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生-抗菌药物的药学特征--协和医院

合集下载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14元环— 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地红 霉素
15元环— 阿齐霉素
16元环— 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 柱晶白霉素,米欧卡霉素
抗菌作用——主要用于需氧G+菌,支原 体,衣原体,军团菌,流感杆菌,卡 地莫拉菌,淋球菌(新大环内酯药)
16元环一般对耐红霉素的葡萄球菌 仍有效。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用途
治疗成功!
战争胜利!
合理用药的定义
有效 安全 适当 经济
安全 有效 经济
合理是相对于不合理的!
药物不合理应用
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降低药物疗效 引发不良反应 浪费医药资源 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 患者使用的药物过多 一次处方量过大 超适应证用药 偏爱价格昂贵药物与新药 滥用抗生素以及患者不适当的自我疗法等
治疗G+菌感染可选用的药物
1)主要抗G+阳性菌的抗菌药
青霉素类:青霉素G,青霉素V 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苯唑西林,邻氯西林,
氨基糖甙: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阿贝卡星
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大环内酯类:一代:红霉素,柱晶白霉素,
氟喹喏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短疗程 在可能情况下降阶梯
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pheRs) 氨基酰-t-RNA合成酶 SAH/MTA核苷酶 二氢新喋呤醛缩酶
----Abstsacts 42nd(CAAC San Diago) sept.27-30.2019
脂肽(daptomycin):已进入三期临床 寡糖(ziracin) 噻唑基肽(GE-zzfo)
武器性能
头孢菌素各代性质比较
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4代>3代>2代>1代

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抗生素

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抗生素
.其 仙 0.5+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阿奇霉素
3.希舒美 2# p.o tid 口服阿奇霉素 0.25/片
4.舒美特 首次 1.0,第二天开始 0.25 qd 0.25/片 口服阿奇霉素
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作用很强。一般不单用抗炎。红霉素可作为军
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
及结肠炎,
白喉带菌者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反应,肝损害。
五、 氨基苷类:
1.创 成 0.3+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硫酸依替米星 50mg/支
4. 益保世灵 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唑亏 1.0/瓶
5. 可赛舒 2.5+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 1.5/瓶(三代)
6. 康利必欣 3.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1.5/支
时可出现症状加重即“赫氏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 肾上腺素 1 mg i.m
2. 地塞米松 10mg i.v
3. 吸氧
四、 大环内酯类:
1.亦欧青 0.5+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阿奇霉素 一般五天一个疗程
5.硫酸庆大霉素 16-24 万 u/天 i.m
6.丁胺卡那 0.4+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 硫酸阿米卡星 2ml:0.5g:支

药师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

药师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
2 服务性 药师与患者的沟通, 主要是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 向患者提供药品信息,指导其合理用药,实质上是药师 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5.3 社会性 人际沟通是复杂的社会活动,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 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不例外。 6、药患沟通的主要问题 6.1 沟通障碍 情感因素、不信任、不愿意听取别人意见、听觉视 觉障碍、文化背景差异。 6.2 听不懂、记不住 患者在听后的 60min 之内会忘掉 90% 的信息! 6.3 不执行:患者依从性差
二、改善、加强药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1、良好沟通的 6 个要素 积极倾听;使言、行保持一致;避免使用医药学的
1
!
!
专业术语;除去妨碍因素;给交 流创造良好的环境;带着爱心 与患者沟通。 2、药师与患者进行沟通 交流的关键步骤 交流前的准备→问候与介 绍→与患者对话→回顾确认→沟 通结束 2.1 交流前的准备工作 在药师小组讨论中通过对信息的分类和整理,设定 交流目的,必要时准备模拟会话场景实施患者交流。 2.2 问候与自我介绍:良好交流的开端 2.3 对话: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用药监护有效性 的交流技巧 2.3.1 互动式 / 开放式问题技巧——药患沟通对话 过程中常用的提问方式 2.3.2 焦点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 ①封闭式提问方式,如:药师问:您的小孩能服用 粉剂吧?患者的母亲:能, 没问题。②开放式提问方式: “哪里不舒服?”, “觉得哪儿不好?”,“现在情 况怎么样?”。开放式提问—— 5W1H:who(谁)、 what(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儿)、 why(为什么)、how(如何)。 2.3.3 主要问题法(Prime Questions) —用药咨询三 个必需问题: ①“医生告诉你该药物是治疗什么疾病的”或“该 药帮你解决那些问题” —探查患者是否熟悉用药目的。 ②“医生告诉你怎样服用”或“具体服药方法是什 么” —探查患者是否熟悉用药方法。 ③“医生告诉你服药后可以有哪些改善”—探查患 者是否熟悉治疗目标。 2.3.4 慢慢来 / 互动技巧—针对沟通中听不懂、记 不住的情况 逐渐给患者增加信息;构建互动的对话和采用一定 的教学方法来积极地参与患者的教育过程;了解患者对 信息的掌握度;沟通中测试患者是否掌握用药方法和最 常见不良反应。 2.3.5 沟通障碍应对技巧 —分清障碍类型 ①功能性障碍;②情感性障碍 2.3.6 对复诊患者进行评估的“3C”方法和评估顺 应性问题的 RIM 模型 对复诊患者进行评估的“3C”方法,采用 3C 方法 针对所有来复诊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评估与宣教 控制程度(Control):根据客观检查结果(如血压 和波动范围)和主观结果(如头晕、夜间排尿等)来评 价患者慢性疾病的控制程度。

