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选型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摘要: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赋予建筑物一个支撑骨架,结构设计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物的空间性以及合理性,同时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关注建筑物能否实现预定功能和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根据工作实践经验。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处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问题这对于高层建筑设计、施工使用都是十分重要。
在目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普遍不重视结构选型的决策工作,同时自身也是缺乏完成和统一的整体,仅上部结构土建造价单一或者几个易于转换成计量单位评估定量指标进行决策。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影响因素不确定,结构选型决策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自身包含大量的确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结果决定结构型式,这也需要对诸多因素进行大量分析。
一、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问题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要考虑工程造价以及投资能力还要考虑对建筑功能的适应性、施工条件以及工期。
同时还要分析地形和地貌等条件。
合理结构型式主要是通过多个目标进行决策,将诸多因素统一协调产生,设计人员也是要正确的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选型。
由于缺乏处理模糊概念,这就使得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不能够达到应有的取值范围,这样就导致决策结果不能够真正的满意。
二、影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因素(一)结构受力合理性结构设立合理性主要包括可靠抗震性和有效抗风向,因此,高层建筑物应力分布要合理。
结构选型一定要保证结构体系的受力合理,要根据力学要求比较各种结构体系的优点进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结构体系,结合影响因素并且进行具体分析,在水平荷载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是有着重要作用。
具体到非地震区,起着控制性作用的水平荷载就是风荷载,在风荷载的作用下高层建筑可能会出现层剪位移过大,甚至会导致结构体系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整个结构摆动过大,因此,在非地震区尤其是风荷载较大的地区,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对风荷载作用引起重视。
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选型(2012)

传给基础竖向体系的作用是承受竖向荷载,水平荷载要求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也要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高层建筑结构类型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侧移成为高层建筑的控制指标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梁、柱尺寸的估算高层建筑结构类型(以材料划分)混凝土--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高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的应用钢筋混凝土与纯钢结构相比,整体性好,刚度大、侧移小,耐腐蚀、耐火,维护费用低,造价低于钢结构。
但材料强度低,因此自重大,地震作用大。
新结构体系广泛应用:巨型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侧移成为高层建筑的控制指标以悬臂构件为例,由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与建筑的高度成正比;由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位移则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轴力N = WH 弯矩M =qH2 /3 侧移Δ=11qH4 /120EI过大的侧移会使人感觉不适;会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出现裂缝、损坏;甚至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损坏。
因此,必须把结构的侧移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一. 房屋的体形1. 抗风要求(1)平面形状对称平面:尽量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椭圆形等双轴对称的平面。
以避免由于平面形状不对称在风荷载作用下所发生的扭转振动。
流线型平面:采用流线型平面可以降低风对高层建筑的作用。
例如法国的法兰西大厦采用椭圆形平面,经过计算其风荷载比矩形平面约减少27%。
一般情况下,圆形、椭圆形等流线型平面,与矩形平面相比,风荷载约可减少20%~40%。
(2)立面上小下大的截锥状体型:减少上部风载,减少风载引起的倾覆力矩和位移。
经计算,40层楼,当采用立面倾斜8%的角锥状,其侧移可比棱柱体减少约50%。
建筑的高宽比应符合我国的规范要求透空层:利用高层建筑的设备层等形成透空层,减少风压倾斜的竖向构件:对刚度十分有利。
建筑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最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其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柱、梁和楼板组成,具有高强度、刚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分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不同的变种。
