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再生机制探析——以上海市为例
探析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对上海城市更新的影响

探析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对上海城市更新的影响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12期一、前言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的使用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因此,如何处理好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是上海城市更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上海城市更新产业与地产产业的探索城市更新主要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和保护三个方面。
再开发是指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进行重建。
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尚可使用的建筑物和其他市政设施,以及由于缺乏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佳的地区。
整治改善比重建需要的时间短,也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也较少,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
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
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化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方式。
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外拓式开发是城市满足自身发展最好的办法,但是从空间角度来看,城市不可能无限的向外发展。
因此,提出了在城市中建造城市的概念,从内部更新城市的要求,以确保满足在城市中居住和生活的人们的物质需求。
在我国土地政策的重压下,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寻求通过城市自身的土地集约利用方法解决“城市边界”的问题。
上海作为我国目前土地资源最为紧张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出现了一地难求的景象。
土地管理中明确提出了“对新增的建设用地实行稳中有降、逐年递减”的要求,鉴于此,上海实行了“退二进三”的政策,在二产迁出后,对产业用地进行商业开发、保障住房和公租房的三部分建设。
因此,改造利用工业遗产成为城市更新方向之一。
三、上海工业遗产的改造策略第一,实现整体化的开发利用。
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整个世界,我国的工业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建筑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且有很多建筑都是为了满足后续生产需要加建的厂房,并不是建设之际整体规划的产物。
上海工业建筑遗产改造复兴研究——以三个典型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为例

上海工业建筑遗产改造复兴研究—以三个典型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为例肖湘东熊亦美余亮摘要: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已经包 含了很多珍贵的工业建筑遗产,它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是城市工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工业建筑遗产逐步消失的现状认识不够,如何保护并再利用工业建筑遗产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对城市日益老化的旧工业建筑进行了研究,从历史文献研究中,对工业建筑遗产的文化、历史、工业、社会经济价值进行了阐释。
通过对几种旧工业遗产如1933年屠宰场和南市发电站等进行理论研究和分类,先研究其局限性和潜在的再利用价值,然后针对老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目标、程序、方法和策略,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和指导。
希望这些方法能成为当代中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一种持续评价的方式。
最后,形成了一些关于上海工业建筑遗产的历史再生及其影响的基本结论,同时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工业遗产;历史建筑;建筑再利用;上海Abstract:Shanghai, as the birthplace of modem Chineseindustry, has already induded many precious indmti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diidi is the epitome of u rban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u rba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r apidurbanization, people have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gradiial disappearance of i 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how to protect and reuse the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consider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ld industrial which are ag^ng in the city, and e^oimds the cultural, historical, industrial and social economic value of t he industrial buildup heritage from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search.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lassification of several old industrial heritages, such as Slaughterhouse and Nan Shi Power station in 1933, this paper studies its limitation and potential reuse value,作者简介肖湘东,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副教授。
上海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再利用研究

上海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再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的老旧工业区逐渐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对象。
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其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上海旧工业厂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造与再利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案例和建议。
上海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进程。
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许多旧工业厂房面临着闲置、破旧、污染等问题。
同时,由于这些厂房多位于市中心或重要区域,给城市更新和改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旧工业厂房存在的问题,改造与再利用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重新规划、设计和改造,这些旧厂房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成为城市文化、创意、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亮点。
具体来说,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再利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化旅游:将旧厂房改造成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文化场所,或将其开发为工业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参观。
创意产业:将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吸引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才入驻,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科技产业:将旧厂房改造成科技产业园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商业用途:将旧厂房改造为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满足市民的购物、休闲、娱乐等需求。
案例一:上海钢雕公园。
上海钢雕公园原为上海钢铁厂旧址,通过艺术家们的改造和再利用,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公共艺术公园,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建议: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再利用。
同时,加强规划引导,推动不同产业在改造与再利用过程中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案例二: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
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原为上海华谊集团化工仓库,通过重新规划、设计和改造,现已经成为集创意产业、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地标。
建议:对于有历史价值或特殊意义的旧工业厂房,在改造与再利用过程中应注重保留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特色。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旧厂房制定不同的改造策略,提高改造效果和利用率。
26933745_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以上海市杨浦滨江地区为例

