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合集下载

《北京》教案(通用22篇)

《北京》教案(通用22篇)

《北京》教案《北京》教案(通用2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

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看、听。

2、听教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图。

(1)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3、放第二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

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北京》语文教案

《北京》语文教案

《北京》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

(2)了解北京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京的风景名胜。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3)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北京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 对北京风景名胜的理解和描述。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及相关资料。

2. 北京风景名胜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北京的了解。

(2)出示北京风景名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北京》,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老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模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理解课文:(1)老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北京风景名胜的理解和描述。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2)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描述,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城市或景点。

5. 总结课堂:(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6. 布置作业:(1)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2)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问答、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交流能力。

3. 检查学生作业,评价其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文《北京》的教案

课文《北京》的教案

课文《北京》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北京》的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汇句型的掌握。

2. 难点:学生对于一些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北京的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一些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

2. 阅读课文
让学生阅读课文《北京》,并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3. 词汇和句型学习
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解释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表达方式。

4. 文化背景了解
介绍一些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让学生了解北京的传统和现代发展,增加对北京的了解和认识。

5. 情感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的印象和想法,引导学生用英文表达自己对北京的看法和感受。

6. 拓展延伸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拓展对北京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北京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和实地体验,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北京的认识和体验。

2023年《北京》优秀教案

2023年《北京》优秀教案

2023年《北京》优秀教案《北京》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会用关联词语“不光……还……”“只要……就……”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所举的三种动物,体会动物间的互惠互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动物的互惠互助蜜獾←————→导蜜鸟海葵虾←————→红海葵鳄鱼←————→千鸟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关联词语“不光……还……”。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1、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最常见不同的动物互相为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同学们的例子真不少呢。

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2、理解课题。

“惠”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检查预习情况:1、多媒体出示词语(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3)齐读词语。

(4)描红。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读后评议。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句子?第一句是什么句子?3、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理解:“生存竞争”)4、课文主要写生存竞争还是互惠互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5、朗读课文。

四、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3、搜集动物互惠互助的材料。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课题,齐读:动物的互惠互助2.指读词语:捣毁扇动海葵觅食享受饱腹肉屑美3.选择正确的读音:扇(shànshān)动啄(zhuózuó)食觅(mìmiè)食蜂巢(cáocháo)4.齐读句子:“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第一章: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沿革,包括金、元、明、清四个朝代。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安门、长城等。

1.2 教学内容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是中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中心。

历史文化: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先后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建都。

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北京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气候特点,包括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等。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地貌,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等。

2.2 教学内容气候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地形地貌:北京地形以平原、山地、丘陵为主,西部是太行山余脉,北部是燕山山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京自然环境的了解。

2.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对北京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北京的社会经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经济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主要产业,包括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

3.2 教学内容经济地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中心,经济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主要产业:北京的主要产业包括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等。

其中,高科技产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迅速。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京社会经济的了解。

3.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对北京社会经济的理解和感受。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第一章: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1.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重要性认识北京的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掌握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1.2 教学内容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北京的历史沿革:从古都到现代都市北京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地图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通过历史故事和实例,生动讲解北京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的作用和影响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报告,进一步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二章:北京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的气候类型和季节变化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掌握北京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2.2 教学内容北京的气候类型和四季变化: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地形、河流、植被等北京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分类等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讲解北京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的理解程度实地考察和观察报告,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北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第三章: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3.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历史认识北京的城市特色和建设成就掌握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3.2 教学内容北京的城市规划历程:从古都到现代都市北京的城市特色:胡同、四合院、现代建筑等北京的建设成就:地铁、高速公路、奥运会场馆等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城市建设等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讲解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特色和未来发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城市规划和建设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特色和未来发展的理解程度实地考察和观察报告,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第四章: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的经济类型和产业发展认识北京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掌握北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地位和作用4.2 教学内容北京的经济类型: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北京的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北京的社会发展:教育、科技、医疗、就业等北京居民的生活:生活方式、消费水平、社会福利等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北京的经济类型和产业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和小组讨论,了解北京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经济类型、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理解程度调查研究报告和社会实践,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北京居民生活和社会进步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第五章:北京的文化和教育事业5.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的文化资源和特色认识北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成就掌握北京在文化和教育事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5.2 教学内容北京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博物馆、剧院、艺术团体等北京的文化特色:传统艺术、民俗文化、现代创意产业等北京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北京的教育成就:名校、科研机构、教育改革等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文化资源和特色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了解北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成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与教育的关系5.4 教学评估第六章:北京的保护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6.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世界遗产的数量与类型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掌握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对旅游产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北京的世界遗产: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皮影戏、胡同文化等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法律法规、修复工程、博物馆建设等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北京的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探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及其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程度实地考察报告和文化遗产保护方案设计,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第七章:北京的科技创新与研发7.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认识北京的研发机构与企业创新能力掌握北京科技创新政策与支持体系7.2 教学内容北京的科技创新现状: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北京的研发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等北京的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北京科技创新政策与支持体系:人才政策、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和成就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探讨北京的研发机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技创新政策对北京研发环境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科技创新现状、研发机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解程度科技创新政策分析报告和创新环境模拟设计,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北京科技创新与研发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第八章:北京的城市生活与社区服务8.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认识北京社区服务的种类与质量掌握北京城市生活与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北京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活习惯、消费模式、休闲活动等北京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活动等北京城市生活与社区服务面临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资源分配不均等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区服务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探讨北京城市生活与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居民需求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区服务的理解程度社区服务调查报告和改进方案设计,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北京城市生活与社区服务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第九章:北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北京与世界各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掌握北京国际交流的策略与成果9.2 教学内容北京的国际交流地位: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外国使馆等北京与世界各国的合作领域: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北京国际交流的策略:友好城市、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形象建设等北京国际交流的成果:影响力提升、国际合作项目成功案例等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北京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成就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探讨北京与世界各国的合作领域及其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京如何利用国际交流提升自身影响力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北京国际交流地位、合作领域与成果的理解程度国际交流策略分析报告和国际合作项目模拟策划,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第十章:北京的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认识北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掌握北京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0.2 教学内容北京的城市规划:长远规划、新城区建设、旧城改造等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环境保护、节能重点和难点解析1.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地图上的重要性,以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的教案

