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感觉记忆(瞬时记忆)_毙考题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记忆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记忆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记忆记忆(memory):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

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

通过再现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各人记忆的快慢和准确、牢固、灵活的程度,可能随其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对记忆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而异;各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生活经验而转移,对同一事物的记忆,各人所牢记的广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识记(memorization):反复认识某一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以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是记忆的开端环节。

从有无预定目的和任务来看,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从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来看,又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在一般情况下,识记的主要规律是:(1)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在有意识记中,记忆任务越明确具体,效果越好。

(2)任务的久暂也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任务越持久,记忆效果越好。

(3)识记材料变成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效果会更好。

(4)识记所需时间,往往随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数量大得多。

识记效果依赖于材料的性质。

一般说来,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形象材料要优于抽象材料;课文优于难句。

随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有意识记”。

与“不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识记目的明确,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借助一定意志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进行随意识记时,个体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把注意力专注在识记对象上,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其效果远优于不随意识记,在个体掌握系统知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不随意识记(in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无意识记”。

与“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没有识记目的,不使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心理学记忆理论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记忆理论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记忆理论知识点整理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记住亲朋好友的生日,到学习复杂的科学知识,记忆无处不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知识点。

一、记忆的定义与分类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它可以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回想起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情感和想法。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记忆通常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以毫秒计)保存大量的感觉信息,比如视觉、听觉等。

但这些信息如果不被注意,很快就会消失。

短时记忆则能保持信息的时间稍长一些,一般在 5 秒到 1 分钟之间。

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 7±2 个组块。

比如,我们临时记住的一个电话号码,就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其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保存时间也很长,可以从几分钟到一辈子。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Atkinson 和 Shiffrin 提出的记忆信息加工模型认为,记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外界输入的信息转换为记忆中的形式。

例如,当我们学习一个新单词时,会尝试理解它的含义、发音和拼写,这就是编码的过程。

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记忆中。

不同类型的记忆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和位置可能有所不同。

提取则是从记忆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些信息明明存在于记忆中,却难以提取出来,这可能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干扰。

三、遗忘理论遗忘是指记忆中的信息不能被提取或者错误提取。

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主要的理论:1、衰退说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

就好像在沙滩上写字,如果不经常去维护,字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海浪和风沙抹平。

2、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干扰可以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第七章记忆一、记忆概述健忘20秒: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H.M)(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是人类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忆中记的阶段。

在记忆的过程,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对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它可以是实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后一个阶段,相当于记忆中忆的阶段。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

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二)记忆的过程从传统心理学来讲,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记忆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环节-对应心理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也可以说编码、储存和提取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记忆的种类1. 记忆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考研-普通心理学重点题考试题及答案

考研-普通心理学重点题考试题及答案

考研-普通心理学重点题考试题及答案1人从较亮处进入较暗处时,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视觉逐渐恢复的现象是()。

A、视觉锥体细胞开始活跃B、视觉细胞中视色素开始分解C、视黄醛和蛋白开始结合D、适应的时间很快参考答案:C解析:视紫红质(由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是一种化学感光物质,在曝光时被破坏变色,在暗适应中又重新合成而恢复活性。

2.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

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初步本质抽象水平D、本质抽象水平参考答案:B解析: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一年级基本上属于直观形象水平;二、三年级从直观形象水平向形象抽象水平过渡;四、五年级大多数儿童进入了本质抽象水平。

3.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

A、采用一个有趣的相片嵌合(两个不同人的相片各取一半嵌合而成)进行实验B、证明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于大脑C、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D、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参考答案:C解析:裂脑研究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4.关于气质的说法以下哪种正确?OA、可用于评估智商B、可用于评估情商C、具有择业价值D、有优劣之分参考答案:C解析: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所以气质类型具有择业价值。

5.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参考答案:C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是考研心理学科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在准备考研过程中,针对普通心理学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普通心理学常考的知识点的汇总,供考生复习参考。

1.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神经系统与感觉过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感觉过程的基本原理。

3.感知与知觉:感知和知觉的定义、感知的过程、知觉的特点、感知与知觉的关系。

4.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基本原理、记忆的定义、记忆的过程和类型。

5.思维与语言:思维的定义、思维的特点和类型、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发展和特点。

6.情绪与动机:情绪的定义、情绪的成因和表现、动机的定义、动机的类型和功能。

7.认知与发展:认知的定义、认知的过程和类型、认知发展的理论和阶段。

8.个体差异与人格:个体差异的定义、个体差异的类型、人格的定义和结构。

9.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的定义和原理、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群体行为和合作的原理。

10.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4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4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4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经过一整夜的复习,小明记住了笔记中的内容并在第二天的考试中成功回答了试卷中的题目。

小明回答题目依靠的记忆类型是(分数:2.00)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解析:解析: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是0.25秒~2秒。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是5秒一2分钟。

