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
多孔板类零件倒角机机械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求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论文。
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容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非理工类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评阅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0.引言 (1)1.倒角 (1)2.倒角机 (2)2.1倒角机介绍 (2)2.2倒角机的分类 (2)2.2.1平板倒角角 (2)2.2.2钢板倒角机 (2)2.2.3手提式倒角机 (2)3.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2)4.板料自动上下料装置 (3)5.机械系统设计 (3)5.1机械系统定义及基本特征 (3)5.2机械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子系统的功能 (4)5.3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 (4)5.4机械系统设计类型 (4)5.5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工作容 (4)6.总结 (4)参考文献 (5)多孔板类零件倒角机机械系统的设计摘要:倒角一直的机械加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目前的倒角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倒角工序中人工劳动量还是很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倒角机,板料自动上下料装置,机械系统设计等容。
关键词:倒角机机械系统设计自动上下料机械工业发展现状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machining chamfer has been,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e chamfering machine is relatively mature, but the amount of manual labor in the chamfering process is still very larg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mfering machin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sheet material,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and so on.Keywords: Chamfering machine,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industry0.引言我国目前自动板类零件倒角机方面并不是很成熟,市面上的倒角机已经比较成熟。
机械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扫描式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即为三坐标测量机,是经过4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机床、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兴起后,各种复杂零件的研制和生产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因而体现三维测量技术的三坐标测量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
作为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已广泛地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中。
它可以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的检测,例如箱体、导轨、涡轮和叶片、缸体、凸轮、齿轮、形体等空间型面的测量。
此外,还可用于划线、定中心孔、光刻集成线路等,并可对连续曲面进行扫描及制备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等。
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能与柔性制造系统相连接,已成为一类大型精密仪器,故有“测量中心”之称。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主机机械系统(X、Y、Z三轴或其它)、测头系统、电气控制硬件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测量软件)。
三坐标测量机的出现是标志计量仪器从古典的手动方式向现代化自动测试技术过渡的一个里程碑。
三坐标测量机在下述方而对三维测量技术有重要作用: (1)解决了复杂形状表面轮廓尺寸的测量,例如箱体零件的孔径与孔位、叶片与齿轮、汽车与飞机等的外廓尺寸检测;(2)提高了三维测量的精度,目前高精度的坐标测量机的单轴精度,每米长度内可达1μm以内,三维空间精度可达1μm一2μm。
对于车间检测用的三坐标测量机,每米测量精度单轴也可达3μm一4μm;(3)由于三坐标测量机可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配套组成生产加工线或柔性制造系统,从而促进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4)随着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促进了三维测量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不但便于数据处理,而且可以完成CNC的控制功能,可缩短测量时间达95%以上。
机械系统设计报告

经过机械系统设计这么课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同时联系大二大三学习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门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基本原理理论的设计基础课程,它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机械是及其与机构的总称。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经常见到的缝纫机、洗衣机、复印机、汽车、拖拉机、起重机、各种机床、发电机、电动机、机器人及计算机等,都称为“机器”。
各种机器的结构、用途和性能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从他们的组成,运动和功能等方面来看。
可以对机器做出如下定义:机器是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有用功、转换能量或者处处理信息,以代替或者减轻人来的劳动。
例如,各种机床用来变换物料的状态做功,汽车起重机等用来传递物料做有用功,发电机或者电动机用来转换能量,计算机用来转换和处理各种信息等。
通常,一台发展完备的现代化机器具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
