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课件(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天文观测工具
介绍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等天文观测工具的工作原理 和作用。
天文观测的历史与未来
回顾天文观测的历史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 的兴趣。
05
环境科学
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 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 生物等。
VS
分类
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
03
生命科学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
生命的定义
生命是指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系统,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能力。
生命的特点
生命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点。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生命的起源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 生命形式,以及现代生物的进化关系 ,提出了多种关于生命起源的理论和 假说。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目录
• 科学基础知识 • 物质科学 • 生命科学 • 地球与宇宙科学 • 环境科学 • 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
01
科学基础知识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定义
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实 验、推理和验证,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科学特点
科学具有客观性、实证性、逻辑性和方法多样性等特点,它强调以事实为依据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和理论,并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 总结。
数据整理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 的筛选、分类和归纳等,为后续的 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数据分析
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 析,如平均值、标准差、图表等, 以揭示实验结果和规律。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展示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发现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试剂: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PPT课件:内容包括实验步骤、现象观察、生活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发现和看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推荐ppt课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推荐ppt课件

)(
)和(
)和(
)、 )。此
)等
• 15、( 资源濒临枯竭。
• 16、( ( )、(
)和(
),更使得许多生物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
)、(
)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 17、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 填埋的方法:优点

)缺点(
• 焚烧的方法:优点(


); )缺点
)。
),但不
• 3、( 的办法。
)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
• 4、(
)会造成(
)且产生大量
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
)。
• 5、(
)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
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 6、垃圾可分 为:
。生活
垃圾一般可以分


• 7、厨余垃圾包括:
•( ( (
)。
等;可回收垃圾包括:
•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
)和(
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
造成的。
), )
• 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 )( )和( )。
自来水是主要的( ),(
)不能洗澡。
• 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
( )、(
)获得净化。
• 14、我们面临的污染有( 外,还有“白色污染”( 环境问题。
4.分类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垃圾 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填表
分类和回收利用
垃圾的种类 所包括的垃圾
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第4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从观察与实验中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如产生气体、水和其他物质。

本课是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观察铁钉生锈的变化过程以及更多物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上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最终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难点在于许多物理变化也像化学变化那样伴随着一些现象的产生。

那么,如何区别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产生的?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产生的?教科书分别呈现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几种典型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物质变化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比如,铁钉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许多现象发生,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别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依据证据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实践: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探究铁钉生锈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态度责任]尊重证据,当结论不一致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对于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加以关注,知道人们能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物质的变化,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判断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铁钉生锈阅读资料;牛奶、白醋、红墨水、清水、搅拌棒、静置的泥水。

[学生]白醋、牛奶、“铁钉生锈过程”记录表、铁钉生锈阅读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课件(全单元)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课件(全单元)

垃圾场用不透水的衬垫把“垃圾屋”与周围的土壤隔
绝开来,建立垃圾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能把从地面 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的水,收集起来处理;垃圾堆 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包括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垃圾 场安装有气体排放管及时排除有危害的气体,还有检测 井随时检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状况。
填埋垃圾模拟实验
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
实验结论: 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
实验处理
连线
将模拟实验中的物体(现象)与真实的物体(现象)用
直线相连
细石子、河沙
下雨
清水
地下水被浸滤出来的
浸过墨水的纸巾
有害物质污染了
喷水
土层
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了
地下水
填埋的垃圾
垃圾的处理
分析
说说两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重新使用 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 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我们能想出这些方法来吗?
一根包装绳的10种 重新使用的方法
一个玻璃瓶的10种 重新使用的方法
一个塑料袋的 5 种 重新使用的方法
估计一下,可以重新利用的物品 大约能占全部生活垃圾的多大比例?
分析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 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 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 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 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 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 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 又节约资源。
垃圾回收与分类
被污染的纸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1000公斤废纸可生产700公斤新纸 大约少砍伐12棵树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反思(3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反思(3篇)

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反思(1)在完成了《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这一课程后,我深感其教学意义与重要性。

这堂课程不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更让他们了解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导入环节设计得非常成功。

