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修改至稿第页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

奸诈狡猾
曹操善于权谋,为达目的 不择手段,体现了其奸诈 狡猾的一面。
英勇善战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曹操在战场上英勇善战, 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爱才如命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善于 发掘和任用人才,体现了 其爱才如命的一面。
刘备:仁德之君的典范
仁爱宽厚
刘备以仁爱宽厚著称,关心百姓 疾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代学者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三国演义》 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推动《三国演义》学术 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夷陵之战
刘备为夺回荆州而发动的大规模 战役,最终失败,蜀汉实力大损。
诸葛亮北伐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完成刘备遗愿, 多次北伐曹魏,虽取得一定战果, 但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吴蜀联盟与交恶
孙吴与蜀汉之间既有联盟抗曹的 时期,也有因荆州问题而交恶的
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国关系复杂多变。
04 主要人物形象分 析
曹操:奸雄与英雄的双重性格
08 后世影响与研究 现状
《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大名著之一
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历史小说的典范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世 历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品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 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夸张与渲染 《三国演义》运用夸张和渲染手法,增强故事的艺术感染 力,如描写战争的场面时,常常使用夸张的词汇和形象的 比喻。
悬念与伏笔 《三国演义》通过设置悬念和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如草船借箭一节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却毫无行动, 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感。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1 2 3
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基于历史事件和人 物创作而成,为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提供了珍贵的 历史资料。
揭示了历史的某些真相
尽管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但它揭示了三国时期 的一些历史真相,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个 时期的历史。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
三国演义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和战争,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研究当时社 会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展现了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团队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三顾茅庐
要点一
总结词
求贤若渴的明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三顾茅庐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而三次亲自登门拜访的 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的明智之 举,也展现了诸葛亮隐居高士的风采。
Part
04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人物塑造与性格刻画
人物塑造
三国演义通过对主要人物的生动刻画 ,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轨迹,如刘备的仁德、关羽的义气和 诸葛亮的智谋。
Part
03
故事梗概与章节分析
黄巾起义
总结词
农民起义的开端
详细描述
黄巾起义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开始。由于东汉末 年的政治腐败和天灾频发,导致了农民生活困苦,黄巾军领袖张角利用太平道的势力发
动了大规模的起义。
桃园结义
总结词
忠诚与义气的象征
详细描述
桃园结义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结义 故事,他们在桃园之中发誓要共同赴 国难、报效国家。这个故事成为了忠 诚和义气的象征,对后世的结义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五丈原之战
这一场景展现了诸葛亮的英勇和 智慧,他能够在病重的情况下, 依然坚持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这也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执着 ,他为了蜀汉的兴亡,不惜付出 自己的生命。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事件
故事主要围绕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开, 包括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和西晋统一 等历史事件。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曹操
孙权
一代枭雄,善于谋略,能屈能伸。他 有着强烈的统一欲望,对待文武百官 恩威并施,展现出极高的政治和军事 才能。
继承父兄基业,凭借江东豪杰的支持 ,割据江东,最终建立吴国。他善于 纳谏,知人善任,具有雄心壮志。
忠诚、勇猛、智慧价值观探讨
01
忠诚是立身之本
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在三国演
义中,忠诚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立身之本。只有忠诚于国家
、民族和信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02
勇猛是立国之基
勇猛是一种力量和勇气,是国家、民族和信仰的捍卫者。在三国演义中
,勇猛不仅是一种战斗精神,更是一种立国之基。只有勇猛无敌的军队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 录
• 三国演义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梗概与人物形象分析 • 文学艺术特色与鉴赏 • 历史真实性与虚构元素探讨 •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解读 • 经典情节与场景回顾
01
三国演义背景与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鼎足而立的 政治格局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 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深入人心的 人物形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英
经典情节与场景赏析

2024版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书分享PPT课件

2024版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书分享PPT课件

人物形象鲜明,塑造手法多样
个性鲜明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使得每一个人物都具有独特 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
塑造手法多样
作者采用了多种塑造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作者通过巧妙地安排人物 之间的关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不同文化背景下英雄观念差异
01
英雄定义
在《三国演义》中,英雄通常具备忠诚、勇猛、智慧等品质,而在西方
文化中,英雄则更多被理解为具有领导力、勇气和决心的人物。
02 03
英雄行为
在《三国演义》中,英雄行为通常包括为国捐躯、忠贞不渝、智勇双全 等,而在西方文化中,英雄行为则更多体现在拯救世界、保护弱者等方 面。
历史观教育
文化传承与创新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引导人们正确 看待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 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传 承与创新对于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也具有重 要意义。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
历史背景
小说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历史背景, 展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
忠诚与担当
诸葛亮对刘备及其后继者忠诚不 渝,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文学与发明
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 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文学家 和发明家,他的文学作品和发明 创造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03
战争描写与军事策略分析
著名战过火攻、奇袭等战术击败袁绍大军,奠定了
THANKS
感谢观看
面的变革。

