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互助合作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互助合作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二家园,不仅需要传授基础知识,更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本文将探讨互助合作对幼儿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并提供一些实践方法。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我们需要逐步引导幼儿培养合作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
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作目标,如完成拼图、合作绘画等,鼓励幼儿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互助行为的培养互助行为是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可以借助一些情境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互助行为。
比如,在游戏中设置一些困难,让幼儿组成小组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幼儿能够通过互助行为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也能够培养分享和合作的观念。
三、角色定位的培养在幼儿团队中,角色定位对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
幼儿园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角色。
比如,设置“店主”、“顾客”等角色,引导幼儿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
通过这种形式,幼儿能够了解到团队合作中每个角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尊重和包容心。
四、情感交流的培养在团队合作中,情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比如,可以组织一次集体旅行,让幼儿与同伴们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在旅行中,幼儿会提高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队伍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资源共享的培养团队合作的核心之一是资源的共享。
为了培养幼儿的资源共享观念,幼儿园可以设计一些资源共享的活动。
比如,组织一次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共享资源,共同完成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体验到资源共享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和分享精神。
综上所述,互助合作是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合作意识、互助行为、角色定位、情感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
幼儿科学养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幼儿科学养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幼儿期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它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社交和职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和具体技巧,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首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展示出积极的合作行为。
他们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务、玩耍和工作等活动,展示出如何与他人合作,培养幼儿模仿的能力和欲望。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选择一些有关合作的绘本或故事,与孩子一起阅读,并提出与合作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创建合作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教育者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分享、倾听他人意见,并与其他孩子合作解决问题。
-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 奖励制度:建立一套鼓励合作的奖励制度,例如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合理分享玩具等行为,并及时给予奖励与认可。
- 合作项目:设立一些合作项目,例如组织幼儿制作手工艺品、组建乐团等,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任务,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教授合作的技巧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教育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模仿游戏:通过模仿游戏,让孩子们相互模仿并配合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技巧。
- 情感教育: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 沟通技巧:教育者可以教授幼儿有效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等,以促进良好的合作关系。
- 解决冲突:教育者应该教导幼儿如何妥善解决冲突,例如通过沟通、妥协和寻求互利的方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中班幼儿(3-4岁)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一、创设合作分享情境创设合作分享情境是培养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创设各种具有合作分享要求的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到合作分享的乐趣和意义。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设置让幼儿合作分工的情境,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分享的乐趣;在游戏环节中,引导幼儿互助互学,分享游戏道具,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
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合作分享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合作分享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参与合作分享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进来。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合作分享活动。
教师还应该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喜好、经验、作品等,提供展示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分享、分享他人的喜悦。
三、提供合作分享的规范指引教师应该提供合适的规范指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合作分享行为习惯。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跟幼儿明确合作分享的要求和目标,让幼儿知道他们需要怎样进行合作分享。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定合作分享的规则,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并监督幼儿按照规则进行合作分享。
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幼儿的表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合作分享的能力。
四、创设合作分享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引导幼儿以身作则,模仿教师进行合作分享。
教师应该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幼儿能够共享学习材料、工具等,培养他们分享的习惯。
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合作分享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供规范指引以及创设合作分享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幼儿教育专家指南: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的方法与技巧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团队合作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发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成为了每位资深教育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与具体技巧,帮助您更好地开展幼儿团队合作教育。
一、创设合作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首先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支持合作的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团队合作区域,提供充足的合作玩具和素材,以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约定,引导孩子们自觉遵守,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
二、制定合作目标在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前,明确的目标能够凝聚他们的共同努力,并激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贴标语、展示目标图片等方式,向孩子们传达合作目标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共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例如,要求一组幼儿共同完成一幅画,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集思广益,然后分工合作,最后共同完成作品。
