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教学案(含解析)
2011年一轮复习生物课时第50课时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 ppt课件

2020/12/27
11
泡化的薄壁细胞,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与正 常受精卵发育成的胚均有胚芽、胚根和胚轴。 (4)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环境中所有的微生物 细胞、芽孢和孢子。消毒是杀死物体表面的病原 微生物。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通常对培养基、培 养皿、接种环、三角锥形瓶,进行灭菌处理;对 花蕾、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请回答:
(1)配制诱导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分装后要进行
。接种前,要对人参根进行
。
(2)用于离体培养的根切块,叫做
。培养
几天后发现少数培养基被污染,若是有颜色的绒毛
状菌落,属于
污染;若是有光泽的黏液状
菌落,属于
污染。
(3)用少量
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取单细
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可
有效提高人参皂苷合成量。
(4)人参皂苷易溶于水溶性(亲水性)有机溶液,
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选用
方法,
2020/操12/2作7 时应采用
加热。
5
解析 (1)灭菌是指用强烈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
死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
2020/12/27
12
答案 (1)单核 镜检(显微镜观察) 醋酸洋红 (2)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3)液泡化 正常受精卵(或受精卵) (4)①②③⑥ ④⑤ (5)将试管苗移栽到经消毒过的培养基中生活一 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
2020/12/27
13
3.下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装置,请 回答问题。
2020/12/27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1单元 第课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第46课时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
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表乙: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________________。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_________和[ ]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__的调节([ ]内填序号)。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
其中,新芽形成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的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近十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__________键,称为________,细胞中是在________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复习教案

选修1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复习(教案)复习要点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2.PCR技术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复习过程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知识点讲解】1.实验原理(1)DNA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规律 2 mol/L NaCl溶液0.14 mol/L NaCl溶液DNA 溶解析出蛋白质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2mol/L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溶解度逐渐增大部分发生盐析沉淀溶解(2)DNA离。
(3)DNA与二苯胺沸水浴加热,呈蓝色。
2.操作流程(1)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2)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3)去除杂质: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4)DNA的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5)DNA的鉴定: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溶液变成蓝色【例题讲解】如图为菜花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流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菜花作为提取DNA的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研磨前,向研钵中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___,加入的物质a是_______。
(3)研磨液过滤后,应向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目的是______;也可以向滤液中加入嫩肉粉,目的是__________。
(4)鉴定DNA所用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_,鉴定实验中,A、B两支试管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有______。
【答案】(1)菜花中的DNA含量相对较高(2)使研磨充分洗涤剂和食盐(3)溶解DNA,析出不溶的杂质分解蛋白质(4)二苯胺A NaCL溶液和二苯胺试剂【解析】(1)原则上含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作为提取DNA的实验材料,只是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课时安排:2节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
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
3. 实验操作:植物叶片组织培养
教学步骤:
第一节课
1. 先从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入手,向学生讲解培养的植物组织可以用于植物繁殖、病毒检测等用途。
2. 继续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包括组织的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培养条件等。
3. 分发实验操作材料,让学生先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课
1.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植物叶片组织培养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3.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教学评价:
1. 利用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记录,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及时反馈。
2. 通过实验结果和学生的总结,评价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 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比如幼苗扦插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
2. 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植物的细胞工程教案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了一些细胞的知识,有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学习。
2.由于这部分知识是一个新的领域,与其有关的感性材料不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掌握。
2.课中利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虚拟实验演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实现该技术的直观化、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预期效果: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电子白板及翻板游戏的运用。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完善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预期效果: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的细胞工程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植物细胞工程(一轮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人教版选修3专题2的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是本节的重点,讲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基本原理,即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2.此技术不仅在知识上对必修课中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化和扩展,而且还为培育无病毒植株、制备人工种子、培养转基因植物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崭新的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前微视频(会声会影制作),利用移动学习,实现了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对课中学习奠定基础。预期效果:能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和预习的效果。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案+作业第十一单元教案5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

2018年《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案+作业第十一单元教案5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学案5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2.DNA的粗提取与鉴考纲要求定。
一、植物组织培养1.脱分化:由________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______的过程。
2.愈伤组织:细胞排列________而无规则,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呈____________的________。
b5E2RGbCAP 3.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____________继续培养,重新分化出________和________等器官的过程。
p1EanqFDPw 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________。
5.基本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错误!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_______→移栽成活DXDiTa9E3d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提取原理:(1>利用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________中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在2mol/L的该溶液中________溶解而________析出,在0.14 mol/L溶液中________溶解而________析出。
(2>DNA不溶于酒RTCrpUDGiT精,而________等杂质分子溶于酒精。
2.鉴定原理: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________试剂会被染成________。
三、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1.PCR技术的原理:利用了________原理。
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和结合。
5PCzVD7HxA 2.PCR反应的条件:一定的________,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________,四种__________,耐热的________,同时控制______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jLBHrnAILg 想一想细胞内DNA复制与细胞外DNA复制必需的酶是什么酶?四、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分离方法——________法和电泳法。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预测:专题11.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学生版)

名师预测1.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C.粗分离时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D.在血红蛋白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大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B.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小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C.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等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D.两者无法比较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和技术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提取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都必须用蒸馏水涨破细胞B.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一定要调查患者家系的情况C.与利用鲜酵母相比,等量酵母菌制成的凝胶珠发酵生产酒精更迅速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细胞为无色透明,可调节通光孔使视野暗一些6.下列关于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凝胶G75,其中“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克B.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C.用洋葱作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加入一定的食盐的目的是有利于溶解DNAD.制取细胞膜、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均以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7.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如果需要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变成蓝色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D.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8.如图是用除去DNA的滤液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首先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B.图乙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C.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连续收集D.图丙装置中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极移动9.PCR利用了DNA热变性的原理,PCR仪实际上也是一种能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资料① 专题三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

