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复习提纲与测试题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提纲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提纲第一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基础)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a.主要靠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期。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越大,____________越小,____________越低。
2.细胞核____________有限。
细胞不能无限小的原因:细胞基础代谢必须一定的_________和___,须占据一定的空间。
个体发育的基础?二、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生物 (体、生殖)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 和 的变化。
例如:减数分裂 细胞的增殖方式,是否存在细胞周期,为什么? 三、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 从一次 开始,直到 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 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表示方法: 期在前, 期在后;持续时间:分裂间期 分裂期。
③“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实验,应选择 期所占比例大的生物材料2、有丝分裂的过程:熟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②a.DNA 加倍时期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b.染色体数目加倍时期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c.DNA 和染色体数减半均在_____(时期)____(开始或最后),原因 。
d .染色单体形成于 期,原因_____________;出现于 期,原因_____________,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消失于______期,原因_____________。
③以下现象发生的时间:a.中心体复制时期_____,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____;出现细胞板的时期 ;b .核糖体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 ;高尔基体发挥作用的时期 ;着丝点分裂c .抑癌药物的作用时期:抑制DNA 复制 ,抑制纺锤体形成: ;d .观察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的三个时期 ④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 分裂过程中能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曲线:4、绘制体细胞(2N=4)有丝分裂图像 植物细胞中期 植物细胞后期 动物细胞后期5、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复习提纲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1.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_____的,如拉弓时,手对弓一个力,手也会感到疼,说明弓对手也产生一个___。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如弓被拉弯。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如箭被射出去。
4.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不同,作用效果_____。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______________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1.弹力:(1)弹力:因物体发生_________而产生的力。
(2)测量: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___。
②正确使用a.了解量程:待测力的大小应在_____之内;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b.明确分度值:两个相邻的刻度线表示多少N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c.校零:指针与零刻度线_____;d.注意方向: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e.读数: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如图:弹簧测力计对小车的拉力是____ N。
2.重力:(1)定义:由于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___力的作用。
(2)大小。
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关系: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_________。
③公式:G=___或g=___。
(3)方向。
①总是_________。
如图画出杯子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②应用:用_______指示重力的方向。
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4)重心。
①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②位置: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上。
(5)提高稳度的方法。
①增大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六七八章复习提纲.docx

第六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_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吋候,总保持________ 状态或___________ 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___ 定律。
我们把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能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如急刹车人上身往倾,车启动时人上身往_____________ 倾)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_ 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等无关。
惯性不是力,而是性质。
因此在叙述时不能说成“由于惯性作用”、“由于惯性力”等。
二、力的合成: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力的方向跟较_____ 的那个力相同。
三、二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__________ 。
作用在—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_____ , 方向___________ ,并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第六章复习提纲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体中所含_________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_表示。
3、物体的质量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______性。
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 ),比它大的单位是___( ),比它小的单位有___( )、_____( );1t=_______kg、1kg=_______g、1g=_______mg。
5、用_____测物体的质量时,(放)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调)要使横梁平衡,应调节_______。
调节前,(归零)游码应放在_____左端的_______上。
(测)测量时,(左物右砝)物体应放在_____盘,用_______向______盘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______,直到横梁平衡。
(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6、使用天平时要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_________;(2)用镊子加减砝码时要__________;(3)保持天平_____、_____,不要把_______的物体和_________直接放在盘上,也不要把______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7、要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应先称出______的质量m1,然后再测出___________的总质量m2,则液体质量等于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性,不同种类的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
9、密度公式写作________,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
1g/cm3=_______kg/m3。
其变形公式有质量公式__________和体积公式_________。
10、水的密度是_________,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归纳及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归纳及检测(含答案)第六章:电流、电压和电阻1. 电流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公式:I = Q/t2. 电压电压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V)。
公式:U = W/Q3. 电阻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公式:R = U/I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当温度保持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U = IR5. 串联电阻串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依次连接起来。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公式:R总 = R1 + R2 + R3 + ...6. 并联电阻并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到一个节点上。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倒数的和的倒数。
公式:1/R总 = 1/R1 + 1/R2 + 1/R3 + ...7. 电阻的材料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电阻率有关。
电阻率是材料的特性,单位是欧姆·米(Ω·m)。
铜是常用的导体,具有较低的电阻率。
铂是常用的电阻丝,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8. 短路和断路短路是指电路中出现低电阻的情况,电流会趋向于经过短路处,绕过原来的路径。
断路是指电路中出现高电阻或开路的情况,电流无法流动。
9. 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仪器电流一般使用电流表测量,电压一般使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
10. 安全使用电器(1) 使用电器时应检查是否有损坏的插头、张松的电线等情况。
(2) 插拔插头应轻拿轻放,避免用力拉扯电线。
(3) 注意插座的负荷,不要过载使用。
(4) 不要用潮湿的手操作电器。
(5) 长时间不使用电器应拔掉插头,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检测题:1. 电流的单位是什么?电流的公式是什么?答: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公式是I = Q/t,其中Q是电荷的数量,t是时间。
