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作业准备规程2
酸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酸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酸处理作业是一项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活动,为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酸处理作业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使他们充分了解并遵守本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2. 预防为主:通过提前评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培训教育、技术防护、应急措施等,确保酸处理作业安全进行。
三、作业前准备1. 确定作业区域:对于酸处理作业,必须设立专门的作业区域,确保操作环境整洁、明亮,并设立相应的警示标识。
2. 设备检查:检查酸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无泄漏和堵塞等现象。
3. 装备检查: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包括穿戴酸防护服、手套等,确保酸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四、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进行严格的个人防护,包括佩戴酸防护眼镜、穿戴酸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
2. 操作人员应确保自身身体健康,切勿在疲劳或生病时进行酸处理作业。
3. 操作人员需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正确使用酸处理设备,避免设备运行不稳定、压力异常等情况。
4. 操作人员应在作业过程中保持专注,切勿分心或进行与工作无关的行为。
5. 操作人员应定期清洁和维护酸处理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个人防护装备的检查和更换,确保其在作业中的有效性。
五、事故应急处理1. 在酸处理作业过程中,如出现设备故障、泄漏等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停止作业,并采取应急措施。
2. 发生酸溅入眼睛、皮肤灼伤等伤害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检查。
3. 酸处理作业区域周围应设立相应的应急设备和急救箱,以备不时之需。
六、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1. 所有进行酸处理作业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本规程的内容,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2. 监督检查人员应定期对酸处理作业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作业。
配合酸化操作规程

配合酸化操作规程一、酸化准备1、井底清洁,分层酸化时封隔器位置必须卡准封死。
2、严格按设计要求备足清水和配酸用液,容器防腐,用水清洁。
3、用酸及附加剂必须实测检验,符合质量要求才能使用,所配酸液清洁,不污染和堵塞地层。
4、井口及高压管线必须拴牢、试压,试压压力以设计为准。
5、酸化前必须作好排液的一切准备工作,否则不准施工。
6、酸化前,必须把施工设计向施工人员交底,做到组织落实。
二、酸化施工1、施工时必须定人、定岗、定操作、统一指挥,各负其责。
2、按设计要求配制酸液,配酸顺序为:清水→防腐剂→盐酸→氢氟酸→稳定剂→活性剂,若缺一种,仍按此顺序。
要求加量准确,搅拌均匀,数量、浓度、比重合格方能施工。
3、挤酸时要求连续挤入。
中途若管线剌漏应对管线替入清水,关闭井口闸门,等管线放压后再进行处理,挤酸量和压力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4、顶替液量准确,确证酸液全部进入目的层。
5、关井反应时,井口装压力表,关井反应时间按设计要求。
6、开井若能自喷,用油咀控制放喷,若不能自喷,应及时抽汲排液,迅速将反应物排出,残酸浓度降至2%以下方可结束排液。
三、安全事项1、配酸挤酸人员必须戴全防护用具,站在上风方向。
2、施工后对所有设备、容器、工具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3、排出之废酸不得放入农田,生活区及灌溉水渠。
4、施工前配制适量苏打水,医务人员要到现场。
5、酸化施工一般应在白天进行。
四、酸化时应取资料:(一)酸化前:1、油层性质:同压裂。
2、油、气、水分析资料。
3、地层流体产能:油、气、水累积产量,地层漏失情况。
4、井下管柱及结构、砂面、地层吸收能力、油层套管资料。
5、洗井深度6、酸、水、附加剂化验资料。
7、地面设备、井口管线试压情况。
(二)酸化时原始记录1、酸液名称、浓度、用量、配方。
2、配酸:时间、数量、浓度、附加剂加入比例、总酸液量、水量。
3、低压注酸:时间、压力、排量、注入量。
4、高压挤酸:每两分钟一点记录油压、套压、排量、吸收指数、累计挤入量、平衡液挤入量。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酸的安全操作规程1.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酸的操作前,必须戴上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实验室衣物,以防止酸和皮肤或眼睛接触。
2.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酸的操作前,应仔细阅读相关实验程序和安全规程,了解酸的性质、用途以及安全操作步骤。
同时,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
如发现有损坏或者破损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酸的储存和使用:酸应储存在标有明确标识的容器中,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
使用酸时,应使用适当的试剂瓶或试管,并小心加入酸,避免溅到身体和其他物体上。