三国演义ppt课件

三国演义ppt课件
威慑力。
2023/11/29
武艺高强
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武艺 高强,能够在万军之中斩将搴旗。
刚愎自用
关羽虽然忠诚勇猛,但有时过于自 信和固执,不听从他人的建议。
17
张飞
勇猛无畏
张飞以勇猛无畏著称,敢于冒险 攻击敌人,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
威慑力。
忠诚正直
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表现出极 强的忠诚和正直。
群雄并起
各地豪强并起,争夺天下,形成多个势力。
2023/11/29
8
主要人物介绍
01
02
03
04
刘备
蜀汉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注重贤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 军队。
关羽
刘备的亲密战友,为人忠义, 勇猛善战,被誉为“武圣”。
曹操
魏国的开国皇帝,政治家、军 事家,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 谋略。
孙权
吴国开国皇帝,善于把握机会 ,精于权谋,拓展疆土。
粗暴无礼
张飞有时过于粗暴和无礼,对部 下和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2023/11/29
18
04
三国演义中的关键战役
2023/11/29
19
官渡之战
01
02
03
04
战役背景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形成了 对峙局面。
战争起因
袁绍企图夺取许都,曹操以弱 胜强,先发制人。
战斗过程
曹操采纳许攸之计,火烧袁军 乌巢粮仓,大败袁军。
诗词的战斗描写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不仅具有抒情性,还善于描写战斗场面,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出战争的惨烈和英勇。
25
建筑文化
1
建筑风格
三国演义中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本)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本)

详细描述
罗贯中,生于约1330年,卒于约1400年,是元末明 初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和戏曲家。他出生在一个书 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 和文学才华。在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罗贯中目 睹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战乱,这对他的人生观和文学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 说,以历史为背景,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种种 矛盾。
草船借箭
通过描述诸葛亮利用智谋取得胜利 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谋略的重 要性和智慧的力量。
语言特色
文言文与白话文结合
三国演义采用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相结合的语 言风格,使得作品既有古雅之风,又易于理 解,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作品中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通过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
节更加生动有趣。
06
CATALOGUE
三国演义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塑造了经典人物形象
丰富了汉语表达
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成 为后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常客。
《三国演义》中丰富的成语、典故和 修辞手法,对汉语表达产生了深远影 响。
开创历史演义小说流派
《三国演义》之后出现了大量以历史 为背景的演义小说,如《水浒传》、 《西游记》等。
详细描述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军采用了火攻、水战等多种 战术,成功击败了曹操大军。这显示了孙权、刘备联军的 英勇善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结词
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为中国历史的 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此役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定军山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一次重要战役。 通过此役,曹操成功击败袁绍,奠定了他在北方的霸主 地位,为日后的魏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课件

三国演义课件(精华完整版)课件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 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事件和社会状况,为历史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揭示历史规律
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描写,可以探究历 史的演变规律,加深对历史的理 解和认识。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强调忠诚与信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强调了 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对现代社会人际关 系和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作品主题与特色
作品主题
以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描绘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形象,展 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与人 性的弱点。
战争场面宏大
作品中的战争场面描写得非常宏大,具有很高的 历史价值。
人物形象鲜明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影响与评价
以勇猛著称,是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将领之一。
曹操
身份背景
魏国的奠基人,东汉末年的权臣。
主要事迹
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性格特点
机智果断,权谋过人,但又多疑猜忌。
影响与评价
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也有“一 代奸雄”之称。
孙权
身份背景
吴国的奠基人,继承父兄基业。
性格特点
机智果敢,善于用人。
文白相间
整部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采用了文白相间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够展现出历史背景和人物身份,又能 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修辞手法丰富
作者在描绘场景、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和借代等,使得语言更 加生动形象。
06
三国演义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演示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演示课件