我从学生熟悉的厨房入手,利用视频和讨论,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厨房里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的教学方法,能够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探索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对厨房中的物质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他们通过感官体验和思考讨论,逐渐认识到这些物质的特征和用途。

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

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物质”和“物体”的区别,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些概念的解释和澄清,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在探讨物质的变化时,我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分享他们所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

这个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还初步了解了物质变化的不同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讨物质变化时,我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解释可能还不够深入和透彻。

这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这两个概念的深入解释和举例说明,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我还发现,虽然学生对于物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方法。

总的来说,《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这堂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等。

2.实验材料:酚酞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现象伴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何进行观察和验证?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C、渣土 F、小砖块 I、旧报纸 L、废轮胎 O、蛋壳 R、破瓮、破缸 U、破袜子
其它垃圾
B E KO
AH I L
2020年9月28日 P Q S T
DG JM
CF N R U
7
实验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1、这个实验模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_垃__圾__填__埋_,瓶子
中的细石子代表_土__壤_____,清水代表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填空
4、露天堆放垃圾主要有_散__发__臭__味__、_侵__占__土__地___等害 处,垃圾填埋主要有__占_地___、_污_染__地__下__水___等危害。 5、我们给垃圾场做一个衬垫的作用是_防__止__垃__圾__中__的_污_ 水__渗__入__地__下____________。 6、当前世界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有水__体__污__染_、大_气__污__染_、 __垃_圾__污__染______等。
_地__下__水____,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
__垃_圾_______,往上面喷水代表_雨__水___。
2、慢慢地往下喷水后,瓶子里底部的
水_会__染__上_墨__水__的__颜__色____,这个现象说
明了__填_埋__垃__圾__会__污__染__地_下__水____。
2020年9月28日
8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云博图文 日期:20XX年10月10日
9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臭氧
2020年9月28日
5
选择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5、1997年联合国在日本召开了防止地球变暖的会议,
为限制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了( B )。
A《人类环境宣言》 B《京都议定书》 C《维也纳公约》
6、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原料制取玻璃便宜是因为 C
( )。
A、回收的玻璃可以直接利用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填空 1、垃圾按材料不同可以分为_塑__料___、______、_纸____ 等类。 2、人类消耗石化燃料,如煤、_______、_天__然__气___等。 会使大气中的_二__氧__化__碳___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 度__升_高______。 3、埋入土壤中能够腐烂、增加土壤肥力的垃圾有 厨_余__垃__圾_,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有__塑__料____、_______、 ___纸__2_02_0年,9月有28日毒的垃圾有__废__电__池__、_废_日__光__灯__管____。1
B、回收的玻璃简单消毒就可以使用
C、202玻0年9璃月28熔日 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很多 6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分类
将下列废弃物进行分类,把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A、废旧塑料盆 D、废电池 G、废日光灯管 J、过期药品 M、废注射器 P、废餐巾纸 S、废钉子
B、剩饭剩菜 E、果皮 H、酒瓶 K、萝卜叶 N、碎瓦片 Q、塑料袋 T、废旧泡沫塑料
2020年9月28日
2
判断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1、把垃圾倒到海洋里是最好的处理垃圾的方法(× ) 2、在海边建垃圾填埋场可以让污水直接排到海里。( × ) 3、破损的水银体温表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房屋(× ) 5、垃圾填埋场可能会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 ) 6、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7、购买物品我们尽量我把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 )
选择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1、人们一般会把( C )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A、烂果皮 B、生锈的铁钉 C、废日光灯管
2、( C )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3、( C )已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A、水土流失 B、物种灭绝 C、土地沙漠化
4、臭氧层中的( C )减少会使紫外线增强。
8、对生20活20年垃9月圾28日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 3
判断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9、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 ) 10、水污染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 ) 11、自来水厂的水除了沉淀和过滤不需灭菌处理(× ) 12、洗过衣服的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 13、许多国家已通过立法减少工厂废气和废物排放量(√ ) 14、塑料包装方便、轻巧便于存放,所以要大力推广(× ) 15、人类滥捕乱猎过度开发使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 16、建2立020自年9月然28保日 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