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弯矩张拉记录

合集下载

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梁板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钢绞线及张拉机具性能指标1.钢绞线采用∮j15.2标准型低松弛级钢绞线;弹性模量E P=1.95×105(N/㎜2);截面面积A P=140㎜2。

2.锚具采用AM15-4 AM15-5型锚具;锚座厚度50㎜。

二、张拉方法及张拉程序1.20m空心板梁:N1,N2均采取两端对称单根张。

张拉顺序: N2→N1。

25m箱梁:N1,N2均采取两端对称单根张。

张拉顺序: N2→N1。

40m箱梁:N4,N3,N2,N1均采取两端对称单根张。

张拉顺序:N4→N3→N2→N。

2.张拉程序0→初应力10%δcon→20%δcon→δcon(持荷2min锚固)三、张拉参数计算1.张拉控制应力P=E P×A P÷1000=1860×0.75×140÷1000=195.3KN2. 张拉力计算P P1= n·m·P = 1×1.0×195.3 = 195.3 KN3. 理论伸长值计算采用公式:P p=P*[1- e-(KL+μθ)]/(KL+μθ)△L = P P·L/A P·E P 计算。

式中:△L—理论伸长值,㎜;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K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KN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A 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2; A P1 = 140×1=140㎜2。

E P—弹性模量,MPa; E P = 1.95×105 N/㎜2。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μ——预应力筋与孔道的摩擦系数(0.15)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影响系数(0.0015)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20m空心板梁顶板负弯矩张拉伸长量计算25m箱梁顶板负弯矩张拉伸长量计算40m箱梁顶板负弯矩张拉伸长量计算四、张拉控制应力与油压表读数关系千斤顶编号:1#;油压表编号:20105171#;回归方程式:P = 0.2278F+0.6155;(F-张拉力;P-油压表读数)千斤顶编号:2#;油压表编号:20105852#;回归方程式:P = 0.2292F-0.5655;(F-张拉力;P-油压表读数)。

大桥工程箱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

大桥工程箱梁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一、张拉施工方案箱梁及现浇横梁砼标号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前需做砼强度试验。

(1)、预应力张拉程序与顺序①.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0.1δk)→1.03δk持荷5min回油至δk锚固(其中δk―控制应力)。

②.张拉顺序根据设计要求, 确定其张拉顺序, 先张拉中间束然后张拉两边束;先张拉长束, 然后张拉短束。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施工①、张拉与锚固预制箱梁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 且应在横桥向对称均匀张拉, 顶板负弯矩钢束也应采用两端张拉, 并采取逐根对称均匀张拉。

位置应仔细核对。

预应力工艺完成后用C50水泥浆进行预应力孔道压浆。

为防止预应力钢束锈蚀及松弛, 压浆工作应在张拉工作结束后尽早进行, 最长不超过24小时。

②、初张拉: 主梁两端同时先对千斤顶主缸充油, 使钢丝束略为拉紧, 同时调整锚圈及千斤顶位置, 使孔道、锚具和千斤顶三者之轴线互相吻合, 注意使每根钢丝受力均匀,当钢丝达初应力0.1σcon时作伸长量标记, 并借以观察有无滑丝情况发生。

③、张拉: 采用两端同时逐级加压的方法进行, 两端千斤顶的升压速度应接近相等, 当两端达到1.03σcon时, 维持张拉力不变, 持荷5分钟, 然后两端回油至σcon (不包括千斤顶的内摩阻及钢束与锚具的摩阻力, 这两项摩阻力都应根椐实验确定, 总张拉力应为控制张拉力与千斤顶内摩阻力, 钢束与锚具的摩阻力之和), 同时测量实际伸长量是否与计算值相符。

④、锚固: 打开高压油泵截止阀, 张拉缸油压缓慢降至零, 活塞回程, 锚具夹片即自动跟进锚固。

锚具外多余之钢绞线可采用砂轮切割机切除, 不准用电焊焊割。

⑤、压浆:压浆应在钢束张拉后24小时内进行, 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4~0.45, 为减少收缩, 可掺入0.0001水泥用量的铝粉, 管道压浆的顺序宜先下层后上层, 压浆时注意防止相邻孔的串浆而阻塞未压浆孔道。

