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术语
中药标准术语

中药标准术语
中药标准术语通常涉及到中药的质量、规范、检测、命名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标准术语:
1.质量标准:
•外观:描述中药的外部特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性味:描述中药的口感和滋味,如苦、甘、辛、酸、咸等。
•归经:描述中药对人体脏腑经络的作用。
•药效:描述中药的主治作用。
2.规范标准:
•产地:描述中药原材料的产地,地理环境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
•采收时间:规定中药原材料的采收季节,对于一些植物来说,采收时间可能会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
•贮藏:规定中药的贮藏条件,以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
3.检测标准:
•含量测定:测定中药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如有效成分、化学成分等。
•理化指标:测定中药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燃点、相对密度等。
•微生物检测:检测中药中的微生物含量,以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4.命名规范:
•拉丁学名:为中药植物或动物提供的拉丁学名,以确保在国际上具有统一的命名。
•别名:描述中药的其他通用或地方名称。
•英文名:中药的英文翻译,以促进国际交流。
这些标准术语通常在相关的中药标准文献中得到详细说明,这些文献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机构发布。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并遵循这些标准术语是确保中药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基原,品种繁杂、形态各异。
历代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把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经验,概括成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专业术语,是值得珍惜的一份宝贵财富。
一、植物部分1.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3.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6.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
党参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
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2.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4.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5.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17.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18.戴斗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束残存),故有“漏芦戴斗笠”之称。
19.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20.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中医药学名词

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学的研究和应用。
了解中医药学的名词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医药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学名词。
一、中医基本理论名词1.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包括五行相克相生等基本原理。
2.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药学中的核心概念,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3. 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中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理论,气血的失调常常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4.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12个主要经络和8个奇经八脉,通过调节经络可以改善身体的功能。
5.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是中医药学中对人体器官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研究,包括五脏六腑等概念。
二、中药学名词1. 中草药:中草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疾病的草本植物,如人参、黄芪等。
2.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将中草药进行提取和加工后形成的药物,如丸剂、汤剂等。
3. 中药处方:中药处方是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体质开具的药方,包括药名、用量等。
4.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对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如煎煮、蒸制等,以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口感。
5. 中药毒性: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在一定用量下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三、中医诊断名词1. 口诊:口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疾病诊断。
2. 望诊:望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舌苔等进行疾病诊断。
3. 闻诊:闻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嗅闻患者的口臭、体味等进行疾病诊断。
4. 切诊: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疾病诊断。
5. 问诊:问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病情进行疾病诊断。
四、中医治疗名词1. 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
2.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服用中药来调节病情。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集

中医名词术语大全集如下:
以下是中医名词术语的大全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治疗、中药、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
1.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指事物的两种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2.五行:中医理论中的基本分类系统,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每种元素有
其相应的生、克、泄、化关系。
3.气血:中医理论中的基本物质概念,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4.经络:中医理论中的基本通道概念,指人体内的经脉和络脉。
5.八纲:中医诊断中的分类系统,指寒、热、表、里、虚、实、湿、燥八种分类。
中医诊断:
1.望诊: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病人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判断。
2.闻诊: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闻取病人的气味、声音等进行判断。
3.问诊: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病情等进行判断。
4.切诊: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按摩病人的腧穴、肌肉等进行判断。
中医治疗:
1.针灸: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病人的穴位进行治疗。
2.中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草、木、矿物等天然物质进行治疗。
3.推拿: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进行治疗。
4.气功: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练习呼吸、运动等进行治疗。
中药:
1.中药材:中药中所使用的草、木、矿物等天然物质。
2.方剂:中药制剂的一种形式,是将多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配合制成的。
3.药性:中药材的性质分类,包括寒、凉、平、温、热等性质。
4.用药禁忌:中药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禁忌事项,如孕妇忌用、儿童忌用。
中药学名词术语解释..

