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精讲教案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语文常用的八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就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等结合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并附练习供教案使用。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四)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排比 修辞手法课件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排比 修辞手法课件

环节一:认识排比
短语或句子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内蒙古,它美丽、干净、广阔。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要点: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
特征
细节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例:运动会上的同学们强健的身姿遍布在操场上的每个地 方。有的像旋风一样,在快速飞奔;有的像乱蛙一样, 在努力跳远;有的像飞鸟一样,在向空中掷球。
环节三:活用排比
用好排比句,增强结尾的力度。
例:我爱我的书,我要跟书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改:我和我的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
而哀愁,为书而处罚……我爱我的书,我要跟书做一辈 子的好朋友。
试试写排比句。
1. 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了乖 巧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了威武的龙;一会儿又变成了凶狠的 狼……白云真是太神奇了啊!
排 比
修 辞
环节一:认识排比
排比句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环节一:认识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 短语或句子
环节一:认识排比
三个或一:认识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
我最喜欢春天,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 晨,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新的起点。春雨贵如油,把大地 万物都唤醒了。春天是绿色的,树叶吐出了绿丝,小草发 出了绿芽,连湖水也碧绿而清澈。 在横线前加上“我最喜欢春天,因为”。
要点:有说服力、高度概括、浅显易懂 例: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环节二:学写排比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 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 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 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易错点辨析课件(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易错点辨析课件(共21张PPT)
B.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社会 主义建设高峰的结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 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C.闻一多先生的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写满了密 密麻麻的小字,像一群小蚂蚁排着队伍。(运用比 喻,突出闻一多先生写字的工整。)
D.你们是初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老一辈人对青年人的期 待。)
下面修辞手法使用有误的 是 : A.刚踏进校门,教学楼就在向我们鼓掌表示欢迎。
B.鸟儿将窠巢安在鲜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清脆地喉咙。 C.天上的云,一会像骏马在奔腾,一会像画清新。 D.青蛙忘情地唱起歌了,但他尽量压低声音,不去惊扰别人的小草。
下列修辞手法及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能画的出祖国的面 貌呢?(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多调一些 颜色就可以画出祖国的面貌)
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突出中心在分:类在整选理择的材基料础上时,,学要生明可确以文构建章知的识中网心络思,想将各,个并知围识绕点中有心机地思联想系来起组来织,材形成料完。整这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清 样可以让晰地文了章解更自加己有的重知识点掌和握条情理况,,避发现免自偏己离的主薄题弱或环节文,不有对针题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小升初总复习方法
总结技巧(一) 二、强化薄弱环节,突破难点重点
不能混淆对偶和 对比
(1)对偶主要是结构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 相)同或者类似。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 (2)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不管结构 形式是怎样。例:复是一种修辞手法,起增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 而重复是一种语病,一般表现为用不同的词表示相同的 意思。 例:天气渐渐的慢慢的变冷了。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微课公开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微课公开优质课件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部编版语 文
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 手法,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 拟人 人来写,使它有人的言行、 神态、和感情。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部编版语 文

春天到了,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有的微笑着
唱起了歌,有的欢快地跳起了舞,有的在讲悄悄话。

人的神态 人的言行 人的情感
5.风在轻轻地拍打着水面 。
6.星星在空中眨眼睛。
同学,下节再见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部编版语 文
看 图 猜 季 节
春天
秋天
1
夏天 冬天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部编版语 文
美文赏析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1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是夏天。”
“我就是冬天。”
1
微笑
唱歌、跳舞、讲悄悄话 欢快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部编版语 文
含有拟人手法的词语
1
鸟语花香
4
狗急跳墙
2
百花争艳
5
兔死狐悲
3
花枝招展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龙争虎斗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部编版语 文
拟人句欣赏
1.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散步。 2.蟋蟀在草丛中欢快地弹琴。 3.老虎在树下打呼噜 ,睡懒觉。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
修辞——初步认识拟人句
部编版语 文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1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草芽和荷叶都 像人一样会说话。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课件ppt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课件ppt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 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A、缩小夸张 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 B、夸大夸张 比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 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
比喻: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 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的方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 上。
比喻词:像、像……一样、仿佛、好像、如同
①他长得像他爸爸。(作比较)
②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人参…… (表示举例)
拟人 夸张 反问 比喻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不限制结 构。 对偶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 相同或相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 为别人想得多。
下列古诗中的句子采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请连线。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④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
人。
(表示说明)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 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 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 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比较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孩子们的眼睛。( 比喻 ) B、星星眨着眼睛。( 拟人 )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反问 修辞手法课件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反问 修辞手法课件

