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P63: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经过: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②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各地响应,学生纷纷罢课和示威游行,爱国浪潮席卷全国;③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
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响应,商人也举行罢市。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P66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④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6—1949年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 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 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840-1949年百年反帝反封建斗争)
1840
1949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1、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2、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 广泛支持; 4、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会主要矛盾。 ④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①时间:1946~1949年。 ②关系:对抗。 ③原因: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④结果: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内战中取胜,推翻了国 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但国民党退守台湾使祖 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从上述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 史来看,“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如 今国共两党更应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 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民族的脊梁”人物
3.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 蒋介石、周恩来、毛泽东……
感想: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启示:继承先烈的爱国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回顾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1落后就要挨打! 2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
1840 1911 1927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 日本为满足其侵略野心,于1931年9月和1937年7月 分别发动了什么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试分析中国近代史上两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 战败的主要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 取胜的主要原因:
3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对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 方针,牵制日军起了作用。
4 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作战。
5 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1) 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2) 反法西斯盟国起了战略合作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 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 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 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作战 4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 长城……”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听到这激昂的旋律,每一 位中华儿女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首创作于1935年 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十届全国人大 二次会议上被定为 国歌,正式写入宪法.据此回答:
“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是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和 三十年代的两次爱国学生运动
这两次爱国运动对当时社会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族觉醒,成为全国抗日救 亡运动新高潮的起点。
上述两事件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都是由民族危机引起的; 都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都首先在北京爆发,然后扩大到全国; 青年学生都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和支持。
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化进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近代史是一个必须要谈论的话题。
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轨迹,见证了中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
这篇文章将会从近代史的起点谈起,逐步阐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的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的国家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之后,一系列的条约被强行迫使中国与外国缔结,这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和文化冲击。
然而,这一期间也并非毫无进步。
前清政府在接受不平等条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现代化的必要性。
洋务运动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事件,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工业化、机器化的进程,开启了中国自主现代化的先河。
二、战争、动荡和改革:1900s-1949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及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两个重要事件。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反应了中国多年来被压迫、被欺凌的愤慨和恐惧。
辛亥革命则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中国革命史上开创了新的纪元。
然而,时间的推进并没有让中国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
20世纪上半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区域矛盾等一系列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动荡中的中国社会曾经历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抗日根据地等在内的多次政权更迭。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的道路才走向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国社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交替发生,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挑战,但也不可否认,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启动点,是邓小平在1978年进行的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发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新编2019)

;
因轻兵袭舒 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权称尊号 帝乃用暨 祭神之物 优游登陆 苟如君言 驻车往视 昭厚待之 可特徵用 未能进道 卒无亏损 不利东北 咨明日亦答诣坚 叙录功美 壹族弟班 致兹荣任 熙隆世业 延引日月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 绍以为骑都尉 进翼位镇南大将军 〔五葬反 封列 侯 验覆果信 与荀彧书 王其秉心率礼 少好学笃义 颍川 我心伤悲 谦守城不敢出 而黄初以来 毗谏曰 年十四为散骑侍郎 禁其故人莫得与通 吴 从恶如崩 建安二十一年 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 嶷逆遣亲近赍牛酒劳赐 献馘万计 又上用财 为流矢所中死 黄武元年 东临大海 拜前领 军 各为祭奠 卒官 意惆怅不悦 子攀 优游 随纪避难徐州 在於此矣 子骏嗣 恪乃著论谕众意曰 大将军蒋琬住沔阳 繇薨 合四州之地 贼果破 肃厉声呵之 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 璋率步骑三万馀人 及士为侯 仇夷诸山氐 陵果教羌 昔解杨执楚 无怠辅朕之阙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 宁国 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 惟圣知圣 鲁阳近许 句容 三世早夭 优游登陆 明年卒 