于对市爱美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用例1乙醇“绿色能源〞的备受关注。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已成为大势所趋。
〔1〕植物组织培养可实现玉米的大规模快速繁殖,图解如下,由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完整植物,这项技术利用了原理,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繁育,可以很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原因是。
A、B分别代表和,过程①、②分别表示和。
〔2〕在玉米组织培养过程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培育出的玉米植株个体都是纯合子B.A细胞全能性最高C.从外植体到A的过程不需要光照D.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细胞分裂都是有丝分裂〔3〕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
在根本培养基的根底上,注意和,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筛选出突变菌。
〔4〕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
〔5〕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
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
PCR扩增反中参加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1〕植物细胞全能性子代遗传物质与亲代相同,不会像有性生殖一样出现性状别离愈伤组织胚状体脱分化再分化〔2〕A〔3〕添加高浓度蔗糖〔或葡萄糖〕调低pH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4〕提供高糖和酸性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5〕引物的作用是为DNA聚合酶发挥作用提供位点;DNA聚合酶的作用是从引物3′端开始催化DNA单链的延伸。
蛋白质的提取和别离例2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的,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或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来提取和别离血红蛋白,请答复以下有关问题:〔1〕血红蛋白提取和别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DNA 和蛋白质技术1.植物的组织培养2.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3.从生物组织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4.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菊花组织培养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原理 (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 ①离体状态。
②营养物质:有机营养、无机营养。
③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④无菌、适宜的外界条件。
(3)过程2.菊花组织培养过程(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①选材: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②营养供应⎩⎪⎨⎪⎧培养基:常用MS 培养基营养成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植物激素(2)实验操作过程制备MS 固体培养基: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外植体消毒:70%酒精消毒→无菌水清洗→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无菌水清洗接种: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对接种工具要用火焰灼烧灭菌。
将菊花茎段插入培养基中时注意不要倒插培养与移栽:在18~22 ℃的无菌箱中培养,得到试管苗后进行移栽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1)培养材料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②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对培养也有影响。
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材料容易培养成功。
(2)无菌条件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二、月季的花药培养1.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花粉粒2.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3.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1)主要因素: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
(2)月季花药培养一般选择单核期。
三、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基本原理2.操作过程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去除杂质: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DNA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DNA的鉴定: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中加热5 min,溶液变成蓝色易错警示!(1)本实验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2)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的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的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DNA从溶液中析出。
(3)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二苯胺会变成浅蓝色,影响鉴定效果。
四、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PCR原理DNA热变性原理,即:2.PCR反应过程(1)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_℃以上时,双链DNA解旋为单链。
(2)复性:温度下降到55_℃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3)延伸:温度上升到72 ℃左右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C、G)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五、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方法及原理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1)提取玫瑰精油实验①方法:水蒸气蒸馏法。
②实验流程(2)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①方法:一般用压榨法。
②实验流程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橘皮油←再次过滤←静置2.胡萝卜素的提取(1)胡萝卜素的性质: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实验设计①方法:萃取法,石油醚最适宜作萃取剂。
②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胡萝卜素←浓缩←过滤(3)鉴定方法:纸层析法。
高频考点一菊花的组织培养例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的幼芽细胞不具有细胞全能性B.在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外植体的细胞壁有利于脱分化的发生D.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将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答案】D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____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______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________(填“6BA”或“IAA”)。
【答案】(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0~0.5mg·L-1(3)1 (4)6BA【解析】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无机盐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BA是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6BA和IAA对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而6BA的浓度在各实验组中相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IAA浓度,取值范围是0~0.5mg·L-1,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表中的m和n。
再生外植体数乘以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为丛芽总数,计算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是1号培养基。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出不定芽,因此为了诱导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6BA(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而加入IAA(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
高频考点二月季的花药培养例2.如图是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图中的a是愈伤组织B.①和②过程的实质相同C.选择的花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越早越好D.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答案】C【变式探究】如图表示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过程,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在__________________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
为了选择该时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的花蕾。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________色。
(2)图中所示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3)⑦、⑧所指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基因型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单核(靠边) 完全未开放醋酸洋红焙花青-铬矾蓝黑(2)AaBb Ab或aB或AB或ab(3)花粉管细胞核生殖细胞核相同【解析】(1)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材料的选择是花粉植株能否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不相同,选择月季花粉的最佳时期为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染成蓝黑色。
(2)已知图中所示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①花粉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减数分裂产生的②小孢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
(3)图中⑦、⑧是由花粉粒进行分裂产生的两个核,分别是花粉管细胞核和生殖细胞核;由于两者来自于同一个花粉粒的有丝分裂产生的,所以两者的基因型相同。
高频考点三植物芳香油提取方法的比较例3.某同学设计的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原料→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A.在②步中使用水气蒸馏更简便易行B.在操作时可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C.提取精油时,向混合物中加入NaCl更利于油水分层D.加入无水Na2SO4,再用过滤法可除去分离的油层中的水分【答案】A【变式探究】某植物园中种植的有菊花、玫瑰等花卉,还有葡萄、橘子等水果,其中玫瑰、橘子都可以作为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________、压榨和________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2)玫瑰精油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
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________层和水层。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蒸馏萃取(2)水蒸气蒸馏法油水混合物油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3)压榨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解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2)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油水混合物。
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由于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
(3)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高频考点四胡萝卜素提取实验的操作分析例4.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 )A.能充分溶解色素B.与水混溶C.对人无毒D.易与产品分离【答案】B【变式探究】请回答下列有关“胡萝卜素提取”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
以下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