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密度专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密度计算专题

(完整版)密度计算专题

密度的计算专题类型一:鉴别问题例1 有一只金戒指,用量筒测得其体积为0.24cm 3,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4。

2g ,试问这只戒指是否是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33./kg m )1.某非金属物质的质量是675千克,体积为250分米3,求该物质的密度?2.上体育课用的铅球,质量是4千克,体积是0。

57分米3,这种铅球是用纯铅做的吗?(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

类型二:铸件问题思路与方法:在制造零件前先做一个等体积的模型,解题时抓住V 模=V例2 一个石蜡雕塑的质量为4。

5千克,现浇铸一个完全相同的铜雕塑,至少需要多少千克铜? ( ρ铜=8.9×103kg/m 3, 330.910/kg m ρ=⨯蜡)3.一个铁件质量395千克,若改用铝来浇铸,它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铁=7。

9×103kg/m 3,铝=2.7×103kg/m 3)4.铸造车间浇铸合金工件,已知所用木模质量为490 g,木料密度为0.7×103kg/m3.今称得每个合金工件的质量为4.9 kg,则该合金的密度是多少?5.某铜制机件的质量为0.445千克,如改用铝制品质量可减轻多少?(铜=8.9×103kg/m 3,铝=2。

7×103kg/m 3)6.机制造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将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104千克,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多?(已知钢的密度是7900千克/立方米,铝的密度是2700千克/立方米)类型三:空心问题例 3 一个铜球的质量是178g,体积是403cm,试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铜=⨯891033./kg m)解:方法一:比较体积法方法二:比较密度法方法三:比较质量法说明:本题最好采用方法一,因为这样既可判断该球是空心的,还可进一步求出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个钢球,体积10cm3,质量63.2g,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钢=7.9×103kg/m3)8。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密度的测量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密度的测量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物质密度的测量【知识积累】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实验原理:ρ=Vm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小石块,细线3、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3)用细线将小石块系住,轻轻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V2;(4)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V石=V2—V1;(5)小石块的密度为ρ石=Vm=22VVm-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密度,都与测量小石块密度步骤相同。

实验二:测量塑料块的密度1、实验原理:ρ=Vm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塑料块,针3、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为m;(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为V1;(3)将塑料块放进量筒里的水中,并用针尖将塑料块全部压入水中,读出此时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2;(4)计算塑料块的体积为V=V2—V1;(5)塑料块的密度为ρ塑料块=Vm=12VVm-注: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都与测量塑料块密度步骤相同。

实验三:测量盐水的密度1、实验原理:ρ=Vm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盐水。

3、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将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1(3)计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盐水=m—m1(4)读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5)计算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Vm=Vmm1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都与测量盐水密度步骤相同。

【典型习题】1、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cm3;(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g;(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密度测量 实验专题

密度测量 实验专题


m m2 m1 V V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 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张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 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 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 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 张明认真思考后, 同意了王芳的意见。 然后, 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 ⑴王芳这里所指的 “测量误差” 是在上述步骤的第 大”或“偏小” ) ,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 步骤产生的, 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 (填“偏大”或“偏小” ) 。 (填 “偏
cm3 。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与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 位置平衡, 此时有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 12 丙所示, 将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 质量为 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
kg / m3 。
32. 如图 20 所示,小青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她发现 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 )侧调节平衡螺母,待指针指在分度盘中 线上开始进行称量。 实验步骤: ① 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瓶的质量m1,记录在表格中。 ② 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记录在表格中。 ③ 用天平测出瓶与剩余液体的质量m2,记录在表格中。
30.刘明拣了一块大理石样品带回学校,利用学校实验室器材,测出了大理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大理石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 20 甲所示,则大理石 质量 g.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己整理)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己整理)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一、天平量筒法1、常规法实验原理:ρ= m/v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 实验步骤:(1)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排水法)测出总体积V 2; 实验结论: 2、天平测石块密度方案1(烧杯、水、细线) 实验原理:ρ= m/v实验器材:天平、水、空瓶、石块 实验过程:1、用天平测石块质量m 12、瓶中装满水,测出质量m23、将石块放入瓶中,溢出一部分水后,测出瓶、石块及剩余水的质量m 3推导及表达式:m 排水=m1+m2-m3V 石=V 排水 =(m1+m2-m3)/ρ水ρ石=m 1/V 石 =m 1ρ水/(m1+m2-m3)方案2(烧杯、水、细线) 实验原理:ρ= m/v实验器材:烧杯、天平、水、细线 、石块 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装适量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 12、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入水中,使石块不与杯底杯壁接触,用天平测总质量 m23、使石块沉入水底,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 3 推导及表达式:m 石=m3-m1V 石=V 排=(m2-m1)/ρ水∴ρ石=m 石/V 石 =(m3-m1)ρ水/(m2-m1) 3、等体积法12v v m-=V m =ρ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2.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1,用刻度尺量出水面达到的高度h (或用细线标出水面的位置);3.将水倒出,在烧杯中倒入牛奶,使其液面达到h 处(或达到细线标出的位置),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 2。