药师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

药师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
13
互动式/开放式问题技巧—药患沟通对话过
程中常用的提问方式

焦点式提问(focused question) 封闭式提问(closed-ended question) 开放式提问(open-ended question)
14
焦点式提问方式
药师:“和以前用过的药相比,效果差别 大吗?”
“头疼、肚疼是吧?那么,先说说 头疼吧。”
3
1.1
一个简单的沟通模式
1.2
沟通的类型: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
4
1.3 “药患”沟通的意义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收集患者的信息,积累药学服务经验
5
1.4 良好沟通的效果
提升药学 服务成果
药师工作价 值得以体现 提升患者满意度
6
1.5
药患沟通的特点:专业性 服务性 社会性 药患沟通的主要问题:沟通障碍 听不懂、记不住 不执行
25
用药咨询中探查不良反应症状的技巧
借鉴医疗会诊技术中七个具有针对性的和开放式的问题, 以帮助判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是否和药物治疗有关。

开始时间:这种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持续时间:你出现这个问题多长时间了? 背景:这个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性质:感觉如何?
数量:多长时间一次? 治疗:你怎么处理的? 相关症状: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20
慢慢来/采用互动技术—针对沟通中听不懂、
记不住的情况
逐渐给患者增加信息 构建互动的对话和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积
极地参与患者的教育过程;
了解患者对信息的掌握度
沟通中测试患者是否掌握用药方法和最常见 不良反应

[医疗药品管控]临床药师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

[医疗药品管控]临床药师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

(医疗药品管理)临床药师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临床药师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韩勇陈东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教研室提要临床药师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需要熟练掌握许多专业技术和技能,其中最重要却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技能之壹,就是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技能。

当医务人员为患者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而患者却因未能坚持遵医嘱,导致治疗失败或收效甚微时,医务人员常因“白费功夫”而感到沮丧和无奈,其实患者依从性差往往是医务人员未重视和患者沟通交流的结果,临床药师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主要目的于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所有和药物治疗关联的问题,沟通的成效取决于临床药师是否掌握壹定的沟通交流技巧,本文介绍了有效沟通交流的壹些基本技巧,包括:互动式/开放式问题技巧、主要问题法、慢慢来/互动技巧、沟通障碍应对技巧、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四象限模型交流法”、探查症状的“七个主要症状问题”、“3C”评估法和评估顺应性问题的RIM 模型,且介绍了我院“用药咨询流程及技巧”。

关键词沟通交流技巧;用药咨询流程;互动式/开放式问题;反馈性反应技巧;四象限模型交流法临床药师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需要熟练掌握许多专业技术和技能,其中最重要却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技能之壹,就是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技能。

当患者于住院期间,医生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制定了正确的治疗方案,临床药师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动态剂量计算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等协助医生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且进行了严密的用药监护,患者出院之后却未能坚持遵医嘱,导致治疗失败或收效甚微时,医务人员常因“白费功夫”而感到沮丧和无奈,其实患者依从性差往往是医务人员未重视和患者沟通交流的结果,临床药师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主要目的于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所有和药物治疗关联的问题,沟通的成效取决于临床药师是否掌握壹定的沟通交流技巧,本文对此作壹个小结且介绍我院“用药咨询流程及技巧”。

1基本的沟通交流技巧1.1互动式/开放式问题技巧避免传统的药师“说”、患者“听”的交流方式,应该让患者积极参和到整个咨询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成效。

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为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及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与我院用药情况及用药目录,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分级原则1.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或合理的抗菌药物。

这类药物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 限制性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3. 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应从严控制使用。

二、分级使用管理办法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指导原则》中“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的有关要求合理选择。

具体办法如下:1. 一般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均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应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2. 严重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病原学结果证实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方可使用。

3. 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如:特殊病原体感染(MRSA、艰难梭菌、隐球菌等),可选用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特殊使用的药物治疗;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或科主任的同意方可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全科医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全科医生题库(2022)

(全科医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全科医生题库(2022)

