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合集下载

产品工艺回顾性验证规程

产品工艺回顾性验证规程

产品工艺回顾性验证规程1. 引言产品工艺回顾性验证是指对已经投入生产的产品进行验证,以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规程旨在为产品工艺回顾性验证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对产品进行回顾性验证的方法和流程;•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产品工艺回顾性验证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新开发的产品的工艺回顾性验证;•已投入生产的产品的定期回顾性验证;•产品工艺调整后的回顾性验证。

4. 回顾性验证计划4.1 确定验证目标在开始回顾性验证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验证的目标和范围。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确定验证的关键点和指标。

4.2 制定验证计划根据验证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

包括验证的时间安排、验证的方法和工具、验证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4.3 确定验证团队确定参与验证的团队成员,包括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5. 回顾性验证过程5.1 数据采集根据验证计划,开始对产品进行回顾性验证。

采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生产参数、质量指标、工艺流程等。

5.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验证目标和范围进行比较和统计。

评估产品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5.3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产品工艺的回顾性验证结果。

判断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改进和调整。

5.4 结果报告根据结果评估的结果,撰写回顾性验证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验证目标、验证过程、数据分析、结果评估等内容。

报告应由负责人审核并最终确认。

6. 质量控制为确保回顾性验证过程的质量,应遵循以下原则:•确保验证过程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验证过程的结果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遵守相关的质量控制规定和标准。

7. 变更控制在回顾性验证过程中,如需对验证计划进行变更,应进行变更控制,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

1.概述抗肿瘤药车间厂房及生产用设备、设施及公用系统于2006年2月8日前进行了全面的确认与验证。

灭菌工艺、除菌过滤系统除菌工艺于2月下旬作了工艺验证,2006年3月份,进行了三次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验证已顺利完成。

本产品为抗肿瘤药类冻干粉针注射剂,其生产工艺完善,经过西林瓶洗烘灭菌、胶塞洗烘灭菌、铝盖烘消、溶液配制、无菌过滤、灌装半加塞、冻干压塞、轧盖、灯检、包装等工序。

其中西林瓶洗烘灭菌、胶塞洗烘灭菌、铝盖烘消、溶液配制工序在1万级控制区;灌装半加塞、冻干压塞、轧盖工序在1万级无菌区。

烘后西林瓶、烘后胶塞、过滤后料液的暴露环境、灌装半加塞局部为1万级无菌区下的局部100级。

灯检、包装工序在一般生产区进行;符合GMP要求。

工艺流程图见表1.2、处方和依据表1. 注射用达卡巴嗪工艺流程图3.验证目的本产品工艺验证的目的在于评价冻干粉针剂生产系统要素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生产工艺因素,确认已制订的工艺参数科学、可靠,以保证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验证注射用达卡巴嗪生产工艺规程所设定的工艺条件和控制参数,按照注射用达卡巴嗪的生产工艺规程及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全过程的投料生产,能确保产品符合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和法定质量标准。

旨在证明其生产工艺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条件下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4.验证的方式4.1 注射用达卡巴嗪试生产时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对工艺进行验证。

同步验证:指生产中在该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

即从工艺运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来确定文件的依据,以证明该项工艺达到预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5.验证的基础注射用达卡巴嗪生产工艺的验证必须在其他生产验证确认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包括:(1)厂房及其附属设施的验证确认(2)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确认。

(3)生产设备的验证确认:主要指设备的安装、运行、性能的确认。

(4)注射用达卡巴嗪质量控制方法的确认(5)工艺条件的验证。

指西林瓶、丁基胶塞的清洗灭菌,无菌过滤系统、培养基灌装试验的验证确认。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一、方案1.目标:验证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稳定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研究内容:(1)工艺流程验证:验证工艺流程中每一步骤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包括原材料选取、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

(2)设备验证:验证所使用的生产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确认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3)工艺参数验证:验证工艺参数的设定是否合理,并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和测试,确定最优参数。