创作背 景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 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 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 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 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 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 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 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 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 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 成为一部长篇巨著。
一、你离《三国》究竟有多远?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关__羽__,我们
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千里走__单__骑__、华容道义释_曹__操___、过五关 _斩__六__将_、水淹__七__军__、败走__麦__城__。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
内 容 简 介(二)
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 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足智 多谋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 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 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 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 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 愿望。
•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 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 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
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_____、 七擒_赤__壁__、六出_孟__获__、空城计智退_祁__山___、
挥泪斩司马懿 等。马谡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 双股剑的_刘__备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张__飞___和使 青__龙__偃__月__刀_的关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主题明确的,主要有下列说法:
• “正统”说(封建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 • “忠义”说 • “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 “反映三国兴亡”说 • “歌颂理想英雄”说 • “赞美智慧”说 • “天下归一”说 • “讴歌封建贤才”说
• “悲剧”说 • “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 “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 “宣扬用兵之道”说 • “人才学教科书”说 •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 “总结历史经验”说 • 还有“颂乱世奸雄”说、“保国安民”说,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征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础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 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 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来重视历史 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自明代《三国演义》 之后,仿效者甚多,上至《开辟演义》,下至 《清史演义》,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这种作品,形 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阴狠;他先借吕布之力、辕门射戟解除困境,后 又在白门楼与曹操合谋杀死吕布。
2、魏晋南北朝有关三国故事
3、隋唐时期的三国故事
有关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诗文更多,其中 以诗歌最多,著名诗人如张说、张九龄、刘长卿、 李白、杜甫、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温 庭筠都有诗歌咏叹,而杜甫主要是赞颂诸葛亮, 如《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 巾。”从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 笑邓艾吃”的诗句推测,至迟到晚唐,三国故事 已是家喻户晓。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章回小说和历史演义: 所谓章回体,即以回的形式分章分段落,其
体制:分回标目,每回自成一个部分。章 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经过宋元两代,元末明初出现了章回小 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 演义》、《》和《》等,就是章回小说的 诞生过程。
到明中叶后,章回小说发展成熟,出现了《西游 记》、《金瓶梅》等作品。它们在内容上与“讲 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持着 “讲史”的痕迹。章回小说已由分节变为分回, 回目也由单句发展为工整的对句。如明代嘉靖后 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把嘉靖本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每两节合成一回,两节的节 目作为回目的两句。到了清代毛宗岗修改《三国 演义》的时候,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 目”,就整顿回目,改订文辞,消除证赞,增删 琐事,改换诗文,经过加工,回目改为对偶整齐 的二句,提高了艺术水平,为现在广为流传的本 子。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及作者、版本
一、《三国演义》积累型的成书过程:
1、依据史料:
《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其故事以各种形 式在社会上流传了上千年。成书后的早期 版本都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 中编次”,这说明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 义》主要的历史依据是西晋陈寿的《三国 志》和南北朝时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 的“注”,引书400余种。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小说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 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的种种斗争, 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各个集团兴衰成败的经 验和教训,突出强调了争取人心、延揽人 才、重视谋略的重要性。同时,以儒家的 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鲜明地表现出“拥 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表达了广大民众对 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 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4、宋代的三国故事
宋代“说话”艺术中,三国故 事更为流行,据《东京梦华录》记 载,北宋时已有“说三分”的专门 科目和专业艺人,“说三分”的专 家有霍四究。
“影戏”兴起于北宋中期。胡士莹《话本 小说概论》提到当时影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 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 斩关羽,颇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张耒《明道杂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 J2.2004.2.P86)
等。
(一)《三国演义》把蜀汉当作全书的主导 方面,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当作 小说的中心人物,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 凋敝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向往“仁政” 和明君贤臣理想,鞭挞了暴政霸道。
刘备:力行“仁政”、“仁君”的形象:胸 怀大志;宽仁待民;待士以诚;重义轻利。
这样一个完美的君主,也有虚伪的另一面: 1、刘备为自己的利益,对吕布出尔反尔,不讲信义,
万历、天启年间,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 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 合并为120回,目录回目由单句变为双句,但正 文回目还是单句。有眉批、总批,评语是明末人 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所作,故后人称“伪李评 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评本为 基础毛评本,对回目和正文作了较大的修改和增 删,并作了详细评点,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 但艺术上有较大提高,评点也多有精辟见解,所 以成为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大约成书于 明初,其作者是罗贯中,这是没什么疑义 的,但罗贯中的生平却不见史传,一些零 星记载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他的籍贯争议 颇多。主要有四种说法:太原;山东东原; 浙江钱塘;浙江慈溪。
三、《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本”《三 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 年号(1522——1566)。全书24卷,240 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 编次”。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是一 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巨著。
5、金元戏曲、平话中三国故事:
金元时期,戏曲舞台上有大量的三国戏,三 国剧目至少有《三战吕布》、《赤壁鏊兵》、 《隔江斗智》、《单刀会》等。现知元代至元明 之际的三国剧目就有60种,剧本有21种,半数以 上以蜀汉为中心,拥刘反曹倾向十分鲜明,情节、 语言都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现存最早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代至治年间的 《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 其故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但叙事简率, 文笔粗糙,保留着说话的原始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