《中药学》名词术语解释安魂魄:肝藏魂,肺藏魄,魂魄指部分神志活动.又因心主神明(泛指人地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所以安魂魄即安定心神之义,亦称“定魂魄”,药如朱砂,琥珀等.安神解郁:能安定心神,解除肝郁,舒畅情志药物作用,谓之安神解郁.适用于情志抑郁所致地忿怒忧郁,健忘,失眠等,药如合欢皮.安神益智:安定神志,增弗智慧,谓之安神益智.安神益智药性味甘微味微温,用以治疗气血不足所致地神疲倦怠,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健忘等症,药如人参.八纲:在辩证方面,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八纲.八纲是以阴阳作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拔毒:某些有毒药物,局部外用于已溃痈肿,能促使脓液排泄,解除疮毒,谓之“拔毒”或“提毒拔脓”,药如升药,雄黄.本草:为中药学地古称,本草即本源于草之义.五代时期韩保晟谓:“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众也.”故本草是我国历史上记载中药地著作所通用地名称.闭门留寇:“寇”指病邪.在表邪未解,以邪实为主,正气未衰时,若使用具有敛邪之性地补位置药或收敛固涩药,则如关闭大门,留住敌寇,使外邪留恋难去,且损伤正气.补火助阳:治疗阳虚证地方法,扶助脏腑阳气,补益命门之火,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地畏寒肢冷,腰酸脚弱,阳痿尿频者;阴寒内胜,脾阳不足,而见腹冷痛,大便稀溏等症;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心阳衰虚地心悸气短,胸痹心痛之证.药如附子、肉桂.xHAQX。
补命门火;温肾阳作用地一个方面.药性辛热,能补命门之火,治疗命门火衰之证,如五更肾泄,阳痿、尿频,腰膝酸软,浮肿等,药如附子、肉桂.补气安胎:安胎作用之一.通过补气而安胎.补气安胎药药性多甘温,治气虚胎动不安者,药如白术等.补气升阳: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升举阳气.汪谓之补气升阳,补气升阳药性味甘温,有升发之性.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甚则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及其他脏腑下垂,崩漏,便血等症,药如黄芪.补气生津:能补益肺脾之气以资生津液地药物作用,之补气生津,称益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虚,表现为汁出过多,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干,脉或细等症,药如人参、五味子、西洋参.补气养阴:既可补气又可养阴地药物作用.补气养阴药多为甘平之品,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证,药如山药、黄精等.补阳益阴:既能补益肾阳,又能补益肾阴地药物作用,谓之补阳益阴.适用于肾阳、肾阴亏虚所致地腰膝酸痛,阳痿、滑精等证,药如菟丝子.补中益气:即补益脾胃之气,补中益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苦温,适用于中气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甚则中气下陷,出现久泻脱肛,腑腑下垂等症,药如党参,白术.乘沸点服:此为少数芳香切入汤剂地服法.如《本草通玄》谓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经一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乘热点服尤炒”.意为芳香之气地白豆蔻不宜久煎,即使入于汤剂,应当研末乘沸汤调服,其效果更好.虫类熄风:虫药一般为昆虫、环节动物、蠕虫等,其中有善于熄肝风止痉,长于治肝风内动证者,中医称之为“虫类熄风”,如全蝎、昊松、地龙等.除烦止渴:指解除烦燥口渴地药物作用.具有这种功效地药物可以治疗外感热病引起地发热汗出,烦躁口渴等症.如石膏、知母、芦根等.刀圭:古代量取药末地器具,其形状为一端尖而中部略凹陷,如刀柄之圭角.一刀圭约为方寸匕.发汗解表:通过发汗,使邪从外出以解除表邪地药物作用,谓之发汗解表,亦称发表.适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药如麻黄,香薷等.发泡:能刺激皮肤局部发起小泡地药物作用,谓之发泡,发泡疗法可用于疟疾、风湿痹证、芽痛等,药如毛莨.伐胃:克伐胃气之义.大苦大寒之品如黄连、龙胆草等因其苦寒之性,易伤胃气、胃阳、胃津,如查量大久服,脾胃功能受伐,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食少便溏等症,则称苦寒败胃.扶正:中医临床治疗地一个重要法则,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包括针灸、气功及体育锻炼等,而精神地调摄和饮食营养地补充对于扶正具有重要意义.肝风内动:肝凤内动地范围很广,如邪热炽盛,则热盛动风,肝阳升腾无制,则阳化为风,肝地阴血耗损太过,筋脉失养,虚风内动等.以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地阳气升动太过者为多见.可见手足震颤、抽搐,或为筋惕,或为手足蠕动等“风胜则动”地病理表现,甚则可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抽搐痉厥等.攻毒蚀疮:毒辣性强烈,以毒攻毒,腐蚀疮肿地药物作用,谓之攻毒蚀疮.适用于痈疽肿硬不消、癌肿等,药如轻粉、班蝥.固冲摄血:固摄冲脉,止涩崩漏之义.固冲摄血之药皆能补益奇经,止下部出血.适用于冲脉不固所致地月经过多,或崩漏等症,药如龟甲.固精缩尿:固涩精气,缩约小便之义.固精缩尿药味多酸涩,适用于皮肾虚不固,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症,药如桑螵蛸、覆盆子.TIrRG。
常用中药传统术语