根据具体的建筑设计要求和地震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钢结构:钢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
钢结构可以采用梁柱框架结构、桁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形式。
在大跨度和复杂形状的高层建筑中,常常选择钢结构。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构件内引入预应力拉索或钢束,在无外力作用下使混凝土构件受到的预压力,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结构类型。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柱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框体结构等。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4.综合结构:综合结构是多种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一种建筑结构类型。
常见的综合结构形式包括筒体-框架结构、筒体-钢结构和筒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综合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构件组合和分布,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功能和形态要求。
在选择高层建筑结构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抗震性能:高层建筑特别需要考虑抗震性能,选用能够满足地震设计要求的结构类型。
2.经济性:高层建筑结构对建筑成本有很大影响,需要选用经济性较好的结构类型。
3.施工性:结构类型要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能够适应现场施工的要求。
4.可持续性:结构类型要注重节能和环保,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5.功能性:结构类型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如大跨度空间、开放式设计等。
某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

某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摘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其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跨结构和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阐述了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和优化关键技术。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节点构造;设计优化由于建筑造型的多样化程度日显、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来更新、更高的要求。
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增加结构空间净空高度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跨结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结构的各自优势,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结构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某工程结构设计为例,阐述了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及设计优化关键,与同行交流。
一、工程概况某工程扩大初步设计。
该项目含两幢高度147米的写字楼和两幢135高度米的公寓楼,以及占地面积105m×177m的地下车库及下沉式地下广场,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
其中,办公楼:地下3层,地上25层,建筑总高度147m,采用筒中筒结构体系,地下及地上3层外框筒柱采用钢骨混凝土。
公寓:地下3层,地上27层,建筑总高度135m,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
二、结构选型及计算分析1.结构选型。
由于建筑物地上三部分刚度差异较大,难以作为整体结构设计,因此把地上作为4栋不同的建筑物分别设计。
大底盘地下室按多塔结构计算,以考虑上部建筑物对其影响。
写字楼系乙类建筑,设计耐久年限100年,故抗震措施按9度设防,设计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取1.2。
层高3.8m,标准层层高3.2m。
该楼使用荷载较大,使用荷载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将导致非常大的梁柱断面,严重影响建筑使用空间,以致不能满足后期使用要求。
最早曾提出过采用纯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宽扁梁来解决外柱至核心筒的距离较大的问题,梁高控制在800,经过stawe计算,梁宽需要800以上,梁配筋:支座不小于14ф25,跨中要大于或等于10ф25。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及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及设计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功能俱全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建筑师为了建筑立面美观和艺术上创新,常常使得建筑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复杂不规则,建筑体型日趋多样化。
