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西省忻州市2016_2017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课时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6
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湘教版选

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选择题阅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1〜3题。
1 •四种大气污染现象中,污染源是天然污染源的是()A. ①BPC.③D.④2 •为减少图片④所示现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②广泛利用煤炭资源③采用消烟除尘技术④家庭尽量使用小蜂窝煤炉具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 为减轻图片①所示硫氧化物的排放量,脱硫效率较低的方法是A.吸附法B.碱液吸收法C.氨吸收法D.石灰吸收法【解析】第1题,图片①〜④描述的景观依次是工厂废气、雨;火山喷发是自然现象,是大气的天然污染源。
第2题,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广泛利用煤炭资源将增加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小蜂窝煤炉具的燃烧率很低,没有尾气回收,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更大。
第3题,碱液吸收法、氨吸收法和石灰吸收法等湿法脱硫的效率较高;吸附法属于干法脱硫,效率较低。
【答案】1.B 2.C 3.A“大气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发生时,能见度极差,我国不少城市深受其害。
据此回答下题。
4. 关于产生“大气灰霾”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量燃烧煤和石油②夏季风的势力增强③城市规模不断膨胀④植被破坏严重火山喷发、汽车尾气和酸记者在云南昆明召开的 2013年云南省环保局局长会上获悉,云南受酸雨影响范围、频率及强度明显减少,酸雨控制区出现酸雨的城市、频率和强度也在逐年下降。
据此完成8题。
A.①② C.①④B.①③ D.②④【解析】 “大气灰霾”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多而导致的现象。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城市建设都能产生悬浮颗粒物。
【答案】 B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5〜6题。
5.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 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 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 .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6. 解决因大量使用家庭轿车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措施可行的是②禁止家庭轿车的使用 ③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 系④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⑤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⑥鼓励“绿色出行”tJJ①发展“绿色交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解析】 第5题,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汽车尾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 大气质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综合检测(四)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6分×10=60分)1.(2013·浙江高考)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010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北京市举办了“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解湿地展板、播放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湿地风貌,强调了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发挥的特殊作用。
据此回答下题。
2.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高B.湿地号称“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它包括天然湖泊、人工湖泊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A.乱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B.生活习惯C.执法不严D.气候变迁4.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使用沼气、省柴灶等B.先移民,后治理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建水电站被称为“草业袁隆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2010年5月17日做客“腾讯嘉宾访谈”时说:中国草原正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第2课时)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6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读右图,完成1~2题。
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2.目前我国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读右图,回答3~4题。
3.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4.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读右图,完成5~6题。
5.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A .①B .④C .⑤D .⑥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B .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C .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D .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7.2001年12月,湖南省宣布洞庭湖区开始实行“冬季休渔”,其目的是:A . 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B . 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C . 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D . 冬季鱼市需求量少读“哺乳动物、鸟类受威胁因素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B .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永远不可能绝灭D .以上说法都不对9.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B .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 .鸟类受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该图主要说明了:A .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不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B .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 .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 .以上说法都正确读右图,完成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综合检测 (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的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的植树运动。
有关森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是涵养水源,美化环境B.交通沿线两侧造林主要是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保护路基C.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城市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杀菌抗病解析:选B。
“三北”防护林带主要的作用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化带主要起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作用,故A、C、D 均错。
读下表,完成2~3题。
某区域2000~2011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转化来源旱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湿地类型河渠489 -7 0 235 48海涂43 -155 -2027 0 17627水库坑塘25657 -33 -211 5694 926水田76 -793 -1053 0 0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2.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3.与2000年相比,2011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解析:第2题,注意运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小”。
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湿地类型面积的数据变化,可以计算出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最大,其次为海涂、水田(面积减少)、河渠(面积增加)。
第3题,综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2011年比2000年该区域湿地面积增加。
随着湿地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必然增加,水鸟栖息地增加,当地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答案:2.B 3.C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A.①B.④C.⑤D.⑥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B.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解析:第4题,考查物种丰富的自然环境条件,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跟着环境工程和人工湿地工艺的发展,水生植物浮岛成为了人工湿地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水生植物浮岛对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净化水质及降低水体中各样指标的浓度拥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特别优胜的成效。
以下图为某城市人工生态浮岛景观图。
读图,达成以下各题。
( 1)域市人T 生态浮岛最主要的功能是()A. 减缓热岛效应B. 美化城市环境C. 改良水体环境D. 调理河流流量( 2)最适合建设人T 生态浮岛的水域是()A. 青海湖B. 太湖C. 贝加尔湖D. 长江2.若南方山区不停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是()① 湖泊调理天气功能减弱② 洪涝问题更屡次③ 土地沙漠化加剧④ 河口三角洲减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往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倒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情景,这一变化深刻地反应了()A. 过分放牧,草场退化B. 鼠害猖狂C. 草场的季节变化D. 草场载畜量将可连续增添4.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表示图”,回答以下题目。
(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重点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 2)上图中 A 、B 、C、 D 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 枯枝落叶B. 土壤C. 生物D. 供应养分5.以下不属于生态损坏的环境问题是()A. 巴西热带雨林的损坏B. 欧洲的酸雨危害C. 中国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D. 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沙漠化6.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散布图,影响全世界天气变暖,并直接威迫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A.甲B.乙C.丙D.丁7.长江“第一鲜”的刀鱼产量锐减、资源衰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刀鱼已经成为非可重生资源B. 长江的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刀鱼数目锐减的独一原由C. 各样对刀鱼的保护举措已经不起作用D. 主假如过分捕捞致使刀鱼可重生速度降落8.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沙漠化C. 盐碱化D. 沙尘暴9.图为我国七省区某栽种被总面积占全国该栽种被总面积的比率图,该植被散布区所存在最广泛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土地沙漠化B. 土地次生盐碱化C. 水土流失D. 生物多样性锐减10.读下边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散布统计资料,据此达成以下问题。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Word版含答案.pdf

学无 止 境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5.C 6.C 7.A 8.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 6 月 5 日定为世 界环境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 年世 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学无 止 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通称,我国红树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
少,红树林种属的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过渡到比较单一,植株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
的乔木逐渐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
