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高中历史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高中历史模拟试卷四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韩非子》中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建立了奴隶制国家B.实行了禅让制度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度2.成语“墨守成规”的“墨守”源自墨翟擅长发明各种守城的机械。
有人将他比为“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另外他在政治领域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下列属于墨子政治主张的是()。
A.仁政治国B.专制集权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3.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
”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B.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D.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4.《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B.使用了外科手术C.查阅了《黄帝内经》D.参考了《本草纲目》5.某同学对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进行专题研究。
以下可能成为其首选素材的是()。
A.高转筒车B.素纱单衣C.秘色瓷D.花楼机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材料折射出当时()。
A.商品交易有时间限制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7.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8下高中历史真题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一份中国考古报告中写道:“陶器,除支座外,均为以稻草茎叶、稻壳为羼和料的夹碳黑陶。
”由此可推断出土这种陶器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2.《汉书》载:“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文中的“朕”指的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在历史上,自率部曲百余家,冶铸兵器,渡江作战,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的事件是()。
A.祖逖北伐B.恒温北伐C.张浚北伐D.岳飞北伐4.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
①《沟洫志》②《齐民要术》③《水经注》④《氾胜之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明经、进士B.秀才、进士C.明经、明法D.明法、明书6.苏轼诗曰:“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下列书法作品中为“颜公”创作的是()。
7.两宋时期,风俗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影响的扩大C.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D.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8.《新元史》记载:“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汉人南人贰之。
”此处的“汉人”指的是()。
A.所有的汉族人B.随蒙古人西征的汉族人C.原南宋统治下长江以南的汉族人D.原辽、金统治下的汉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9.古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
”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10.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

第3章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3.1 考纲解读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2 核心讲义一、史学流派与思想概述(一)概念辨析1.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1)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自身体系的理论反思,其中又包涵历史理论的内容,此外还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学家自身的修养、跨学科等内容,但更侧重对历史认识的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学的反思。
(2)历史理论历史理论是指人们对客观历史过程、现象及人物的反思,也就是指对历史学的认识对象的理论反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史学界放眼国外史学研究,系统引进并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使得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的面貌。
2.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1)史学本体论史学本体论即历史本体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社会历史观,但其外延所包括的问题又要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观更为宽广。
所包括的问题大者有社会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在本质上有何异同、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是什么,小者有历史人物的评价、典章制度、历史地名的考证等。
(2)史学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历史认识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其中就包括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认识的结果能否检验以及检验的标准等。
(3)史学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的方式、方法的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它包括历史研究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为宜、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否适合历史研究等。
(4)三者关系①本体论在史学理论体系中居于前提、核心和主导的地位;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史学本体论为前提而推演出来的,但又反过来对史学本体论的发展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3.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这是两种不同的历史哲学流派。
其背景反映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即思辨的哲学和分析的哲学。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史料分析法答案:C解析:高中历史教学通常侧重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习和理解。
讲授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史料分析法则是通过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而实验法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或发现新知识,不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2.题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首次实现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秦朝,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汉朝、唐朝和元朝都是在秦朝之后的历史时期,且都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并非首创。
3.题目: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但文艺复兴并非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4.题目:在《史记》中,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实行分封制,巩固王权B.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D. 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答案:C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答案】 B2、继公民法之后,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其主要原因是()。
A.领土的不断扩张B.帝制取代共和制C.公民矛盾逐渐激化D.社会经济的繁荣【答案】 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五国条约》D.《九国条约》【答案】 D4、下面资料出自于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舍中多有……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反映的是宋代哪一社会现象()A.民间技术精湛B.都市生活丰富C.社会分工精细D.边境贸易繁荣【答案】 B6、西汉初年,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采取的措施是()。
A.接受晁错建议,实行“削藩”B.实行“推恩令”.缩小封地C.设刺史,监察全国地方政治D.精简官吏,提高办事效率【答案】 A7、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三国际成立C.魏玛共和国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 D8、古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
”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答案】 C9、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成功塑造“智绝”“义绝”“奸绝”人物形象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答案】 B10、继公民法之后,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教资考试考几个科目_教资考试的题型

教资考试考几个科目_教资考试的题型教资考试考几个科目1、幼儿园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教资面试不分科目。
2、小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
3、初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历史与社会、科学、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
4、高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通用技术、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题型1、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见的教资题型有4个,它们分别是: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2、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见的教资题型同样有4个,它们分别是:单选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
3、教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个科目是分学科的,即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等,不同学科考试的题型和内容有区别,常见的教资题型包括4个,即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整体来看,教资的考试由主观题和客观题构成,教资客观题通常都是单选题,而教资主观题包括的题型有很多,比如简单题,比如诊断题,比如教学设计题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要求(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公务员中不同岗位对报考者有不同的要求,一些偏教育的岗位需要报考人有教师资格证。
即便是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岗位有教师资格证也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期望大家爱好!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一、单项挑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应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分封制2.年龄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纭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
下列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攻”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仁政”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3.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觉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类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
这些考古发觉证实( )。
A.张骞出使西域B.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C.甘英到达波斯湾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4.我国古代历史上,许多统治者在位期间显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华的局面。
下列局面显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汉武帝大一统D.光武中兴5.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A.戏曲艺术B.诗歌艺术C.绘画艺术D.书法艺术6.热播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是一部以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古装侠义电视剧。
该剧中两个王朝的相同点是( )。
①前者灭亡和后者建立在同一年②定都在同一城市③选官都采取了科举制④都是外戚夺权建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转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显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繁盛,转为以海路为主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清统治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应“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6.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历史教学资源。
(三)教学实施
1.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历史教学内容,对历史概念进行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合理地对历史进行评析。
4.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5.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能够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生成性、终结性等评价类型和定性、定量等评价方式,并在历史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三、试卷结构
模块比例题型
学科知识与能力44%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28% 简答题
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17%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评价11% 材料分析题
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约27% 非选择题:约73%
四、题型示例
教学环节与内容课堂活动所用时间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提问,陈述2′美国的领土扩张动画演示1′20〞
美国的西进运动图片展示,引导提问3′20〞
美国内战的原因小组讨论,陈述与总结12′30〞内战前的南北比较,北强南弱提问与播放录像4′15〞初期南胜北败的原因提问,分析1'54〞《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展示36〞美国内战的胜利图片展示2'30〞独立战争与南北内战的比较小组讨论5'02〞美国两次战争在背景、性质、作用和结果等方面的
异同点
教师提问,总结3'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启示小组讨论与回答4'10〞
思考题:我国的台湾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回家》的音乐声中下
课
40〞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唐代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B.夜市人流如潮
C.街道布局很不整齐
D.国际性的大都市
(2)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是
A.通史体例
B.专题史体例
C.史话体例
D.纪传体例
2.简答题
(1)简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
(2)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主要有哪些内容?
3.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问题:
①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情况?
②如果将该材料用于中日甲午战争一课的教学,可以说明哪些问题?试举一例加以解释。
(2)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美国内战一课的教学过程描述表。
问题:
①你认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②请写出你的改进建议。
4.教学设计题
以下是某版本历史教材中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称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问题:
(1)设计出西周宗法制的教学图示。
(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三个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