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ppt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ppt课件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 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 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 互解决 一部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学习生字新词。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段落。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 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 治通鉴》。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
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 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 年分明是一 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 个形象回味 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 为了一时之 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 是怎么体会的 ?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 到长久之计 ,也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 篇是鲁 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 这样就使得鲁迅这 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 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 的伯父鲁迅先 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 来 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 十分传神, 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 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 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 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 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 “留在心里 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 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 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 生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 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 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 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 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 料,如, 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 事情》、周海婴写的《父 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 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 读读,让鲁迅这一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说勤奋|苏教版 (共36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说勤奋|苏教版 (共36张PPT)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闻鸡起舞(祖逖tì)
凿壁借光(匡衡 )
囊萤映雪(车胤yìn 、孙康 )
自学小提示: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查查工具书、联系 课文理解词语。
jiàn něi máo bō xùn
鉴 馁 茅 剥* 训
biàn zhěn shāo mò xiào
左 窄 右 宽 竖 画 突 出
遍枕稍末校
guàn dù jī chǔ
惯渡基础
●剥 bāo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 花生。
● 剥 bō
用于复合词:~夺。~削(xuē)。 ~落。~蚀。生吞活~。
bāo(剥花生 剥皮 ) 剥
bō (剥夺 剥落 生吞活剥 )
资治通鉴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剥离 良训 滚瓜烂熟 有所作为 一遍 枕头 稍微 期末 校园 习惯 基础 远渡重洋 急起直追 司马光 童第周 华罗正确、流利。 2.仔细听,给点合适的评价吧!
默读课文:
( 1 )提出观点。 ( 2-3 )举例证明。 ( 4 )总结全文。
说理文特点:
本文先提出(
)这个观点,
列举了(
)和(
)两个事例
来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只有(
),
才能(
),才能(
)。
左 窄 右 宽 捺 变 点
左 点 略 竖 右 点 坦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说勤奋|苏教版 (共17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说勤奋|苏教版 (共17张PPT)
自学课文归纳知识
1. 本文讲了一个关于( 勤奋)学的习道理。
2. 它是通过(
)的方法来讲述
这个道理的。 举例证明
3. 你知道用这种方法讲道理的文章叫
( )类型的文章。 议论文
提出论点
•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 什么?是勤奋。
提出论点的依据
•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 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
• 古今中外 ,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 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 的。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 ●
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但● 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 亮,他 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 地● 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 分● 注意 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 他终于赶 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 来● 他 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 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 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 才的。
《资治通鉴》,简称
“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 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共294卷, 约300多万字, 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 纲,事件为目, 从周威烈王 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 ) 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 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 停笔,记录了16朝代1362年 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
联系课文思考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 罗庚所说,“勤能补拙 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 才”。
这句话用来形容谁最合适?为什么?
联系课文拓展思考
成功 = 一份天才 + 九十九份汗水
——爱因斯坦
这句话用来形容谁最合适?为什么?
结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说勤奋》教学课件ppt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说勤奋》教学课件ppt

同学们不理解童第周成绩这么差为什么还 要这么认真,然而,童第周却毫不理会,仍然 每天( ),晚上( );冬天,寒风 刺骨,同学们都躲在被窝里,享受着温暖,童 第周却依然每天( ),晚上(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童第周还是坚持着,每天 ( ),晚上( )。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所说,“勤能补 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 分才”。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勤奋学习, 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本文的论据是?(用什么来证明)
1、司马光勤奋学习 2、童第周勤奋成才 3.本文的论证方法是? 举例子
提出论点: •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勤奋
提出论点的依据:
•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 浇灌出来的 。 •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 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
这句话用来形容谁最合适?为什么?
这句话用来形容 谁最合适?为什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成功 = 一份天才 + 九十九份汗水”
司马光 童第周
古代现代
天资聪颖 基础较差
靠勤奋——成才
小结: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 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 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 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司马光 第二自然段列举( )的事例 来证明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候勤奋学习), 后写(他长大后勤奋写作 ),终于编 写成(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
童第周: 是我国卓越的生 物学家、教育家、中 共党员。生前曾担任 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动物研究所所长。他 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 家,我国实验胚胎学 的主要创始人,生物 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 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说勤奋》PPT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说勤奋》PPT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 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 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 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 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6、说勤奋

