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与市场经济

合集下载

浅析国学智慧在现代营销中的应用

浅析国学智慧在现代营销中的应用

浅析国学智慧在现代营销中的应用作者:孙皓宁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秩序也逐步从混乱中建立起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经营的管理方向,通过国学智慧推动现代营销,为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力位置。

本文阐述了现代营销应用国学智慧的重要性,并对其具体应用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国学智慧;现代营销;应用引言: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过国际经济的洗礼后,市场日趋秩序化发展,各行各业从简单粗暴的获取经济利益的误区中走出来,逐渐开始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思想文化基础亟待建设。

随着近年来国学文化的推进,企业将国学智慧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国学智慧在现代营销中的应用,促进客户关系的提升,推进市场平等互利,和谐发展。

一、国学智慧在现代营销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国学基础深厚,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是我国民众思想文化的重要基础。

现代营销学使我们重视市场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运用国学智慧发展企业营销成为重要手段,是企业文化的积累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现代营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国学内涵中国文化传承重视“以文载道”,我国传统经典经史子集留存着利用国学智慧进行国家治理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约束民众思想和行为的经典思想,隨着我国国学思想的影响扩大化,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我国国学思想广泛,且以融入我国民众思想深处,从《幼学琼林》到《资治通鉴》的诸子文学,适合各层次民众思想的需要,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礼俗学等等领域,为我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民众及企业发展的思想整体引导工具,利用国学中的智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国学智慧在现代营销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营销学使我们更重视市场经济与行为,现代营销学概念受到大面积的拓展,政府营销、文化营销手段等等,多方面促进营销发展,营销的运用不仅仅是市场行为,而且还是社会及国家推广理念的重要方式,通过国学的“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引领,创新现代营销管理方式,实现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和谐发展。

重塑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法律机制

重塑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法律机制

2执 法 是 关键 。我 国 的 司法 和行 政 工 .
关 系 的 手段 ,仁 义 礼 智 信 ” 修 身 准 则 以 《 用 控 制 法 》 的 一 项 法 律 在8 年 代 被 终 作 中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权 力 寻 租 和 执 法 不 严 “ 等 信 0 及 “ 必 信 、 必 果 ” 自律 规 范 维 护 的只 止 使 用 外 , 他 l项 法 律 经 过 若 干 次 修 改 等现 象 ,徒 法 不 足 以 自行 ” 言 行 等 其 6 “ ,根 治 信 用 缺

t 是 治 济,稳 、 序 展 害 并 进 而 冲击 市 场 经 济 秩 序 。现 代社 会 下 法 经 其 定有 发 固

建立健 全社 会主义诚信法律机 制 有 秩 序 , 市场 经济 就 不 可 能 健 康 发 展 ” 江 则 法 制化 。一 是 要 建 立 起 信 用 信 息 的 搜 (
是形式 正义 , 它们不 能提 供现代契约化社 构 成 了美 国 国 家 信 用 管 理 体 系 的 外 在 保 失 ,培 植 社 会 诚 信 的 关 键 就 在 于依 法 行 会 所 需 要 的 陌 生 人 之 间 的 信 任 激 励 , 内 障 。如 今法 律 发 展 的 趋 势 更 是把 法律 诚 信 政 、 格 执 法 。一 是 各 级 行 政 执 法 部 门既 其 严
具 而 在 市 场 行 为 面前 束 手 无 策 时 , 有 强 志是 法 治 化 。经 济 全球 化促 使 市 场 半 径 日 级 办 法 > < 业 信 用 评 级 办 法 ) < 用 评 具 、企 、信
制性 、 稳定 性 的 诚 信 法 律 机 制 必 然 呼 之 欲 益 扩 大 , 场 交 易 主 体 掌 握 信 息 的不 对称 估 机 构 登 记 管 理 法 > 法 律 制 度 , 出 对 市 等 做 出。 客 观 上 又 加 大 了 市 场 交 易 的 风 险 ,人 无 个 人 、 业 和 其 他 社 会 行 为 主 体 的 信 用 信 “ 企

