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北京》教案
小学二年级《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了解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言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让学生认识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并能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并能描述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地图、录音机、材料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大家都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吗?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北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北京》这篇课文。
2.热身活动:教师播放一段北京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舞蹈,活跃气氛。
二、讲解新课(10分钟)1.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等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教师出示材料卡片,上面写着不完整的北京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的名字,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以及自己的常识,补充完整。
2.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了解的北京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并做简单介绍。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京的人文景观或名胜古迹,通过互相合作,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进行介绍。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每位代表进行介绍后,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8)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学习重点、难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2.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案【课时】 1课时【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地貌有哪几种?2.多媒体展示代表北京的符号的图片(天安门、故宫、鸟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情景一政治文化中心展示本节知识要点,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地图册P12、P13,课本P32-37,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至7,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
1.我国的首都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它位于(干湿区)、带(温度带),属于典型的气候。
2.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 N, E。
②海陆位置:位于平原的部边缘,北枕山,西倚山和山,东望海。
③相对位置:东南临市,其余三面被省包围。
3.地势为高,低。
4.河流:河、河、河,属于河水系,河流自向注入渤海,为北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5.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冬夏(长/短)、春秋(长/短),气候特征:夏季,冬季。
6.北京在春季多大风天气,容易发生灾害性天气。
7.北京符号:北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北京的符号。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35—36图6.44、图6.45,按照要求完成教材p35活动;对于未完成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京》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如“首都”、“天安门”、“长城”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北京的著名景点和基本文化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北京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的著名景点和基本文化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北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对北京产生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2.学习生字和词语: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生字,并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理解生词的含义。
3.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4.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北京的著名景点和基本文化特色等。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的书写和课文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进行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例如,让学生用词语描述自己心中的北京等。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抄写生字、家长听写等。
同时布置拓展性作业,如搜集有关北京的文化、历史等信息。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参与度等,考试成绩包括识字、朗读、理解和作文等项目。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北京》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北京》原文及教案原文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漂亮的城市。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红墙、黄瓦,又庄重,又漂亮。
天安门前面是宽敞的广场。
广场中间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很多又宽又长的柏油公路。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北京新建了很多立交桥。
立交桥的四围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北京有很多名胜古迹和风景美丽的公园,还有很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处处是绿树,处处是大楼。
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局部,感受北京的漂亮和巨大的变化。
3、培育学生喜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北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从而培育学生产生喜爱和憧憬之情。
【教学预备】与教学有关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你知道祖国的首都北京吗?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的同学说一说你印象中的北京。
可以结合照片和收集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一说。
(此环节设计旨在调动学生的积存,赐予学生自我展现的时机。
)2、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宏大的制造;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公路上车流和人流不息,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教师浸润着丰厚文化气息的描述,使学生心中的北京更加饱满、神奇。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北京的。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一)初读课文找诞生字,自主认记。
边读文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二)汇报沟通识字成果1、认读生字。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你熟悉这个字吗?在哪见过它,是怎么熟悉的?(敬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他们的识字积存,给学生搭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北京》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北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作为首都的美丽和壮观。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吗?谁能说说你对北京的印象?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四、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北京的哪些美景?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天安门广场像一片绿海,飘扬着五星红旗”。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期待。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分别有什么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表达。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北京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期待。
二、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关于北京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哪个景点。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北京》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北京》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北、京、天”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北、京、天、安”4个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首都是哪里吗?(北京)2.是啊,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北京的课文。
(板书:北京)(二)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认识的生字。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4.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四)深入研讨1.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北京是我们的骄傲?3.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北京的历史、文化、景色等方面的特点。
4.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家乡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写字指导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北、京、天、安”四个字,讲解书写要领。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写字指导等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研讨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但在课堂节奏把握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北京》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北京》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认读“北、京、天”等9个生字,会写“北、京、安”等5个字。
1.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北京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2运用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体验。
2.3学会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1.2朗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2体会作者对北京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2.学习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朗读。
2.3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重点词语3.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北、京、天”等。
3.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4.感悟作者情感4.1教师提问:课文作者为什么喜欢北京?你们从哪里感受到的?5.朗读课文,体会情感5.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5.2教师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节奏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6.学习生字6.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6.2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书写。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8.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
8.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生字环节,学生书写认真,掌握了生字的写法。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说明教学效果较好。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公开课)2020年人教版地理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2021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送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答复,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
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北京1.城市职能:以以下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表达在哪些方面?小结: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
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小结: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现代都市:播放视频?一条商业街的沉浮?提问:北京的开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学生答复: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读图:读课本图6.4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提问: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归纳: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播放视频:?北京地铁?读图提问:读?北京的市区交通图?思考: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小结: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本课词语卡片
2、有关北京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认识北京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心脏)指指心脏在什么位置?是啊,若是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可见心脏对每个人有多么重要。
现在老师说一句话,请大家用心听,看看你能从老师的话里体会到什么。
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如:知道了北京对祖国很重要。
我们要爱祖国,也要爱北京。
2、了解北京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你对北京知道多少呢?
(交流对北京的了解,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
板书课题:北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展示北京的美丽风光)。
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
2、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
先听老师读读课文,同学们一边看书一边欣赏老师的朗读。
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激发读书兴趣。
3、老师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多种途径,认读生字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是你平时见过的,是怎样认识的?(提示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a、谁能勇敢地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好的句子再读一读,让我们共同来帮助你解决困难。
指名读,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生字注音)。
b、我们都来练习读读这几句话,看谁最先读好它。
(自由练读、汇报朗读)
(1) * 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 前面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 * 。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倒大家了。
出示词语卡片,去掉拼音,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认读单个生字:
同桌之间打乱顺序互相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四、逐步深入,把握重点
1、认识了生字,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
请大家再小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北京非常美丽。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美丽的北京有()。
4、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
5、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北京的美?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最向往的一处,勾画出来,多读几遍,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五、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学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2、3、4自然段。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朗读和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你去过 * 吗?知道人民 * 吗?(师生互相交流对“ * ”、“人民 * ”的了解。
)
3、我们来借助图片认识它们。
看图了解 * 、广场、纪念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图上体会“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的意思。
4、动手画一画。
自由读课文,体会 * 、广场、纪念碑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正确认识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然后交流评价。
5、想不想亲自去 * 看一看?
指导朗读,读出向往之情。
6、能不能看着自己画的示意图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利用课件或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相机体会“绿毯似的”、“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那立交桥、草坪、鲜花、车辆能否也用上“又……又……”来夸夸它们呢?
说话练习:立交桥又()又()。
鲜花又()又()。
草坪又()又()。
车辆又()又()。
4、学到这里,北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5、你想怎样读好这段话?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北京的美丽、繁荣。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示“许多”、“到处”,说说从这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3、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新建了哪些高楼大厦?(生运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练习说话,师相机点拨、补充)
4、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北京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5、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热爱、赞美之情。
六、升华情感,设计作业
(一)总结全课
1、学到这里,现在北京在你心中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能不能用一句话夸夸北京?把你赞美北京的话工工整整地写在书上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3、有感情地把你写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之情。
(板书:热爱)
(二)自主设计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下课后你准备做点什么?
2、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建议:
a、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可以和同学一起唱唱赞美北京的歌曲,背背描写北京的儿歌;
c、可以给家里人介绍北京的美丽风光;
d、了解北京近些年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板书设计:北京
美丽热爱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