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以上海市杨浦滨江地区为例Protection and Adaptive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Under the Context of Urban Renewal—The Example of Yangpu Riverside Area in Shanghai沈山SHEN Shan(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200000)(Shanghai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0000,China)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从以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转变为以知识和创新为特征的后工业生产时代。
世界范围内很多中心城区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文章以上海市杨浦滨江地区为例,分析了现有工业遗产资源,归纳了相应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工业遗产片区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路径,为传统老工业区的复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工业遗产;杨浦滨江;适应性再利用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DOI:10.19490/ki.issn2096-698X.2022.02.061-072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development brought about by globalization, the essenceof urban economy has changed from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during the industrial era to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driven in the post-industrial era. The protec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is a criticaltopic in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many urban centers around the world.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ase study of Yangpu riverside district of Shanghai by analyzingthe existing industrial heritage resources and summarizing the corresponding conservationand adaptive reuse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ervationmeasures and adaptive reuse approaches at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providing aspecific reference for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eas.Keywords: urban renewal;industrial heritage;Yangpu riverside district;adaptive reuse作者简介:沈山(1982—),女,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社会文物管理。
工业遗产地区保护更新的上海实践及其启迪

张松ZHANG SongShanghai Practi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工业遗产地区保护更新的上海实践及其启迪*■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6001■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6-0001-11作者信息张 松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文章全面回顾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源起及进程,梳理欧盟工业遗产保护政策和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准则,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工业遗产保护的机制和规划特色,特别是着重分析了杨浦滨江岸线由“工业锈带”转型为“生活秀带”的城市更新实践探索。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经验,从集体记忆、自然资本、健康生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工业建成遗产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工业遗产地区,工业建成遗产,保护优先,活化利用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origin and proces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orts out European Union (EU) industri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policies and 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for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then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and planning characteristic in Shanghai’s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the urban regeneration practice of Yangpu Waterfront from "industrial rust belt" to "life show belt".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 conservation,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nservation, regen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t industrial heritage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llective memory, natural capital, healthy living, and full life cycle management.industrial heritage areas, built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iority, 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关键词Abstract 摘要Keywords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历史城区辨识、评估及保护设计的相关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778428)资助*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确定了“保护优先,以用促保”等基本原则,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工业遗产除了物质形态,还有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具有区别于其他自然文化遗存的特殊性……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以文化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全国“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1]。
城市记忆中工业遗存改造开发_探析上海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_刘小红

