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练习语文版45
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练习语文版45

25《论语》十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A.论.语(lún)贤哉.(zāi)三省.吾身(xǐng)B.曲肱.(gōng) 弘.毅(hóng) 一瓢.饮(piáo)C.逝.者(shì) 疏.食(shū) 谋.而不忠(móu)D.昼.夜(zhòu) 笃.志(dǔ) 不成人之恶.(wù)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吾日三省吾身.(自己)B.见贤思齐.焉(一齐)C.曲肱而枕.之(头枕着)D.不可夺.志(改变,更改)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任重而.道远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C.死而.后已D.则弛然而.卧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不舍.昼夜。
古:止息。
今:舍弃。
(2)其恕.乎!古: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
今: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原谅。
(3)小人反是.。
古:此,这。
今:判断动词。
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诚,尽心竭力)(2)为人谋而不忠.乎(诚实不欺,守信用)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参考答案(1)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2)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7.吾日“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语文版九上语文25《论语》十则同步习题(有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教育等多方面,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①不处.也(古义:据有,取;今义:处理,处所)②不去.也(古义:背离,抛弃;今义:到,往)③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义:料想;今义:企求,奢望)④吾与.点也(古义:赞赏;今义:作连词,“和,跟”等)⑤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字;今义:说,谢)(2)一词多义【是】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动词,表判断)②小人反是.(代词,这样)【恶】①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动词,厌恶,读wù)②不成人之恶.(形容词,坏的,不好的,读è)【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②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动词,作,这里指欣赏)【而】①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可不译)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连词,表承接)③富而.可求也(连词,表假设,如果)【道】①任重而道.远(道路)②不以其道.得之(方法)【于】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②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到)(3)词类活用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美”和“恶”,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和“坏的”)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④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⑤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德、行优秀的人)3.主题解说《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是孔子讲学、与弟子答对的记录,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很少阐述,但是言简而意远,充满对人生深刻而睿智的理解。
4.重点突破(1)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所说的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先行后言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同步测题 语文版

《论语》十则同步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诲.人不倦()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朋.自远方来——朋.友解说:两个“朋”字意思不同,“有朋自远方来”的“朋”是志同道合的人,“朋友”的的“朋”是关系亲密的人。
B. 默而识.之——识.字“解说:两个“识”字意思不同,默而识之”的“识”是记住,这里是理解,领会的意思;“识字”的“识”是“认识”的意思。
C. 学而不厌.——厌.倦解说:两个“厌”字意思相同,都是“厌倦”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从前的,旧的”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3.填空:(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
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
”《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续仿写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1)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5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三、按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解释加点的字: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2.译句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论语十则》同步测题语文版

《论语》十则同步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诲.人不倦()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朋.自远方来——朋.友解说:两个“朋”字意思不同,“有朋自远方来”的“朋”是志同道合的人,“朋友”的的“朋”是关系亲密的人。
B. 默而识.之——识.字“解说:两个“识”字意思不同,默而识之”的“识”是记住,这里是理解,领会的意思;“识字”的“识”是“认识”的意思。
C. 学而不厌.——厌.倦解说:两个“厌”字意思相同,都是“厌倦”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从前的,旧的”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3.填空:(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
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
”《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续仿写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1)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通用)

25.《论语》十则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恕.( ) 弘.毅( ) 韶.( ) 沂.( ) 舞雩.( ) 喟.然( ) 2.读准多音字(1)论.语: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2)自省.: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3.找出通假字莫春者 ____通____ 意思:______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________ (2)不处.也 处:________ (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 为: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1)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与.点也(2)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小人反是.(3)行⎩⎨⎧ 终身行.之 先行.其言3.相关熟语(1)一日三省: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
贤,__________;齐,________。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______;施,________。
(4)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5)三月不知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__________。
三、作家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语文版

《论语十则》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思则罔()④吾日三省吾身()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传不习乎()3、翻译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③《〈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文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二)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②温故而知新()③诲女知之乎()④知之为知之()⑤是知也()(3).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并谈谈这句话有何含义?答:6、试归纳下列例句哪些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答:学习方法学习态度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从这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答:8、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论语》十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论.语(lún)贤哉.(zāi)三省.吾身(xǐng)
B.曲肱.(gōng)弘.毅(hóng)一瓢.饮(piáo)
C.逝.者(shì)疏.食(shū)谋.而不忠(móu)
D.昼.夜(zhòu)笃.志(dǔ)不成人之恶.(wù)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吾日三省吾身.(自己)
B.见贤思齐.焉(一齐)
C.曲肱而枕.之(头枕着)
D.不可夺.志(改变,更改)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任重而.道远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死而.后已
D.则弛然而.卧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不舍.昼夜。
古:止息。
今:舍弃。
(2)其恕.乎!
古: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
今: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原谅。
(3)小人反是.。
古:此,这。
今:判断动词。
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诚,尽心竭力)
(2)为人谋而不忠.乎(诚实不欺,守信用)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参考答案(1)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2)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7.吾日“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参考答案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9.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10.(2016·山东淄博育才中学同步检测)
(1)《<论语>十则》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的观点相似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论语>十则》中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十则》中对读书人的要求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屈原实践了这个观点,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4)《<论语>十则》中辨别“君子”和“小人”的句子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1.(2016·广东中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论语》) 12.(2016·湖北鄂州中考)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论语>十则》) 13. (2015·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穷尽,用尽)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
④得东坡先生数.诗稿(数篇,几篇)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论语》)
(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②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参考答案(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作文不惮屡改。
14.(2016·山东潍坊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
请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
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二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
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一”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参考答案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
不超过20字。
参考答案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