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神童庄有恭》)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属对/小事 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 一百字亦能之。
小结: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 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 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还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或代词, 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官职名、朝代名、 地名、国名、事物名、动植物名等。这些名 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 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何……之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可得……欤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
得无……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给下面文言选段用(/)断句,并说说 你断句的依据
例5、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
之明。
(刘向《说菀》)
2015济宁市中考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 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 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 矶/ 遂转为彭/ 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学习目标
1、阅读并理解浅易文言文。 2、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
给下面文言选段用(/)断句,并说说 你断句的依据
文言断句应注意的问题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3.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总结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 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还需要我们 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
此外,我们还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 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黔东南九年级文言文断句训练题

黔东南九年级文言文断句训练题

黔东南九年级文言文断句训练题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断句12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其间、千二百里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猿、则百叫无绝D.相与、步于中庭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3.(题文)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5.5.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B.必先、苦其、心志C.舜、发于、畎亩之中D.曾益其、所不能7.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9.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言文断句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

一、直击中考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选材上,多选取课外文言语段,或截取其中几句,或另选一段文字。

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或选择正确的一项,或要求用“ / ”直接划分。

近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题类型: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二、探究得法【探究一】1.有老妪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限3处)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限3处)方法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⑴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⑵疑问代词——“谁”“孰”“何”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探究二】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限3处)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方法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常考虚词:句首——夫其惟盖故但遂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探究三】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限9处)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限6处)方法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知识小卡片】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第3讲 文言文断句(二)-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第3讲 文言文断句(二)-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第3讲文言文断句(二)一、例题精讲1.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断句位置。

(1)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

(2)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3)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4)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5)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

(6)吾欲之南海何如?(7)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

(8)臣岂不欲吴然而前知其为人之异也。

(9)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二、针对练习1.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请用“/”在下面文段中标出断句位置。

(1)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

【注释】①咄唶[duō jiè]:叹息(选自《吕蒙传》)(2)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灌覆按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

【注释】①覆按:复审案件(选自《陈灌传》)(3)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狗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选自《画鬼最易》)三、真题练习【2019—2020学年度江汉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改编)】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表叹息而去。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延:邀请B.鸿鹄巢.于高林之上巢:鸟巢C.因.释耕于垄上因:于是D.因采药不反.反:同返,返回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3分)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一、基础断句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2. 夫以勇者之气而自卑者3. 君子之交淡如水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进阶断句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 夫妻反目而相诟病者有之矣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高级断句1. 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也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而身死名灭者多矣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四、综合练习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请同学们认真练习,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名篇节选断句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3. 韩非子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 《史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5. 《资治通鉴》云,唐太宗谓群臣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诗词断句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七、成语典故断句1. 狐假虎威虎不知其为狐所借也2. 画蛇添足者虚有其表也3. 指鹿为马者混淆是非也4.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5. 杯弓蛇影心疑生暗鬼也八、历史事件断句1. 赤壁之战周瑜用火攻大破曹操军2. 淝水之战谢安指挥若定击败苻坚百万之众3.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4.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5. 靖康之变金兵南侵掳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这些练习题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言文断句,适合学生进行系统的练习和提升。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一、翻译(共 7 分)阅读文言文《张良①奇遇》,完成下列题。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②上。

有一老父衣褐③,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④,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①张良,以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

②下邳(pī):地名,在江苏省邳县南。

圯(yí):桥。

③褐(hè):麻布短衣。

④有顷:不一会儿。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良夜未半往【答案】良 / 夜未半 / 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

可以参考句子的意思来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良/夜未半/往。

二、课外阅读(共 7 分)文言文阅读。

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shèng)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2.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答案】太傅时年七八岁 / 着青布绔 / 在兄膝边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文言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通过断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一、基础练习1、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得半文钱断句: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得半文钱。

2、彼竭我盈故克之断句:彼竭我盈,故克之。

3、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断句: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二、中级练习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断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断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高级练习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断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断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断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在做文言文断句练习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特点。

比如,文言文中常有一些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它们往往在句中起到停顿和语气的作用。

其次,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断句的位置,使句子的意思通顺、合理。

再者,要注意句子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地方通常也需要断句。

总之,文言文断句需要我们多读多练,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有所收获,在文言文的世界中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不少同学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

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比如《塞翁失马》,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比如北京卷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另外,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

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

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

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9.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

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附:句首标志词语1、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且夫、今夫等。

2、事件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

3、谦敬词: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

4、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

5、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等。

6、复音虚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将下列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八)(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