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一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智慧。

虽然近年来市场经济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但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却从未消失。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

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仁义礼智信”。

这些概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个人品德和行为的准则。

在经济领域中,“仁义”、“礼”、“信”这三个概念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仁”强调了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关爱。

中国传统思想中,具有执法与普及教育功能的都是齐家治国之先民。

所以,社会的各个阶层要象征着一个个大家庭,大家庭中的大家长负有引导和管理责任。

这种责任意识在经济中发扬光大,可以促进创业者和企业家担负起社会责任,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其次,“义”代表着道德、忠诚和正义,是商业上维护良好信誉的关键因素。

只有在大家遵守同样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发展。

最后,“礼”意味着尊重他人、遵守规范和办事得当。

在经济发展中,因为有“中庸之道”的限制,中庸的思想可以制约企业获得快速资本积累的冲动,劝阻企业爱财、逐利的行为。

道家思想的启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了尊重自然和不断调整自身的观点。

在经济领域,这种思想可以告诉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并随时调整自身。

企业在面对市场时,很多人想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道家思想则告诉我们,企业应该尊重市场,认真了解市场所需,并分析企业自身条件,适度调整和实现自身目标。

佛家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空”是佛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意味着超越个人私欲。

在经济领域中,如果企业赚钱是为了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那么这种获取金钱的行为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此外,佛家还强调了“舍”的价值,在经济领域中表现为企业努力追求社会责任和股东利益的平衡,从而为员工和社会带来福利。

浅论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与当代企业管理

浅论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与当代企业管理

管 理 的 中心 地 位 ,认 为 人 是 管 理 的 主 要 对 象 ,更 是 管 理 的 主 体 ,主 张 企 业 管 理 要 由 过去 的 “ 以物 为 中心 ” 为 “ 转 以人 为 中心 ” 。 因此相对 “ 以物为中心”而言 ,“ 以人为 中 心”或 “ 以人 为 本 ” 便 成 为 现 代 企 业 管 理 文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 然 , 不是 偏 爱 、 个 当 仁 滥 爱 ,… 团和 气 ,姑 息 养 奸 ,必 须 爱 之 以 德 ,爱 之 有 方 。 企 业 家 应 把 仁 爱 之 德 施 之 于 人 民 大 众 , 诚 、 好地 对 待 别 的 企 业 或 客 户 , 真 友 当 受 到 别 的 企 业 帮 助 后 ,应 当铭 记 不 忘 ,寻 找 机 会 给 予 报 答 ,当 别 人 有 难 之 时 ,主 动 伸出援助之手 , 帮其排忧解难。只有这样 , 才能赢得广大用户 的真情厚谊 ,建立牢不 可 破 的 关 系 ,并 会得 到 别 人 的 鼎 力 支 持 和 热 心 关 照 ,从 而 促 进 本 企 业 的 蓬 勃 发 展 。 “ 义” 即 正 义 ,大 义 ,义 气 。指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环 境 里 人 的 思 想 和 行为 要 合 乎一 定 的 规 范 。儒 家 讲 “ ”并 不 一 概 地 反对 义 利 ,主 张 “ 子 之 财 ,取 之 有 道 ” 君 。它 强 调的是要先 义后利 、 利思义 、 见 以义 求 利 。 这 也 是 儒 家 伦 理 思 想 在 企 业 管理 活动 中 的 表 现 形 式 和 基 本 原 则 。孔 子 曾说 “ 子 喻 君 于 义 ,小 人 喻 于 利 ” ,所 以君 子 似 乎 不 应 讲 利 。但 是 他 也 说 “ 与 贵 ,是 人之 所 欲 富 也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处 也 。 可 见 孔子 ” 是 说 求 利 必 须 合 乎 义 ,即符 合社 会 公认 的 道德标 准 。 重 “ 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守法经营 , 义” 倾心于社会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 同时 ,创 造 社 会 效 益 。对 于 一 个 企 业 管 理 者 来说 , 处 理 好 企 业 与 员工 、企 业 与 企 业 、企 业 与 社 会 之 间 的 义 利 关系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在 处 理 上 述 关 系 时 要 坚 持 “ ” 与 “ ”相 统 义 利 的 原 则 ,以平 等 、互 利 、 信 用 为 基 准 , 讲 就 一 定 可 以实 现企 业 的 兴 旺 发达 。 毋庸置疑 , 企业追 求利 润是 天经地 义 的 ,也是 必须 的 ,但 也 要 注 重 “ ” 在企 义 业行为 中的作用和效果 ,把 “ 义”视 为企 马克思认为 :劳动者是社会生产 力中 业 的 一 个 精 神 支 柱 ,讲 究 既谈 赢 利 又 讲 友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创 造 社 会 财 富 的基 本力 谊, 既注 重 经济 效益 , 注 重 社 会 效 益 。 又 有 量 。 见 , 才 资 源 是 企 业 最 宝 贵 的资 本 , 可 人 强 烈 社 会 责 任 感 的 现 代 企 业 家 ,无 不 使 发 或 者 说 智 力 和 人 才 是 现 代 企 业 腾 飞 的 动力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文章论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义,时代经济的智慧;礼,弥补我们缺失了的规范;智,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信,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标签:仁;义;礼;智;信;德育儒家五常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五常也被各个时代的特色文化所发展和丰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代德育也必然继承“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精华,并且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条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