(全科医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全科医生题库(2022)目录单元一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 (2)一、传染病防治............................................................. ..........................................................2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0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16四、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 ............................20五、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24六、处方管理............................................................. (32)单元二全科医学基本理论............................................................. (38)一、全科/家庭医学的主要概念与原则............................................................. ..................38单元三全科医疗相关知识............................................................. (48)一、常见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初步处理与转诊.............................................48二、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紧急处理及转运原则.............................................................74三、常见疾病的筛查、诊断与处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随诊.................................84四、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 ..................105五、基本技能............................................................. ..........................................................110六、全科临床思维............................................................. ..................................................113七、急救技能............................................................. ..........................................................114八、基本操作............................................................. ..........................................................123九、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138单元四相关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 . (145)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 (145)第1页单元一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一、传染病防治A1型题(每一道试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现将法定传染病分为(C)A.三类共25种B.三类共30种C.三类共39种D.三类共34种E.两类共35种2.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B)A.鼠疫、炭疽B.鼠疫、霍乱C.霍乱、炭疽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3.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D)A.甲、乙、丙、丙B.甲、甲、乙、乙C.甲、甲、乙、丙D.甲、乙、乙、丙E.甲、乙、乙、乙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E.未分类5.2022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甲型H1N1流感(A)A.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B.从甲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C.丙类传染病,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D.丙类传染病,采取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E.甲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6.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A)A.流行性感冒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艾滋病D.病毒性肝炎E.麻疹7.传染病相关信息的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员不包括(D)A.医疗保健人员B.卫生防疫人员C.个体医生第2页D.执业护士E.医疗卫生机构8.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正确的做法为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若无网络覆盖,应当(A)9.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员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正确的做法为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若无网络覆盖,应当(C)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应于发现后(A)A.2小时内B.6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A)A.2小时和6小时B.6小时和12小时C.12小时和24小时D.24小时和48小时E.48小时和72小时12.与甲类传染病接触者的管理是(B)A.医学观察第3页B.隔离观察C.卫生处置D.紧急免疫接种E.药物预防13.以下关于传染病疫情的发现和登记,描述错误的是(D)A.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视为与纸质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须做好备份工作B.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某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C.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D.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记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仅保存3个月E.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某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的医疗救治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隔),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
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药物 特点与分类 时间依赖性(无PAE或 很短) 介于时间、浓度依赖之 间(有一定PAE) PK/PD参数 T>MIC 代表药物 β-内酰胺类、林可酰胺类、 恶唑烷酮类 糖肽类、大环内酯类、碳 青霉烯类、唑类抗真菌药 等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硝基咪唑类 两性霉素B
二、抗菌药物的药动/药效学
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 PD)
●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What the drug does to the body),着
重于研究剂量不药理效应作用关系,也就是药物的作 用机制以及药物浓度不药物效果、药物毒性的关系。 ●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参数包括体内外MICs、MBCs、FIC 、Sub-MIC、PAE、PALE、MPC、MSW以及体内的
抗菌活性 (MIC/MBC)
杀菌剂不抑菌剂 存在作用程度不速度的区别
杀菌和抑菌是相对的
足量药物及其组织穿透力为维持杀菌效能的
关键。
活性比较: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不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抗生素后效应 (PAE)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系指细菌不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
PK/PD:AUC/MIC
Cmax/MIC
T>MIC
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结合点
• MIC是体外药效学的量化参数,是体外抗菌作 用的定量指标,将MIC不药动学参数(体内) Cmax结合起来,则Cmax/MIC,迚一步表达了对 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所要求的峰浓度不最小抑 菌浓度的量化关系,动物模型不临床研究都证
FIC>1-2 无关效应
FIC>2 拮抗效应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联合杀菌曲线
联合用药的优点
1.取得协同抗菌作用
磺胺+TMP
青霉素+氨基甙类
两性霉素 B+氟胞密啶
2.处理混合性感染
3.减少耐药菌产生
4.严重感染的经验治疗
联合用药的缺点
1.丌适当联合,可能产生拮抗作用 2.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的可能 3.增加医疗费用 4.丌恰当使用可能增加耐药菌产生
AUC0-24/MIC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有 较好的PAE,峰浓度)
AUC0-24/MIC或 Cmax/MIC
杀菌曲线不抗菌药物分类
9.5 9.5
9.5
LogCFU
8.5
8.5
8.5
7.5
7.5
7.5
6.5
6.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5
control 1/4MIC
5.5
5.5
5.5
MIC 4MIC
4.5
4.5
4.5
16MIC 64MIC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选择性毒性是抗菌药物作用的基础
转 肽 酶
转 肽 酶 beta-lactams
Linezolid, tetracyclin, aminoglycoside
Macrolide, streptogramin, clindamycin
抗菌活性 (MIC/MBC)
MI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 18-24小时后,能抑制细 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 度。 MBC:体外培养基中孵 育18-24小时后,能杀灭 99.9%细菌的最低抗生 素浓度。
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
抗菌药物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联合药敏指数(FIC)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指数=MICA药联用/MICA药单用+MICB药联用/MICB药单用 FIC<0.5 协同效应 FIC>0.5-1 相加效应
mycoplasma
G(+)B G(-)EB
G(+)C
万古霉素 chlamydia others spirochets G(+)B mycoplasma G(-)B G(-)EB spirochets
G(-)C G(+)B
G(-)B
G(-)EB
抗生素针对菌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抗菌谱
青霉素 青 霉 素 G 青 霉 素 V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阿 氨 莫 苄 西 西 林 林 氨 舒 苄 巴 西 林 坦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替 克 拉 卡 维 西 酸 林 哌 他 拉 唑 西 巴 林 坦 哌 拉 西 林 碳青霉烯类 厄 他 培 南 比 阿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美 罗 培 南 氨 曲 南 氟喹诺酮类 环 丙 沙 星 氧 氟 沙 星 培 氟 沙 星 左 氧 氟 沙 星 莫 西 沙 星 吉 米 沙 星 苯双氯萘 唑氯唑夫 西西西西 林林林林 阿克 莫拉 西维 林酸 替 卡 西 林
也 有 药 物 持 续 时 间 概 念
既 有 药 物 浓 度 的 概 念
表 示 进 入 体 内 药 物 总 量
感 染 治 疗 效 果 与 抗 生 素 进 入 体 内 量 有 关, 多 成 正 比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与时间关系不密切 PK/PD参数:Cmax/MIC AUC0-24/MIC也可
以致发生毒性反应,一些肾毒性抗菌素尤易发生
此种情况;因此肾功能减退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给药方案是使抗菌治疗有效而安全的重要措施。
肾功减退时抗菌药物剂量调整的依据
肾功能损害程度
抗菌药物对肾毒性的大小 药物的体内过程,即药动学特点 药物经血液透析戒腹膜透析后可清除的程度 药物半衰期是调整用药的重要依据 因个体差异,肾功严重受损者最好迚行血药浓 度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62.5 62.5-125 125-250 250-500 >500
AUC/MIC
时间依赖性抗菌作用(T>MIC)
100
80
60
40
PSSP PISP-PRSP H. influenzae
20
0
0
20
40
60
80
100
T>MIC (% )
AUC
菌作用,幵用PK不PD参数综合描述药物抗菌特 征,以期优化给药方案,使抗菌疗效极大化、丌 良反应最小化、幵避免细菌耐药性出现。
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结合点
PK/PD—药代条件下的药效
Parameters:PK:Cmax、AUC、T1/2
PD:MIC
( MIC50, MIC90, MIC mode, MIC range)
微生物 革兰阳菌 甲氧西林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甲氧西林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MSCNS)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MRCNS) 链球菌A、B、C、G族 0 0 +
0
+
+
0
+
+
0
+
+
+
+
0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Joseph M.Blondeau et al.Antimicro.Agents and Chemotherapy,Feb.2001,p.433-438
耐药选择窗 ( Mutation selection window, MSW)
Serum or tissue drug concentration
MPC新概念
现行以MIC为根据的抗菌治疗立足于“消除感染”
,为防止突变株出现和迚而被选择形成耐药菌群,
在新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在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和
分枝杆菌的研究中提出“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新概念。
MPC不MSW的概念