原动机用于提供动力,如电动机等;传动机构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如齿轮、丝杠等;执行机构用于实现机器的功能,如机床的刀架、机器人的手爪等;控制系统则用于协调机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工作,以及与外部其他机器或原动机之间的关系,例如用各种传感器收集机器内、外部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向机器各部分发出指令,使之协调地进行工作,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正是由于机器具有上述组成部分,所以绝大部分机器都具有机械运动,以完成机械功、转换机械能或进行信息处理。
机器中的机械及运动大多是通过各种“机构”来实现的。
一部分机器通常包含一个或者若干个机构,因此机构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构的定义为:机构是一个具有相对机械运动的构件系统,或者称它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动力的可动装置。
例如常见的齿轮机构,凸轮结构,连杆机构,螺旋机构,带传动机构和连传动机构等,他们都是实现某种运动和动力传递的可动装置。
典型机械机构设计报告

典型机械机构设计报告一、引言机械设计是应用力学、工程学等知识,通过构思、计算、绘制、模拟等程序,设计出各种机械装置的过程。
而机械机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设计出最佳的机械运动形式及实现方式,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机械应用需求。
本文将介绍典型机械机构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机械机构设计的实践过程。
二、机械机构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机械机构设计报告是机械机构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需求和目标。
设计需求包括机构所需实现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例如转速、输出功率、传动比等;设计目标包括实现机构功能和性能指标的最佳方案,以及机构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等。
2. 设计理论分析。
设计理论分析是机构设计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机构动力学、力学、材料力学等理论知识,对机构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力学性能、动态响应、疲劳寿命等重要参数,以检验机构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 机构结构设计。
机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连接方式、传动结构、支撑方式、轴承选择、零件布局等设计内容。
机械连接方式和传动结构旨在确保机构的传递功率和运转平稳性,支撑方式和轴承选择用于减小机构的摩擦和损耗以及增强机构的稳定性,零件布局则是考虑到机构的装配性和维修性等方面。
4. 机构运动学仿真。
机构运动学仿真是通过运用多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模拟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包括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并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对仿真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以对机构设计进行初步评估和验证。
5. 机构性能验证。
机构性能验证是对机构设计的进一步检验,通过制造出实物机构,进行现场测试和实测,来验证机构的设计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是否符合设计需求和目标。
三、机械机构设计的流程机械机构设计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了解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并确定机构所需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包括机构所需传输的力矩、转速、振动等参数。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报告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报告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介绍我们小组在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的研究
成果及总结。
我们小组对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进行了综合实验,以获得最佳结果。
首先,先进行轴系设计,选择和确定轴系组件,包括滑轮、轴承、传动连接等,其优先考
虑部件质量和可行性,并确定连接方式、配合角度等,以满足外型、尺寸及传动功能要求。
然后,在设计中,将系统负荷和精度应用于轴系的设计、布置和选择,计算滑轮直径、轴承载荷分配及轴承选择,使系统结构和材料能符合要求。
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根
据工程实践结果,优化轴系设计,及时调整传动参数,以确保全过程设计准确
接下来,还采用了性能指标及仿真的方法,用以确定传动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这需要
建立仿真模型,参数校准,以及通过仿真来确定传动系统的节点位置、平坦度、可调谐性、扭振性等。
最后,我们将性能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进行了比对,核实性能指标设计的准确性。
实验研究及试验验证了机械传动系统性能设计的正确性,实现了机械传动系统的最佳
化设计,使系统效率大大提升,实现了多个性能指标均衡交互配合。
本实验研究及应用贴近实际,深入实践,总结技术成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进一
步优化机械传动系统的理论设计和应用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满足实际应用提供了成功的实
例案例。
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第一章摘要大型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和精湛的经验。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的背景、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同时也总结了目前大型机械系统设计和优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第二章背景大型机械系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领域。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型机械系统越来越复杂,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多样化。
设计和优化大型机械系统已经成为工程技术中的重要问题。
第三章重要性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环保等方面。
优秀的设计和优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并遵守环保法规,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研究现状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频繁出现在相关研究领域中。