三、团队合作技巧1. 游戏引导:游戏是幼儿团队合作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开展多人接力游戏,要求幼儿们按照先后顺序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协作和制度意识。
2. 角色分工:在团队合作中,角色分工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了解各种角色的职责,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
通过角色分工,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团队成员,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技巧和责任心。
3. 组织沟通: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关键。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促进团队内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协作。
例如,让幼儿们站在一个圆形区域内,团队成员通过口头沟通和手势配合,完成一项任务。
4. 互助支持:互助支持是团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互相倾听和关心他人的需要,鼓励他们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幼儿科学养育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幼儿科学养育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其合作精神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合作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是他们未来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幼儿科学养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1. 注重情商教育情商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时期是孩子情商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其情绪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 创设合作环境营造一个积极的合作环境对于孩子培养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在幼儿教室中设置合作学习小组,让孩子们有机会与他人互动、分享想法和合作解决问题。
同时,提供一些合作游戏和活动,让孩子能够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从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3. 培养共享责任意识合作需要每个人都承担责任,并为集体的目标贡献力量。
在幼儿阶段,教育者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共享责任意识。
可以通过分角色安排小组活动,每个孩子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资源、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互惠性。
4. 引导解决冲突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同意见和冲突,教育者应当引导孩子学会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冲突。
可以通过剧情角色扮演、情感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冲突的原因,培养他们的倾听、沟通和妥协能力。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学会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意见,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共同点。
5. 积极表扬和奖励在孩子养育过程中,积极的激励很重要。
教育者应当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在合作中表现出的好习惯和行为,例如帮助他人、倾听他人、分享等。
同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小奖励,如口头表扬、小礼物等,以激发孩子愈发努力和积极参与合作活动。
总之,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是幼儿科学养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幼儿的团队合作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幼儿的团队合作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方面,团队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想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来帮助教育者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幼儿一些挑战性的任务,例如建立一个坚固的木块塔、组织一场小型运动会等,这种任务需要幼儿们进行合作才能完成。
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学会如何协调分工、互相帮助和协作解决问题。
教育者可以在任务完成后,引导幼儿们回顾团队合作的过程,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二、鼓励幼儿合作交流在教学环境中,教育者应该积极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幼儿们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教育者也要注意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三、创建团队合作的机会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如小组游戏、合唱团、绘画小组等,为幼儿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们培养相互依赖、共同合作的观念。
教育者应该设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幼儿们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合作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因此,教育者需要鼓励每个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育者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们建立起自信心。
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发现并珍惜他人的优点,促进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合作意识角色扮演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方法,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们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完成一项任务。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们需要相互配合,各自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最终实现团队的目标。
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六、鼓励幼儿分享鼓励幼儿分享是培养合作意识的重要一环。
在团队活动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经验和资源,同时也要教育幼儿欣赏和接受他人的分享。
通过分享的过程,幼儿能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合作学习以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中。
促进了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和游戏,合作对幼儿发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励幼儿与幼儿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以便使幼儿更好的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生活。
那么应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呢?一、引导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交往,往往是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也是我们教育者应及时把我握的极佳教育时机。
如:一次晨间活动时,由于幼儿来得晚,玩不多长时间就要吃早餐了。
我给每个幼儿只发了一个动物玩具。
可是,我看见每桌的幼儿在一起都很开心地玩玩具。
原来每桌的几个幼儿把玩具放在一起玩,有的桌幼儿在玩动物比赛:有的桌幼儿在开动物联欢会等等。
看到幼儿们合作的这么愉快,我及时给每个幼儿一个小奖励,并告诉它们这是他们合作很棒给与的奖励。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如:你们这组小朋友配合的真好;你们一起拼搭的轮船真漂亮!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对孩子亲切的点头,折一个纸工奖励给合作的幼儿,能促进幼儿,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因而,进一步强化其合作的动机,愿意做出更多的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
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的合作意识,把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渐渐地会带给合作能力弱者的合作能力。
二、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幼儿与同伴为着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
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组织性,与同伴交往力。
幼儿对行为的自我调控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参照标准。