环节三:反问的特点
反问句:一般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反问句里。而且都带有较浓的感 情色彩,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反问句包含肯定意愿与否定意愿两类。 1.肯定意愿,常用否定词“不”、“没”、“没有”等; 2.否定意愿,常用语气词“难道”、“岂”、“还”或疑问代词“哪 2. 儿”、“哪里”、“怎么”、“什么”等。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1)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
1.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2.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2)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太阳》 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草船借箭》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3)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养花》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海上日出》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内容架构上
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多是问而不答,可以从文句本身体会答 案,有时也问而又答。
例: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我有这么笨吗?(强调自己并不笨) 3.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4.学语文一定要背书吗?是的。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表现形式不同
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之意,一般是紧接问句摆出答案; 反问则是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之意,要么用肯定句表示否定内 容,要么用否定句表示肯定内容。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符号不同
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注意:问号后面有文字表述,并不一定是设问。 例如:你不觉得你这样做有点自私吗?还这么不知羞愧。
(问号后的文字并不是回答前面所问,来自以不是设问)环节五:陈述句改反问句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排比修辞手法》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排比修辞手法》教学课件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排比句的作用
排比的运用: 写人时: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 和刚强,
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 丽和宽广。”
在这里分别介绍了人的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 个方面,又分别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他,那么,读完以后, 这个人是不是就呈现在你的面前所以用排比写人,可将 人物刻画细致。
课堂小结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 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 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 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 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 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 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练习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1、掌握排比句的含义、特 点及作用。 2、学写排比句。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看下面的句子
这个句子,在这里它主要写了滴江的水静的特点,清的特点 和绿的特点,这句话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排比句,现在咱们来认 识下排比句。
排比句的定义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 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 致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的一种 修辞手法。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与运用》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与运用》精品教学课件

