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冯胜霞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

难忘九一八说课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本课属于八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军民团结抗日------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
本课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丢失华北危机,最后导致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全民族坚决要求抗战的意志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课程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知识目标: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能力目标:探讨东北速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情感目标: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责任;分析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全局观;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6、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7、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的对日政策及影响;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影响。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元坝镇中曹敏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难忘九一八》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
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2、说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和平解放及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西安事变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合作学习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放及其意义二、说教法教法的选择和应用应该遵循多样性、针对性、适当性和民主性四大原则。
本课的教法,概括地说,具体有:1、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情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如开始学生观看视频后,我提出了“影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以问题来引发学生动机和行为,通过师生互动促使问题得以解决并引导反思。
2、启发式教学法:贯穿互动教学模式的始终。
抓住问题,多方启发、点拨、诱导,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不同程度地支持影响着课堂教学。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大脑的多重刺激,优化学习效果,充分显现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的功能,有利于立体教学的实现,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影视片断《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由此引发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我将从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即准备阶段、导学阶段、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
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通过本课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B、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A、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知识的归纳和讲述,培养学生的处理教材信息的能力和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B、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野蛮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B、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C、通过学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史实,了解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复活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在认知方面,初二学生经过一年来的训练,对历史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问题上可调动学生探究愿望,采用读图,自主合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心理方面,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够持久,教学方式宜采用多样化,多媒体直观教学,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难点:西安事变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本节课我采用三段九环节来完成教学,即先根据预习题课下预习,再学习新课,最后做适量的训练题巩固知识。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知识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目标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历史剧表演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托尔斯坦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利于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三、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学生体验性教学、小组探究、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视频音乐片段。
难忘九一八(说课定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难忘九一八》是八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它是抗日战争这个单元的开篇,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所以本课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其中西安事变不仅在本课,在整个单元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行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品质,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只是的同时学会学习,也是新课程理念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因此本课我将采用提问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老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学,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结合学生特点,我将采用阅读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我从导入新课、学习新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处理(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的说课稿陈延兵第14课难忘九一八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乌鲁木齐十三中张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一、教材分析本课地位《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课的内容。
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了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为中华名族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2、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二、教法分析托尔斯坦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对于初二学生来讲他们依然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
因此我会准备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历史图片,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学法分析在本课的学法上,我采用方法有:1、论从史出、分析材料学习法:使用这种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掌握从历史材料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学习九一八事变背景的时候让学生对日本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和发动九一八事变有了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其次在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历史图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形象的掌握历史知识。
难忘九一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密山三中房海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难忘九一八》。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特色、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依据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课文内容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红军被迫长征;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西安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历史进入到抗日战争时期。
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依据课标要求了解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制定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2)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针对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授课时我将本课内容设计为三大板块即(一)再现历史(二)分析历史(三)联系现实(详情见附页的导学案)二、设计特色及依据1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板块,再现历史突出重点;分析历史解决难点;联系现实,感情升华。
2、以学生的切身体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体现“以史为鉴”的教学思想。
3、体现我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法与学法的确立及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寨子中学冯胜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寨子中学的冯胜霞,我说课的内容是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难忘九一八》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小结等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第18课难忘九一八》是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民族的怒吼,三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由十年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因此这一节课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尤其应当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概况;了解一二九运动的作用
(2)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四、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突出方法:通过背景音乐、图片等资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增强直观性;通过补充九一八事变背景资料,重新整合课本内容,使历史事件完整;通过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突破方法:通过补充资料、设计学生讨论,分析讲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当时时局的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
使难点得以突破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情境铺设:
上课前,我先准备好一张幻灯片,从背景图片到字体及颜色的处理,都突出本课的这种悲痛的历史。
环节二、导入
我用沈阳近年来每年9月18日,警钟长鸣来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环节三、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学习
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需要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借口、结果以及事变后东北人民的局部抗战等知识点。
1、步骤一:关于事变的时间、地点、借口、结果书本正文部分都谈及,我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幻灯片中快速回答。
2、步骤二:屏幕上打出九一八事变的地图,并同时提问学生: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北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步骤三:用东北小调的歌词,引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军队让出了沈阳城?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同时展示东北沦亡的结果。
4、步骤四:提出问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进行总结。
5步骤五:展示东北沦亡图片和日本暴行图片。
此处在幻灯片中,以让学生感受到灾难的来临。
形成本课的第一个情感高潮,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6、步骤六:介绍关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和伪满洲国建立情况。
环节四:学习民族的怒吼
1、步骤一:展示侵华深入,华北告急情况。
2、步骤二:学生读文总结各阶层的态度。
让学生体会蒋介石的不得人心,为学习西安事变做铺垫。
环节五:关于西安事变的学习
步骤一:让学生读文,了解西安事变概况(时间、地点、人物、目的),
多媒体出示张学良、杨虎城的图片。
此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整个有关西安事变的知识。
步骤二:讨论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步骤三:通过展示事例:江泽民在2001年10月15日唁电中对张学良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认识。
步骤四:问题探究:西安事变后,中共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
通过思考问题,加深对和平解决意义的理解,并总结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环节六:情感升华
就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感受,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成情感目标。
环节七:课堂小结。
展示本节课内容,首位呼应并点题。
六、板书设计:
彰显知识脉络,突出事件间的联系。
七、课后小结:
本课主要采用材料展示、读文总结、层层设问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