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光学测试题
光学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的三原色是: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白、黑D. 黄、绿、紫答案:B2.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镜面反射D. 光的色散答案:C3. 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A. 粒子性B. 波动性C. 热效应D. 磁效应答案:B4. 以下哪种光学仪器可以放大物体的像?A. 望远镜B. 显微镜C. 潜望镜D. 反射镜答案:B5. 光的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A. 直线传播的特性B. 波动性C. 粒子性D. 热效应答案:B6.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光的反射?A. 镜子中的倒影B. 阳光下水面的闪光C. 激光笔的光束D. 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答案:C7.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A. 直线传播的B. 具有波动性的C. 具有粒子性的D. 具有热效应的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光的传播速度最快的介质?A. 真空B. 水C. 空气D. 玻璃答案:D9.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B. 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C.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D.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答案:B10. 以下哪个是光的非线性光学效应?A. 折射B. 反射C. 干涉D. 拉曼散射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光的折射定律是由_________定律和_________定律组成的。
答案:斯涅尔定律;能量守恒2.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间距与_________成反比。
答案:双缝间距3.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通过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偏振器4.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___造成的。
答案:不同5.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且入射角大于_________。
答案:临界角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物理光学测试题

物理光学测试题导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相互作用和控制的学科。
物理光学是光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涉及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下面是一些物理光学的测试题,希望对您的知识有所帮助。
测试题一:光的干涉1. 请解释下述现象:当两束单色光垂直相交时,如果其频率相近且相位差恒定且等于0或2π,将会发生干涉现象。
2. 请简要介绍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干涉仪的两个主要应用。
测试题二:光的衍射1. 请解释“衍射”现象,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2. 光线通过一个狭缝时,发生衍射,这是因为光通过狭缝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测试题三:偏振光1. 什么是偏振光?请解释为什么只有特定方向的光可以通过偏振器。
2. 请简要介绍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测试题四:光的色散1. 请解释“色散”现象,并简要说明导致色散的原因。
2. 光的色散会根据什么因素而变化?测试题五:光的吸收和散射1. 请解释光在物质中的吸收和散射现象。
2. 光的吸收和散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测试题六:光的波粒二象性1. 简要解释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 光的波粒二象性如何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测试题七:光电效应1. 简要介绍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2. 光电效应如何验证光的粒子性?测试题八:光的相干性1. 什么是光的相干性?请解释相干性的两个充分条件。
2. 请简要介绍两束相干光的干涉实验。
结语:通过这些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物理光学方面的知识。
物理光学是一个广泛且重要的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了解背后的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感谢您参与测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易错题)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光》检测卷(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 :12798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城市交通中,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是因为红光更容易产生衍射B .观看3D 立体电影时,观众戴的眼镜是应用光的偏振原理制成的C .唐诗“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疑水浅”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D .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出彩色条纹是光的全反射现象2.(0分)[ID :127978]某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其折射率为2,该三棱镜的AB 边竖直放置,60BAC ∠=︒,45B ∠=︒,当一束水平单色光照射在三棱镜AB 边上时,光在AC 边上的折射角为(不考虑光在玻璃中的多次反射)( )A .30B .45︒C .60︒D .75︒3.(0分)[ID :127963]半径为R 的玻璃半圆柱体,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 ,两束平行单色光沿截面射向圆柱面,方向与底面垂直,∠AOB =6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3n =,则两条光线经柱面和底面折射后的交点与O 点的距离为( )A .4RB .3RC .2RD .R4.(0分)[ID :127956]如图所示,三角形 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 为 BC 边的中点,∠BAO 为θ。
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以角 i 入射,第一次到达 AB 边恰好发生全反射。
则该介质的折射率 n 为( )A .sin sin cos i θθ+B 2sin sin 1()cos i θθ++C.sin sincosiθθ-D.2sin sin1()cosiθθ-+5.(0分)[ID:127943]如图,MN是介质1和介质2的分界面,介质1、2的绝对折射率分别为n1、n2,一束细光束从介质1射向介质2中,测得160θ︒=,230θ︒=,根据你所学的光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3B.光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C.介质1相对介质2来说是光密介质D.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6.(0分)[ID:127942]下列对生活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衍射现象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C.小轿车前边的挡风玻璃制成倾斜的,主要是为了让司机的像成像在正前方D.观看“3D电影”的眼镜片为偏振片,两镜片透振方向互相垂直7.(0分)[ID:127934]如图所示,光在真空和某介质的界面MN上发生折射,由图可知( )A.光是从真空射入介质的B3C3D.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60°8.(0分)[ID:127926]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白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A.减弱,紫光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D.增强,红光9.(0分)[ID:127919]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右图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为A.73r B.43r C.34r D.377r10.