压浆后要继续进行养生。

负弯矩张拉自动生成表格教案资料

负弯矩张拉自动生成表格教案资料

张拉阶段 20% 9.8 46.5 9.1 37.7 9.1 42.2 9.6 39.2 9.3 28.9 9.3 31.9 10.0 35.9 9.2 31.5 9.1 42.7 9.2 42.8
100% 45.0 51.3 45.2 46.7 45.1 48 45.2 46.8 44.8 50.9 45.1 46.3 44.7 48.5 45.4 51.3 44.8 50.1 45.8 48.8
张拉阶段 20% 9.2 82.9 9.7 66.1 9.9 74 9.7 67.9 9.2 66.9 9.9 85.8 9.3 61.7 9.3 87.9 9.3 76.7 9.4 79.6
100% 45.5 98.9 45.5 95.9 44.8 98.8 45.1 97.7 44.6 97.9 45.8
负弯矩张拉
按F9刷新数据即可!
箱梁规格 钢束编号 记录项目
油表读数
伸长量 T1-1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表读数
伸长量 T1-2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表读数
25m
伸长量 T1-3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表读数
伸长量 T1-4
油表读数
伸长量
油表读数
T1-5
伸长量 油表读数
伸长量
10% 4.5 35.9 5.9 30.2 4.5 33.1 5.7 30.5 4.4 27.4 5.6 26.1 4.4 30.2 5.4 29.4 4.7 34.4 5.4 33.3
94 44.5 92.9 45.4 98.7 44.8 103.7 45.5
99
单侧伸长 量(mm)
50 46 60 34 41 63 42 55 50 51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顺序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顺序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顺序
摘要:
一、40米T梁负弯矩张拉的概述
二、负弯矩张拉的施工顺序及流程
三、负弯矩张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总结
正文:
一、40米T梁负弯矩张拉的概述
40米T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其负弯矩张拉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负弯矩张拉,可以增强T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二、负弯矩张拉的施工顺序及流程
1.准备工作:检查梁体、锚具和千斤顶等设备,确保其状态良好。

2.张拉顺序:从梁的两端同时开始张拉,张拉距离应一致。

3.张拉过程:首先将梁体加载至10%的应力,然后逐步加载至20%、100%,最后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力值。

4.测量伸长量:在张拉过程中,需定期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以保证张拉的准确性。

5.校核伸长量:张拉完成后,应计算总伸长量,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确保无误。

三、负弯矩张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张拉过程中,应保证梁体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变形或破坏。

2.张拉速度应适中,过快可能导致梁体损坏,过慢则影响施工效率。

3.张拉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锚具和千斤顶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

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张拉,避免超张或欠张。

四、总结
40米T梁负弯矩张拉是桥梁施工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流程可以确保张拉效果,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0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40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乌川高架桥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况乌川高架桥中心桩号左幅K52+893(右幅K52+888),左幅桥跨组合为: 16(跨)×40m ;右幅桥跨组合为:15(跨)×40m ,全桥结构体系为先简支连续结构,上部构造为40m 装配式预应力T 梁。

预应力钢铰线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ΦS 15.2mm ,钢铰线面积140mm 2,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1860MPa 。

预制T 梁墩顶处负弯矩锚具采用BM15-4型扁锚及其配件,管道采用扁形金属波纹管,钢铰线锚下控制设计应力为σcon =0.75f pk ,采用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实际引伸量与理论引伸量的误差控制在6%以内。

一片主梁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设计工程数量二、40m T 梁负弯矩钢绞线张拉计算(一)、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 1、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及参数 pP AE LP L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A —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 2),取140mm 2;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取2.026x105MPa 。

(2)、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μθμθ+-=+-kx e P P kx P )1()(式中: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17。