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致力于大型机械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五章关键技术1.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大型机械系统设计的关键。
基于领域知识和先进技术,研究出更为优秀的设计方法,可以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2. 优化算法优化算法在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大型机械系统的快速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效。
3. 材料优秀的材料性能可以提高大型机械系统的承受能力和使用寿命。
研究新型材料,对于提高大型机械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可靠性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必须要考虑到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增强故障检测和预防措施,可以大幅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第六章结论目前,大型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优秀的设计和优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并遵守环保法规,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研究还需要从设计方法、优化算法、材料和可靠性等方面深入探索并不断改进。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姓名:王庆学号:141080200004057日期:2015. 4. 2摘要机械系统是研究在规定完成的任务情况下,进行机械元件的最佳综合,使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保持某种因果关系的学科。
它属于机械设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从机器最基本的特征入手,把握机器组成的基本规律后可以发现,从最简单的千斤顶到复杂的现代化机床,机器组成的一般规律是:由原动机将各种形式的动力能变为机械能输入,经过传动机构转换为适宜的力或速度后传递给执行机构,通过执行机构与物料直接作用,完成作业或服务任务,而组成机械的各部分借助支承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
鉴于机械系统的复杂性,在实施前必须设计合理的方案,并且对于各部分制定相应方案。
关键词:机械;设计;方案摘要一机械系统设计总述 (4)1.1 系统概述 (4)二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5)2.1总体方案设计 (5)2.2 总体布置设计 (6)2.2.1总体布置的基本要求 (6)2.2.2执行系统的布置 (6)2.2.3传动系统的布置 (7)2.2.4.传动机构的布置原则 (7)三机械系统传动系统设计 (7)3.1 传动系统设计的程序 (8)3.2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8)四执行系统设计 (8)4.1 执行系统的功能 (8)4.2 执行系统的分类 (9)4.3 执行系统的设计 (9)五支承系统设计 (10)5.2.1摇臂的受力分析 (10)5.2.2 摇臂的变形 (11)六控制系统设计 (12)参考文献 (14)一机械系统设计总述1.1 系统概述系统是指特定功能的、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任何机械都是由若干装置、部件和零件组成的一个特定的系统,是由确定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物体所组成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一个系统。
在机械系统设计时,我们把机械本身构成的系统称为内部系统,而把和环境构成的系统称为外部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特性。
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综述

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综述李美波(郓城县工业行业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700)【摘要】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作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创新,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出现带给传统机械制造行业极大的挑战。
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人员要熟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特点和加工流程,这样才可以高效应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充分发挥该技术的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丰富该方面的研究内容,使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工艺流程;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H122文献标识码:BDOI:10.12147/ki.1671-3508.2023.09.087Modern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ummaryLi Meibo(Yuncheng County Industrial Service Center,Heze,Shandong274700,CHN)【Abstract】Modern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our country'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work has also had th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innovation,the modern machinery design manufacture craft ap⁃pearance brings the tradition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 the enormous challenge.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modern 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echnology,the worker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machine manufacture industry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flow of the modern 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echnology.In this paper,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modern machinery is analyzed,hoping to enrich the research content,so that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modern machinery is widely used.Key words:modern machinery;manufacturing technology;process flow;development trend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现代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有了显著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摘要:阐述了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机械系统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 并对机械系统设计的五大子系统进行了说明,介绍了每个子系统的概念以及设计重点。