(4)质量控制验证:验证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包括检测工艺、纠正措施等。

(5)生产线验证:验证整个生产线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确保每个环节的衔接和协同工作。

3.实施步骤:(1)制定验证计划:明确验证的范围、内容、方法和进度计划,并确定所需资源。

(2)准备实施条件:确保所需原材料、设备和测试仪器的可用性和准备就绪。

(3)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和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4)结果总结与报告:总结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包括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

4.验证要求:(1)结果准确:验证结果应准确反映实际生产情况,不得做虚假记录或隐瞒问题。

(2)改进措施: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制定实施计划。

(3)评估可行性:对于提出的改进措施,要评估其可行性,并确定实施的优先级。

(4)客观评价:验证报告应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稳定性。

二、报告1.验证目标:本次生产工艺验证的目标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验证范围:本次验证将以生产线的一款产品为研究对象,验证其从原材料选取到最终成品的整个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稳定性。

3.实施步骤:(1)制定验证计划:本次验证计划包括验证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进度计划,并确定所需资源。

(2)准备实施条件:确保所需原材料、设备和测试仪器的可用性和准备就绪。

(3)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和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工艺验证方案(范例)

工艺验证方案(范例)

工艺验证方案(范例)工艺验证是一种用于验证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工艺验证方案的范例:1. 目标和目的:- 目标:验证生产工艺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 目的:确保生产过程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 范围:- 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生产批次进行验证。

- 验证包括所有关键工艺步骤和相关设备。

3. 测试计划:- 设计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 确定测试的时间和地点。

- 制定测试的样本数量和选择标准。

4. 测试方法:-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工艺文件,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和限制要求。

- 使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

- 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工艺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5. 数据分析:- 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偏差等统计指标。

- 比较测试结果与规定的限制要求,评估工艺的合格性。

-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工艺参数或改进工艺流程。

6. 结果和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工艺验证的结论。

- 如果工艺验证结果符合规定的限制要求,确认工艺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 如果工艺验证结果不符合规定的限制要求,确定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7. 报告和记录:- 撰写工艺验证报告,包括测试计划、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结论。

- 记录所有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备将来参考和审查。

8. 审查和批准:- 将工艺验证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

- 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可以正式生产。

以上是一个工艺验证方案的范例,具体的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是指对某个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过程。

这一过程一般在产品已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可以帮助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进行生产过程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指标,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同时还需要收集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如尺寸、硬度、耐久性等。

其次,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生产过程的平均水平、标准差、正态分布等相关参数,从而了解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后,要与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将生产过程的数据与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需要找出原因,并进行改进。

最后,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标准。

根据回顾性验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的意义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验证,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
占有率。

同时,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和风险。

综上所述,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与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标准,帮助企业改进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xxx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 报告

xxx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 报告

xxxx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报告验证编号:药业有限公司目录一、目的二、验证程序描述三、验证结果1.支持数据收集和分析2.产品质量回顾四、偏差处理与变更五、验证总结一、目的通过对批生产记录上数据的收集,确认现有的工艺、设备能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并且工序稳定可控。

二、验证程序描述2011年1月,验证小组根据已批准的《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文件编号:)对进行验证。