2. 电压的单位是什么?电压的公式是什么?答: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归纳及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归纳及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归纳及检测(含答案)第六章知识归纳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力的示意图: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定义: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公式:G=mg(g=9.8N/kg,意义:1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N)力和机械作用点:重心(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定义:滑动摩察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滑动摩察力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察力越大.定义: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L1>L2的杠杆)费力杠杆(L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只要存在施力者就行,有没有受力者是没有关系的C.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行D.一定既有施力者,又有受力者,离开物体就谈不上作用力,就没有力了2.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2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并使其保持静止,则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A.2400NB.1200NC.0ND.600N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14.下列措施中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我国北方冬天路面结冰后,常在冰面上撒上些土渣,以免发生交通事故B.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镁粉,防止手从器械上滑落C.在鞋底上制出凸凹不平的花纹D.给车轴上加润滑油5.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一半C.天平可以看成是个等臂杠杆D.使用斜面不省力6.一等臂杠杆,左边挂一重物G,右边用斜向下的力,如图2所示,那么平衡时,F将()A.大于GB.等于GC.小于GD.无法判断图27.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3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图3A.60NB.80NC.120ND.360N8.在图4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图49.如图5所示,不考虑滑轮重及摩擦力,物B重20N,A为一动滑轮,绳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时,所用拉力F为()A.20NB.40NC.30ND.60N10.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图5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11.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2.在北方,下雪后,山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增大摩擦力B.减小摩擦力C.保护轮胎D.使雪快速熔化13.某小朋友想用40N的力提升60N的重物,他不能选用下列哪种机械()A.杠杆B.定滑轮C.轮轴D.斜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4.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___________,而且形变越大___________.15.如图6所示是列车上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若把手推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___________;此时手推车可视为__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图616.人的前臂是一个费力杠杆,这种结构给人带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7所示,用F=6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N,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18.小明做“筷子提米”的实验:他在杯中装入大半杯大米,将筷子插入米中,竖直向上提,发现米不能被提起;后来他在杯中加少量的水,过一会儿再竖直向上提,发现可以将米图7提起来并能在空中静止,小明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最终将米提起.19.某人用4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着一重为100N的重物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N,方向是______;当重物在同一水平面上以0.5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N,方向是向_______.20.用20N的力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加到30N,则手与油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21.画出图8中斜面上球受到的重力.22.作出图9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23.画出图10中最省力的绕法.四、实验题(8+8+4=20分)图8图9图2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11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m/g重力G/N(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2)图11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1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1001202*300345005图1125.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根据现有知识,你认为原因是:.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压力大小有关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1)小杨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12所示.他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小杨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次数压力接触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测力计示数/N一个木块木板平放很慢1一个木块木板平放慢2一个木块木板平放较快3图12(2)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a.表面平整的长木板;b.斜面;c.硬纸板;d.毛巾;e.天平;f.带钩的长方体木块;g.弹簧测力计;h.直尺.要验证猜想B的正确或者错误,你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填器材前面的字母).请在下方空白处画出你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2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13所示的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2)上面操作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图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实验小组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基础知识提纲默写及答案1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提纲默写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②2.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其中主要方式是。
细胞只有进行分裂才具有周期性。
4. 的细胞,从时开始,到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和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6.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7. ⑴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①分裂间期:主要完成和。
②前期:逐渐解体.逐渐消失.出现和。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③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上。
(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注: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④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注:染色单体消失。
⑤末期:和消失.和重新出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注: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简记: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⑵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9.①染色体的变化:②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着丝点间的关系:复制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复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10.回答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下列问题。
(1)核膜、核仁消失于期,重新出现于期。
始终看不到核膜、核仁的时期(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于期,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期。
(3)纺锤体形成于期,消失于期。
(4)DNA加倍是在期,原因是。
(5)姐妹染色单体产生于期,消失于期。
(6)染色体开始出现的时期是消失的时期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原因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7)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 1:2:2的时期是(8)动物细胞中心体复制的时期,前期中心粒的数目是,中心体的数目是。
11.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中国地理第五章第六章复习提纲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3、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季风区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西北地区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一、位置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柿;二、生态环境及治理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占25%;人口占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等。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P8活动1、2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课程
一、有关概念
1、课程
2、基础型课程
3、拓展型课程
4、研究型课程
5、国家课程
6、地方课程
7、学校课程
8、课程目标
9、课程设计
10、教学计划
11、教学大纲
12、课程实施
13、课程评价
二、有关知识点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3、课程目标的依据
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5、教学计划的构成
6、教学大纲的构成
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8、教科书的作用
9、课程实施的结构
10、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
11、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
12、泰勒的“评价原理”的七个步骤
13、泰勒的“课程原理”的四个步骤
14、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
15、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步骤
16、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三、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课程评价理论进行课程评价
本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___________。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工具性课程
2、主张评价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而非预期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______________。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3、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被称作________。
A、广义的课程
B、狭义的课程
C、智育
D、教学内容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____________。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三者都是
5、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社会中心课程
二、填空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进素质教育,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3、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和儿童。
4、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______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5、课程评价的C I P 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______和成果评价。
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和教科书。
7、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______、探究学习。
8、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_三个层次构成。
三、判断题
1、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2、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程目标的依据。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