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1

合集下载

提升教学效果——学习《北京》教案

提升教学效果——学习《北京》教案

提升教学效果——学习《北京》教案教案在如今的教育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针对这种情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北京》教案作为一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教材,不仅在教材内容上有优点,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一、了解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教材了解的透彻,以便能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北京》教案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北京的人文地理、人民生活、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文艺作品表演等方式来呈现教材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北京这座城市。

二、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从讲解、互动、练习和反馈四个层面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的层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述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在互动的层面,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与外界交流和接触,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在练习的层面,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实践”、“项目研究”等方式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反馈的层面,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好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北京》教案时,可以利用文献资料、课外阅读、声像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声像资料,让学生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体验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从而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

综上,学习《北京》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京这座城市,还可以提供各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供教师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

北京教学教案范例参考第一章: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沿革,包括金、元、明、清四个朝代。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安门、长城等。

1.2 教学内容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是中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中心。

历史文化: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先后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建都。

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北京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气候特点,包括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等。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地貌,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等。

2.2 教学内容气候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地形地貌:北京地形以平原、山地、丘陵为主,西部是太行山余脉,北部是燕山山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京自然环境的了解。

2.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对北京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北京的社会经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经济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主要产业,包括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

3.2 教学内容经济地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中心,经济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主要产业:北京的主要产业包括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等。

其中,高科技产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迅速。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京社会经济的了解。

3.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对北京社会经济的理解和感受。

一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一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一年级国防教育教案1、首都北京一、教材说明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

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二、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天安门图片及有关天安门的知识。

2、教师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2、课前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2、(课件出示)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

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

(指读,齐读,读好题目)4、播放升旗的录像。

(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出示课文)(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呢?读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交流:指名读喜欢的句子。

3、你读懂了什么?(1)小男孩住在大山里,特别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2)理解"遥远"(从大山里到北京城要坐上几天的火车,与"远"比较)我们是海岛上的孩子,离北京城又有多远呢?(出示课件图)(3)理解"壮观",通过观看图片理解(人多、解放军叔叔的威武……)师补充材料:a、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b、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北京》教案_1

《北京》教案_1

《北京》教案《北京》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二)梳理__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三)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二)梳理__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三、教学难点(一)梳理__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二)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2.梳理__写作顺序。

(二)导入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

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魅力吧!(三)文化常识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1951年,因为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勤于创作,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劫模范。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残雾》《方珍珠》《春华秋实》等,他的作品都收集在《老舍全集》里.我们首学过他的写景抒情散文《草原》。

2.写作背景__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改。

__写于1951年,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深深地感染了老舍。

他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好几篇歌颂北京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就是其中之一,文中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四)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加点字。

初旬(xún)翡翠(fěi)展览(lǎn)摆摊(tān)栗子(lì)榛子(zhēn)眨眼(zhǎ)通宵(xiāo)燃放(rán)小贩(fàn)娴熟(xián)蒜瓣(suàn bàn)掺和(chān huo)2.多音字辨析。

1.《中国古建筑之美——北京故宫》教案

1.《中国古建筑之美——北京故宫》教案

中国古建筑之美——北京故宫【课题】中国古建筑之美——北京故宫【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建筑故宫的外观造型、建筑布局、屋顶艺术、装饰色彩等特点,提高对我国古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视频、图片,学生结合材料观察、讨论、分析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宫悠久的历史、杰出的建筑布局艺术,体会我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色。

【教学难点】欣赏故宫的宏伟壮丽,体会其精神内涵。

对我国古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来欣赏、分析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榫卯小构件(鲁班锁4个)【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同学们上课。

好,请坐。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视频——热门宫廷剧《延禧攻略》视频欣赏,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要留意片中的背景和地点,课堂提问。

问题:这些宫廷剧是在哪里拍摄的呢?是不是真的在故宫里面拍的呢?教师总结:原来,出于对故宫的保护,是不能在故宫进行这种拍摄行为的,但是这种宫廷剧又需要故宫这种背景去拍摄,那怎么办呢?人们就以1:1的比例复制北京故宫,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宫殿,真实的再现了多个历史时期燕京的官府民居、街市等风貌的,它就是现在宫廷剧的拍摄基地——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城明清苑区。

那真正的故宫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故宫到底是怎么样的。

这节课源自课本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然后这里是以北京故宫为例带领大家体会中国古建筑之美的。

板书:《中国古建筑之美——北京故宫》(二)新课讲授,感知分析(1)什么是建筑艺术?概念:建筑艺术是有空间和实体构成的一门综合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产物。

北京文化教案

北京文化教案

北京文化教案教案名称:探索北京的文化之旅教案目标:1. 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2. 理解北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3. 培养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和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1. 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概述。

2. 北京的文化遗产介绍。

3. 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

4. 北京的特色食品和节日。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述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2. 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或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北京的印象。

2. 分享北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

二、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概述(20分钟)1. 教师讲述北京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

2.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北京的文化遗产介绍(30分钟)1.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京的文化遗产进行介绍。

2.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简短的报告。

3. 学生进行展示,并互相提问、交流。

四、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30分钟)1. 教师介绍北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皮影戏等。

2. 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

3. 小组合作,学生选择一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表演或创作。

五、北京的特色食品和节日(30分钟)1. 教师介绍北京的特色食品和传统节日,如烤鸭、春节等。

2. 学生讨论北京的传统食品和节日对于北京文化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北京特色食品或节日。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概括学到的新知识和见解。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北京文化的思考和展望。

教学评估:1.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分享来评估他们对北京文化的理解。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综合评价。

拓展资源:1. 邀请一位来自北京的讲解员来学校进行文化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与北京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城市职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 北京版 (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 北京版 (1)

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3.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实际应用,理解进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或练习本。

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一位数加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2. 讲解: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的概念。

3. 示范:演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5. 应用: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教学,给予个别辅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 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的概念和竖式计算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图文结合,理解文中难点词句和课文大意。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重点句子读流利。

过程与方法:示范、模仿,体会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用朗读表达自己对首都北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大意。

2、朗读感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听示范和模仿把重点句子读流利,读出自己对首都北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前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北京美丽景色的图片
学生:收集北京美丽景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上节课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首都城市中央庄严英雄纪念碑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立交桥图案花坛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名胜古迹)
2、分组接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以解促读。

1、指导看图1,让学生说说图上的景色给自己的感觉。

(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很美丽。


2、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矗立”,指导读好第二最后一句话(广场这样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碑通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

底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


3、结合图1 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第二段。

4、学生自由读第三段前两句话,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绿树成阴”,体会北京柏油马路的美。

5、指导看图2,引导学生认识立交桥,想象立交桥上车来车往的样子,理解“川流不息”一词。

结合图2 ,指导学生读好第三段中的长句子:(1)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2)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6、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展示收集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大意。

想象自己站在高处看到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的景象,感受北京的繁华和美丽。

7、梳理课文结构,综合理解课文2—4段,整体感受北京的美。

(形成课文板书)
8、利用北京美景图引导学生情感的升华,读好课文最后一段,感受作者表达的对北京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用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对北京的热爱和赞美。

9、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指名朗读课文(喜欢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自由组合读完全文,若出现没人愿意选择的段落由老师代替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向读得好的同学学习,试着模仿模仿。

3、分组读课文,小组竞赛。

四、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北京的热爱。

(唱一首歌、说一句话等)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P48的词语(各两遍)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