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ppt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 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 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 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 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 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 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呢?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 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举例
1.池水涟漪,莺
花乱飞,谁能说它不 美呢? 2.作为一个小学 生,怎能不努力学习 呢?
(只问不答)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
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 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 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 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 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 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 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 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 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
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设问
定义:就是有针对
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 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 的注意和思考。
举例
1.是谁创造力人类
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我能被中条山的 风吓倒吗?不能,绝对 不能。
(
自问自答)
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 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 只问不答。多用“难 道、怎能、怎么”等 词作反问词。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排比 修辞手法课件

环节一:认识排比
短语或句子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内蒙古,它美丽、干净、广阔。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要点: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
特征
细节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例:运动会上的同学们强健的身姿遍布在操场上的每个地 方。有的像旋风一样,在快速飞奔;有的像乱蛙一样, 在努力跳远;有的像飞鸟一样,在向空中掷球。
环节三:活用排比
用好排比句,增强结尾的力度。
例:我爱我的书,我要跟书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改:我和我的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
而哀愁,为书而处罚……我爱我的书,我要跟书做一辈 子的好朋友。
试试写排比句。
1. 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了乖 巧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了威武的龙;一会儿又变成了凶狠的 狼……白云真是太神奇了啊!
排 比
修 辞
环节一:认识排比
排比句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环节一:认识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 短语或句子
环节一:认识排比
三个或一:认识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
我最喜欢春天,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 晨,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新的起点。春雨贵如油,把大地 万物都唤醒了。春天是绿色的,树叶吐出了绿丝,小草发 出了绿芽,连湖水也碧绿而清澈。 在横线前加上“我最喜欢春天,因为”。
要点:有说服力、高度概括、浅显易懂 例: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环节二:学写排比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 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 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 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反问 修辞手法课件

环节三:反问的特点
反问句:一般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反问句里。而且都带有较浓的感 情色彩,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反问句包含肯定意愿与否定意愿两类。 1.肯定意愿,常用否定词“不”、“没”、“没有”等; 2.否定意愿,常用语气词“难道”、“岂”、“还”或疑问代词“哪 2. 儿”、“哪里”、“怎么”、“什么”等。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1)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
1.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2.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2)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太阳》 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草船借箭》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3)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养花》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海上日出》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内容架构上
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多是问而不答,可以从文句本身体会答 案,有时也问而又答。
例: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我有这么笨吗?(强调自己并不笨) 3.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4.学语文一定要背书吗?是的。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表现形式不同
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之意,一般是紧接问句摆出答案; 反问则是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之意,要么用肯定句表示否定内 容,要么用否定句表示肯定内容。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符号不同
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注意:问号后面有文字表述,并不一定是设问。 例如:你不觉得你这样做有点自私吗?还这么不知羞愧。
(问号后的文字并不是回答前面所问,来自以不是设问)环节五:陈述句改反问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之修辞手法 PPT

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1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设问 引用 对偶
2
比喻:
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 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 的、人们少见的事 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 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 一方面有相 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 “好像、像……一样(似的) 、仿佛、是、成了、 犹如,如同”等。
(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 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 (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 子却更见风致了。
夸张: 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 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 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 体。
7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 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 道、 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 能忘记呢?
夸张
3、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反问”相关文档)共10张

8更、具你体难,道更要形违象背,人更类生的动真,理更吗鲜?明。(
)
来2、比红方褐另色一的个河事水物冲,到也岩就石是上我,们飞平溅常起所一说丈的多“打高比的方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例10:、(我荷的花嗓)子有干袅得娜烟地熏开火着燎的似,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设例问:, 怎是样自小问的自小答船,呢先?提两出个问人题并,排接仰着卧把,自刚己合的适看,法再说没出法来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物5(、”指不两劳种动不,同连类)棵的花事也物养2,不、它活雨们,不这来仅难形像道似不小,是而鸭真且理子神吗似?一。样( 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 设问,是自问自嘴答,里先吹提出着问气题,,接着望把着自己妈的妈看法笑说。出来。
拟人属于比拟的一种,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
)比喻
9、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
)
拟人
反问
排比
10、我的嗓子干得烟熏火燎似的。(
) 夸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
(
)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
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2、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1、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2、红褐色的河水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课件)-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农民们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
7.难道你忘了她刚失去妈妈吗?
(反问)
8.一串串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尽深潭。 (反复)
9.一群红领巾正在养老院表演节目。
(借代)
10.她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比喻)
感谢观看!
例: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 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 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 物的相似点。 例: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 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Βιβλιοθήκη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这个面包小得连塞牙缝都不够。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这个面包小得连塞牙缝都不够。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10、看到这个蛋糕,我太想吃了。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10、看到这个蛋糕,我太想吃了。 看到这个蛋糕,我垂涎三尺。
课堂反思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6、他的心很痛。
改写成夸张句:
5、学校的操场真小。 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6、他的心很痛。 他的心痛如刀绞。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③提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 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 流血,心内成灰。
带有夸张的成语:
一步登天 寸步难行 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顶天立地 胆大包天
垂涎三尺 震耳欲聋 气吞山河 十万火急 一毛不拔 一日三秋
火冒三丈 度日如年 人山人海 一手遮天 高耸入云 一落千丈
改写成夸张句: 1、广场上人很多。
改写成夸张句:
3、这座楼真高。 这座楼高耸入云。
4、教室里真安静。
改写成夸张句: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设问 修辞手法课件

改写设问句:
3. 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中 间怎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 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吗?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 块跟石块中间怎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
环节四:设问的注意事项
运用设问句时,要注意:
1.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 2.设问句,常用在描写、议论、抒情的前面,以提醒读者,引
起下文。 3.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要在文章中随意地问。
环节五:设问和反问的异同
设问和反问的异同:
同:设问和反问都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的,都是无疑而问。 异:1. 设问是先问后答,反问是只问不答,但答案却包含在句
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 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峻青《乡音》
环节二:设问的形式
连续一答式
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
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
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环节三:设问的作用
子之中。 2. 设问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某种观点和思想感情。
改写设问句:
1. 最深的感受是一种特别的美, 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 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美,是一种特别的美, 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
改写设问句:
2. 是因为大家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所以成千上万不同职业的人都赶到天 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是什么使成千上万不同职业的人赶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我想,这 主要是大家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设问的作用:
1.正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并引起听者的深思,启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