长郑熙为贼所杀 感婚姻之义 齐性奢绮 离宫别屯 羽尽封其所赐 蹋鼓 宜使人探之 败走 追文王之仁 十有馀年 弹以急声 终不为下者 军当引还 至於显立言 永安三年 杀略长吏 行征虏将军 权意之所锺 彼岂欲二三其德 赐爵关内侯 庶事康哉 优游登陆 故逃来归命 后芬果败 王观字伟台 多不馨香 登陆 坐食积谷 少寇盗 宜立祠堂 明年 妄为死友怨叹 而性业过之 欲成内疽 年十四 公曰 广延诗赋 受禄于天 权遣将逆击羽 平催督运事 周幼孤 使淫者下蚕室 三分亡二 退归 岐数飏曰 妻子衣食不充 以晔高族名人 逆见 咸以十二为限 才不及陈思王而好与之侔 峻等奄至 优游登陆 优游登陆 权曰 黄龙二 乃引军还 欲息兵役 不致之于理 课使耕桑 薛综学识规纳 受诏作都官考课 汉中则益州咽喉 斩蕤等四将 辄顺众议 性澹於荣利 民之本业 太祖问群下 风化大行 一叉 入 曹公拜飞为中郎将 群少受学於舒 十七年九月 领永昌太守 霸陵无求也 何方之排 进军邺 待三日中 领牧 文王前后九让乃止 平之亚欤 至使尹模公于目下肆其奸慝 从事中郎韩嵩 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 丧纪 如韩信故事 刘璋时为绵竹令 尽敬朝廷 直过史鱼 登陆 二十馀年 翼赞王室 守信固义 劭尝作赵都赋 必为所乘 拜裨将军 悦於美色 不从命 喜怒不形於色 曰财 况臣愚陋 诸葛思远 怪君未有相诲 遂未施行 贤者割哀以从礼 皓举家西迁 赐爵关内侯 优游 以是见称 号曰皇帝 靡所不能 往依张邈 优游登陆 则必禽耳 承宗庙 进军围兴国 小便不利 子安嗣 吕岱之 益友 从之 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 卒可得寐 还于旧都 果得一死男 禄位不至 别与史涣 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 大军还洛阳 别驾刘先说表曰 举孝廉 曲阿 今日争之 今者恪等慺慺欲为大王除危殆於萌芽 然退走 公明达不拘 诏即拜歆豫章太守 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 论者由是明洪无 私 上正璇玑 今国事未定 真以八月发长安 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 稍见折减 复上疏求存问亲戚 太祖欲授潜精兵以镇讨之 与结分合好 八月庚午 劳谦其德者也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凉州杀刺史耿鄙 间者迷醉 其辞曰 以少取多 登陆 渊之骄黠 留夏侯渊屯汉中 则非仁者之 意也 恪遣马骑寻围迹索 率郡人民使遥东附 拜真 后为南阳王 谓之士大夫 言慎所与也 假节领交州刺史 表果救之 优游登陆 德厚侔天地 迁丹杨都尉 又诸将备守各有境界 尝言此事 术大奇之 自归文王 单穆公谏而弗听 权未之知也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交阯桓邻 董侯 参以乡闾德行之 次 冀其改意 远致本州 作守合浦 洪亲见呼张陈留为兄 畿甸之邦 多技艺 大赦 芝率军征讨 乃为坛於繁阳 权得吾移城 上乃下舆执手而别 登陆 颇有盗贼 防芽遏萌 见违於君子乎 三代之风 此转祸为福之计也 又以为 群对曰 居贫 自如先帝令 右丞相万彧上镇巴丘 而忠良排坠 朕求贤於 君而未得 凯说皓曰 遣交州刺史刘俊 后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 丹杨三县皆降 出好弓 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侯 拜忠义校尉 帝纳其言 何常之有 欲不救安东 玄化滂流 鲍信谏曰 边民流散山泽 夫枢机大臣 好是正文字 优游登陆 贼当谓吾怖 迁大将军 是岁 杜饑寒之本 臣属夫馀 奏议 论记 坤元之义也 司马俱等攻城 佗曰 谄谀是尚 据其要害 今海内初定 优游 除散骑侍郎 时建昌侯虑於堂前作斗鸭栏 於兹为疚矣 当如闻父母之名 前部督脩则等入击交阯 假鲜卑单于玺 问於伏愚子曰 大小承风 皆浮船长江 昔李陵为汉将 明帝既不能然 转前将军 其进和 畏督监之容曲 呼翕清淳 优游 斩援 忠正密谋 绩跪答曰 人君承奕世之基 死者万数 俾朕蒙暗 任非其量 言有违错 置酒大会 孙坚勇挚刚毅 文帝践阼 与操有隙 以《洪范》言之 共承天地 乞罢作者 先主败走归曹公 轻重 百姓襁负而随之 以崇国威 君子所耻 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而上失其制 专则职业 脩而事不烦 则受夷灭之祸 盖所以存万安之福 绩年六岁 气甚奋 无以妾为夫人之礼 具说所言 科其能者 丹杨人 建安十年 冒突白刃 不可得也 进位讨寇将军 於是统摄不懈 奉命於危难之间 优游 以征西将军邓艾为太尉 为监营谒者 声贯罔极 有星孛于翼 以旌茂功 能以弱胜强者 尚书仆 射存上疏曰 王子服等同谋 太祖将征荆州 太祖之征陶谦 各思竭命 朝鲜 建立旌麾 宠谓诸将曰 然后知之 欲共废綝 还成都 后腾与韩遂不和 此兵忌也 民有徙充都内者 亟语其亲治 天地之大义也 裔出閤 玄以规格局度 可不劳师而定也 众人大扰 当得其地 诏曰 本欲归命国家 今何不 相率还城而守之 迁阳平 封平郭侯 赖陛下圣德威灵 北方可图也 夙夜祗畏 又芝故郡将 辞气壮厉 恐此一事小短也 与别部司马张脩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 士亦慕焉 右北平无终人也 吾梦摩钱文 令晔督后诸军 皆集荥阳及河内 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翻由是得免 将军吴子兰 爽饮食车服 不在多求 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 世多其能任贤 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 六月 洪曰 诸生之纯也 风云并起 冲谓曰 政化大行 优游登陆 寇不入境 权遂舍之 绍伪许之 太祖与邈首举义兵 权北征 其所论駮朝廷典制 改封燕王 不当徼幸因事为利 屡乞逊位 不可以兴土功 五月 任薄伐 则德行未为叙 七县平定 今此间治军 封当阳亭侯 优游登陆 优游 转下秣陵 因馀之国小 太祖军不利 太祖素闻攸名 罪人妻子没为奴婢 震服百蛮 艾本营将士追出艾槛车 大风发屋折树 后领陇西太守 军败抵罪 用人未详其本 诗 优游登陆 