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11.对于白色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这个区域的一切开发活动 B.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C.目前没必要进行退耕还林工作 D.生活在这里的人应陆续迁出,保护当地环境 解析:白色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应优先保护,适度开发,但没有必要将生活在这里的人 迁出。 答案:B 12.被确定为重点开发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势平坦,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捷 B.原始森林密布,生物资源丰富 C.地形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D.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解析:被确定为重点开发地区,说明其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 较好,符合题意的只有 A 项。 答案:A 13.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学无 止 境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一)教材第 56 页思考 思考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 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 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度 开发必将造成森林的锐减。 (二)教材第 56 页思考 思考提示:1.可以从身边的事例找起,也可以通过参与的旅游活动和媒体的相关报道来 总结出森林的生态功能。 2.森林的生态功能除教材提到的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杀菌除病、指示环境污染等多 种功能。另外,森林还具有经济功能,为我们提供多种食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可以制作 家具,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三)教材第 58 页思考 思考提示:1.我国政府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已经收到初步效果。我 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加强,许多林业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 要功能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民间也有保护森林的积极行动,他们不仅植树造林, 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目前,我国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2.为保护森林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中节约纸张;积 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高中地理】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课时练习(5份) 人教课标版4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一)教材第71页思考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2.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教材第72页思考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学业达标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第2题,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位于我国江汉平原,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酸雨现象严重。
答案:1.B 2.D3.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D.西北地区——矿产开发答案:B读图,完成4~6题。
4.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物理风化D.化学溶蚀5.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哪个区域(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B.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6.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解析:第4题,西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从图中也可看出,风蚀引起的土地退化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选B项。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4.1 森林及其保护预习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4.1 森林及其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识记森林资源锐减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2.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掌握森林的生态功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森林分布示意图,分析森林锐减的原因。
2.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毁林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的理念。
2.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遵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并付诸行动。
【预习任务】
1.分析教材第一节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讲森林的什么?第三和第四段又讲森林的什么?
2.世界现存得原始森林主要有哪些?其主要分布地区是?
3.读教材图4.1世界森林的分布示意,你能总结出森林分布的哪些规律?试着探究原因。
4.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破坏带来的生态灾难,保护森林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自主检测】
1.下列生态系统中物种资源最丰富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
2.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
A.落叶阔叶树B.针叶树
C.常绿阔叶树D.灌木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C.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D.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落实内容】
掌握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资源锐减的带来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读右图,完成1~2题。
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目前我国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读右图,回答3~4题。
3.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
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
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4.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读右图,完成5~6题。
5.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A .①
B .④ C.⑤ D .⑥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
B .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
C .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
7.2001年12月,湖南省宣布洞庭湖区开始实行“冬季休渔”,其目的是:
A . 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
B . 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
C . 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
D . 冬季鱼市需求量少
读“哺乳动物、鸟类受威胁因素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
B .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C
.哺乳动物永远不可能绝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
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
B .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C .鸟类受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
重达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该图主要说明了:
A .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不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 .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 .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读右图,完成11~12题。
哺乳动物、鸟类受威胁因素图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山峰是太行山,山脉是泰山
B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
C.图中主要地形区是由黄河、淮海、海河冲积形成的
D.图中水能资源丰富
12.关于图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
B.图示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特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破坏
C .图示区域的自然背景是亚热带丘陵地区
D.图示区域的自然背景是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读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物理风化D.化学溶蚀
14.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
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 .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
C .西北内陆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
15.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
读右下图,完成16~18题。
16.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A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17.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 .草场退化
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土壤侵蚀
18.与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无关的因素是
A.夏季多暴雨B.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D.春季多大风
二.读图综合题(15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资料: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
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
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
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2)文中所叙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
(3)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4)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主要有。
(5)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有。
20.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市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二: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
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________________。
(2)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
A.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
B.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
C.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祁连山顶的冰川融水
(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
A.春 B.夏C.秋 D.冬
(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的_________(季节)。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64 第四章4-5节
一.单项选择题
1~5:ACCAA 6~10:BBBCB 11~15:CABCC 16~18:CDD
二.读图综合题
19.(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山洪暴发;大量采伐林木兴建土木工程
(3)森林破坏、气候变迁等
(4)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黄土疏松,易侵蚀。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垦,开矿等
(5)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通过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等。
20.(1
(2)D3)D
(4)中游张掖市人口激增;农业、工业的发展耗水大增;用水过度、不合理、不节约,中游的过度
(5)春那里春季降水很少,而气温渐暖,蒸发渐大,缺乏植被的干旱沙地也已无雪覆盖;春季冷锋活动很频繁,多以西北风吹扬沙尘影响到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