一、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仁”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含义十分丰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就体现了仁的根本——孝悌。

家庭作为基础的社会组成单位,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

所以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关系对象莫过于父母、兄弟、姐妹。

而孝与悌则正是体现了这两种基础人际关系。

马克思讲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那么将失去社会生活的道德基础。

究竟怎么样才可以拥有仁德?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通过孔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求仁的方法不在外,而在于内。

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从内心出发,以仁爱为根本,给予爱、传递爱,兼济博爱。

我们要基于对父母兄弟最纯粹的爱,将这种爱发扬推广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身上。

这便是仁德的当代价值。

在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我们承受了过多的爱,来自父母与家庭的爱,为了不使我们溺水于滔滔爱河之中,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将这份爱传递出去,给予他人,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无私君子。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简单的来讲就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主要有:以人为本、以义统利、以德服人、以信取仁、勤劳节俭、严于律己、重才尚贤,从而造就了“儒商”。

而从儒商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仁”是孔子人本思想的核心,是全德之名。

“一部《论语》有502章,论仁的内容,有58章,达109次。

仁,实际上是其德治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管理,离不开仁。

” 仁,在孔子的解说中,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樊迟问仁。

孔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于人,己欲达而达于人。

”(《论语•雍也》)孔子讲仁大都不离伦常日用,“很少抽象思辩和‘纯粹’伦理……很少有什么是的问题,所问特别是所答总是如何做。

”在孔子对仁的界定中, 最重要的有两条, 一是仁者“爱人”, 一是“克己复礼为仁”。

前者是以仁待人, 后者是以仁律己。

郭沫若认为“克己而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是牺牲自己以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是相当高度的人道主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做到“仁”,切切实实的贯彻仁的思想,企业才能广纳人才,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形成和睦融洽的企业文化,建立员工间的友善互助的氛围,才能使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形成对企业的忠诚。

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一些人往往只注重财富的增长,忽视了创造财富的人,不懂得人是目的。

在企业管理中,也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2.礼——纪律严明的治理理念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本范畴,既是一种规章制度,也是一种道德规范。

孔子十分重视“礼”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并认为“礼”是修养的标准,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

孔子从密切人们的伦理关系出发,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能遵守一定的“礼”,才能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

礼和仁出于同一范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孔子认为克制自己,对别人恭敬便是仁。

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作者:期刊发表360期刊网网址:/摘要:“仁、义、礼、智”是两千多年前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的道德标准。

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继承古代思想家的道德合理内核,摒弃封建糟粕,并结合时代特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