《北京》的教案

《北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北京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感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参观等途径,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北京的历史文化。

(3)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北京的历史文化。

3. 北京的名胜古迹。

4. 北京的民俗文化。

5. 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京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

(2)北京的名胜古迹、民俗文化。

(3)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2. 教学难点:(1)北京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

(2)北京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的内涵。

(3)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北京的历史文化。

3. 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邀请专家、家长等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地考察、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北京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4. 学生对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北京》相关章节教材。

2. 图书资源:介绍北京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图书。

3. 网络资源:北京旅游官方网站、北京历史文化网站等。

培智语文《北京》教案

培智语文《北京》教案

2022年北京教案模板5篇北京教案篇1教学内容: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学习目标:1、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

会用“犹如”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展示,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并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交流感受)3、说的太好了,连北京听了你们的称赞也打开大门来迎接你们呢!听,(音乐:北京欢迎你)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

(板题,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一)1、你们把词语掌握的很好,现在请打开课本50页,我请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哪句话写出了整个北京城夜晚景色的特点?(指名分段读课文)2、谁找出来了?(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老师随机出示相关段落)2、谁能把这两段完整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3、当你站在天安门城楼,等啊盼啊!夜幕终于降临,北京一下子亮起来了,读出此时你心中的欣喜和惊叹!谁来读给大家听?4、读第一句时就像你在给大家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听老师读。

谁再来读。

5、最后一段要读准感叹号!齐读。

(二)课文从不同的景点写北京亮起来了,你再读读课文2—5自然段,从哪儿最能感受到北京夜晚的明亮和辉煌?1、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p46—48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央”、“瓦”、“庄”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北京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并正确书写。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会按逻辑顺序写话或作文。

【教学用具】
教案、ppt、生字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里吗?(对,北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位于中国的哪里?)
2.有谁去北京旅游过吗?(如果有的话,请学生讲讲去北京的见闻和感想)
3.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北京。

同学们,你们最想了解北京的什么?食物、旅游、建筑等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并把课文标上序号)
2.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

先读生字,再读生词。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提示“央”“庄”的韵母是后鼻音。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与两幅画相对应的段落。

(指名学生说,并把相应的段落读一遍)
2.读第一自然段,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还强调了北京的美丽,齐读)
3.第一自然段说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它美在哪里?我们从哪里可以得知呢?
4.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讲清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对位置)
5.文章是怎样描写天安门的?(指名读)“又庄严又美丽”。

庄严是一种象征,天安门代表中国;美丽形容天安门建筑物的对称美,红墙、黄瓦。

广场呢?是宽阔的,很大很大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看图片)也有一种庄严美。

6.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感情,读出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庄严。

7.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是怎样形容“柏油马路”的?(出示图片)接着写“马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出示图片)立交桥的四周更漂亮,有毛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像河水一样不断地流动)。

8.朗读这一段,带着喜爱的感情读。

9.第四自然段写了北京的名胜古迹。

同学们了解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故宫、长城、天坛、十三陵的图片),再出示风景优美的北京公园,高楼大厦。

那么同学们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齐读,然后指名读)
10.分组读二、三、四段。

比赛,看哪一组读的更有感情,读出你对他的热爱之情。

11.北京美丽吗?你们爱北京吗?爱什么?(爱北京,爱祖国的首都)
12.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对北京的热爱。

那你们呢?那就把你们对北京的热爱读出来!
四、总结全文
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里有红墙、黄瓦的天安门,既美丽又庄严;还有纪念为世界和平而战的勇士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这里汇集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

怎能叫人不爱,不喜欢呢?
五、作业布置:读课文并背诵二、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10、北京
天安门(庄严)
北京柏油马路(许多,又宽又长)
名胜古迹(许多)
公园(风景优美)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读完后,你对北京有了什么了解?
三、深解生字
1、“阔”,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在写里面,注意不能把门写的太小。

“碑”,卑字的第六画“丿”在田字格中占的位置及写法。

2、示范写“瓦”“迹”。

3、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你们以前学习过的多音字。

长(chang 长度zhang 长大)
补充两个:都(du 都城dou 都在都行)似(si 相似shi 似的)
4、描、临写“我会写”,教师并巡视。

四、课堂练习,说说写写
1.读三、四段,找出优美的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仿说句子,先说给你同桌听,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们听。

2.读“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是比喻句。

把“草坪”比作“绿毯”。

例子: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把“脸蛋”比作“苹果”)
比喻句的判断:“像”“好像”“好似”,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3.学生写一个比喻句,然后读给同桌听。

4.同学们注意观察文章是什么顺序介绍北京的呢?总的来说,是按“总分总”顺序写的,这里表达,文章的思路清晰。

同时,
五、作业布置
“读读记记”的六个词语,任选三个,写一段话。

(提示:可以写公园、小区和风景区的景色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