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 从头到尾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古文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古文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分析古文中的经典句子,使学生能够理解古文的意境和哲理。

3.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复习。

2. 分析古文中的经典句子,理解古文的意境和哲理。

3.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古文经典句子的分析。

2. 难点:理解古文的意境和哲理,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古文句子,使学生理解古文的意境和哲理。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古文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古文词汇和语法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古文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回顾已学的古文词汇和语法知识,通过举例让学生熟练掌握。

3. 分析古文经典句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和哲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阅读一篇古文,讨论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古文阅读水平。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

2. 学生能够理解古文的意境和哲理。

3. 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复习资料。

2. 古文经典句子的案例分析。

3. 古文阅读材料。

4. 小组讨论的指导资料。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复习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

2. 阅读一篇古文,分析其中的经典句子,理解其意境和哲理。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总复习教案

文言文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复习经典文言文篇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对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3. 文言文翻译技巧: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言文篇目,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复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

3. 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指定的文言文篇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解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4. 练习: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能力:通过翻译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捕捉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2. 文言文写作技巧:通过分析经典文言文作品,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文言文文化背景:介绍与文言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古代汉语知识小学教案模板

古代汉语知识小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认识一些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

2. 一些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认识。

教学难点:1.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异。

2. 学生对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古代汉语教材、教学卡片、小奖品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古代汉语相关知识,准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古代汉语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如语法结构、词汇特点等。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汉语的特点,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 游戏互动:教师设计一些与古代汉语相关的游戏,如猜字谜、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古代汉语。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式,让学生判断其正确性。

2. 学生相互检查,共同纠正错误。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汉语,还记得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古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构成和用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总复习资料教案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总复习资料教案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总复习资料教案古代汉语复习指导绪论部分一、古代汉语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五四"以前历代)的语言。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从语言性质上,可以将古代汉语分成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文言文;另一个是从东汉末魏晋以来在民间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汉语分期从性质上,古代汉语可以分为文言文和古白话两个系统。

从时间上,古代汉语可以分为太古汉语(甲骨文时期以前)、远古汉语(甲骨文的三皇五帝时代)、上古汉语(春秋至秦汉)、中古汉语(魏晋至唐)、近代汉语(晚唐至清初)。

我们学的古代汉语主要指上古汉语部分(包括后代模仿此期语言而作的文章)。

三、为什么选用上古汉语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1、汉语发展到这个时期已经十分成熟,文字、音韵、语法等各方面都已经十分完善。

2、先秦时代距离现代时间久远,期间的作品艰涩难懂,不易理解。

3、这个时期也是大量文献流传后世的时期,是后来历代汉语文学语言的直接源头,影响极为深远。

四、古代汉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古代汉语学习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等语言知识外,一般还涉及学习古代天文历法、宗教、制度、风俗等方方面面。

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语言方面的知识。

五、如何学好古代汉语1、背背即记忆,记常用词汇的词义、记它们的特殊用法、记它们语法上的差异,进一步要记它们的演变历程、记它们的音韵地位,等等。

2、多看范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看多读有利于培养古汉语语感,增强感性认识。

3、多动手多动手查阅工具书,这样才不会被似是而非的假象迷惑。

4、多问为什么我们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自己多动手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才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六、复习题一、古代汉语是什么?二、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是什么?三、谈谈古汉语的分期通论部分第一章工具书和工具书的使用一、谈谈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分类1、字典类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等2、辞典类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3、虚词类工具书词诠、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等二、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哪几种?部首和笔画排列法、音序排列法、四角号码排列法三、常见的工具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经传释词》、《词诠》注意以下常用工具书的编排体例: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该字典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等几个单位联合编写的古汉语字典,全书收常用词三千七百多个。

古代汉语复习教案(扩展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汉语复习教案(扩展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汉语复习教案(扩展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汉语复习教案(扩展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汉语复习教案(扩展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会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对古代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 学会运用古代汉语进行创作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用法。