2、伸长量计算:(1)、T1筋理论伸长量计算 ①、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 1395140195300k p A N σ=⨯=⨯=两端同时张拉,x 取至跨中位置即x=22.294/2=11.147m θ=平弯角度+竖弯角度=0°+9°=9°=0.1571radN e kx e P P kx P 50.171427015708.017.0147.110015.0)-1(195300μθ)-1()15708.017.0147.110015.0(-)μθ(-=⨯+⨯⨯=+=⨯+⨯+()(0.001511.1470.250.1571)(1)195300(1)189932.68690.001511.1470.250.1571kx P P e e P N kx μθμθ-+-⨯+⨯-⨯-===+⨯+⨯ ②、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计算189932.686922294149.29140 2.026100000P p P L L mm AE ⨯∆===⨯⨯ (2)、T2筋理论伸长量计算 ①、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 1395140195300k p A N σ=⨯=⨯=两端同时张拉,x 取至跨中位置即x= 16.294/2=8.147m θ=平弯角度+竖弯角度=0°+9°=9°=0.1571rad()(0.00158.1470.250.1571)(1)195300(1)190356.68020.00158.1470.250.1571kx P P e e P N kx μθμθ-+-⨯+⨯-⨯-===+⨯+⨯ ②、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计算190356.680216294109.35140 2.026100000P p P L L mm AE ⨯∆===⨯⨯ (3)、T3筋理论伸长量计算 ①、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 1395140195300k p A N σ=⨯=⨯=两端同时张拉,x 取至跨中位置即x= 10.294/2=5.147m θ=平弯角度+竖弯角度=0°+9°=9°=0.1571rad()(0.00155.1470.250.1571)(1)195300(1)190781.94190.0015 5.1470.250.1571kx P P e e P N kx μθμθ-+-⨯+⨯-⨯-===+⨯+⨯②、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计算190781.94191029469.24140 2.026100000P p P L L mm AE ⨯∆===⨯⨯ (二)、油压读数计算1、1#千斤顶对应油表读数计算设计张拉应力:σcon =0.75f pk =0.75×1860=1395MPa 千斤顶型号:1# 对应油表编号:0378回归方程:y=0.1857X+0.29022、2#千斤顶对应油表读数计算设计张拉应力:σcon =0.75f pk =1860×0.75=1395MPa 千斤顶型号:2# 对应油表编号:4183回归方程:y=0.1930X-0.0846三、施工注意事项说明1、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2.8.3-4条,预应力张拉实际引伸量由两部分组成:L ∆=l ∆1+l ∆2l ∆1—从初应力10%σcon 至最大张拉力103%σcon 间的实测伸长值(mm ) l ∆2--初应力以下推算伸长值(mm ),采用相邻级10%σcon 至20%σcon 的伸长值。

预应力单端张拉(后张法)记录表(负弯矩)

预应力单端张拉(后张法)记录表(负弯矩)
页码共页
预应力单端张拉(后张法)记录表(负弯矩)
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编号:项目名称施工单位Fra bibliotek施工日期
合 同 段
监理单位
单位工程
检验单位
检测日期
分部工程
工程部位
分项工程
桩号范围
千斤顶编号
油表编号
构件名称
构件编号
浇筑日期
张拉日期
张拉时天气
张拉时气温
(℃)
张拉时砼强度(MPa)
理论上拱度
实测上拱度
钢绞线切割方法
油表读数MPa
油/顶表号
初应力(10%)
张拉力(20%)
张拉力(100%)
油/顶表号
初应力(10%)
张拉力(20%)
张拉力(100%)
钢束编号
记录项目
初应力
%
张拉力
%
张拉力100%
锚固
工作端伸长量(mm)
伸长量(mm)
总伸长量(mm)
理 论伸长量(mm)
伸长率误差(%)
回缩量(mm)
滑、断丝情况
张拉断面
伸长量
伸长量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原始记录本
表号
册号
页码
序号
施工员:桥梁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

预应力双端张拉(后张法)记录表(负弯矩)(QLB13 JTG_T F50-2011)