三、验证结果1.支持数据收集和分析1.1数据汇总整理人/日期:1.2图表分析粗品含量LCL在内控标准范围之内,平均值为97.9%。

Cp值Cp>1.67工序能力高,说明工序稳定可靠。

粗品干燥失重UCL为8.5%,超过内控标准,平均值为4.7%。

从图形上看,前几批产品离散性较大,后续产品数据比较稳定,说明该项目工序控制能力前几批欠佳,后续有好转。

Cp值1.33≥Cp>1.0工序能力高,说明工序能力尚可。

成品水分UCL、LCL在内控标准范围之内,平均值为6.4%。

Cp值Cp>1.70工序能力高,说明工序稳定可靠。

成品含量UCL、LCL超过内控标准,平均值为100.0%,但所有数据均符合内控标准。

Cp值1.0≥Cp>0.67工序能力不充分,说明该项目的工序控制能力有待改善。

2.产品质量回顾2.1生产量2.2质量情况3年共生产37批,其中批残留溶剂吡啶超标返工。

2.3变更情况2.3.1产品质量标准未变更。

2.3.2原辅料未变更。

2.3.3主要设备/仪表2010年6月品质管理部洁净室布局变更。

2.4质量投诉情况本品种供本公司制剂车间使用,无质量投诉。

2.5长期稳定性试验情况有效期(12个月)内均合格。

四、偏差处理与变更本次验证未发生偏差与变更事件。

总结人/日期:五、验证总结验证数据表明,该产品生产工序基本稳定可控,产品质量能达到要求。

总结人/日期:。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案规定了公司所有药品生产工艺的回顾性验证的目的、步骤、标准及评价内容,为生产提供生产工艺符合生产要求的书面证据。

2.职责验证管理员:负责本项验证工作的起草、组织、协调及管理,总结验证记录,出具验证报告。

QA负责人:负责验证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QC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中方法的审核及按照方法准确执行。

生产技术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

质量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监督实施。

QC检验员:提供验证所需的全部检测数据。

质量总监: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

3.目的经过此项验证可以证明现有的工艺、设备能保证产品能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4. 生产工艺:4.1. 见各品种生产工艺规程。

4.2. 重点工序:4.2.1. 片剂:制粒工序、压片工序、包衣工序、内分装工序。

4.2.2. 胶囊剂:制粒工序、充填工序、内分装工序。

4.2.3. 颗粒剂:制粒工序、内分装工序。

4.2.4. 糖浆剂、合剂(口服液)、酊剂、洗剂、溶液剂:配液工序、灌装工序。

5.需收集的数据及接受限度:鉴于各产品工艺稳定,无关键性参数改变,经调查分析批生产记录后决定收集本年度生产的前20批次,按照以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片剂: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重量差异: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崩解时间(溶出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胶囊剂: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水分: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重量差异: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崩解时间(溶出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颗粒剂: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乙酰螺旋霉素片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报告

乙酰螺旋霉素片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报告

热封温度
200℃±20℃ 170℃~250℃
210℃
合格
吸塑(成型)温度 200℃±20℃
110 ℃~130℃
DPA :210℃ DPH:115℃
合格
空压机压力
0.3MPa ~0.6MP a
0.5Mpa
合格
吸(吹)塑压力 -0.07 ~-0.09Mpa
0.3~0.40Mpa
DPA :-0.09Mpa DPH:0.35Mpa
黄色,色泽均匀。
黄色,色泽均匀。
98.0%~100%
99.8%~99.5%
结论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统计结果显示各检查项目都在控制上下限内,说明片芯质量稳定、可靠,
生产过程控制稳定。 8、包衣生产工艺回顾结果
表一:生产过程参数统计情况
生产工艺参数
标准
检查结果
结论
装锅重量
80~95kg
89.36kg~85.79kg
合格
车速
32 ~50 次/分
45 ~80 次/分
DPA : 34 次 / 分 DPH:50 次/分
合格
表二:铝塑药板质量统计情况:
项目
标准
热合程度
热合网纹清晰
批号
清晰、整齐
药片入泡情况
不顶泡、不少粒
检查结果 网纹热合清晰 清晰、整齐 无顶泡、少粒现象
结论 合格 合格 合格
由此看出铝塑包装质量控制稳定,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铝塑包装操作能 够满足铝塑包装质量要求。
七、审批: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验证小组 2009 年 10 月 15 日
审核意见:
批准意见:
8
12.5 投料批量偏差是由原料含量及其重量引起的,偏差都在控制范围内。 12.6 压片工序的机运速度均在 155~180 KT/H 之间,实际最低机运速度 (155KT/H)比标准低限(100 KT/H)高出 55 KT/H,说明颗粒质量较高,能够 适应压片机高速运转。 12.7 铝塑包装工序的 DPA250 的车速偏低,由于该机型陈旧、使用时间长 所致,建议进行更新;DPH250 的车速也稍低,该机型属新机型、使用时间短, 建议加强操作人员培训,适当提高车速,提高劳动效率。 13、客户投诉分析: 自 2008 年 9 月至 2009 年 8 月,未收到客户对该产品的质量方面的投诉, 符合验证要求。 14、稳定性试验总结: 第一化验室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该产品在有效期内比稳定。 五、验证结果评价: 1.本次验证由验证小组成员,按照方案进行了认真实施,按规定进行统计, 结果真实,验证有效。 2.验证结果证明:乙酰螺旋霉素片的各步生产工艺参数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说明生产工艺重现性好;成品及半成品的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且没有漂移现象, 市场投诉及稳定性试验均未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充分说明该产品工艺稳定。 六、建议: ①、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 320±10%万片的标准控制批量。 ②、对制粒岗位的操作记录进一步细化设计,应尽可能地体现生产全过程的 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工艺回顾性验证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规定了公司所有药品生产工艺的回顾性验证的目的、步骤、标准及评价内容,为生产提供生产工艺符合生产要求的书面证据。