本文针对日益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选型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结构设计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functioning of thehigh-rise building is more and more, and the architect for the building elevation beautiful and artistic innovation, often made of building plane shapes and stereo space complex shape irregular, building size becoming more diverse.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and selection problems are analyzed.keywords: high building; the structural type; structure design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高层建筑高度、规模、投资与复杂性等逐步增大,结构选型所面临的对象及其所处环境、需考虑解决的问题及所用的知识日趋复杂,结构选型的难度与重要性增大、时间增长,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增加。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通常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它不仅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的要求,而且要从建筑设备安装、结构选材方面进行考虑。
新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规比较-结构所资料

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 响的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 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 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 高度的混合结构及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 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 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 建筑不应大于0.85。
3.4.6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 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 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 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 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3.4.7 艹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 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 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1.第3.4.3~3.4.7条对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性提出限制条件。 2.结构方案中仅有个别项目超过“不宜”的限制条件,结构 虽属不规则,但仍可按规程有关规定计算和采取相应构造 措施;若有多项超过“不宜”的限制条件,此结构属特别不 规则,应尽量避免,并采取比规程规定更严格的措施。参考 《超限高层抗震审查要点》,以下两种情况都属于特别不 规则: 1)超过3.4.3~3.4.6、3.5.2~3.5.6条中三项“不宜”限制 条件;2)具有表3.1.4(略)所列的一项不规则; 3.不规则程度超过“特别不规则”条件较多,属严重不规则
3.4.3 抗震设计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图3.4.3略); L、l等值宜满足表3.4.3的要求; 3.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及选择论文

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体系及选择探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且建筑高度也随之增加,建筑类型与功能的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的更加多样化,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本文介绍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体系及选择。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选择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and building height also will increase, building type and function of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n much more diverse, high-ris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is also more and more become a structural engineer design main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he serengeti. this paper introducesthe system and choice of top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structure.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choice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国内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1.1 框架结构以梁、柱等线形杆件组成的骨架作为主要抵抗外荷载的结构即为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适应于非地震区的多层和层数不多的高层建筑。