传统伦理道德的推陈出新,使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道德体系荣辱观1“仁、义、礼、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孔子在管仲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即“智、仁、勇”“三德”。

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孔子在《论语》中曾三次将“智、仁、勇”三种道德素质,才能逐步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精神境界,这正是儒家君子人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境界。

孟子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智、仁、勇”基本道德体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四个方面。

孟子把“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总结归纳为“仁、义、礼、智”,并把它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

孟子认为这四种道德要素并不是外界给与我们的,而是我们自身独立有的本质和品德。

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我们才能发掘人性深处善的一面。

汉代董仲舒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上增加“信”德,表明在当时历史上人与人交往做事“信”已经成为一种公共生活准则和社会发展需要。

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加以整合并作全面规范。

他说道“夫仁义礼智信做人做事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之道。

从此“仁、义、礼、智、信”就成为国家实施仁德治国的价值基础。

从此之后将儒家伦理推向新的高度并统领我国伦理道德教化与建设两千余年。

因而我认为孔孟之道对今天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2“仁、义、礼、智、信”的现代继承与发展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一个人也是应该有点精神的。

“仁义礼智信”视域下高校师德的内化

“仁义礼智信”视域下高校师德的内化
统道德之纲, 指导、 规范和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谐、 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最根本的道德基础。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仁义礼智信” 作为概
“ 义” 的本义就是适宜。“ 义者, 所以合宜也” 。作为伦
括和抽象的道德范畴形式,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 理学范畴的“ 义” 也就是一个社会里公认适宜的、 应该遵行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体系。

“ 礼” 在古代是一系列程式化的反映国家的典章制度、 宗

“ 仁 义礼 智信 ” 的基 本 内涵
教礼仪 、 社会习俗和礼仪规范。儒家所强调的“ 礼” 不只是礼
的外在形式 , 而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
“ 仁义礼智信” 出现于商周乃至更早时期 , 春秋战国时 意义 , 孔子说 : “ 克 己复礼为仁” , “ 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 期的思想家对其思想内涵和重要价值有许多论述。董仲舒 礼 , 亦可以弗畔矣 ! ” 说明“ 礼” 主要起规范人的行为作用, 第一次将“ 仁义礼智信” 连为一体, 并称之为“ 五常之道” 。 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 , 即通过克制 自己的欲望 , 使 自己的言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1 —2 0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 会科学基金项 目“‘ 仁学 ’ 思想在高校师德 内化 中的应用研究” ( 编号 : 2 0 1 2 S J B 8 8 0 0 8 3 ) 。
作者简介 : 朱正湖 ,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 院党委组织部长 , 副研究员 ,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 育管理。
2 0 1 3年第 4期 总第 2 2 8期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仁义礼智信”与市场经济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5年第06期
我在参观贵阳孔学堂过程中脑子里环绕着一个问题:像仁义礼智信等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竞争会有默契吗?
后来,我参加中央党校学员关于小微金融的调研。

我们的金融有个最大的特点“嫌贫爱富”,大银行对小额贷款不屑于做,小额贷款太零碎又充满风险。

但老百姓有需求,怎么办呢?云南省金融办创新小微金融,我们专程前去调研。

我们到了弥勒县座谈,一个几人合伙的私营贷款公司介绍情况,他们给老百姓贷款是无抵押的。

我很好奇,没有抵押,凭什么敢给出贷款?他们介绍自己的一系列指标,例如他们给小作坊贷款,要去考察这家的孩子是否孝顺,夫妻是否和睦,经营有没有诚信,能否按时交纳水电气等一系列费用,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他们就大胆地贷款。

这给我很大的触动。

勤劳、孝顺、和睦、善良、诚实这些品质不都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吗?而这样一些品质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同,恰恰与市场经济是相互促进,是兼容的。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一定有一些普适性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穿越人类几千年的时间隧道,能够跨越不同文明、民族乃至不同意識形态,是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

(徐伟新/文,摘自《理论视野》)
主持人语:徐伟新为中央党校副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