常用中药传统术语1、二杠茸:指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2、十大九康:指大黄因个块过大水分不易外泄,受冰冻而内心松散且体轻者,但外表不宜看出,固有十大九康之说。
3、三岔:具有3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三岔,4个侧枝的称死岔。
4、三叉茸:指梅花鹿角具有2个侧枝者。
5、大挺:指二杠茸茸体上部较粗壮的主干部分,习称大挺。
6、子眼:1>指动物角类药材锯口处呈现的蜂窝状小孔;2>指麝香仁呈现的颗粒状;3>植物性药僪类的外果皮密布透明的油室,习称子眼。
7、子眼清楚:指麝香仁油润,颗粒自然疏松,习称子眼清楚。
※:这是鉴别麝香真伪的标志之一。
8、马牙芦:指山参根茎脱落后留下的茎痕边较不齐,中心凹陷,形如马牙,称马牙芦。
9、马牙贝:指川母中炉贝的鳞茎呈长圆锥形,形似马牙,故称马牙贝。
10、马牙窟窿:指根茎类药材茎基脱落后留下的多数排列整齐的圆形空洞,状似马牙痕。
如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的根茎(关升麻)。
11、马尾:指白薇等中药根茎下部的簇生细长须根,因弯曲紧抱状似尾行而称马尾。
12、马头蛇尾瓦楞身:言海马头似马头,全身有似瓦楞的节纹,尾部细向内卷曲似蛇尾的特征。
13、开口子:指青贝药材外层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不抱合,俗称开口子。
14、天丁:为皂角刺的别名。
指皂荚上的棘刺。
15、元宝贝:指浙贝母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一面凸入,一面凹入,形似元宝,故称元宝贝。
16、云头:指白术根茎顶端下陷的圆盘状茎基或牙痕,与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较大瘤状突起形成的云朵状,称云头,或形同如意,又称如意头。
17、云锦花纹:又称云纹。
指何首乌的块根横切面皮层中由多个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
18、五花层:指矿物材料信石中以红、黄、白、褐等色相间夹杂而成的花纹。
19、五影纹:指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质嫩的透视有血丝或呈紫黑色、无裂纹。
20、水波纹:羚角除尖端部分外的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习称水波纹。
21、手捏法:中药经验鉴别方法。
中药鉴定术语

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2.罗盘纹根类药材断面的多轮环状花纹,形似罗盘纹理,如商陆。
3.珍珠盘某些根类药材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如银柴胡。
4.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5.菊花心药材横切面的细密放射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如甘草。
6.疙瘩丁:指白芷药材外皮的皮孔样横向突起。
7.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8.蚯蚓头药材根头部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部,如防风。
9.狮子盘头某些根及根茎药材头部臌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似狮子头部,如党参。
10.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有密集浅黄色茎叶残痕,形似金包头部。
11.鹦哥嘴天麻一端残留的棕红色干枯的芽,形似鹦哥嘴。
12.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13.过桥(过江枝) 黄连的根茎有一段较细长,但部分节间很长,光滑如茎杆,称“过桥”或“过江枝”。
14.起霜:指苍朮折断放置稍久后折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为苍朮醇和β-桉油醇的混合物),又称为“白毛”。
一般认为生“白毛”的苍朮质量较佳。
15.火炬头:款冬花的花头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外表面呈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有白色绵毛状物,习称火炬头。
16.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17.钉头:指赭石上有圆形乳头状凸起。
18.怀中抱月松贝的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紧抱小鳞片,小鳞片只露一部分如新月形。
19.通天眼:专指羚羊角上部无角塞,中空。
对光透视,上半段可见一条细孔道直通角尖。
20.铁线纹:指野山参主根上端外皮呈深色的环纹。
为野山参的鉴别要点。
21珍珠点:指野山参须根上生有的小瘤状突起,又称“珍珠疙瘩”。
22.马牙柱:指人工合成的块状朱砂断面呈纤维柱状、针状结晶(习称“马牙柱”)。
23. 乌金衣:指牛黄表面的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有时可见。
24. 挂甲:又称透甲。
是指牛黄少许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成黄色,持久不褪,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内。
中药鉴定术语

