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上课)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 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 :“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 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 ,仁慈的人长寿。”
练习:
1.试译剩下九则。
孔子及弟子趣事1
• 有一次,孔子他们被两个小国家围困,长达 七天都没有吃到东西。后来较为富裕的子贡 拿自己的钱财好不容易换来了很少的一点米 ,就让颜回给大家拿来煮粥喝。子贡无意间 经过煮粥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拿着满满一 勺粥在喝。子贡很不高兴,就去了老师那里 。他问夫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 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 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子贡又问 若是颜回会如何,孔子说颜回绝对不会改变 的。子贡这才告诉老师他看到的事。
语 下” 。
四书:《论语》 、《孟子》、《大 学》、《中庸》。
五经:《诗》、 《书》、《礼》、《 易》、《春秋》。
◆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论(lún)语2、不亦说(yuè )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 )吾身 5、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6、思而不学则殆( dài ) 7、诲(huì)女(rǔ )知之乎 8、是知( Zhì)也 9、弘毅( yì ) 10、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 )也 11、其恕(shù)乎
1.了解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2.背诵课文 3.翻译全文
诸子百家简介
•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 • 、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 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 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用法: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各种学术流派。
25.《论语》十则 上课课件

第五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成语:任重道远
字词:士不可以不弘毅指读书人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
曾子说这番话要表达什么见解?
要有追求,有抱负 关于追求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
河流。
方法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每日三省 不改其乐 《论语》 志弘毅坚 坚守志向 十则
状元成才路
见贤思齐 道德品质 安贫乐道 珍惜时间
状元成才路
真知 灼见 言简 意深
理想抱负
成人之美 博学笃志
状元成才路
推己及人 处事修养 切问近思
状元成才路
《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养性之
言,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先讲做人的道德品质,
要多“自省”,安贫乐道,对富贵取之有道。 再讲人应有远大的抱负,珍惜时间,志向坚定。 最后讲君子在为人处世中应具有的修养。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
向却不可迫使他改变。”
(八)
坏的,不好的。 这里是指坏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好的。这里是指好事
小人反是。” (《颜渊第十二》)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
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7.第八则运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四 )
读书人
宽宏坚毅. 这里指抱 负远大, 意志坚强
任务,使命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
重大 道路
而道远。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而道远。”
[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 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 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论语十则》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论语》的背景与意义,并详细解读了其中的十则,涵盖了 学习、仁爱、快乐、施舍、友谊和教导等重要主题。
《论语》背景与意义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它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礼仪和道 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四则:殷勤好施,神人共佑
这则论语强调了善行和慷慨的重要性,认为行善会得到神灵的保佑,让人们 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五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这则论语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好友远道而来的喜悦以为师矣。”
这则论语强调了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不断回顾和学习经典,可以 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这则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倡导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达到满足和 快乐的境界。
第二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则论语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真诚的重要性,认为言辞虚伪、表情虚假的人无 法具备真正的仁爱之心。
第三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岂不欢乐至死?
这则论语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主张适度满足生活需求,并通过简单的生活 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共39张)ppt87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xĭng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
课前准备: 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 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 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 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 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 《〈论语〉十则》。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 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 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 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 (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 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 (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 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 著作之一。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一些 文言小故事,因此在教师的帮助 引导下借助注解能了解文章大意。 但仅仅把重点放在“熟读、牢记” 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师的 恰当引导下,学生从字面意思深 入到文本当中,相信学生有这个 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论语》的有关指示,明确 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 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 用法。 3.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并说出 句意。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 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 要求 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 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 全文。
《论语》十则课件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 服侍 何不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夸耀 “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表白功劳 之,少者怀之。” 关怀 •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 “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 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 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 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 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 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 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 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 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 后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 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 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 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 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合作探究
重点讨论内容:
《论语十则》质疑与答疑
目标: (1)小组长首先安排讨论任务,人人参与,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 点,提升快速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2)小组长调控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AA力争拓 展提升,BB、CC解决好全部展示问题。 (3)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未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展 示质疑。
• 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 就必须勤奋。学会居安思危, 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 那样。
立志
顺接连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的把它练习,这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非常让人高兴吗?别人对你不知情而不怨恨你,这不是最崇高的礼貌了吗?”2、《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它站在那里,众多的星星就都在它周围。