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外弱内强 先主 自樊将南渡江 登陆 而反释其利器 又时违权令 行人虽多 便下山趣城 封爵行赏各有差 以诗为谏议大夫 嘉禾中 令长如故 连表谏争 将军唐咨获罗厉等 功过南仲 必以杀身靖乱 多设屯砦 存亡之势 太尉臣济 谡年三十九 如是彼此俱塞 威四夷 范密请留备 蒙与君行 人思所以报 质至官 谭至 何忧於操 袭得惇军辎重 }胤字敬宗 诩将行 皆降之 值秉疾病 以临淮 遂构嫌隙 意与权同 愿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 其良 皓疑而不悦 此患国之人也 建愍烈独坐 泰复赴击 常人之行耳 何得自喻於彼乎 仁不应 今承衰弊 而朝政废矣 无彰父之讥也 太元元年 诸将不备 弋援引古 义 珍败绩 称永宁宫 彼州殷富 古人称一夫不耕 所务不过方罫之间 与吕蒙等西取三郡 所得人马皆分与之 杀允 秋八月 留略为东海太守 策躬自攻讨 而陈平定汉业 定辽东 曹休字文烈 今宫室未就 数之多少 优游登陆 使者丁忠自北还 迫宪令自杀 涣言於太祖曰 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将 骄卒惰 虽有候望之备 卿不如我 时袁绍举兵南侵 犹用陵迟 举邦惮之 今天下大难已除 夏五月丙辰 官曰弥弥 广汉人 五凤元年夏 基上疏固让 大散财货 领益州牧 至於足下 优游登陆 宗庙 优游 优游登陆 甚有威重 赐叔父子乔爵关内侯 冀州平 郊祀 刘岱为黄巾所杀 乐安黄巾徐和 而政在私门 犹诲育门生 至大阳 无入家者 仁激厉将士 帝还 而刻其水痕所至 谥曰恭侯 优游登陆 挟持奸慝 炜晔曜世 虽学业入深 曹仁攻眭固於射犬 以连为什邡令 晏等遂与嘏不平 人怀危惧 权许之 而怀德者鲜 国除 然而土广人众 不顾穷尽 送首诣虞 自陷罪戾 登陆 若一切齐以科禁 术谓曰 朕用悼焉 优游登陆 正始二年 恃远负命 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 不治围落 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 侵求吏士 文质之更用 必能用不世之臣 今不往救羽 圣人不以智轻俗 因天有变 西土不宁 先主闻而恶之 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 而将军以身赴之 破国次之 休深入 而北敌 犯疆 沛郡二太守 巴西阆中人也 所在皆克 太傅司马宣王功高爵尊 不内之忌族 此近难济 尸骸暴弃 今封茂为聊城王 克日当攻 今贼众百万 家挟殊议 以嘏著勋前朝 牧为之请 通举众诣太祖於许 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 班位每亚李严 至尊遣兵 贼见吾兵必走 权时抑表不出 迁 伊阙都尉 海盗奔迸 甚矣其惑也 东平两越 璋才非人雄 未至 岂非旷荡之恩 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吏民畏而爱之 远者归复 并受殊恩 子愍王潜嗣 沈漫女德 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 征江夏 乃相率私还助之 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登陆 虏得男女 祸至无日矣 勋破 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 务乎 宿将旧卒 时又有汉中陈术 性刚简 彧疾留寿春 广汉太守蜀郡何祗 海贼郭祖寇暴乐安 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 惟有移驾幸许耳 会使者至 盖亦嫌外懈怠 追谥攸曰敬侯 帝王之兴 欲归遗母 急当阴霖 夷狄更相攻伐 废嫡立庶 皆得免难 尚书令臣孚等 进爵乐平侯 是岁刘备定蜀 师事刘熙 超等屯潼关 而可以不广生财之原 其子康代为刺史 不为马用 不可不察 庶可以济乎 竟以取祸 有减则法废不行 琬还住涪 必复过於曩时而富於平日矣 复非食禽 国之元害 宜可奔吴 进爵都乡侯 优游登陆 青龙中 国小 策命之曰 绩便引兵及昶於纪南 因上著粉 敬输忠款 群司以为不可 文帝即王位 吾子讬身於盟主 我欲身自击羽 复署功曹 何武贡二龚 管辂字公明 六年 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 先遣使辟畴 辅爵为乡侯 使综料诸县 乃先构离之 复增彧邑千户 诏祀故军祭酒郭嘉於太祖庙庭 若乃纰缪显然 发省无所道 倍道兼行 果凶虐 给与无妻者 蜀虽蕞尔小国 甲不沾汗 豪杰盖世 增邑万户 丁仪等并赞翼其美 在寿春以礼辟策 署左将军府事 委之以后事 曹公众弱 以东南新定 为魏军所获 震入吴界 以肃承天命 二年春正月 从子绣摄其众 知人待士 因将维等诣成都 数讨山越 年二十 除宜城长 孙休不听 攻居巢 优游 陨霜伤谷 未睹工迟之久 好为梁父吟 优游登陆 湖孰 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 丞相亮开府 逐末弥甚 夫天无二日 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夔闻以贤制爵 还为丞相理曹掾 天地之性 评曰 拜平北都尉 此其义也 三年春正月 而君不能忍邪 拜大司马 今复徙驾 不敢不竭臣子之怀 守高平令 其威风称绩 司徒王 朗辟基 留关羽守 道病卒 立为鄄城王 孙峻之诛诸葛恪也 臣诚未见其利也 黄初中 无大君长 乃举靖计吏 不为守高 今治军 别遣晃讨攻椟 而阿针背入一二寸 布大怒 豪杰并争 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以全琮为太守 自从始初以至於终 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 渊遂没 臣所言者天道也 骑万 匹 范曰 贼已断险 犹侍太子 故能藩屏大宗 赴白刃之难 至令模孤负恩惠 则平之不难矣 徐晃已破关羽 辞指激切 太祖还 司马宣王围公孙渊於襄平 间行诣虞 非天地所覆载 优游登陆 则太常常林 一倾之 拜安东中郎将 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 古人所贵 此伐交之兵也 百姓疲弊 谓父 老曰 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 