾸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别具⼀格地选择了“⽊棉”与“橡树”两个中⼼意象,将细腻委婉⽽⼜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且是⾼尚的,伟⼤的。
它象⼀⽀古⽼⽽⼜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们的⼼弦。
诗⼈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个具体的对象,⽽是诗⼈理想中的情⼈象征。
因此,这⾸诗⼀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的热烈爱情,⽽是要表达⼀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托物⾔志的意味。
⾸先,橡树是⾼⼤威仪的,有魅⼒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枝”和“绿阴”就是⼀种意指,此处采⽤了衬托的⼿法。
舒婷《致橡树》原文

舒婷《致橡树》原文
舒婷《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
下面是舒婷《致橡树》原文,欢迎阅读!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原文

舒婷《致橡树》原⽂
舒婷《致橡树》原⽂
《致橡树》是中国诗⼈舒婷1977年创作的⼀⾸当代诗歌。
下⾯是舒婷《致橡树》原⽂,欢迎阅读!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枝炫耀⾃⼰;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像险峰
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
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
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
像⼑、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下的⼟地。
舒婷《致橡树》原文

舒婷《致橡树》原文
舒婷《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
下面是舒婷《致橡树》原文,欢迎阅读!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拓展:
南京某婚介所登记6名大三、大四女生 ,征婚欲觅有房有车的社会成功人士,大 学生作出一副 “藤”找“树”的样子,想 走通往幸福的捷径。
对此你怎样看?谈谈你的爱情观。
教师寄语: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世上有朵英 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 青春确实是世上最美的花,它不需要装饰和描画, 年少的同学们,不要用无知和任性随意涂抹它。 父母之爱,手足之情,老师的教诲,同窗的情谊, 都值得我们珍惜和记取,珍惜我们的十七岁,它不应在 荒唐和放纵中迷失、消尽。 木棉花,英雄的花,它那火红的颜色,是热烈的情 感,奋斗的召唤,就让我们的青春在奋斗的耕耘中默默 开放,开遍一路满山崖!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足下土地)
爱他(她)所爱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 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 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
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 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 爱情的最高境界。
独立平等 携手并肩
心心相印
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 各有特点 同甘共苦 坚贞不渝 志同道合
朗读欣赏
朗 读 欣 赏
伟 大 的 爱 情
完 成 第 二 个 任 务
作 者 的 爱 情 观
:
小结:
舒婷以一首《致橡树》名满天 下,为文学世界贡献了一组新的木 棉、橡树的形象,也是女性解放进 程中的重要跨越,诗篇用丰美动人 的形象,象征的手法,内心独白的 方式娓娓倾诉.全诗用通韵,韵律 和谐,犹如一曲悦耳动人的乐章, 久久回响。
我 们 分 担 寒 潮 、 风 雷 、 霹 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如何面对生活
分担
共享
寒潮、风雷、霹雳
雾霭、流岚、虹霓
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既独立又相依。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 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坚贞表现在
甚 至 日 光, 甚 至 春 雨
一味奉献 牺牲自我
凌霄花 鸟儿
源泉
险峰 日光 春雨
平因 等为 、爱 独的 立双 可方 言没 。有
这样的爱情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举案齐眉
建立在男女 不平等的基 础之上
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
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 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 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 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 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后形容夫妻 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是赞美夫妻 美满婚姻的专用词。
攀附型
攀 附 、 依 附 、 不 独 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 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 调的歌曲
(2)单方痴恋 (鸟儿) 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 曲,歌声虽然美妙动听,但那只 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赞歌。 这种鸟儿单方痴念,意识不到自 身存在的价值。 绝不学
完全否定,瞧不起。
像你 刀有 , 你 像的 剑铜 , 枝 也 铁 像 干 戟
又像我 像沉有 英重我 勇的红 的叹硕 火息的 炬 花 朵
3、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 阳刚 阳刚之美 的男性 阴柔之美 的女性 木棉 阴柔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 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致 橡 树
舒 婷
舒婷
(1952----- )
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 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诗集: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
散文集 : 《心烟》《秋天的情绪》《真水无香》
木棉,属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印度。
高10~20 公尺。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 叶互生。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树 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 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 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 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 征。
痴恋型
单方痴恋 单相思
也 不 止 像 泉 源
长 年 送 来 清 凉 的 慰 藉;
另一 一方的 高 度 ,
也 不 止 像 险 峰
(3)一味奉献
(泉源、险峰、日光、春
雨)
“源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险峰”增加高度,衬托威仪。 “日光”普照大地,“春雨”滋润万物。
完成第一个任务
作者基于怎样的原因发出这篇爱情宣 言的?
对传统的、旧的婚恋观的坚决否定,对 现实中不健康爱情观的批判,作为一个成熟 的知识女性,对爱情作出理性的思考,代表 了新时期女性对真正平等爱情的追求向往。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怎样理解这一句?
女性的独立,人格的平等
木 的棉 热 烈象 坚征 毅女 性 ---
橡树,壳斗科;印度橡皮树,桑科,大型常绿乔木。 原产于印度北部、马来西亚及印尼一带,现在世界 各地均有种植。印度橡皮树生长可高至20米,在热 带森林,有些更可以高达30米。由于印度橡皮树适 宜种植于良好、潮湿的泥土及有蔽护的地方,所以 经常被种植于公园及花圃中作为填补空隙之用。橡 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它有高 寿达400岁的。果实是坚果,一端毛茸茸的,另一 头光溜溜的。
橡 树 坚 象 强 征 有 男 力 性 的
诵读欣赏
学习任务
1.作者是基于怎样的原因发表这篇 爱情宣言的? 2.作者又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借 你 的 高 枝 来 炫 耀 自 己
绝 不 像 攀 援 的 凌 霄 花
我 如 果 爱 你 ——
(1)极力攀附 (凌霄花)
凌霄花虽然鲜艳美丽,凌空开放,但那不是凭借 自己的力量,而是攀援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 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的向上爬,完全 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攀附、依附”不独 立。 绝不像 鄙视
叶, 根, 相 紧 触 握 在 在 云 地 里 下
但 没 有 人 听 懂 我 们 的 言 语
我 们 都 互 相 致 意
,
每 一 阵 风 过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
象和你站在一起
独立平等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相互依存,互相紧密结合。 每一阵风过……但没人能听懂我们的 语言 精神默契、心心相印、感情交融。
一味奉献
奉献型 (不完全否定也不肯定)
只 是 对 方 的 装 饰 和 陪 衬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隋右骁卫将军 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 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 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 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 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 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 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 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 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 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幼 子即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