4.注意控制酸的用量:在进行酸的操作时,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控制酸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事故。
5.酸的混合和稀释:不同的酸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危险的气体或其他物质的释放。
因此,在混合酸或稀释酸时应格外小心,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
6.酸的废弃物处理:实验结束后,废弃的酸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或者随意丢弃。
应将废弃酸放入特定的废液容器中,并妥善处理。
二、碱的安全操作规程1.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碱的操作前,必须戴上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实验室衣物,以防止碱和皮肤或眼睛接触。
2.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碱的操作前,应仔细阅读相关实验程序和安全规程,了解碱的性质、用途以及安全操作步骤。
同时,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
如发现有损坏或者破损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碱的储存和使用:碱应储存在标有明确标识的容器中,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
使用碱时,应使用适当的试剂瓶或试管,并小心加入碱,避免溅到身体和其他物体上。
4.注意控制碱的用量:在进行碱的操作时,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控制碱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事故。
5.碱的混合和稀释:不同的碱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危险的气体或其他物质的释放。
因此,在混合碱或稀释碱时应格外小心,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濮阳惠众化工总厂目录一酸化操作规程 (2)一化堵操作规程 (6)一调驱操作规程 (11)二热洗操作规程 (15)三高压泵操作规程 (16)四懒汉锅炉操作规程 (17)五消防器材操作规程 (18)六搅拌机操作规程 (19)酸化操作规程一、施工目的由于在钻井完井中钻井液和完井液渗漏地层,以及注水作业施工等原因,造成地层孔隙喉道污染,利用土酸、浓缩酸、胶束酸等酸液体系恢复和改善地层近井地带的渗透性,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达到增产增注的。
二、施工前准备:(1)起出原井内生产管柱,下专用酸化解堵施工管柱至施工地层。
(2)现场施工前酸化设备到位、酸化用料齐备。
现场施工人员劳保穿戴整齐,施工目的明确。
施工前施工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必须弄清每道工序,并严格按设计施工。
(3)准备好各种资料台帐,做好现场施工记录,取全取准施工时压力、排量、挤入量和用料等资料。
施工前技术准备(1)按设计要求连接地面管汇及流程,水泥车试运行正常。
(2)关油管闸门、套管闸门和总闸门,接正挤管线,打开测试闸门,用清水进行总闸门以上井口及地面管线试压,在规定压力下稳压三分钟不刺不漏为合格,装好套管压力表,打开总闸门,完成正挤流程,准备酸化施工。
三、施工步骤及要求1、施工步骤(1)接好管线,井口及地面管线试压45Mpa,管线、井口不刺不漏为合格;(2)试挤:用水泥车试挤;(3)正挤前置酸,主体酸,顶替清水(施工中注入压力在40 MPa 以下)。
(4)关井反应2小时以上(具体关井时间由根据施工情况定)。
(5)排酸:用0.3%活性水45 m3反洗井排酸,排出残酸用烧碱中和后拉至指定地点。
2、施工要求(1)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施工;(2)现场施工要有专人统一指挥,现场指挥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异常情况,没有现场指挥和作业监督的指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施工参数,认真记录各项施工数据,严禁编造、修改施工纪录。
(3)施工压力不允许超过45Mpa,达到45MPa时必须停止施工,待压力扩散后方可继续施工,出现井口或管线刺漏时应该停止施工,按照安全预案进行整改。
酸化解堵操作规程下载

酸化解堵操作规程下载酸化解堵是一种常用的油井堵漏技术,通过注入酸性溶液来溶解堵塞物质以恢复井身通畅,提高生产效率。
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酸化解堵作业过程,保证操作安全,提高作业效率,适用于油井酸化解堵作业。
二、设备准备1. 酸液携带车辆:选择容量符合需求的携带车辆,车辆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 酸液罐:选择合适的酸液罐,酸液罐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 酸液泵:确保酸液泵的正常工作,定期维护和检修。
4. 输送管道:选择耐酸、耐腐蚀的输送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
5. 打压装置:选择合适的打压装置,确保作业安全。
三、作业前准备1. 安全交底: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明确作业风险和预防措施。
2. 危险源识别:对作业现场进行危险源识别,确保安全。
3. 作业方案:编制详细的酸化解堵作业方案,包括作业流程、酸液浓度、注入量等。
4. 装备检查:检查酸液携带车辆、酸液罐、酸液泵、输送管道、打压装置等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5. 作业人员装备: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
四、作业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将酸液罐和输送管道与酸液泵连接好,确认无漏气现象。
b. 确认作业井口的情况,包括井盖、溢流口等。
c. 验证打压装置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d. 根据作业方案,调整酸液浓度和注入量。
2. 注入酸液:a. 打开酸液泵,开始注入酸液。