高层结构设计体系选型与优化研究

高层结构设计体系选型与优化研究【摘要】对于同一个设计,不同的结构工程师可能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选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实现同一设计目标,使得最终的经济性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
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对结构材料、结构体系以及基础形式等进行比选和优化。
【关键词】高层;优化;设计结构体系是指结构在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时的传力途径及构件的组成方式。
竖向荷载由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传递到基础,而水平荷载则由抗侧力体系传到基础。
在高层建筑中,抗侧力体系的选择与组成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考虑及决策重点。
1. 高层建筑按结构材料划分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协同受力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
它具有取材丰富,造价较低,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结构造型灵活,整体性能好等优点。
由于这些优点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我国传统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的高层建筑中占主导地位。
1.2 钢结构体系。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构件截面小,工厂化生产程度高,施工方便,建设周期短,大跨度、大空间、多用途等特点。
同时它也具有结构材料较昂贵,造价较高,钢材易于锈蚀,日后维护费用高,防火性能较差,设计施工技术较复杂等缺点。
1.3 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
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将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两者并用,互相取长补短,既充分利用了钢构件具有的材料强度高,截面尺寸小,能提供较大跨度空间的优点,也利用了钢筋混凝土墙体或筒体具有的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较高的抗震承载力等优点。
1.4 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包括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混凝土内含型钢的劲性配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
2. 高层建筑按结构形式划分多层及高层建筑中传统的、广为应用的是框架、剪力墙、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高度较大的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的是框架一筒体结构、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及多筒结构等结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2 体系特点
1)建筑特点 综合体建筑的功能要求 ① 框 架:提供大空间,建筑布置灵活。 ② 剪力墙:间距较密,空间小,建筑布置不灵活。 2)结构特点 ① 框 架: 结构延性好,主要承担竖向荷载。但抗推刚度小。 ② 剪力墙:抗推刚度大,抗侧承载力高,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 3)变形特点 ① 变形协调
a 通过刚性楼盖协调筒体与框架的变形 b 变形状态同框--墙体系
墙筒为弯曲变形,框架为剪切变形。
3.7.3 刚臂设置原则
1)布置:在设备层或避难层。 2)形式:钢筋混凝土实腹梁,空腹梁,桁架或钢桁架。 3)位置:一道--顶层;多道--每20层左右等间距 4)平面:方形--纵横两方向 长形--横向 圆形--沿径向 5)连接:沿楼层外圈框架设置一层楼高的圈梁或桁架。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3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选型
3.1.3 适用范围
高抗震烈度地区不宜使用
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 设防烈度 现浇结构 装配结构 9度 25米 不用 8度 45米 25米 7度 55米 35米 6度 60米 50米 非震区 60米 50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20层 钢结构 ≤ 30层 多用于住宅楼,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
楼盖类别 现浇 非抗震 L 60 L/B 5 6度 7度 L 50 L/B 4 40 8度 L L/B 3 30 9度 L L/B 2
装配整体
50
3.5
40
3
30
2.5
--
--
③ 底层结构截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 (Aw+Ac)/Af
7度 二类场地 8度 二类场地 3%--5% 4%--6%
Aw/Af
3.5.5 实例分析
南京金陵饭店 地上39层,高108米
青岛保险公司 地下2层,地上19层,高65.9米
佛山百花广场
地下2层,地上48层,高156.3米
上海浦东银桥大厦
地下1层,地上28层,高98.6米
3.6 多筒--框架体系 3.6.1 体系构成
框架 + 多个筒体
3.6.2 体系特点
1)结构特点 ① 两个端筒 ② 芯筒加端筒 ③ 芯筒加角筒 2)变形特点 ① 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质
3)抗震墙竖向布置 ① 上下对齐,顶底连续 ② 顶层大空间中断的抗震墙宜在三层内逐渐减少减薄 ③ 抗震墙分段减薄,双面收进,每次减薄50~100, 且≤25%墙厚 ④ 墙上开洞面积≤6墙面面积,连梁高≥1/5层高 4)抗震墙的数量 ① 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沿每一主轴方向,不少于3片 ② 抗震墙的间距 L 和楼盖长宽比 L/B: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3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选型