总起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司马光勤奋好学——小时候、长大以后
“汗水和心血”表现在哪些地方?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写了 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 鉴”,是北宋司马光 所主 编 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 共 294卷,耗 时19年。记 载 的历史跨16个朝代,共 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 位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是是勤奋。
采用设问的形式,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更加 强调了“勤奋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
了解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 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一部分的内 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 自答。 作用: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

分述
童第周勤奋成才——毫不气馁、急起直 追

总结 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勤 能 补 拙 是 良 训
一 分 辛 苦 一 分 才


关于勤奋的典故

古希腊的米南德说:“勤奋可以赢得一切。”胜利和 成功都是伴随着勤奋的人。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都印 证了这条真理。

1.司马迁漫游山水,遍访五洲的执着不羁,方有《史 记》字里行间里的浩然大气 。他从42岁时开始写 《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 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 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2.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 一代书法大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教学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教学课件
成功=1分天才+99分汗水
发明家 爱迪生
biàn
zhěn
zhěn
shāo
一遍

枕头
xiào
警枕
ɡuàn
稍微
jī chǔ
期末 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 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 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 枕”。

shāo (稍微)


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才 。 一生勤奋, 能有所作 。 只有读书破万卷,才 为, 能对人民、对社会作 只有 ,做题才不会出错。 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 ,才 。
提出观点( 1 ) ( 2~3 ) 举例论证 强调观点( 4 )
一遍 期末
枕头 稍微 远渡重洋 校园 习惯 基础
1、熟练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勤奋的名言及名人事例。
xùn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bō jiàn 青蛙卵剥离手术 《资治通鉴》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 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 血浇灌出来的。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勤奋 是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只有 才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 才 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 出应有的贡献。
shāo (树梢)
shāo (捎带)
něi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
máo dù
něi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
名次排列 在前面。 máo dù
毫不气馁:( ② ) 馁:①饥饿 ②失掉勇气
③腐烂
司马光 生物学家
童第周 数学家
华罗庚 史学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说勤奋苏教版共15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说勤奋苏教版共15张PPT

童第周,是我国卓
越的生物学家、教育家、 中共党员。生前曾担任 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动物研究所所长。他是 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 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 创始人,生物科学研究 的杰出领导者。
本文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呢?
A、写景 B、写人 C、记事 D、说理
提出论点
•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 什么?是勤奋。
举例论证
• 文中举了( 两)个人的例子来证 明勤奋的重要性,分别是:
• 司马光 • 童第周
(课文第2自然段) (课文第3自然段)
结论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
●●
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


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
●●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 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
,然而
你可知道,通往
的桥梁是什
么?
。古今中外,每一

,都是他们用
浇灌
出来的。
中 间 两 短 横 , 土 字 缩 在 内
史学家 司马光 滚瓜烂熟 警枕 《资 治通鉴》
生物学家 童第周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青蛙卵剥离手术
数学家 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 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 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 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 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 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历来受人景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ppt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ppt课件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 他也 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 么多 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 中, 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20 有的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末校
ɡuàn dù jī chǔ shè

渡基 础 社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
枕头 稍微 借鉴 期末 校园 习惯 剥离 教训 社会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 身上 ,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 “我” 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 着感情 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 幽默 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 挨打 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 于启 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 出评 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 起头 ?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 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 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 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
么?是勤奋。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一遍又一遍 稍微一动
毫不气馁
滚瓜烂熟 警枕
急起直追 习惯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司马光 和童第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并 试着完成表格。
司马光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童第周
都很勤奋
1·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2·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 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 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司马光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童第周
都很勤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古代 天资聪明 现代 基础差,起步晚
(成就)
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
都取得巨大成就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
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
一直读到 滚瓜烂熟 一遍又一遍 地高声朗读, 为止。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
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
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
熟为止。

1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 ,他却躲 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2夏日里,烈日炎炎,哥哥、弟弟 ,他却躲 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3秋日里,菊花盛开,哥哥、弟弟 ,他却躲 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4冬日里,大雪纷飞,哥哥、弟弟 ,他却躲 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5 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 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
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
代。
——(前苏联)巴甫洛夫 ----朱老师
·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
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作业: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 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 感人故事,像悬梁刺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 囊萤映雪……课后有兴趣可以去寻找相关故事 读读。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
由于完成了 高难度 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 很大 的影响。
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 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 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 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 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 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
他。 每天天刚亮,他 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
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
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起早贪黑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他用了19年时间, 终于编成了 著名的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 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 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 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 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
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
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 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
“警枕”。 “警枕”。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 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 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 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 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 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 “警枕”。
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 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
(美)爱因斯坦
·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美)爱因斯坦
·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