实验结果:∵ 因为水和牛奶的体积相等, V 牛=V 水∴4、 等质量法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相同的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滴管。

(完整版)14种密度的测量方法(中考必备)

(完整版)14种密度的测量方法(中考必备)

丈量密度的方法(中考必备 )一、弹簧秤读数差法:若固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固体密度。

例 1:给你一把弹簧秤、足量的水、细绳、怎样测石块密度。

方法:( 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 1( 2)将石块淹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 2( 3)推导: F 浮 =G 1-G 2V 石= V 排 =F 浮 / ρ 液 g=(G 1-G 2)/ ρ 水 g /(G -G ) ρ 石 =G 石 /V石 g=G ÷ ( G 1 -G )/ ρ 水 g= G ρ 水 1 2 1 12二、比较法:若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大于待测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待测液体密度。

例 2:给你弹簧秤、细绳、石块、足量的水和牛奶,怎样测出牛奶的密度。

方法:( 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 1( 2)将石块淹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 2( 3)将石块淹没牛奶中下弹簧秤示数 G 3( 4)推导:在水中遇到的浮力:F =G-G 2 即 ρ水gV 石 = G -G 1 1 1 2在奶中遇到的浮力: F 2=G 1-G 3 即 ρ 奶 gV 石 = G 1 -G 3 两式比较得:ρ奶 = (G -G ) ρ /(G -G ) 1 3 水 12三、沉锤法:若物体密度小于已知液体的密度,可用此法丈量。

例 3(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现有一木块、一铁块、足量的水、细绳、弹簧秤、测木块密度方法 :( 1)细绳系住木块,用弹簧称称出木块在空气中重G 1( 2)在木块下再系一铁块,将铁块淹没水中记下示数 G 2 ( 3)将木块、铁块都淹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 G 3( 4)推导:木块遇到的浮力: F 浮 =G 2-G 3木块的体积为: V 木 = V 排 =F 浮 / ρ 液 g=( G 2-G 3 )/ ρ 水 g木块的密度为:ρ 木= G 木 /V 木 g=G 1ρ 水 /(G 2-G 3)四、曹冲秤象法:用此法可测固体密度,也可测液体密度。

密度试验专题(有答案)

密度试验专题(有答案)

密度试验专题(有答案)密度实验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1)如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①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②往烧杯内倒入10 cm3的液体,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称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 c 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_________g.3.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2)小明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小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请你为小明设计实验表格,并填入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_____________.4.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矿石密度的方案如下:(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______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则矿石块的质量m为_________g;(2)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3)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写表达式),V矿石=________(写表达式)。

密度测量练习题

密度测量练习题

密度测量练习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重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准确测量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密度测量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概念。

练习题一:固体密度测量1. 一块铁材料的质量是25克,体积是10立方厘米,求其密度。

解答:密度 = 质量 ÷体积密度 = 25克 ÷ 10立方厘米密度 = 2.5克/立方厘米2. 一块木材的密度是0.6克/立方厘米,体积是30立方厘米,求其质量。

解答:质量 = 密度 ×体积质量 = 0.6克/立方厘米 × 30立方厘米质量 = 18克练习题二:液体密度测量3. 一瓶酒精的质量是80克,体积是100毫升,求其密度。

解答:密度 = 质量 ÷体积密度 = 80克 ÷ 100毫升密度 = 0.8克/毫升4. 一瓶水的密度是1克/毫升,体积是500毫升,求其质量。

解答:质量 = 密度 ×体积质量 = 1克/毫升 × 500毫升质量 = 500克练习题三:气体密度测量5. 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体积是5升,求其质量。

解答:质量 = 密度 ×体积质量 = 0.09克/升 × 5升质量 = 0.45克6. 氧气的质量是1.6克,体积是8升,求其密度。

解答:密度 = 质量 ÷体积密度 = 1.6克 ÷ 8升密度 = 0.2克/升练习题四:密度应用题7. 一个木块的密度是0.4克/立方厘米,长度是10厘米,宽度是5厘米,高度是2厘米,求其质量。