(0分)[ID:127907]已知一束可见光m是由a、b、c三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m通过三棱镜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a、b、c三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色光的折射率最大B.c色光的频率最小C.b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c色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11.(0分)[ID:127899]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界面aa´和bb′,不慎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了一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而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测得的折射率将()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12.(0分)[ID:127895]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个图中,哪个图是蓝光形成的干涉图样A.B.C.D.二、填空题13.(0分)[ID:128073]用干涉法检查物体表面平滑程度,产生的干涉条纹是一组平行的条纹,若劈尖的上表面向上平移,如图甲所示,则干涉条纹的距离将__________;若使劈尖角度增大,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的距离将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三章《光》测试题(解析版)

第十三章《光》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某种介质的表面,光路如图所示.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A. 2.00B. 1.73C. 0.58D. 0.502.如图所示,a、b、c、d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a、b是光的干涉图样B. c、d是光的干涉图样C.形成a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b图样光的波长短D. c、d中央条纹为暗纹3.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棱镜如图放置,相邻两侧面相互平行,一束白光从棱镜A的左面入射,从B的右面出射,则出射光线是()A.一束白光B.白光带C.散射彩色带D.平行彩色带4.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A.B. 1.5C.D. 25.如图所示,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各有一只青蛙,则 ()A.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B.枯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C.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晴天的夜晚,枯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6.在透明均匀介质内有一球状空气泡,一束包含a、b两种单色光的细光束从介质射入气泡,A为入射点,之后a、b光分别从C、D点射向介质,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入射角为30°,介质对a光的折射率n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该介质中,光传播速度v a>v bB.a光射出空气泡后相对于射入空气泡前的偏向角为30°C.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Ca>CbD.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时,屏上的条纹间距Δxa>Δxb7.关于双缝干涉实验,若用白光作光源照射双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因为白光是由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B.当把双缝中的一条缝用不透光的板遮住时,屏上将出现宽度不同、中间是白色条纹的彩色衍射条纹C.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有亮光,但一定不是干涉条纹D.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无亮光8.在没有月光的夜里,清澈透明宽大而平静的水池底部中央,有一盏点亮的灯(可视为点光源).小鸟在水面上方飞,小鱼在水中游,关于小鸟、小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鱼向上方看去,看到水面到处都是亮的B.小鱼向上方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C.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亮的,周围是暗的D.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有关9.光学是物理学中一门古老科学,又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图中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图甲中,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检测物体表面的平整度B.在图乙中,内窥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在图丙中,利用光的偏振原理实现电影的3D效果D.在图丁中,超声波测速仪利用波的衍射原理测汽车速度10.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着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 ++,其中A,B,C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11.激光束来切割各种物质,这是利用了激光的 ( )A.相干性好B.向性好C.高能量D.平行度高12.在自行车的后挡泥板上,常常安装着一个“尾灯”。
(必考题)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光》检测(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27989]某同学想用以下方法测液体的折射率,取一个半径 1.2cmr=的薄软木塞,在它的圆心处插上一枚大头针,让软木塞浮在液面上,调整大头针插入软木塞的深度,使它露在外面的长度 1.1cmh=,这时从液面上方的各个方向向液体看,恰好看不到大头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折射率 1.1n=B.光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是82.210m/s⨯C.液体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满足sinh Cr =D.恰好看不到大头针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2.(0分)[ID:127985]置于真空中的半球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球心,MN为直径,A、B为半圆弧MAN上的两点,且A为半圆弧中点,BO与AO的夹角为30°。
有一条与MN平行的光线从B点射入玻璃砖后直接经过N点,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A.33B2C.1.5 D33.(0分)[ID:1279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现象说明遇到同样障碍物时声波比可见光容易发生衍射B.用超声波被血流反射回来其频率发生变化可测血流速度,是利用了波的干涉现象C.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偏振D.用标准平面来检查光学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4.(0分)[ID:127964]如图所示,在水面下同一深度并排紧挨着放置分别能发出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的四个灯泡,一人站在这四盏灯斜上方离水面有一定距离处观察,他感觉离水面最近的那盏灯发出的光是()A.红光B.黄光C.蓝光D.紫光5.(0分)[ID:127957]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下射向A点后,光线经折射合成一束光c进入空气,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B.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大C.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大D.b光的折射率比a光的折射率大6.(0分)[ID:127950]如图,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三种色光在三棱镜发生全反射,则a光的临界角最小B.a、b、c三色光在真空传播,a光的波长最长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传播,a光速度最大D.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7.