”3、《论语·克己》【原文】子曰:“其事好也,必先难之;其事不善也,必先易之。
”【译文】孔子说:“做件好事,必须先做一些困难的事;作坏事,就应该先做些容易的事。
”4、《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不拘于形。
”【译文】孔子说:“里仁美义的美丽不需要外表的美丽。
”5、《论语·析言》【原文】子曰:“析乎其言,省乎其行。
”【译文】孔子说:“要审视自己的言行,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说的话。
”6、《论语·行有义》【原文】子曰:“行有义则无怨。
”【译文】孔子说:“行正义一定不会被有怨言。
”7、《论语·报任》【原文】子曰:“君子报任尽矣,不报任非其身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他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能推卸给别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8、《论语·不欲》【原文】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孔子说:“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美玉似的,也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粗粝似的。
”9、《论语·礼过》【原文】子曰:“礼过则和,过礼则滥。
”【译文】孔子说:“遵守礼仪,就可以实现和谐;违犯礼仪,就会产生滥用。
”10、《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是空虚;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出现危险。
”。
第10课《论语》十则(第一课时)

第10课《论语》十则(第一课时)第10课《论语》十则(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 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那么同学们,最完整的保存孔子的智慧的书,你们知道是哪一部吗?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论语十则》。
二、确立目标自主学习1、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1)了解《论语》;(2)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3)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明确:1、了解孔子和《论语》相关知识。
孔子(前551~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十则》中各章的体式不尽相同:1~9则属语录体;第10则属对话体。
2、听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给加点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 )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诲女( huì rǔ )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弘毅(hóng)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其恕(shù)乎3、合作朗读,划分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3、理解并将警句内化,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2、试着将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3、把不理解的字和词写下来。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方一位社会学家曾预言说:人类社会要想在下个世纪保持和谐发展,必须把目光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可见孔子思想超越时空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论语》,感受孔子。
二、诵读经典,怡情悦性
读一读。用你的声音传达经典的美丽。
温馨提示:就像刘兰芳表演评书《岳飞传》那样,描绘人物与景物时的爱憎分明,饱含情感与赞叹渲染。通过你的朗读看到场景与画面。
二、译读经典,启迪智慧
1助《古汉语词典》《古诗文译注》之类工具书进一步探究疑难字词句的意思;通过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等方式解决理解有争议的词句。
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系是“仁”,归根结底是“做人”,结合课文谈谈现代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你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反思与评价:
化龙镇丰城初中王晓英
2、用“卡片读书法”将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进行摘抄,制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
四、背读经典,增厚积淀
让我们一齐来背诵课文,动动脑,有没有帮助我们快速背诵的好方法?
比比看,哪个小组背的最快、最准确?
五、内化反思,塑造人格
两人为一小组,一人读,一人译,遵循翻译文言文基本要求把课文翻译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裘:皮衣
憾: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陪侍 盍:何不 共: 敝:
裘:皮衣
憾: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陪侍 盍:何不 共: 敝:
集部:泛指诗词
文赋专集等著作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 写体例有哪些?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 写体例有哪些?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 写体例有哪些?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仁是什么?
仁是什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 仁之本与!” 《学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 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 无怨。”《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 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有: 通“又” 从:遵从 逾矩:越过规矩
译文:
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 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 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 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 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 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 逆耳话也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 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 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Nhomakorabea别集
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 唐肃宗的年号。
4.《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 “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现存 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别集
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 唐肃宗的年号。 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 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孔子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有: 从: 逾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有: 通“又” 从: 逾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有: 通“又” 从:遵从 逾矩:
中国文化经典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自学: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 指的什么?)
四书五经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十三经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 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 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 书
二十四史 古史、野史、法典、 地志、职官、政书、 时令等
哲学、名学、法学、医学、 子部:指记录先秦 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 诸子百家及其学说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 的书籍 据学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
裘:皮衣
憾:抱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伐: 安之,信之,怀之: 施: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伐:夸耀长处 安之,信之,怀之: 施:
裘:
憾: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陪侍 盍: 共: 敝:
裘:
憾: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陪侍 盍: 共: 敝: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导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导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通“智”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裘:皮衣
憾:抱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陪侍 盍:何不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敝:
裘:皮衣
憾:抱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陪侍 盍:何不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敝:使……破,形作动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于:对于 就: 正: 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于:对于 就: 正:匡正 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于:对于 就:靠近 正:匡正 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于:对于 就:靠近 正:匡正 已:通“矣”,了
译文: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
定,对做事敏捷迅速,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
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
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编写体例:“国别体”、“纪传体”、“编年 体”等。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 什么?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 什么? “三教”:儒教、道教、释(佛教)。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 什么? “三教”:儒教、道教、释(佛教)。 “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 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 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