解答:体积 = 长度 ×宽度 ×高度体积 = 10厘米 × 5厘米 × 2厘米体积 = 100立方厘米质量 = 密度 ×体积质量 = 0.4克/立方厘米 × 100立方厘米质量 = 40克8. 一颗金属球的密度是7.8克/立方厘米,半径是2厘米,求其质量。

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PPT

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PPT

2.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 (1)漂浮法测密度 ①测固体密度:可利用在水中漂浮(可以自己漂浮,也可 借助容器漂浮)测固体漂浮时的 V 排,则 G 物=F 浮= ρ 水 gV 排,m 物=ρ 水 V 排,再测出固体的体积 V。固体密度
表达式:ρ=ρ水 VV排。
②测液体密度:可利用另一物体在水和待测液体中均漂浮,
专题1┃ 特殊方法测密度
由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小华得出实心玻璃球的质量为__1_0__g, 密度为___2_._5___g/cm3。
专题1┃ 特殊方法测密度
【思路点拨】
明确实验中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实心 玻璃球的体积可以直接利用量筒测量
明确缺少工具及辅助工具:实验中缺少 砝码,增加了水和烧杯,需要借助水及 烧杯间接测量实心玻璃球的质量
利用浮力知识测物 体的质量及体积
一般借助质量或容 积不变的容器(例 如借助水或烧杯), 进行间接测量
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 浮力公式涉及物体密度 或液体密度及体积等因 素,进行转化即可测量
关键要明确哪些公式中含有所计算的物理量, 然后进行相关测量便可间接测量待测物理量
专题1┃ 特殊方法测密度
类型一 等量法测密度 例1 小华测量一个实心玻璃球的密度,所 用实验器材和操 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如图T1-1甲所示,先将两个完全相 同的烧杯分别放置在已调好的天平左右两 个托盘中,再将 玻璃球放入左盘烧杯中,同时向右盘烧杯 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滴管小心增减,直至天平平衡。 第二步,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量筒示数如图乙所 示,则水的体积为____1_0___mL。第三步,用细线拴好玻璃 球,轻放入量筒中,此时玻璃球和水的总体积如图丙所示。
明确实验中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橡皮泥的 体积可以直接利用量杯(带有刻度)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11.3-5所示,由图中信息至少求两个相关的物理量的大小。

2.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11.4-10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是倒入盐水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P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P相比较,则P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如图11.4-12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11.4-13所示方法进行实验,矿石的体积是CM(3)矿石的密度是从图A倒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4.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像,请根据此图像回答以下问题:(1)图像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BC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胀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得出推论是:水在4C时。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而鱼能在湖低自由地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水温约为 C5.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G(1)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体密度的表达式为6.利用天平和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密度:(1)用天平称出测物体的质量M(2)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3)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水中,向右盘里加砝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记下增大的质量M(4)被测物的密度7.现有如下器材;一只可直立于水中的平底薄壁试管,水槽,足量的水和一把量程足够的刻度尺。

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

(1)请你将实验的主要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实验的主要步骤有;1在水槽中放入适量的水,将试管直立于水中,待其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试管底部的深度,记为2在试管内倒入一定量的待测液体,当试管再次直立于水中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水面测试管底部的深处记为(2)根据测量数据,写出特测液体密度的表达P=8.一块木头漂浮再水面上时,有4/5的体积露出水面,放再某种液体中时,露出总体积的则1/6木块的密度是多少?某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9.将一只密度计先后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分别是PAPB密度计受到液体的浮力的关系分别满足()A.Pa<Pb,Fa=FbB.Pa<Pb,Fa>FbC.Pa=Pb,Fa>FbD.Pa>Pb,Fa=Fb10一个空瓶质量为Mo,装满水后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1若先在瓶里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M2,然后往瓶里再装水直至满瓶,用天平测得这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M3则瓶里金属瓶粒的密度为多少?11.现在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牛奶琳琅满目,俗话说;货比三家。

为此小明同学利用一架天平烧杯和足够的水设计了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所测物理量;(2)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12.志远同学再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甲显示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情景,乙显示的是在量筒倒入盐水后的情景。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将下表填写完整。

(2)志远同学将这种盐水取出1000Ml入大烧杯中,搁一安全地方,许多天后,发现杯中盐水只剩下了500Ml剩余盐水的质量和密度格是多少呢?片刻后,善思的志远很快就有了结果。

那么剩余盐水的质量是G 密度是G/CM(3)不仅如此,志远还只利用这种盐水一只弹簧测理计和细线测出了一个古代小酒杯的密度,小酒杯的密度大于盐水密度Po志远的测量步骤是;(1)(2)小酒杯密度的表达式;P=13为了测定一块小正方形体木块的密度。