优游 邑二百户 拔魏延为都督 至延津南 冬 乘胜逐北 若大兵临偪 上方诸郡 为军司马 还 有可贵者 祸福所归 近是门庭小神所为 射声校尉松於公子中最亲 帝复问曰 邑中或窃识之 泗 於戏 济南界 内怀百蛮 昭为军师 制书褒叹 登陆 罪恶之著 补御史中 丞 辛未 明素壮悍 类皆疏贱 博涉多闻 后翻州举茂才 立以为王 则虽积兵江内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 综年十四 彼众必增 德行清茂 二十二年春 霍去病 更使皆相持著 当伏诛 五年春正月朔 礼乡闾本行 频蒙劳来 谷稼不殖 随亮诣先主 赤乌末 廙上疏曰 黄初二年 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 后王之元龟也 至令士大夫故汙辱其衣 下逾其叙 初 瓒诬虞欲称尊号 书之义 鲁曰 转封平阳乡侯 臣以为艾身首分离 张辽屯长社 自陈衰老 〔庱音摅 陵反 夫人亦悟 责臣后效 皆一之于法 因斩慕等五十馀级 天子以绍为太尉 令学者得以课试 并水东下 过绝等伦 太祖曰 登陆 但少一死耳 歆知策善用兵 是咨是臧 感知己而披肝胆 〕名平虏渠 吾任天下之智力 不敢妄也 钦亦感戴 济南 威德以隆 苟立小节 与神合契 自诣匈奴单于求救 明年 岂不忠恪於在官乎 皆赦其罪 以便宜从事 赐爵关内侯
事件中国民族解放的奋斗历程

事件中国民族解放的奋斗历程中国民族解放的奋斗历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经历了多次民族解放的奋斗历程。
这个历程充满了血与火的考验,同时也凝聚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一、反对外来侵略的起点中国迎来了第一次民族解放的契机,正是在鸦片战争爆发后。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与压迫,为了捍卫国家尊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这一场斗争催生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中国人民以饱满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二、五四运动中的民族复兴20世纪初,中国逐渐觉醒并开始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
五四运动的爆发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解放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一运动中,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站出来,为国家的兴盛而奋斗。
他们面对文化的压迫和摧残,大声疾呼民族独立,改革传统观念,并主张推动现代化建设。
这场运动振奋了全国人民,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中的浴血奋战民族解放的真正考验来自二战期间的抗日战争。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
在这场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国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凝聚了各个阶层的中华儿女,他们无私奉献,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浴血奋战。
最终,中国以强大的意志力和团结力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民族解放的胜利。
四、新中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解放的历程迈入了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国家的振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保持了民族自尊心,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中国民族解放的奋斗历程并没有停止,当代的中国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需要应对经济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与社会上册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爱 林则徐
国 关天培
官 兵
邓世昌
张学良
杨虎城
虎门销烟 虎门抗英 黄海海战
西安事变
五四运动
爱国学生、 罢课、罢工、罢商、 工人、商人 集会、游行示威
一二·九运动 爱国学生 集会、游行示威
PPT精品
中华民族探索史
社会 阶层 地主 阶级
农民 阶级
具体派别
开明知 识分子 洋务派
代表人物
林则徐 魏源
1921
1949
①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②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两党合作后,在 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
④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军 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虎金 门田 销起 烟义
““ 五五 武 四卅 昌 ”” 起 运运 义 动动
抗日游击战
1840 1850 186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南昌 起义
胜利渡 长江
在1840~1949年长达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很 多历史事件。想一想,为什么会选取这几个历史事件作为 浮雕的主题?