2.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3. 古代汉语的创作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通过讲解来传授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用法,以及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2. 组织讨论。

让学生自己讨论古代文献的解读和古代汉语的用法。

3. 演讲和写作。

让学生进行演讲和写作,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用法。

1) 引入通过介绍《庄子》、《论语》等经典文献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学习的兴趣。

2) 主要内容讲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用法,如句子的结构、词汇的使用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古代汉语的练习,通过读古诗、歌词等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2. 第二课时: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1) 引入通过阅读《庄子》、《论语》等经典文献,让学生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

2) 主要内容讲解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方法,如笔记法、问答法等。

3) 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分享思路和经验。

3. 第三课时:古代汉语的创作和写作。

1) 引入通过分析唐诗宋词等经典文献,让学生学会古代汉语的创作和写作。

2) 主要内容讲解古代汉语的创作和写作方法,如平仄、韵律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古代汉语的创作和写作,写出一篇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进行演讲。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举手发言和组内讨论表现。

2. 学生的笔记和作业情况。

3. 学生的演讲和写作水平。

4. 学生的期末成绩。

六、教学建议1. 提前预习知识,做好笔记。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2. 文言文的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3.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被动句等。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对偶、排比、夸张、比喻等。

5.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词义推断、句子翻译、文章大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文言文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举例。

2. 互动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 阅读法:学生阅读文言文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语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 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5. 阅读:学生阅读文言文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教辅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练习题和答案:为学生提供练习题,并对答案进行详细解析。

5. 参考资料:教师提供的相关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类的区分、句子结构的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一、教案总述1. 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版)2.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实例分析法。

4. 教学内容:涵盖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二、第一章:古代汉语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定义及特点b.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c. 古代汉语研究与教学的意义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

三、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及其变化。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b. 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规律c. 常见字词的读音辨析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四、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分类b. 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规律c. 常见词汇的用法和含义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五、第四章:古代汉语语法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及其特点。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词类和词性b. 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c. 古代汉语的语法变化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

六、第五章:古代汉语修辞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修辞的手法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修辞的分类和手法b. 古代汉语修辞的作用和效果c. 典型修辞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七、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b.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c. 经典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和欣赏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实例分析法。

八、第七章:古代汉语文献检索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文献的种类和特点b. 古代汉语文献的检索策略c. 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和引用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操作。

古代汉语 郭锡良 教案

古代汉语 郭锡良 教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案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它包括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等几个阶段。

郭锡良所编写的《古代汉语》教材,主要涵盖了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古注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在教案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包括古注的阅读和理解、古文献的阅读和研究等。

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汉语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古代汉语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包括古注的阅读和理解、古文献的阅读和研究等,以及如何进行古代汉语的研究和写作。

古代汉语的实用价值:包括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以及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等。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古代汉语的文物、文献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练习法: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汉语的文物和文献等,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以及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等。

巩固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古代汉语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论文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教学目的】本章是此课程的开端,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即这一学科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培养的是什么能力,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等。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基本概念】古代汉语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基本理论】古代汉语学科为什么以文言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如何理解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重点难点】“文言”与“古白话”的内涵【教学内容】第1学时一、“古代汉语”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1、“古代汉语”的内涵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文言语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必须从文言语言入手。

前人长期研究文言语言,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言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研究它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与古代中国相关的学科研究创造条件;其二是熟悉古代的语言材料和各种语言规律,为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定基础。

1、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讨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提高理解与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3、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4、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第2学时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1、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他们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讨论:如何评价古人“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一言否定之,要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死记硬背的劣根性:易疲劳。

效率低。

易遗忘。

死记硬背的合理性:符合儿童的智力特点:记忆力强,理解力弱。

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先记忆,再理解。

2、现代的方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所谓的感性认识就是要阅读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语言;所谓的理性认识就是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与理论,用这些知识与理论来深化对古代语言的理解。

要有死记硬背的精神。

要有联系的观点。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教学目的】本章是古代汉语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和几部学习古代汉语常用的工具书。