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最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故本题选D。

3.存储容量最低的记忆类型是(分数:2.00)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瞬时记忆D.长时记忆解析: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个单位,长时记忆的容量没有限度。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登记)的容量大于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的信息在向短时记忆转换时丢掉了很多,因此短时记忆的存储容量最小。

因此本题选B。

4.晚上复习数学时,小明想起了数学老师上课时的音容笑貌,也回忆起当天学过的数学公式。

根据图尔文(Tulving)对长时记忆的分类,小明的两种记忆分别是(分数:2.00)A.情景记忆;工作记忆B.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C.情景记忆;语义记忆√D.内隐记忆;外显记忆解析:解析: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因此本题选C。

5.某个病人每次见到他的医生都不能认出,医生都需要向他重新介绍自己。

有一次,医生在和他握手时用针扎了一下这个病人。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记忆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记忆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记忆第六章记忆一、记忆的一般概念1、记忆是人脑对外接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按照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持续时间在2秒以下,为图像编码;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在1分钟内,容量为7加减2个单位,编码方式为言语听觉形式为主,编码后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信息容量没有限度。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存储易受干扰;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外界因素制约,比较稳定。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又叫自动地无意识记忆,指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过去经验对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外显记忆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3、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

二、记忆的生理机制1、记忆的脑学说整合论:记忆的非定位理论。

认为记忆的保持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是整个大脑皮层的机能。

定位论:脑机能定位理论。

如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记忆的SPI理论: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整合起来。

5种主要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情景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

关于记忆过程的假设是编码是单行的,存储是并行的,提取数独立的。

2、记忆的脑细胞机制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贿赂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冲动并不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时间。

突触结构: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元突触结构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

普通心理学《记忆》笔记整理(二)2024

普通心理学《记忆》笔记整理(二)2024

普通心理学《记忆》笔记整理(二)引言概述: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继续介绍普通心理学中与记忆相关的内容。

通过对记忆的不同类型、记忆过程、记忆的遗忘以及记忆的训练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记忆的原理。

正文:一、记忆的类型1. 按时间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2. 按信息存储方式分为语义记忆和视觉记忆3. 按习得方式分为条件反射记忆和经验记忆4. 按认知过程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5. 按记忆的来源分为自主记忆和他引记忆二、记忆的过程1. 编码:将信息转化为可储存在记忆中的形式2. 存储: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在记忆系统中3. 检索: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之前储存的信息4. 保持:在记忆系统中持续储存信息5. 遗忘:记忆系统中的信息消逝或无法再次访问三、记忆的遗忘1. 遗忘曲线:遗忘在时间上呈指数递减的趋势2. 遗忘原因:干扰和衰退是常见的遗忘原因3. 干扰理论:新的信息可能与之前存储的信息相冲突,导致遗忘4. 衰退理论:时间的推移导致存储的信息逐渐消失5. 遗忘的应对措施:复习、记忆技巧和巩固学习是常用的方法四、记忆的训练1. 练习重复:重复学习可增加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能力2. 串联训练法:通过将信息相互连接来加强记忆效果3. 切片法:将大量信息分割成小块进行学习和记忆4. 使用图像和联想:将信息与图像或联想词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5. 制定记忆计划:合理规划记忆的内容和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总结:记忆作为人类的认知能力之一,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记忆的类型、过程和遗忘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记忆重要信息,并通过记忆训练来提高记忆能力。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和应用普通心理学中的记忆原理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三、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有视觉的图像编码和听觉的声像编码,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长,可以达到4秒。

视觉编码是主要编码形式。

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可以进入短时记忆。

没有被注意的很快就会消失。

四、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初阶段是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但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组块,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使得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加工深度。

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办法。

复述又分为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

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时间短暂,信息保持约15~30秒,如果得不到复述会很快遗忘。

一种观点认为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无管信息的干扰。

斯滕伯格研究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假设短时记忆中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方式: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和完全系列扫描。

实验结果显示,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时完全系列扫描。

五、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等。

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有意编码的效果明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加工深度。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

存储阶段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变化表现在质和量方面:量方面,存储的信息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内容简略和概括,完整合理有意义,更加具体突出。

还表现为记忆恢复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分两种基本形式,回忆和再认。

回忆通常以联想为基础,遵循接近率、相似率、对比率和因果律。

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和开展两种形式,感知水平的再认以压缩形式表现出来,思维水平的再认以开展的形式进行。

再认的效果随再认的时间间隔而变化,间隔越长效果越差。

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有些事情能够再认但不能回忆。

再认比回忆出现的较早。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字啊人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研究遗忘的发展进程。

遗忘的过程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后消退。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干扰说可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来说明。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

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存储在长时记忆的信息在提取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
线索。

六、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是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是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影响,个体有意识地搜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作用。

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外显记忆有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