87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建设,大量的工厂停产搬迁,房地产项目开发猛增,导致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面临着被拆迁的处境,造成大量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载体的流失。
所以加快工业遗产的鉴定及保护,以及后续的利用与再生是非常必要的。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其工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海的城市面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上海城市生活和城市特征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城市改造、工业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传统工业衰落,从而留下新的工业遗存,这些工业遗存是见证了上海历史的重要变革的遗留物,是上海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科学和艺术价值。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工业遗址,不仅是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也是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赋予工业遗址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过去我国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旅游、建筑景观等方面,本文旨在探求对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新视角——城市记忆,城市记忆中工业遗存改造开发——探析上海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文/刘小红通过其社会意义、城市文化、社区人文、公共空间等方面切入文化设计新兴领域。
虽然经济意义是推动工业遗产再利用最主要的原因,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工业遗产与环境保护、工业遗产与社区民众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一、保护和改造工业遗产旨在强调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保留城市记忆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遗产是上海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探寻上海城市工业遗产合理科学的保护与再利用手段和途径,这样不仅解决了工业遗产自身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还可进而增加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底蕴,开发其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让昔日辉煌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塑造具有特色的新的城市形象。
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史料价值:工业遗产相当于一面直观的镜子,直接映射出特定的历史社会面貌及工程艺术成就。
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的探索——从上海第十七棉纺厂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皇成 时间 骂片 版权
簧料提 供
率 ?r
市 区 目前保 留下来最 完整 、最具规模 的锯 齿形厂 房建筑群 。整个 厂区共 有上海市 历史保 护建筑 7 栋 ,保护等级分 别为三 类和四类建筑 。
上 海 是 中 国 近 代 工 业 的 发 源 地 ,也 是 全 国 最 大 的 综 合 性 工 业 化 城 市 。 近 年 来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快速发展和上 海工业布局的总体规划 调整 ,
十总院
之重 是如 何通 过技 术分 析 ,选 择合 适 的改
略 。 以 原 来 厂 区3号 楼 厂 房 建 筑 改 造 成 时 尚 秀 场 为 倒 ,该 建 筑 原 为 木 构 架 锯 齿 形 厂 房 , 1 9 2 4 年 主 体 建 筑 为 一 层 ,局 部 两 层 ,是
里所 提 到 的 “ 适 度 改造 ”必 须是 与原 建筑 相容 的 ,而 所 谓 的 相 容 有 三 种 涵 义 :一 是 不 会 改 变 能
工业遗 产建 筑再 利用 的探 索
从上海第十七棉纺厂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Ex p l o r a t i o n O n Ad a p t i v e Re u s e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He r i t a g e
撰文 袁 静 华东 建筑 设计 研究 院有限 公司 华东 都市建 筑设计 总 院
浅谈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策略