(0分)[ID:127937]如图所示,由红、绿两单色光组成的光束以入射角θ由空气射到半圆形玻璃砖表面的A处,AD是半圆的直径。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 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______ ____ 、_______ ___ 、_____ ____,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光》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由a、b两种1.ABCDE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中五棱镜的一个截面示意图,AB BC单色光组成的细光束从空气垂直于AB射入棱镜,经两次反射后光线垂直于BC射出,且在CD、AE边只有a光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A.相同条件下,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衍射B.在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C.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光的折射角较小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受到重力作用而形成上薄下厚的薄膜,从膜左侧面水平射入红光,在左侧面观察到干涉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是由薄膜左右两个面的反射光叠加形成的B.干涉条纹是红黑相间的竖直条纹C.入射光如果换成紫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大D.薄膜上不同颜色的光的条纹的明暗位置相同3.如图,a、b、c、d四个图样是两种单色光用同样的仪器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黑色为亮条纹,a图样的亮纹间距比b图样大,c图样中央亮纹比d图样宽)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a、b是光的衍射图样,c、d为光的干涉图样B.a、b是光的干涉图样,c、d为光的衍射图样C.形成a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b图样的光的波长短D.在同种介质中,形成a图样的光的折射率比形成b图样的光的折射率大4.下列关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激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B.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特性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5.如图所示,在水面下同一深度并排紧挨着放置分别能发出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的四个灯泡,一人站在这四盏灯斜上方离水面有一定距离处观察,他感觉离水面最近的那盏灯发出的光是()A.红光B.黄光C.蓝光D.紫光6.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
光学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中

光学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光的三原色是: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橙、黄D. 绿、蓝、紫2. 光的干涉现象中,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若相位差为0,则产生的干涉是:A. 相消干涉B. 相长干涉C. 非干涉D. 不确定3.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A. 横波B. 纵波C. 非波动D. 粒子4. 光的折射定律是由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爱因斯坦C. 牛顿D. 法拉第5. 在全反射现象中,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A. 小于入射角B. 大于入射角C. 等于入射角D. 等于90度6. 光的多普勒效应描述的是:A. 光的强度变化B. 光的频率变化C. 光的颜色变化D. 光的波长变化7. 光的衍射现象中,光通过小孔后形成的是:A. 直线B. 点状C. 圆形D. 扇形8.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A. 光的波长不同B. 光的频率不同C. 光的强度不同D. 光的偏振不同9. 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等于:A. 反射角B. 折射角C. 入射角的补角D. 折射角的补角10. 光的衍射现象中,当障碍物或孔径的尺寸与光波长相近时,衍射现象:A. 不明显B. 非常明显C. 完全消失D. 无法观察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km/s。
2. 光的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通过______来实现。
4. 光的折射定律表明,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5. 光的干涉现象中,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若相位差为π,则产生的干涉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2. 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
3. 描述光的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阐述光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 m/s,求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4光学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它填在括号内.1.夏日的白天,在大树下乘凉时,经常发现在树阴中间有许多圆形亮斑.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树的缝隙是圆的,所以地面上有许多圆斑B.是很多树叶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形成的圆斑C.这是经很多不规则的树叶缝隙所形成的太阳的像D.这是太阳光经树叶缝隙衍射形成的2.对于某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则此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A.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长 B.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短 C.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短 D.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长3.下列关于偏振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光就是偏振光B.沿着一个特定方向传播的光叫偏振光C.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D.单色光就是偏振光4.为了减少光学元件的反射损失,可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的干涉相消来减少反射光.如果照相机镜头所镀膜对绿光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它使绿光在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完全抵消,那么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0为A.4dB.4nd C.4d D.4nd5.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6.关于双缝干涉实验,若用白光作光源照射双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因为白光是由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B.当把双缝中的一条缝用不透光的板遮住时,屏上将出现宽度不同、中间是白色条纹的彩色衍射条纹C.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有亮光,但一定不是干涉条纹D.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无亮光7.细红光束和细蓝光束垂直于AB 面进入楔形棱镜,并能从AC 面射出,如图所示.这两束光从棱镜的AC 面射出后的情况是A.两束光一定相交B.两束光仍然平行C.两束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红、黄、绿三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到达某介质和空气的界面时,若黄光恰好发生全反射,则A.绿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B.红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三种单色光相比,红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最小D.