从总体总结了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每个环节所要完成的工作与注意部分。
最后展望未来机械系统设计将与现代设计理论方法结合展现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机械系统;机械系统设计;子系统1.引言机械工业历来是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
但从70年代开始,世界传统工业因不适应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产生大幅度滑坡,一度曾被称之为“夕阳工业”。
而现代机械系统以传统机械工业为基础,融合控制理论、计算科学和信息技术、体现系统论、优化论、对应论、智能论、寿命论、突变论、艺术论等现代设计思想,不但能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更能解放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使机械工业逐渐摆脱窘境,日益显示出其新的活力。
2.机械系统设计2.1机械系统组成机械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最基本要素,由若干机构,零件,部件组成,包括动力系统,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支撑机构,控制机构等,用于完成指定的动作,传递功率,运动或者信息。
(1)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力源。
动力机输出的运动通常为转动,而且转速较高。
选择动力机时,应全面考虑执行系统的运动和工作载荷、机械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工况以及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等要求,使系统既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又有较好的经济性。
(2)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把动力机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问装置。
如果动力机的工作性能完全符合执行系统工作的要求,传动系统也可省略,而将动力机与执行系统直接连接。
(3)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它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作业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以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的装置。
执行系统通常处在机械系统的末端,直接与作业对象接触,是机械系统的主要输出系统。
(4)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操纵系统和控制系统都是为了使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彼此协调运行,并准确可靠地完成整机功能的装置。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操纵系统一般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启动、离合、制动、变速、换向等要求的装置;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或测量元件获得的控制信号,经由控制器,使控制对象改变其工作参数或运行状态而实现上述要求的装置。
此外,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还可有润滑、计数、行走、转向等系统。
2.2机械系统设计组成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功能原理设计和结构总体设计,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技术设计阶段的技术指导文件,主要包括原理图和装配图。
机械系统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关键,它对产品的技术性能,经济指标和外观造型均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机械系统设计时,除了考虑一般机械设计要求外,还必须考虑机械结构因素和整个伺服系统的性能参数、电气参数匹配,才能获得良好的机电产品性能。
3.机械系统子系统设计3.1传动系统设计为了满足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良好的伺服性能,要求机械传动部件满足转动惯量小、摩擦小、阻尼合理、刚度大、抗振动性能好、空隙小的要求,并且机械部分的动态特性与电机速度环节的动态特性相匹配。
传动链尽可能短,简化结构,减少整机重量,提高效率,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刚度。
当载荷变化频繁且可能出现过载时,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按传动比或输出速度是否变化分为:1)固定传动比的传动系统:执行机构和传动链的所有环节都具有固定传动比,例如:起重机传动系统。
2)可调传动比的传动系统:执行机构在预定转速范围内工作,传动系统具有可调传动比。
在变速级数较少或不频繁采用交换带轮或交换齿轮传动,当变速级数较多采用多级变速齿轮传动。
按动力机被驱动执行机构或执行机构数量分为:1)独立驱动的传动系统:每个动力机只驱动一个执行机构或执行构件,同执行机构的关系是一对一。
例如曲柄压力机传动系统只有一个执行机构,龙门起重机主要运动系统是多个无关执行机构,数控机械在实现复杂运动是采用数字指令进行自动控制,每个执行机构由各自动力机单独驱动。
2)集中驱动的传动系统:动力机同执行机构的关系是一对多。
例如高精度丝杠车床有传动比要求,电阻压帽自动机有动作顺序要求。
3)联合驱动的传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动力机经各自传动链联合驱动一个执行机构或执行构件。
适用于低速,重载,大功率执行机构少儿惯性大的机械。
例如双输入轴圆弧齿轮减速机。
按工作原理分:机械传动,流体传动,电力传动3.2执行系统设计执行系统包括执行末端件—直接与工作对象接触并完成一定工作(夹持、转动、移动等),或在工作对象上完成一定动作(切削、锻压、清洗等)的部件。
以及执行机构—给执行末端件提供力和带动它实现运动,即把传动系统传递过来的运动进行必要的转换,以满足执行末端件的要求。
执行系统的设计要求:1)实现预期精度的运动或动作2)各执行机构间动作要协调配合3)有足够的强度、刚度4)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便于制造与安装5.)工作安全可靠,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导轨设计的内容:1)根据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轨类型;2)根据导向精度要求及制造工艺性,选择导轨的截面形状;3)选择合适的导轨材料、热处理及精加工方法;4)确定导轨的结构尺寸,进行压强和压强分布的验算5)设计导轨磨损后的补偿及间隙调整装置;6)设计良好的防护装置及润滑系统。