MPC概念:防止第一步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增殖所 需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 在此浓度下,病原菌必须同时发生两种突变才能 生长。 戒者 – 在一个菌群中,对第一步耐药变异菌株的最小抑 菌浓度。 MSW概念:在MIC不MPC之间的浓度范围。
三、特殊人群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肾功能减退患者
肝功能减退患者 老年患者 新生儿患者
小儿患者
妊娠期 哺乳期患者 透析患者
参考国外文献为主,如新生儿、小儿、妊娠期(FDA)
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肾功能减退的感染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时,主要 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及代谢产物可在体内积聚,
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 (给药方案)
感染部位浓 度
药效学
• 临床效果
• 细菌清除
• 患者依从性 • 耐受性
• 耐药产生
基本概念
1. 抗菌谱
2. 抗菌机制
3.抗菌活性(MIC/MBC) 4. 抗生素后效应(PAE) 5. 抗生素联合
抗菌谱(Antimicrobial spectrum)
> MPC 疗效佳,无突变 MSW 疗效可,易突变 < MIC 无效,亦无突变
MPC
Mutant Selection Window
MSW MIC
Time post-administration
MPC和耐药选择窗
药效学理论的延伸。
对临床治疗和防止耐药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 目前尚在体外试验和理论探索阶段,需要在活 体和临床病人中迚一步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