策略2023-11-06CATALOGUE 目录•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背景和意义•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案例分析•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前景展望和发展建议01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背景和意义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背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和再利用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城市更新过程中,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工业时代的结束与转型随着工业时代的结束,许多工业设施不再被需要,导致大量的工业遗产闲置。
工业遗产是工业时代的珍贵文化遗产,改造与再利用有助于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通过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和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可以促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促进城市更新通过改造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可以创造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创造经济价值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02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国际趋势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将其作为文化、经济和社区发展的重要资源。
中国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实践中国也开始积极探索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一些城市出现了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的杨树浦发电厂改造成的工业遗址公园。
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现状社会认知不足一些人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对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了解不够,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被忽略或破坏。
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和策略一些地方的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项目缺乏整体规划和策略,导致改造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破坏原有的工业遗产价值。
资金不足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修复、维护、运营等费用,资金不足往往成为项目推进的瓶颈。
法律法规不完善关于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一些开发者可能利用法律漏洞进行不当开发,破坏了工业遗产的原有风貌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弄堂工厂是上海近代工业文化的特色之一,随 着历史演 进 逐 渐 形 成 工、商、居 交 融 的 作 坊 街 区。 弄堂工厂区的转型基于原有多种业态功能的并存, 构建规划弄堂文化与工商业特色结合的旅游业,延 续其生产生活交融渗透的混合功能模式,例如集合 石库门里弄、创 意 产 业、艺 术 消 费 和 休 闲 旅 游 于 一 体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
运作机制,为工业遗产的科学转型提供指导依据,推动其向协同可持续的后工业园区的转型再生。
【关键词】工业遗产; 转型路径; 再生机制; 后工业园区; 协同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作用的工业遗产,愈发面临产业调整 置换、空间转型更新的诉求。从容纳工业活动与机 器作业的生产场所,到承载现代产业功能的复合空 间,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过程需要依据一定的途径 和机制,遵 循 适 宜 性 的 转 型 模 式,才 能 适 应 新 时 期 的功能空间需求,延续并提升遗产的多元价值。
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 5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5 2019
33
城市更新
曾 锐等: 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再生机制探析———以上海市为例
合有利于提高工业遗产地区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产业职能,促进区域整体复合功 能的提升,进 而 带 动 周 边 地 区 社 会 经 济 的 全 面 发 展,形成产城融合的联动再生机制。
图 1 经济转型示意 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1. 2 地理区位差异的影响 工业遗产所处的地理区位差异影响着不同产
业类型的融合倾向。 滨水工业区是依托港口水运形成发展的一种
重要工业形式。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黄浦江和苏 州河两岸工 业 兴 起,随 着 历 史 推 动 和 城 市 发 展,逐 渐形成了沿江河呈连续带形分布的滨水型工业区。
创意产业融合是工业遗产地区经济转型的重 要途径。在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资源和低碳集约 发展的诉求下,占据城市优越地理位置的工业遗产 地区,通过 传 统 产 业 的 调 整 置 换,以 及 创 意 经 济 产 业的集聚 融 合,植 入 多 元 创 新 的 城 市 公 共 服 务 功 能,促进由传统单一的生产业向现代复合的城市公 共服务业的转变( 图 1,表 1) 。多元产业的集聚融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推进和城市空间的扩张,发达的工业体系遗留 下丰富的工 业 遗 产 资 源,其 数 量、质 量 以 及 覆 盖 范 围,均为全 国 少 见。 同 时,上 海 工 业 遗 产 和 地 块 的 保护与转 型 起 步 较 早,发 展 空 间 较 大。 《上 海 市 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 - 2035 年) 》指出,上海未来城市更新的重点主要是中 心城区约 66km2 的工业地块置换; 中心城区内保留 和发展 1 /3 无污染的城市型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1 /3 的工厂原地转换为第三产业用地,另外 1 /3 的 工厂通过功能变换向近郊或远郊转移[1]。到 2035 年,上海将保留 480km2 的工业用地,并按照产业基 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地块的体系,在各个层次的 规划中进行布局引导和深化。可知在当代可持续 发展需求背景下,工业地块和遗产的置换再利用已 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主题。
【文章编号】1006-3862( 2019) 05-0033-07
城市更新
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再生机制探析
———以上海市为例
曾 锐 李 早 (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230601)
【摘要】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是顺应存量规划需求的重要实践。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业地块和遗产的置换再利
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主题之一。通过历史论证与实践分析,以上海市为空间范围,以工业厂区的生成语境与发展历程为切入
本文运用 历 史 研 究、论 证 及 实 践 分 析 的 方 法, 以上海市为空间范围,从经济、空间、文化和生态四
个层面把 握 工 业 遗 产 的 转 型 特 征,提 取 转 型 路 径, 进而整合 多 方 面 因 素,建 立 转 型 过 程 中 的 链 接 关 系,提出向 可 持 续 后 工 业 园 区 转 型 的 再 生 机 制,为 工业遗产的科学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借鉴。
1 经济转型: 产业融合、联动再生
1. 1 经济转型特征 随着科技 进 步,知 识 经 济、创 意 经 济 在 产 业 结
构中的规模比重持续增加,逐渐占据经济结构的主 导部分,知识生产、信息交流、创作设计等生产型服 务业与文化娱乐、休闲游憩等生活型服务业日益成 为城市职能体现的重要产业。
产城分离、功能单一的产业园由于配套服务能 力的相对 匮 乏,产 业 升 级 与 竞 争 力 的 提 升 受 到 制 约。通过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使产业结构呈现 去边界化特征,各产业空间所占比例和体量发生变 化,从而促 进 产 业 之 间 的 交 叉 协 作 发 展,同 时 增 强 产业自身竞争力。
滨水工业地带的特殊区位是物流仓储、技术研发等 特色专业型服务业集聚的有利条件,而其特色滨水 景观则为发 展 娱 乐、观 光、休 闲 等 生 活 型 服 务 业 提 供天然资源。典型代表有 2007 年转型的国棉十七 厂旧址,现 已 成 为 集 商 业 贸 易、创 意 办 公、时 尚 秀 场、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点,把握工业遗产地区的转型特征,转型前的工业遗产主要呈现为以传统生产业为主导的封闭厂区和废弃污染的工业棕地。
提出经济方面产业融合、联动再生,空间方面异质同构、秩序重组,文化方面内涵延续、品位提升,以及生态方面集约协同、绿
色低碳的工业遗产转型路径,进而由路径建立链接关系,形成以经济转型为基础,空间、文化和生态转型相互作用关联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