小明到实验室找来了如下器材;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刻度尺,细绳,大头针,足量的水。

请从中选取适当的器材,帮小明设计两种测定木块的方案,写出相应的方案的实验步骤和木块密度的表达式。

器材;步骤;表达式;P=器材;步骤;表达式;P=14.小雄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他问老师;能不能测出冰糖的密度?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探究出来!于是老师给小雄下列器材和材料;天平、量筒、水、细线、细沙、白纸、保鲜膜、一小块形状部规则的冰糖。

请你想想,如何选用上叙器材,设计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运动和力》测试题一、填空题1.传送带正在运送货物,若选择______为参照物,货物是静止的.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句话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3.“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的.4.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______,绝对静止的物体是______ 的.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m/s.6.火车的速度是54 km/h,子弹的飞行速度为100 m/s,那么______的速度大.7.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8.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力不能脱离______而存在.9.人推车时,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车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若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10.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________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11.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 的基础上,经过______而得出的,因此是正确的.12.在一条绳的一端拴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了一个单摆,小明同学利用停表测出它摆动50个周期,所用时间是40 s,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为______s.二、单选题13.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14.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 B.12 m/sC.1.2 cm/s D.1.2 km/s15.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16.甲、乙两同学沿相反的方向各用15 N的力水平拉一测力计,测力计静止不动,测力计的示数是A.0 B.30 N C.20 N D.15 N 17.扔出去的石块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继续运动是受到向前的冲力作用B.石块继续运动是受到惯性作用C.石块继续运动是石块具有惯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8.当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在这两种情况中A.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B.后者有惯性,前者没有惯性C.两者都有惯性D.两者都没有惯性19.坐在车内的乘客发觉,原来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车头方向运动,这说明A.车速越来越大B.车速越来越小C.车速不变D.与车速的变化无关20.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A.1.25 m/s B.0.73 m/sC.0.67 m/s D.0.8 m/s21.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飞龙7型”反舰导弹可由飞机或舰艇发射,在离海面很低的高度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速度达500 m/s,其射程超过32 km,世界上只有我国和俄罗斯研制成功了超音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很难拦截.若用它打击15 km处的来犯舰,则敌舰最多只有A.64 s防御准备时间B.30 s防御准备时间C.34 s防御准备时间D.94 s防御准备时间三、多选题22.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一定相同23.用脚踢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脚是施力物体,所以它不受力B.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C.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足球D.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24.气象观测站测得今日是北风,风速是5 m/s,某同学看到一列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上升的,则A.这列火车正在向北行驶B.这列火车正在向南行驶C.这列火车向北行驶的速度是18 km/hD.这列火车向南行驶的速度是18 km/h25.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速度越大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26.火车车厢长20 m,某乘客以2 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向前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乘客用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B.乘客用多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C.乘客用少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D.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可能多于10 s也可能少于10 s四、作图与实验题27.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11—1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图11—1 图11—2 28.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用6 N的力水平向右推车;乙用9 N的力向右上方与水平面成30°角拉车,在图11—2中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29.手拿小石子,放手后,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并回答属于哪一类机械运动.30.某校探究式学习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条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它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______.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______(填“头部”或“尾部”)作为研究对象,因蚯蚓爬行的路程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爬行的快慢,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_.五、问答与计算题3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里向上跳起的乘客会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32.锤头松了,用手抓住锤头在地上把锤柄用力碰几下,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这是为什么?33.公共汽车从甲站经过乙站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1200 m,乙、丙两站相距2160 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用2 min.在乙站停车1 min后再开往丙站,再经过3 min到达丙站.求:(1)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汽车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汽车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4.重8×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35.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11—3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图11—3答案一、填空题1.传送带2.地面太阳3.地球运动4.运动没有5.2.5 2.56.子弹7.2∶1 2∶18.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的物体9.人车人车人车10.惯性不受外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11.实验科学推理12.0.8二、单选题13.D 14.A15.A16.D 17.C 18.C 19.B 20.B 21.B三、多选题22.AC 23.BCD 24.BD 25.CD 26.BCD四、作图与实验题27.1 mm 3.50 cm28.略29.变速直线运动30.平均速度尾部刻度尺手表五、问答与计算题31.落在起跳点上.因为乘客原来随火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他跳起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落下后仍在起跳点上.32.因为原来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在地上碰时,被迫停止运动,由于惯性,锤头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它就会紧套在锤柄上.33.10 m/s 12 m/s 9.33 m/s34.1600 N 35.100 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