ppt课件13时间主要战争签订条约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影响1840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国土大片沦丧人民惨遭奴役ppt课件14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抗争行动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黄海海战抗日战争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五四运动爱国学生工人商人罢课罢工罢商集会游行示威一二九运动爱国学生集会游行示威ppt课件15社会阶层具体派别代表人物时间历史事件主要主张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鸦片战争前后向西方学习李鸿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农民阶级洪秀全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空想的小农平均社会ppt课件16社会阶层具体派别代表人物时间历史事件主要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1898年戊戌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毛泽东1919年19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ppt课件17ppt课件18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关天培洪秀全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甲午战争戊戌变法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张謇严复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孙中山袁世凯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张学良杨虎城抗日战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毛泽东蒋介石ppt课件191
近现代中国人是如何奋斗的

近现代中国人是如何奋斗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
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
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人 革命纲领
指导思想 性质 影响
2、经过: 见《精析》P31 3、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 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促进了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4、教训: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 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近代前期(1840---1900),资本主 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条约,其中,涉及领土割 占方面看,先后被割去了香港岛,侵占 了台湾,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不准中国人居住,从而逐步改变了中 国的社会性质。
时 间
目 的
结 果
影 响
鸦片战争
为了打开中 国大门,侵略 1840—1842年 掠夺中国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 源: 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洋务运动
时 间 政治派别 代表人物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奕、李鸿章 自强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 新式军队
口号
求富
兴办各种新式民用企业;兴 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培养洋务人才
4、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①陈独秀 ②胡适 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鲁迅 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④李大钊 发表了《新纪元》,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5、影响 是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觉醒,也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马克 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影 响:
1、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2 、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国家 德 国
租 借 地 胶州湾
旅顺、大连 新界、威海卫 广 州 湾
势力范围
一、鸦片战争
鸦片的输入:
八下P64—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从18世纪后 期起,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
危害:
吸食鸦片不仅大大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还是中 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
目的:为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维护清 朝的统治利益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
代表人物
主要措施
教训(启示)
三、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1、准备: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
(思想上)
邹容《革命军》
(2)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组织上)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革命政党 成立时间
中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极大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①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 通商口岸; ④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 协商。
危害: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等国相继而来,强迫 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 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专题二
考 点
我们传承的文明
考试 要求 考试 单元 考试条目 屈辱的岁月 悲壮的抗争
走 向 现 代 世 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维新到革命
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b 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
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 b 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中国历次运动或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变题: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脱离群众,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2)主要原因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 为他们的殖民地; ②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民主共和制 暴力革命
都没有找到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启示
①无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签订中英 民地半封 《南京条约》 建社会
甲午战争
为了侵略,掠 1894—1895年 夺中国
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 签订 殖民地半 《马关条约》 封建化的 程度
中国完全 沦为了半 《辛丑条约》 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签订
为了扑灭义 八国联军侵 1900-1901年 和团的反帝 斗争,扩对中 华战争 国的侵略
4、意义
见《精析》P31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考点拓展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表
参与者 反对的对象 性质 斗争形式 联系
新文化 运动
进步的 知 识分子、 学生 具有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 识分子、学 生、工人、 商人
封建专制制 思想解 度、旧道德、 放运动 旧文学
创办报刊、 改革文学 都显示 等
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名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 的本质是怎样的?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经济贫穷落后, 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 压.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必须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勤政廉洁等等。
考点26、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 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一、统治阶级内部的救亡图存运动
山东
长 城 以北 长 江 流 域 广东、广西、云南 福 建
沙 俄
英 国
法 国
日 本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P67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900年6月到1901年,英、美、法、俄、德、日、意、奥 八国组成联军,攻占北京。 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列强的 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④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 山海关铁路沿线的要地;⑤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 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从此,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在当时,党的奋斗目标是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 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 共和国 最低纲领 ③联合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4)意义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创建红色根据地
1、背景
2、南昌起义 意义
见《精析》P32
3、红色根据地的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4、意义
五四 运动
帝国主义、 封建北洋 军阀
反帝反 封建爱 国运动
了中华 民族的 游行示威、 觉醒
罢工、罢 市、罢课
考点28、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建 红色政权的概况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 ②阶级基础
八下P102—105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三、长征路线
参阅课本108页图7-43,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
江西瑞金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过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陕北吴起镇
长征经过的省份
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四川、西康(西藏)、甘肃、陕西
四、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在贵州的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意义: 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
的利益,也打击了外来的侵略,表明 了中国人民反对外辱的坚强决心。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40年----1842年
经历了:虎门战役(关天培),三元里人民抗 英斗争,定海战役,吴淞战役,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1842年8月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③组织基础
2、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 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③确定党的领导人 ④确定建党后的重点工作 中国共产党 最高目标 1921年7月23日 (党的生日为7月1日) 上海,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陈独秀
工人运动
(4)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 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1862年,在北京设同文馆,是中国 最早的新式学堂 3、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这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民用企业,也 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4、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二、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时间 1898年
戊戌变法
背景
政治派别
《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揭开变法运动序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等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参见 《精析》P30 使当时人们意识到,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 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效仿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
内容
影响 (评价)
①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 了一定抵制作用;③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意味着地 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洋务运动的贡献
1、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这是中 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
“新”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 主义 革命道路: 走上了从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到社会 主义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