预应力双端张拉(后张法)记录表(负弯矩)(QLB13 JTG_T F50-2011)
(100%)
张拉力(100%) 回缩 滑、
量 断丝 (mm) 情况
张拉 断面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施工员: 桥梁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原 表号
始 记
册号
录 页码
序号
张拉气时砼强度
张拉日期
张拉时气温 理论上拱
油表
(MPa) 油/顶表号
读数
MPa 油/顶表号
度 初应力(
初应力(
钢束 编号
记录 项目
初应力 初应力 张拉力
%
% 100%
锚固
伸长量读 数mm
(℃)
实测上拱
钢绞线切割方
工伸(%%m作长))m端量)度伸(m长m量张(张() 拉拉(总长m力力伸量m)
法 %)
%) 理论 伸长量 (mm)
QLB13
项目名称 合同段
预应力双端张拉(后张法)记录表(负弯矩)
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日期
单位工程
检验单位
检测日期
分部工程
工程部位
分项工程 千斤顶编
号 构件名称
油表编号 构件编号
桩号范围
浇筑日期 张拉时天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2)压浆前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水泥浆自搅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视气温情况而定,一般在30-45min时间内,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持续搅拌。
(3)压浆时,水泥浆从进浆孔压入,一个孔道的灰浆一次连续完成,压浆时搅拌罐里保持存有一定数量的水泥浆,以防气体进入泵体和管道,压浆时从一端(进浆口)将水泥浆压入到另一端(出浆口),当另一端出浆口溢出浓浆后,将出浆阀封闭,灌浆泵持续压浆若干次,以保证孔道内水泥浆饱满密实,然后关闭压浆泵阀门,完成压浆。
1、本表头由交底人填写,交底人与接受交底人各保存一份,安全员一份;
2、当做分部、分项施工作业安全交底时,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栏;
3、交底提要应根据交底内容把交底重要内容写上。
技术交底
表C2-1
编 号
工程名称
火花路大桥
交 底 日 期
2016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公司
分项工程名称
技术交底
表C2-1
编 号
工程名称
火花路大桥
交底日期
2016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分项工程名称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
交底提要
交底内容:
一、施工要求
1、进场后先核对其要张拉的施工部位与图纸是否相符;
2、进场设备必须是在标定有效期内;
3、张拉前预留槽口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4、张拉前必须做好安全措施;
(5)正确安装顶板负弯矩钢束附加钢筋及锚具螺旋筋,保证钢筋位置准确,钢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6)待接头混凝土、固定端预留槽混凝土和先期施工横向湿接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张拉负弯矩钢束。
(7)顶板负弯矩钢束穿束时应确保各根钢绞线保持平行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端 乙端 控制张 拉
N1/T1 8.45 8.51
左1-1 N1-1/T2 7.78 7.64
回缩量
N2/T3 8.02 7.33
N2-1 8.01 8.02
N3 8.58 8.04
N3-1 7.53 7.44
N4 8.93 9.00
N4-1 8.90 9.00
124
22.9
39.5
116.8
伸长率 33.0 60.0 0.5 51.0 101.0 0.5 106.0 33.5 60.0 1.0 51.5 101.5 2.0 108.5 32.5 61.0 0.0 52.0 101.5 3.0 105.0 35.0 0.0 34.0 1.0 68.0 35.0 0.0 34.0 2.5 69.5 29.5 2.5 35.5 42.0 58.0 -4.2% 伸长率 41.5 57.5 -2.1% 伸长率 26.5 56.5 4.0% -0.9% 伸长率 1.4% 伸长率 -1.9% 伸长率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1 伸长量 17 甲端 回缩量 伸长量 31 乙端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3左 伸长量 26.5 甲端 回缩量 乙端 伸长量 42.5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3中 伸长量 25.0 甲端 回缩量 乙端 伸长量 42.5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3右 甲端 伸长量 27.0 回缩量 乙端 伸长量 42.5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2左 伸长量 27.0 甲端 回缩量 乙端 伸长量 23.0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2右 伸长量 26.0 甲端 回缩量 乙端 伸长量 22.0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1左 伸长量 16.0 甲端 回缩量 乙端 伸长量 30.0