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这几部工具书的性质与作用,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书,为以后的古代汉语学习掌握学习的手段。

【基本概念】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基本理论】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那几种?反切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直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法?叶音法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应当如何评价这种注音方法?【重点难点】反切法注音叶音问题《康熙字典》《辞源》《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教学内容】第1学时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实践:让学生察看工具书中的汉字排列法。

可利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毛——莫袍切m áo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实践:让学生查看《康熙字典》中的这几种注音方法。

利用教材中从《康熙字典》中所引的文字。

第2学时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王引之《字典考证》《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

字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并收录中古的反切,还标明上古的韵部等。

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2、查词语典故《辞源》、《辞海》体例:部首法排列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收释以该字起首的复音词语或词组等。

复音词语或词组按字数由少到多排列,同字数的按第二、三的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修订:1958年修订《辞海》综合性的工具书。

《辞源》研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3、查虚词和特殊词语《助字辨略》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内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缺点:对虚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内部体例欠严密。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

体例:按古声母排列,共分为试卷。

内容: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缺点:收字太少。

《词诠》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

体例: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

解释虚词是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在列举例句。

缺点:分类过于琐细。

《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1953年出版。

内容:主要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

体例:每条先诗后词再曲。

实践:提供这几种主要的工具书,让学生熟悉它们的内容与体例。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教学目的】本章讲解汉字的知识与理论,学习本节,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体构造理论,即传统的“六书”,要让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字形解说汉字意义的能力,为研究汉字与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基本概念】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亦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古文字今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简化字【基本理论】“六书”分别是怎么创造汉字的?篆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隶书在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人们是怎样给古今字分类的?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简化字的简化方式有哪些?【重点难点】六书问题隶变问题异体字问题【教学内容】第1学时一、“六书”理论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只有前四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

1、象形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描画轮廓的:日、月、鸟、鱼描画具有特征部分的:牛、羊2、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象形字上加符号的:亦、本、末3、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

步、逐、鬥、莫、牧4、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杞、问、物、江、裏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考,老也。

”又:“老,考也。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我、而、其二、形声字的结构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的六种形体结构:左形右声——江棋诂超(基本结构)左声右形——攻期胡邵上形下声——空箕罟苕上声下形——汞基辜照内形外声——辩哀问闽内声外形——阁國固裏特殊结构:勝、徒、寳2、汉字的部首部首就是意符,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就它统领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的《说文解字》用了540个偏旁作部首。

第3学时三、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甲骨文: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古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篆书: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创造的笔画圆转的汉字形体。

秦统一之前的篆书称为大篆,秦统一之后经过李斯等人改革而推行的篆书称为小篆。

篆书的特点:笔画圆转,字形内聚包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是大大地增强了。

隶书:两汉时期通行的标准的汉字形体即为隶书。

其特点是笔画方折,字形成“八”字分散,毛笔的运笔痕迹比较明显,而前几乎完全丧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性。

提问:让学生说说隶书的字形与篆书有什么不同,然后总结,并进一步阐述隶变的意义。

隶变的意义: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也叫“隶定”、“隶古定”等。

隶变之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

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它把小篆圆转的曲线变成了方折的笔画,使汉字的形体变得平直方正,并大量改造与简化汉字的形体,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第4学时四、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提问: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在意义上有怎样的联系?然后总结出下面古今字的分类。

古今字的分类:同源分化的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有意义上的联系:要——腰古今字[同音假借的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无意义上的联系:其—箕2、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完全同音同义,就叫做“异体字”。

异体字是因为不同的时间与地域造字而形成的,异体字的存在也与人们写字时求新求异求美的心理有关。

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分别——凴凭、嶽岳、淚泪、巖岩意符不同的异体字——詠咏、睹覩、嘆歎、駆敺、雁鴈声符不同的异体字——线線、煙烟、時峕、蚓螾意符声符都不同的异体字——剩賸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慙慚、和咊、鵝騀鵞、襍雜有三种情況不能认为是异体字:其一、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