b. 监测注入压力和井口压力,确保安全。
c. 根据需要,逐渐增加注入量,避免过度酸化。
d. 定期检查酸液罐液位,及时补充酸液。
3. 注入结束:a. 结束注入后,关闭酸液泵。
b. 关闭打压装置,从井口抽离注入管道。
c. 清洗输送管道,避免酸液残留。
五、安全措施1. 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2. 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保持周围清洁整齐。
3. 严禁在作业现场吸烟和使用明火。
4. 酸性溶液具有腐蚀性,操作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设备,避免酸液接触皮肤和眼睛。
化工行业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化工行业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凡从事酸、碱工作的操作、装卸、搬运、检修等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否则,禁止作业。
2、在夜间工作时,有酸、碱设备和容器的地方,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不得进行。
3、对酸、碱设备容器、管线检修时,要清除内部的残余物料,对其中和、清洗、吹扫至无伤害作用。
4、在检修时,要提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配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具。
5、对设备、容器、管道检修时,要特别注意腐蚀情况,并严防掉进盛放酸、碱的容器中,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6、存放酸、碱附近的地沟,必须设有牢靠的盖板,并保持经常盖好。
7、禁止带压拆酸、碱管线法兰和阀门。
8、禁止随地排放酸、碱,如需排放应经过酸碱中和处理。
9、酸和水调合时,禁止将水往酸里倒,必须先装好水,然后再往水里缓缓加酸调合,以免酸溅出烧伤人。
10、在酸、碱工作场所附近应设置便于冲洗用的水管。
HF酸区急救室要确保良好状态,各种防护、急救设施要保持完好。
11、HF酸区要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和划定防护区域,禁止闲人出入。
12、发生意外情况和出现事故,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酸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酸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酸处理作业安全,规范酸处理操作,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酸处理作业的人员。
第二条酸处理指使用酸浸泡、喷洒、喷淋等方式进行表面处理的工艺。
第三条酸处理作业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安全。
(二)加强对设备、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使用。
(三)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四)严禁私自改变工艺参数和操作方式。
(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酸处理作业应设置专门责任人,负责监督和指导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的执行。
第五条酸处理作业应设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设备、仪器及作业场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六条酸处理作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事故隐患。
第七条酸处理作业应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并组织疏散。
第二章作业前的准备第八条酸处理作业前,需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一)检查设备、仪器和相关工艺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有问题及时报修。
(二)核查处理液浓度和处理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三)检查酸处理液存储和输送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如有问题及时排除。
(四)检查防护设施的完整性,包括防护罩、防护服、眼镜、呼吸器等。
(五)检查通风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如有问题及时修复。
(六)准备好应急处理设备和药品,如中和剂、抢救器材等。
第九条酸处理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明确责任分工和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条酸处理作业前,应进行适当的休息和热身活动,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第三章作业中的安全措施第十一条酸处理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安全措施:(一)穿戴完善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耐酸手套、酸雾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
(二)根据作业环境和酸浓度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和呼吸器具。
(三)禁止在作业区域吃东西、喝水和吸烟。
(四)携带必要的物品,如中和剂、急救药品等。
(五)操作前将设备、仪器等物品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酸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酸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酸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因其涉及到有毒腐蚀性的酸类溶液,所以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整。