幼儿在交往中发出的不同行为,如:在区角活动中,创设情境游戏《医院》角色游戏中有的人当医生、有的人当病人、有的人当病人家属、有的人在药房发药。
幼儿玩的很开心,他们既有各自的分工,又体现了合作的意识,更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儿童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合作精神

儿童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合作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儿童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
除了传统的学习知识技能外,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作精神是指孩子通过与他人积极互动,共同协作,达到共同目标的能力。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探讨儿童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合作精神。
一、家庭教育中的合作教育1. 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展示合作的重要性。
比如,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分工合作,共同处理家务事情,让孩子看到合作是一种正常的行为。
2. 兄弟姐妹关系的培养如果有兄弟姐妹,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兄弟姐妹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帮助孩子培养合作精神。
父母可以引导兄弟姐妹共同参与一些小组活动或者游戏,让他们学会沟通、协商并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 家庭活动的组织家长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家庭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共同参与来培养合作精神。
比如,可以组织一次家庭烹饪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准备食材、烹饪菜品,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分享、互助和团结合作。
二、学校教育中的合作教育1. 团队合作的项目学校可以开展各类团队合作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共同协作,为社区服务。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升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
2.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难题。
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学校社团与团队活动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各类社团与团队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合作。
比如,学校可以成立乐队合唱团、舞蹈团等文艺社团,让学生在集体排练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细胞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文萍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中心幼儿园,贵州安顺501004)
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幼儿以竞争性的学习方式为主,这种竞争的结果意味着一个成功,但是同时也有一个失败。
小朋友之间也多是以单独个人学习活动为主,小朋友之间的合作很少,偶尔的合作也带着某些教师强加的性质。
总之来说,这种强加式的合作,小朋友是被除动的,不利于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主要形式,依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进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关系往促成学生认识及情感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培养:
一、组建小组互补学习
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组建小组时要考虑幼儿的智力,小朋友关系,并且不能固定组员,要长期轮换,以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机会,以保证全体小朋友健康成长。
这样,每个小朋友的特点、特长、优势有机会展现,合作互补性的特点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促使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小朋友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促进。
教师在组建小组的前提下在各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例如:我在上幼儿大(2)班活动课时。
我把小组活动的任务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完成其中的平均分作为每个小组最后的成绩。
只有当小组成员达到某一标准时,才给该小组每个人奖励;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和游戏活动。
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就有机会相互帮助,并可以建立和维护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各组的小朋友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
使幼儿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参与、关心、竞争,让幼儿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
二、培养幼儿合作态度和技能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与教学变革》第五章中讲到:合作态度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
笔者认为幼儿合作学习中,应具备的合作态度和技能是:学习积极主动,不依赖教师;注重小组每个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强弱相助;虚心学习,专心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敢于发言和质疑;服从领导,讨论时轮流发言;说话的声音要轻,不大声喧哗;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小朋友这能有效沟通;善于解决组内冲突。
三、给幼儿创设合作情境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关于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学习的兴趣的较为真实的情境。
例如:我在上活动11《我喜欢和朋友玩》时,我让幼儿学自编对话,每个组的小成员扮一个角色表演,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
1、叫小朋友讲讲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请幼儿介绍自己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内容、玩法(如:两人三足、大风吹、跳大海、等)。
接下来探索两人合作“搬豆豆”。
用气球替代“豆豆”,让幼儿探索两人合作游戏的玩法。
并介绍自己和朋友合作“搬气球”的方法。
2、介绍竞赛的规则:幼儿分成很多小队,按刚才“小蚂蚁搬豆”的方法,两人组成一组运送“豆子”回家(对面的篮子),然后两人手拉手跑到队伍是最后面,第二组幼儿再出发。
最后比比哪队幼儿先将气球送到对面的篮子里。
3、教师讲评竞赛的情况,说说哪队赢了,他们为什么会赢。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间合作的情况,再次游戏。
活动结束举行颁奖活动:给获胜的小组颁发胜利奖,同时也给没获胜的小组颁发鼓励奖。
四、给幼儿设计启发性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能开拓幼儿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幼儿多提问题。
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结合幼儿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特点做到难易结合,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
例如笔者在上活动20《时光阳隧道》时,先请幼儿比较同一个人的两张照片,说说一个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哪些变化?如长高了、变重了、跑得更快了……
请幼儿用彩色笔把别的小朋友“以前的他”和“现在的他”连起来,做成“照片迷宫”,并将“照片迷宫”贴在益智区,让幼儿继续探索。
请幼儿说一说:现在自己长大了,有哪些事发前不会做(或做得不好),现在却会做了呢?
在教学中,教师将合作学习引进课堂,改变以往的讲课模式,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合作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及方式方法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钱丽玉.浅谈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250.
摘要: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主要形式,依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进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关系往促成学生认识及情感教育。
合作学习态度和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态度和能力,让课堂教学活动中幼儿得到集体性交流,激发幼儿求知情趣,活跃幼儿思维,并在欢乐的合作中进行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能开拓幼儿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幼儿多提问题。
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结合幼儿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特点做到难易结合,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
主题词:互补;态度;技能;创设;情境;启发性
幼教园地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