71.0 无 8 2倍 控制张拉 超张拉 初张
2倍 控 超 控 2倍 初 控制 测度项目 拉 制 张拉 制 初张 初 张 初张 张拉 张 拉 张 张 7.9 14.7 ### 7.9 ### 46.1
甲 端
乙 端
油表 读数 伸长 量 (m m) 回缩 量 (m m) 油表 读数 伸长 量 (m m) 回缩 量 (m m)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1右 伸长量 17.5 甲端 回缩量 乙端 伸长量 31.5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1.5 0.5
0.5 -0.5
1 0
0.5 0
0.5 0.5
0 0
0 0.5
新公施检-31 °C mm Mpa 01#油泵 02#油泵
实际伸长量L=C+B-2A,C--- 终拉,B---复拉,A--初拉。 油表读数 5束 15% 5.1 5.3 30% 9.9 10.1 100% 32.5 32.6 15% 4.1 4.3 4束 30% 8 8.2 100% 26 26.1
N2右 208 208 208 208
N4右 207 207 208 208
N4左 207 207 208 208
左1-1 N1左 N1右 N3右
伸长率
N3左
N2左
N2右
N4右
N4左
伸长率(%)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DIV/0!
3.8
22.1 42.6 103.5
205 -1.44%
3.6
4.00 3.00 4.00 0.50 0.00
2.00 6.00 3.00 0.50 0.00
3
T3右
4
T2左
控 2倍 制 初 测度项目 张 初张 张 拉 7.9 14.7 ###
超张拉
控 超 2倍 控制 制 初张 张 张 初张 张拉 拉 拉 7.9 14.7 46.1
初张
2倍 控制张拉 超张拉 初张
油表 读数 伸长 甲 量 端 (m m) 回缩 量 油表 读数 伸长 乙 量 端
7.9
14.7
回缩量 1 1 1 1 1 1
伸长率
基数 T3 伸长量 25 甲端 回缩量 伸长量 41 乙端 回缩量 实际伸长量 T2 伸长量 24 甲端 回缩量 伸长量 20 乙端 伸长率 32 59 1 50 100 1 107 32 1 31 41 57 0
0
伸长率
乙端
0 1 71 伸长率 29 1 35 1 50 27 57 0
3 3 1 1 0
2 3 0.5 1 1.5
3 5 -3 -1 0.5
12 8 15 0 0.5
5 4 -2 -1 0.5
2 5 -1 0.5 0.5
1 4 -2 0 0.5
-1 0.5 -0.5
0.5 1.5 1
-7 -6 -8
11 11 12
10 9 10
6 7 6
7 6 8
乙端
4.0% 1.5 52.0 伸长率 30.5 1.5 36.5 1.5 52.0 28.0 58.0 4.0%
后张预应力钢筋(丝)张拉记录 工程名称: 部位及编 号 端 油泵 位 号 千斤 顶号 施工单位: 左1-1 主缸油 压表号
1D.12.56390 1D.12.56340
副缸油 压表号
天气 油表读数(Mpa) 初张 7.9 6.9 2倍初张 14.7 13.9
#REF! 控制力 46.1 46.5 测量 超张 拉
控制张 拉
中跨中梁 中跨边梁 边跨中梁 边跨边梁 负弯矩
理论伸长量 N1左/T1 N1右/T2 N3右/T3 N3左 208 208 208 208 208 208 208 208 209 209 208 208 209 209 208 208 50 71 107
N2左 208 208 208 208
1.50 1.00 1.00 -0.50 0.50
0.00 1.50 1.00 0.00 #####
2.00 1.50 0.50 -1.00 2.00
`
1.00 6.00 5.00 0.00 0.50
#### #### #### #### ####
8.00 8.00 12.00 0.00 0.00
5.00 9.00 5.00 0.00 0.00
温度 理论上拱度 混凝土强度 张拉 时间 起始 结束 记录
新公施检-31 #REF!
甲 1303261 01# 端 乙 1303262 02# 端 甲端开机 者 伸长量与回缩量 钢丝及钢 筋编号 工作名称
乙端开机 者
1 T3左
2 T3中 控 2倍 超 制 控制 张 初张 初 张 张拉 拉 张 拉 7.9 ### 46.1 控制 张拉
6.9
13.9 ###
6.9
### 46.5
6.9
13.9 46.5
实际伸长 量 理论伸长 量 断(滑)丝数
71.0 无
50.0 无 张顺 拉序 示 意
50.0 无
实际上拱度(mm)
T3 甲端 乙端 甲端 乙端 甲端 乙端 25 40 T2 20 40 T1 20 30 25 35 35 57 20 50 38 100 30 50 59 100
46.1
6.9
13.9 ###
6.9
### 46.5
6.9
13.9 46.5
6.9
13.9
46.5
乙 端 回缩 量 (m m) 实际伸长 量 理论伸长 量 断(滑)丝数 钢丝及钢 筋编号 工作名称
107.0 无 5 T2右
107.0 无 6 T1左 超张拉 控制 张拉
107.0 无 7 T1右 控 超 2倍 控制 制 初张 张 张 初张 张拉 拉 拉 7.9 14.7 46.1 初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