气得 (火冒三丈) 穷得 思念 (一日三秋) 危急
(揭不开锅) (千钧一发)
同学们,今天的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课
感谢各位领导的参与,望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宝贵意见!
四、
下 课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 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 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夸张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开心极了。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喜得快要发疯了”比“开学极了”更能生动形象地表 达出八儿高兴的程度,激发读者展开想象,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填空:
人教版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
富得 (流 油) 浪费 (一掷千金)
统编版语文学科六年级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火眼金睛
舌头和嘴的夸张
嘴和眼睛的夸张
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某一特征 进行 扩大或缩小,以达到表达效果,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例句:
1.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
扩大夸张 例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夸张的种类
缩小夸张 例句:在这巴掌大的地方,连转
身都很困难。
超前夸张 例句:看见这样鲜嫩的麦苗,就
嗅出了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为夸张句
• 1、这间房子真小。 这间房子如巴掌一般大。 • 2、教室里很安静。教室里静得连绣花针掉到
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 3、我的心很痛。 我的心如刀割一般痛。 • 4、天气真热呀! 天气热得就要把人烤熟了。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 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3、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排比)
4、它声音太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 夸张 )
5、鲸的身子那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小虾和小鱼,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设问 )
6、泉眼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比)喻
7、山上的树木、瀑布、良田又苏醒了,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 着什么。(拟人)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拟人)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 子们。(设问)
14、骆驼是沙漠之舟。(比喻)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 着绣花鞋!(拟人)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
十一、判断题练习: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 后面打“√”错的打 “×”
1、游泳队员打破小了学一次语又文一次复世习界纪录。( )
2、《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和《景阳冈》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走进修辞王国 写的。( )
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 ) 4、屈原、项羽、大禹、张飞都是《史记》中描写的人物。( ) 5、《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 6、《半截蜡烛》是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 7、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 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9、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史记》。( ) 10、 《西游记》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 ) 11、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 12、“你们谁见过这么脏的作业本?”是反问句。( ) 1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比喻句。( ) 14 、“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用了拟人的手法。( ) 15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是比喻句。( )
小草探出了头。
辨别比喻和拟人
比较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 A、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孩子们的眼睛。(比喻 ) B、星星眨着眼睛。(拟人 )
区别: 比喻的重点在“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个事物 的相似点。 拟人的重点在“当作”,它直接把物当人来描述。 注意:拟人句中不能有“人”出现,否则就变成 了比喻句。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 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比喻 排比)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比喻)
拟人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 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 咬树根,钻树心。( )排比
如: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花。
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
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 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梅花的秉性。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 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 行回答。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引起
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实践 的重要性。 如: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 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不遵守纪律,就该挨批评。 再看一句: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
们的劳动群众。(设问句)先提出问题,启 发思考,然后回答
对偶
• 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 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 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下事,事事关心
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水龙头伤心地流着眼泪。( 拟人 ) 2、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比喻 )
反问: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 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 答,问中有答。也就是说:用 肯定的形式来表示否定,用否 定的形式来表示肯定。
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 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设问与反问
•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 外)
• 如:为什么桑娜要抚养西蒙的孩子? 不为什么,这完全是发自她善良的本质。 • 反问也是明知故问(问而不答,答案在问
认识夸张句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事物作必要的扩大 或缩小,以加强语言的表达力度。夸张不等于 说大话、说谎话。 怎样写夸张句
• 从数量上进行夸张。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
• 在程度上进行夸张。 如: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 声,就象半天里起了一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 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 夸张。 A、缩小夸张 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 里。 B、夸大夸张 比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生活。 8、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拟人) ( 反问)
9、这就是黄河源头吗?对,这就是黄河头。
(设问)
仿写句子
读——了解句子大意 悟——悟出修辞手法 想——想想自己怎样表达(表述的语
言要美、要合适、要能打动别人)
写——尝试写出相应修辞手法的句子 读——读中检查是否合适
仿写:(课内选做2-3题)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 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比拟)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拟人)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比喻)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 计,莫如树人。(排比)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反问) 678、、、危 花 老楼儿师高是在百 园欢尺 丁笑, ,,手 我鸟可们儿摘是在星花歌辰朵唱。。,(小夸比草张喻在)翩翩起舞。(排 拟比 人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比喻)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 头来。 ( 拟人)
• 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 这句话把(
)比作(
)。比喻词是( )
• 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 这句话用( )比喻( )。比喻词是(

• 3、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 这句话把( )比作( )和( ),比喻词 是( )。
• 4、小姑娘的心灵像(
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拟人)
30、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 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比喻 拟人 )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把 漓江的水 比作 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 命燃烧不止。
一、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
光。(比喻)
2、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
到嘴边.。(夸张 )
4、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
怀?( 反问 )
5、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
1、一棵小榕树就像一把撑开了的绿绒大伞。
仿写:
2、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这园中这一
片宁静。
仿写: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仿写:
4、他的心眼比针尖还小。
仿写:
5、、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
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仿写:(
)在唱歌,( )在唱歌,( )
在唱歌,( )也在唱歌。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 “摇篮”呢?反(问 )
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排比 2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2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对偶) 27、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设问) 28、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 态万千。(排比 比喻 ) 29、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______一__条__玉__带______。 (改为比喻句)
•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的明月像个大圆盘。
• 3、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改为拟人句) 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讨论着问题.
• 4、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 幕,一会儿飘__来__一__只_ 狮子; 一会儿_跑__来__了__一_条小;狗

按要求转换句子: 1、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 比喻句: 2、考场上很静。 夸张句: 3、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 排比句: 4、像这样的老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 反问: 5、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 夸张句:
读成语、辨修辞
• 岁月如流 归心似箭 冷若冰霜 (比喻) • 一步登天 垂涎三尺 怒发冲冠 (夸张) •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百花争艳 (拟人)
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设问 )
6、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力量。
排比


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 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 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 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也就是 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 物。比喻表达的效果将内容写 得形象生动。
比喻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