3.1.4 柱网布置
1)工业建筑 a 内廊式:边跨 6~8米,中跨 2.4~3米。 b 等跨式:双跨时 6~12米,多跨时 6~8米。 柱距 6米,层高 3.6~5.4米。 2)民用建筑 a 柱距:小柱距--1 开间;大柱距--2 开间。 b 跨度:内廊式 6~8 + 2.1~3 + 6~8 等跨式 6~8 + 6~8 +6~8 3)特殊平面柱网 矩形 圆形 三角形 多边形
3.5.4 设计要点
1)芯筒尺寸 ① 沿平面各主轴方向,芯筒的高宽比:
非震区≤10 地震区≤ 8
② 芯筒应位于结构平面中心的对称位置 ③ 芯筒底层的筒壁厚度≥12n,且≥250。n--为总层数。 2)柱的轴压比限值 ① 相关因素: 轴压比是柱延性系数的最关键因素 延性系数--轴压比,箍筋特征,纵筋配筋率, 砼强度等级,柱身剪力 ② 结构规范限值
1.5%--2 % 2 %--2.5%
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
地上20层,地下1层,高72.4米, 标准层高3.3米
广东中山市国际酒店
地上19层,高75.5米
3.5 芯筒--框架体系 3.5.1 体系构成
框架 + 芯筒
3.5.2 体系特点
1)结构特点 ① 框架: 结构延性好,主要承担竖向荷载。但抗推刚度小。 ② 芯筒:抗推刚度大,抗侧承载力高,承担水平荷载。 抗弯、抗压、抗拉均优于单片墙 2)变形特点 ① 芯筒的变形性质
3.3 框支剪力墙体系 3.3.1 体系构成
底部框架 + 上部剪力墙
3.3.2 体系特点
1)建筑特点 综合体建筑的功能要求 ① 塔式主体,下部大空间 ② 塔式主体,下部裙房大底盘 2)震害特点 采用纵横墙承重的上部破坏轻 采用框架承重的底层破坏严重 应采取措施加强底部框架的刚度和承载力
3.3.3 设计要点
墙筒为弯曲变形,框架为剪切变形。
多筒--框架体系:两个端筒
② 变形协调
a 通过刚性楼盖协调筒体与框架的变形 b 变形状态同框--墙体系
3.6.3 构件受力状态
1)墙筒与框架的相互作用 ① 结构上部:为减小墙筒侧移,楼板对墙筒的水平力与荷载反向。 ② 结构下部:为减小框架侧移,楼板对框架的水平力与荷载反向。
2)构件分离体的外力 ① 框架:水平荷载上正下负,顶端受正向集中力。 ② 墙筒:水平荷载上小下大,顶端受反向集中力。 ③ 顶端剪力:框架和墙筒顶端水平剪力均不为零。 ④ 楼层剪力:框架楼层剪力最大值在(0.3 ~ 0.6)H 之间。
兰州工贸大厦
地上21层,地下2层,高93米,标准层高3.5米
深圳北方大厦
3.8.1 体系构成 主框架:柱--钢筋混凝土墙筒 梁--巨型梁 次框架:普通框架 体系1 --芯筒 + 外圈大型主框架 + 次框架 体系2 --多个墙筒当柱 + 巨型梁 3.8.2 体系特征 1)建筑特征:空间大,布置灵活,柱网层高变化多 2)结构特征 ① 小框架加大框架 ② 以筒体为骨架 3)变形特征 ① 体系1:芯 筒--弯曲变形 主框架--剪切变形 体 系--弯剪变形 ② 体系2:横向--弯曲型(墙抗推,梁不参与抗弯) 纵向--弯剪型(筒与梁形成强柱型主框架)
3)水平荷载和剪力分布规律 ① 框架水平荷载上正下负,顶端受正向集中力。 ② 抗震墙水平荷载上小下大,顶端受反向集中力。 ③ 框架和抗震墙顶端水平剪力均不为零。 ④ 框架楼层剪力最大值在(0.3--0.6)H 之间。 ⑤ 抗震墙顶端一段的水平剪力为负值。 ⑥ 抗震墙承担 80% 的水平荷载。
3.4.4 抗震墙布置原则
1)抗震墙的设置 ① 沿结构平面主轴线方向布置 ② 抗震墙的数量要适当 ③ 按照“分散 均匀 周边 对称”四准则布置 ④ 不宜布置单肢墙 2)抗震墙的平面布置
① ② a b c ③ ④ ⑤ ⑥ ⑦ 每个方向沿两条以上相距较远的轴线设置抗震墙 抗震墙的设置部位: 竖向荷载较大处 平面形状变化或楼盖水平刚度剧变处 楼梯电梯间及楼板较大洞口两侧 抗震墙应避开需要开大洞口的墙体位置 在独立结构单元端部,抗震墙距外墙<=8米 防震缝两侧不宜设成对的抗震墙 纵向抗震墙不宜设在独立结构单元的两端 抗震墙宜用 L T H 口 形
3)转换层处理
① 厚板式转换 板厚≥600. ② 梁板式转换 a 悬挑式 b 柱承墙 c 梁承墙 ③ 箱体式转换 上层楼板和剪力墙整体现浇成为箱体。
òÐ ½ å µ ª ã Ð ¿ Í Ç Ì Ï ×» ² ---ÐÐÐ ü
北京国际宾馆 地上21层,地下2层,高76米,长117米。
3.4 框架—剪力墙体系 3.4.1 体系构成
1)简单体型
① 结构布置 a 落地墙布置:集中在结构独立单元两端,封闭成筒体 b 落地墙间距:6度 7度 L≤30米,2.5B 8度 L<=24米,2 B c 托墙框架数量:非震区 < 全部横向竖构件的 2/3。 地震区 < 全部横向竖构件的 1/2。 d 结构独立单元长度:≤60米。 ② 转换楼盖 a 楼板:厚度≥200,现浇砼C30,形成箱体。 b 布置:转换层楼板不宜开楼电梯洞口。 ③ 托墙框架 a 楼层剪力分配:落地墙承担100%,框架柱另承担20%。 b 托墙梁截面:hb=(1/7--1/5)L, b≥2墙厚,b≥400。 c 托墙柱截面:hc=hb+(50--100), hc≥500. d 梁柱砼:≥C30.
侧向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剪切变形为辅。
② 变形协调
a) 通过刚性楼盖协调芯筒与框架的变形 b) 变形状态同框--墙体系
③ 最大层间侧移角的减小
层间侧移角下小上大,楼盖对侧移变形的协调
3.5.3 构件受力状态
1)并联体的连杆内力 ① 框 架:剪切型侧向变形。 ② 芯 筒:弯曲型侧向变形。 ③ 并联体:弯剪型侧向变形。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3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选型
框架结构特殊柱网
3.2 剪力墙体系 3.2.1 体系构成
1)全现浇剪力墙 2)大型板材墙 3)内浇外砌 4)内浇外挂
3.2.2 体系特点
1)建筑特点 空间小,室内整洁,无梁柱暴露 2)受力特点 竖向荷载下墙体受压 水平荷载下结构如同悬臂深梁,受弯--剪 3)变形特点 a 当层数较少,墙体高宽比<1时 墙体以剪切变形为主,侧移曲线呈剪切型 b 当层数很多,墙体高宽比>4时 墙体以弯曲变形为主,侧移曲线呈弯曲型 c 当层数一般,墙体高宽比1~4时 墙体具有弯--剪变形,侧移曲线呈弯剪型
3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选型
3.1 框架体系 3.1.1 构成
1)梁柱框架
2)板柱框架
3.1.2 特点
1)受力特点 竖向荷载下梁的弯-剪,柱的弯-压 水平荷载下整体倾覆,楼层剪力 2)变形特点 a 以杆件弯曲变形为主 a)框架侧移以整体剪切变形为主 b)梁、柱弯曲变形是框架侧移的主因 b 层间侧移自上而下逐层增大
a 刚性楼盖 b 非刚性楼盖
② 最大层间侧移角的减小
楼盖对侧移变形的协调
3.4.3 构件受力状态
1)并联体的连杆内力 ① 框 架:剪切型侧向变形。 ② 剪力墙:弯曲型侧向变形。 ③ 并联体:弯剪型侧向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