主轴设计:1)中高转速、较大载荷、采用滚动轴承的主轴部件: 这类主轴的支承通常以角接触球轴承或双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为主进行组配,也可以用圆锥滚子轴承。
2)以轴向载荷为主、采用滚动轴承的主轴部件: 这一类的主要是钻床类主轴部件。
3)高转速、采用滚动轴承的主轴部件: 这类主轴转速较高且常恒定不变,通常采用角接触球轴承。
4)采用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主轴部件: 滑动轴承因其具有良好运转平稳性和抗振性(阻尼大)等滚动轴承难以替代的优点,在精密机床(如磨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3.3动力系统设计机械动力系统设计的一般程序是:1.机构选型: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工作机构对动力、传动比或速度变化的要求,以及原动机的工作特性,选择机械传动系统所需的机构类型。
2.拟定传动系统总体布置方案:根据空间位置、运动和动力传递路线及所选传动机构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合理拟定传动路线,安排各传动机构的先后顺序,以完成原动机到工作机构之间的传动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
3.选择电动机,确定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4.总传动比分配:根据传动系统的组成方案,将总传动比合理分配到各级传动机构。
5.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机械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主要指各级传动比、各轴的转速、转矩、功率等。
6.确定机械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通过各级传动机构的承载能力计算,确定主要参数。
在此基础上,进行传动零件及传动系统主要几何尺寸计算,最后绘制出传动系统运动简图及总装配图。
3.4支撑机构设计支承系统的分类:梁类:一个方向的尺寸比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大得多的零件,如床身、立柱、横梁、摇臂、滑枕等。
板类:一个方向的尺寸比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小得多的零件,如机床的底座、工作台、刀架等。
箱类:三个方向的尺寸大致一样的零件,如机床的箱体、升降台等。
框架类:如支架、桥架、桁架等。
支承件的变形一般包括自身变形、局部变形和接触变形支承系统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支承件的截面形状2) 合理设置肋板和肋条纵向隔板主要用来提高支承件的抗弯刚度;横向隔板主要用来提高支承件的抗扭刚度;斜向隔板既可提高支承件的抗弯刚度,又可提高抗扭刚度;纵向隔板必须布置在支承件的弯曲平面内才会显著提高抗弯刚度。
3)合理开孔和加盖 4)提高支承件的局部刚度5)提高支承件的接触刚度支承系统的热变形: 机床工作时,电动机输入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途径,最后都变成热。
这些热量:一部分由切屑、冷却和润滑油带走,一部分向周围散发,一部分使工件升温,一部分使机床升温。
措施:散热和隔热;均热3.5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部分和被控制对象组成。
控制部分是接受指令信号和被控制对象的反馈信号,对被控部分发出控制信号。
被控部分接受信号发出反馈信号,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实现被控运动。
给定环节:给出与反馈信号同样形式和因此的控制信号,确定被控对象“目标值”的环节。
此环节的物理特性决定给出信号可以是电量,非电量,也可以是数字量或模拟量。
主要包括:1)测量环节:用于测量被控变量,并将被控变量转换为便于传送的另一变量的环节。
例如电位计将角转为电压信号,测速发电机将转速转为电压信号。
2)比较环节:将输入信号x(s)与测量环节发出有关被控变量Y(s)反馈量信号B(s)进行比较的环节,得到一个小功率的偏差信号,如幅值偏差,相位偏差。
3)校正及放大环节:为实现控制必须将偏差信号校正,进行功率放大推动执行环节。
4)执行环节:接受放大环节的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按照预期规律运动的环节。
控制电机主要有三种:步进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
位置检测装置是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是检测位移和速度,发送反馈信号,构成闭环控制或半闭环控制。
4.机械系统设计步骤4.1执行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是机械总体方案设计的核心,也是整个机械设计工作的基础。
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好坏,对机械能否完成预期的功能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保证设计时提出的功能目标2)足够的使用寿命和强度、刚度要求3)各执行机构应结构合理、配合协调执行机构的型式设计即根据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要求,针对不同的执行构件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选择合适的执行机构。
1)满足执行构件的工艺动作和运动要求。
2)尽量简化和缩短运动链,选择较简单的机构。
3)尽量减小机构的尺寸4)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5)考虑动力源的形式6)使执行系统具有良好的传力条件和动力特性7)使机械具有调节某些运动参数的能力8)保证机构的安全运转4.2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选择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设计机械产品是否先进合理、质高价廉及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完成了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的预选型后,即可根据执行机构所需要的运动和动力条件及原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进行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过程:1)确定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2) 选择传动类型。
3)拟定传动链的布置方案。
4)分配传动比。
5)确定各级传动机构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几何尺寸,计算传动系统的各项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为各级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传动系统方案评价提供依据和指标。
6)绘制传动系统运动简图。
原动机的选择原动机的选择,主要根据机械系统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粉尘、酸碱等)、工作特点(起动频繁程度、起动载荷大小等),并考虑各种电动机的特点及供应情况等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