红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比它在空气中的波长长9.如图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 ,线光源S 可沿玻璃砖圆弧移动,它发出的光束总是射向圆心O .若S 从图中A 向B 处移动,在P 上先看到七色光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A.红光→紫光,红光B.紫光→红光,红光C.红光→紫光,紫光D.紫光→红光,紫光10.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但测后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不平行,则A.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大B.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小C.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D.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可能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他用单色光照射屏上的一个小孔,是为了获得_______;由小孔射出来的光再射到两个小孔上,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夏天,太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热是因为太阳光中的_______显着;经常在矿井下劳动的工人、软骨病人要经常晒晒太阳是因为太阳光中的_______能促进生理作用、保障身体健康.13.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43,则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_______.14.一单色光射入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圆球,当入射角为θ时,发现恰可在球外三个不同方向上看到折射出的光线,如图所示.则角θ为_______.1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一点P 到双缝的路程差是2.6×10-6 m.若P 点恰是暗纹,且和中央之间还有一条亮纹,则光的波长是_______m.三、本题共3小题,共3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10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氦氖激光器作光源,其发出的红光频率为4.74×1014 Hz ,从双缝射出的光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它们到达光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2531.6 nm.那么该点将出现怎样的干涉图样?17. (12分) 如图所示,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AB C 的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 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 2.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一个侧面AB 垂直射入,从另一个侧面AC 折射出来.已知棱镜的顶角∠A =30°,AC 边平行于光屏MN ,且与光屏的距离为L .求在光屏上得到的可见光谱的宽度.18.(13分)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 ;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 ,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 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 ,OA =2R,OP =3R .求玻璃材料的折射率. 选修3-4光学测试题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地面上的圆斑,是太阳经树叶缝隙形成的像,即小孔成像.C 正确.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波长如何变化.据v =nc知,单色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比在水中大,因而速度比在水中小;由v =λν知,光的频率不变,速度v 变小,波长变短.C 正确.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偏振光的概念.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做偏振光.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4、解析:本题考查薄膜干涉.设绿光在膜中的波长为λ,则由d =41λ, 得λ=4d则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λ0=n λ=4nd . 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5、解析:本题考查全反射.设临界角为C ,则 sin C =n1=0.67 sin45°=22=0.707 入射角45°大于临界角C ,发生全反射. 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6、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干涉和衍射.A 正确;当把双缝中的一条缝用不透光的板遮住时,屏上出现的是单缝衍射条纹,B 正确;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透过滤光片的分别是黄色光和蓝色光,它们的频率不同,不能叠加形成干涉条纹,但屏上有亮光,故C 正确,D 错.答案:D7、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由于光的折射,红蓝两束光从AC 面射出时均向BC 面偏折,但由于蓝光频率高于红光频率,其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所以蓝光的偏转角大于红光的偏转角,所以从AC 面射出的两束光一定相交.故正确选项为A.答案:A8、解析:同一介质对红光折射率小,对绿光折射率大,所以发生全反射时,红光的临界角最大,绿光的临界角最小.若黄光发生全反射,则绿光一定发生全反射.由v =c /n 得,红光速率大,红光在空气中的波长比在介质中要长.故正确选项为A.答案:A9、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与色散.从红光到紫光频率逐渐增大,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也逐渐增大,从玻璃中出射偏离原来的方向便逐渐增大,因此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为紫光→红光.因为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最早消失的是紫光.故正确选项为D.答案:D 10、解析:本题考查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由折射定律及光路可逆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不平行,但所测折射率n =21sin sin θθ仍然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11、答案:一个点光源 两个振动情况总相同的光源,即相干光源 12、答案:红外线热效应 紫外线13、解析:λ水=4343==v c v v 水λ真空.答案:4314、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由几何关系知折射角θ′=30°,由折射定律知 sin θ=n sin θ′=22 则θ=45°. 答案:45°15、解析:本题考查双缝干涉.由题意知23λ=2.6×10-6 m 解得λ=1.73×10-6 m. 答案:1.73×10-616、解析:本题考查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根据光波的速度公式 c =λf (2分)有λ=1481074.4100.3⨯⨯=f c m=0.6329×10-6 m=632.9 nm(2分)光的路程差跟红光波长之比为 n =9.6326.2531=∆λs=4(2分)即路程差为红光波长的整数倍.因此,两束红光在该点振动加强,出现红色的明条纹.(2分) 答案:红色的明条纹17、解析: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光路如图所示.设射到屏上的红光和紫光偏离O 点的距离分别为d 1和d 2,折射角分别为θ2和θ3,入射角θ1=30°,则由折射定律211sin sin 1θθ=n (2分)312sin sin 1θθ=n (2分)得sin θ2=n 1sin θ1=21n 1(1分) sin θ3=n 2sin θ1=21n 2(1分) 则d 1=L tan θ2=L2114n n -(1分)d 2=L tan θ3=L 2224n n - (1分)则可见光谱的宽度为 d 2-d 1=L (21122244n n n n ---). (2分)答案:L (21122244n n n n ---)18、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可知O 点为圆心;另一条光线沿直线进入玻璃,在半圆面上的入射点为B,入射角设为θ1,折射角设为θ2,则sin θ1=21=OB OA (3分) θ1=30°(2分)因OP =3R,由几何关系知BP =R ,则折射角θ2=60°(4分)由折射定律得玻璃的折射率为 n =330sin 60sin sin sin 12=︒︒=θθ=1.73. (3分)答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