2.职责
验证管理员:负责本项验证工作的起草、组织、协调及管理,总结验证记录,出具验证报告。

QA负责人:负责验证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QC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中方法的审核及按照方法准确执行。

生产技术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

质量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监督实施。

QC检验员:提供验证所需的全部检测数据。

质量总监: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

3.目的
经过此项验证可以证明现有的工艺、设备能保证产品能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4. 生产工艺:
4.1. 见各品种生产工艺规程。

4.2. 重点工序:
4.2.1. 片剂:制粒工序、压片工序、包衣工序、内分装工序。

4.2.2. 胶囊剂:制粒工序、充填工序、内分装工序。

4.2.3. 颗粒剂:制粒工序、内分装工序。

4.2.4. 糖浆剂、合剂(口服液)、酊剂、洗剂、溶液剂:配液工序、灌装工序。

5.需收集的数据及接受限度:
鉴于各产品工艺稳定,无关键性参数改变,经调查分析批生产记录后决定收集本年度生产的前20批次,按照以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片剂: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重量差异: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崩解时间(溶出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胶囊剂: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水分: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重量差异: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崩解时间(溶出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颗粒剂: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粒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水分: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溶化性: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装量差异: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糖浆剂: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PH值: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相对密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装量差异: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合剂、口服液: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PH值: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相对密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装量差异: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含量(总固体):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酊剂: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乙醇量: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装量: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洗剂: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PH值: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相对密度: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RSD<5.0%。

装量: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溶液剂:
性状: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鉴别:应符合该品种鉴别项下的要求。

检查:
装量:应符合该品种的相关要求。

含量:应符合该品种规定,RSD<5.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6.数据及统计分析
见附页数据统计及报告表。

7.年度回顾质量报告
见附页年度回顾质量报告。

8.再验证:
时间期限:1年。

当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设备仪器、中间体控制、作业区域、生产辅助体系(水、蒸汽等)发生变更后,须作该品种的生产同步验证。

9. 验证总结论见验证报告。

表2-1、胶囊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表
表2-2、胶囊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分析表
表3-1、颗粒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表
表3-2、颗粒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分析表
表4-1、糖浆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表
表4-2、糖浆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分析表
表5-1、合剂(口服液)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表
表5-2、合剂(口服液)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分析表
表6-1、酊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表
表6-2、酊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分析表
表7-1、洗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表
表7-2、洗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分析表
表8-1、溶液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表
表8-2、溶液剂回顾性验证数据统计分析表
第21 页共2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