下面是一份酸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供操作人员参考。
第一部分安全准备1、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衣物,包括防酸制服、酸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酸防护鞋及酸耐受性眼镜等。
2、工作前检查酸槽的固定装置及酸管的连接处是否完好,并且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
3、操作人员必须学会使用紧急洗眼器和淋浴器,并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4、操作人员要了解酸处理的化学性质,掌握酸溶液的pH值和浓度,以及处理酸溶液过程中所需要的化学试剂。
第二部分安全操作1、作业前必须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安全交底,并明确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
2、操作人员在进行酸处理时,应随时保持注意力集中,严禁在操作中喝水、吃东西或吸烟。
3、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酸气体聚集,严禁在密闭条件下操作。
4、酸溶液的加工过程中,必须在防酸操作台上完成,严禁将酸溶液搬移至其他地方进行操作。
5、酸处理的过程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切勿随意开启和关闭设备管路和阀门。
6、操作人员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和维护设备状况,如无法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应停止操作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
7、如发生酸溅入眼睛、嘴巴、皮肤等情况,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并送医院治疗。
第三部分安全保护1、酸处理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人负责监测气体和污染物浓度,并定期检查和测试工作场所和在场人员的安全状况。
2、工作场所必须安装防漏、防爆、防火等安全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3、对于各种化学试剂、废弃物和污染物,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分类储存、标记和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或混合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
4、对于处理酸溶液的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参与酸处理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化作业准备规程
1 目的
为确保中心酸化作业的可靠性,保证作业的正常进行及有效的控制作业质量,规范酸化作业准备工作,制定本规程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完井服务中心的酸化作业准备工作及其管理程序及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完井服务中心油套管专业作业。
3 酸化作业陆地准备规程
3.1 酸化泵
3.1.1 燃油系统,检查确定柴油型号、油位、过滤器供油管线无滴漏。
3.1.2 润滑系统,检查机油型号、稠度(手感)、油位、润滑油管线、过滤器是否正确或工作正常。
3.1.3 进排气系统,检查空气过滤器的清洁情况、增压器、喉管阀是否工作正常。
3.1.4 冷却系统,检查防冻液型号、液位、管路、风扇、风扇马达是否工作正常。
3.1.5 液压控制系统,检查各液压管线是否完好、各连接头有无破损或严重锈蚀,液压马达(风扇马达)是否有滴漏。
3.1.6 气路控制及启动元器件,检查气源管线有无破损、长度、管
线间连接接头、与大泵的连接接头的大小、皮垫;检查管线、气路、气包内是否存冷凝水;检查气包的放气口是否通畅;检查气包压力表是否与气源压力表显示一致,不一致应记录差值(正差或负差)或修理或更换;检查启动马达的工作情况,确保马达内无异物(包括冰渣)、无锈蚀、弹簧或其它元件工作灵活,马达启动后能复位。
3.1.7 操作台、油门拉杆及各仪表显示,检查各操纵杆的灵活情况,仪表是否齐全,是否能正确显示其对应部件的工作情况。
3.1.8 液力端,检查柱塞表面的完好情况,密封环组件的密封情况,上水出水阀阀座及阀体的密封情况,柱塞润滑油的型号、稠度、清洁情况,连接润滑油罐的气管线能否正常供气,润滑油管线及单流阀能否正常工作,柱塞的润滑效果。
3.1.9连接上水及出水管线,无阻低压、低高排量循环,检查液力端各部件的工作情况,确保液力端无跑冒滴漏。
3.1.10将试压合格的管线、管汇连接到流程上,以高压、高排量测试大泵、柴油机的整体工作情况,作好工作记录,准备好泵所需配件及旋塞阀修理包。
3.2循环泵工作要求
3.2.1检查电机的额定功率、电压、正运转指示,不明显应作好标
记,并作好记录。
3.2.2检查连轴节。
3.2.3检查离心泵的润滑油油位,不足应加油。
3.2.4检查放液口有无放液阀门,阀门的情况。
3.2.5检查叶轮内有无异物及叶轮盖胶垫的完好情况。
3.2.6检查上水及出水油壬的配接情况。
3.2.7检查手动盘车情况。
3.5.3检查电源电压,并连接电源线,点动运转电机看正反转,反
转应切换电极,再次点动运转电机看正反转,正确后,接上水出水管线检查:离心泵的工作情况(轴封的密封情况),低压及中压管线的水密情况。
3.3倒酸泵
3.3.1按公母接头装配2寸输酸管线,其中管线一头应装1.5米长插
入管。
3.3.2检查电机的额定功率、电压、正运转指示,不明显应作好标
记,并作好记录。
(380V 50HZ)
3.3.3检查柴油机燃油、润滑油、油路及气路滤子,油门、离合器
的工作情况。
3.3.4检查连轴节能否正常工作,齿轮的润滑情况。
3.3.5检查泵内输酸胶管是否完好,泵腔内凡士林的润滑情况。
3.3.6检查上水及出水接头的配接情况,检查接头内的胶垫是否可
用。
3.3.7检查手动盘车情况。
3.3.8检查电源电压,并连接电源线,点动运转电机看正反转,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