中药常用鉴定术语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九眼独活:为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根茎的别称,因其上有多数凹窝(茎痕)呈串珠状排列。
巴掌:指人参播种后第三年生出的1枚掌状5出复叶,称巴掌。
二甲子:指人参种子播种后第三年,地上茎分出的两枚掌状复叶,称~三花:指人参播种后第一年生出的一枚三出复叶,称三花。
三星:指款冬的头状花序由三个花朵连在一起,称三星或连三朵。
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边条参:是栽培人参的一种,生长年限较长,一般是8~9年,其中倒栽2~3次,并整形下须,使成人形。
其特点是芦长、身长、腿长,体型较美。
灯台子:指人参播种后分出三桠,每桠着生一枚掌状复叶、名为灯台子,一般自第五年以后才有。
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人参。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皮部白色,木质部淡黄色,恰似金玉相映,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桔梗等。
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山参、人参。
珍珠须:野山参须根上的点状突起,形似珍珠。
枣核艼:指山参根茎上的不定根较粗短,两端尖细,状似大枣之核,故称枣核艼。
将军肩:朝鲜红参的芦头与参体连接处,平直而不凹陷。
蟋蟀纹:朝鲜红参表面呈棕红色、土黄色或棕褐色,参体有细皱纹,形如蟋蟀腹部的环纹纹理。
铁线纹:指山参主根上端较粗的部分具细密,深的黑色横环纹,习称铁线纹。
黄马褂:指人参采收季节不当,浆汁不足或加工不及时导致人参浆汁减少,加工成红参后参体上部的栓皮木化不透朋,呈现土黄色,形同穿了一件黄色的马褂。
落肩膀:野山参根上端较阔的部分逐渐下落,不平整。
雁脖芦:指野山参芦头细长扭曲,状似大雁之脖,习称雁脖芦横灵体:指山参的主根体壮、粗短、参腿近平行横向生长的参体,习称横灵体。
上与钩齐,下与底平:指以往采收钩藤时的茎枝留取部分上方与向下弯曲的变态枝剪齐,下方与变态枝底部平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
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p@/!+$^{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 I(ucB<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E:T<mI?d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W`^'hka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LpeQx\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k'&BAC.K,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VZ'[\3J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Dr$k6kZ}'U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A{.!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s[NkPh9&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cjHo?m'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BLkx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Dz:A.x@$*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 V^ Z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S3EY9:^ C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iuESeDG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c [sydl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t>N~PX-r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O`E-r*-O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JGOry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KhNsUQk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h:-ZXIv?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Ul"I-K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c[J?`8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Z8E-(@`q5Q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Z<L}ur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_QBN/KE9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u^|c_5J(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6D-|[3rXr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waI?X2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m;x:'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2?P H||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x1]-J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l4\Tdz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kY,ox@~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ypU-/}Cf,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GWFF.Mo^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VyX5MVh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8tfM,.]_i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a+'k#m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mJ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yY[9\!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H4Z.|@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cWtuI(.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5(zdM)Y745.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yPrF2@#XZ/46.佛指甲:蕲蛇末端的三角形深灰色角质的鳞片。
s&h-J[$i47.怀中抱月:松贝的大瓣鳞叶如心形,小瓣在大者之中,露出“新月形”。
BP4xXdG48.沙眼:根类药材表皮上中央部分凹陷的圆形突起,如银柴胡。
pfBe24q49.鸡爪连:黄连根茎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味如连。
l1bkhA b50.鸡肠朴:厚朴的根皮呈单筒状,常弯曲,形如鸡肠。
dI%?uk51.鸡骨常山:常山的根质地坚硬,形如鸡骨状。
InI>So%e|<52.鸡头黄精:黄精的根茎略呈圆锥状,形如鸡头。
_01wRsm%253.岗纹:泽泻的块茎表面呈环形纹理突起。
VV;%q3}:54.串珠状:根茎类药材状似串起来的珠子,如甘遂。
W#)X@Tl-E55.金心玉兰:药材的横切面皮部白色,木质部淡黄色,恰似金玉相映,如桔梗。
NbC2N)L456.金盏银盆(金盏银盘):指黄芪的横切面皮部淡白色,木部黄色。
-"NK"nb57.金钱环:某些药材(果实)的花残基周围略呈环状并微突起的圆圈,形似金钱的环形,如香橼、枳壳等。
T>f6V 558.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有密集浅黄色茎叶残痕,形似金包头部。
|1GOm=GNK59.顶手:金银花的花蕾肉质较厚,干燥后较硬,握之有顶手的感觉。
VKkvf"X60.罗盘纹:根类药材断面的多轮环状花纹,形似罗盘纹理,如商陆。
/GVjesN61.虎皮斑:炉贝表面具棕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纹。
ta6>St7.62.枣核芋:人参芦头上生长的不定根,粗短而两头尖细,形似枣核状。
42~.N =263.青翘:连翘表面绿褐色,多不开裂者。
s7afj- t64.狮子头:某些根及根茎药材头部臌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似狮子头部,如银柴胡、三七等。
U?an\rv65.冒槽:用特制槽针插入麝香囊内,转动槽针,抽出槽针时可见香仁先平槽,然后冒出槽面的现象。
DuNindo 866.珍珠盘:鹿角的基部盈状突起,形似珍珠。
"={*0P67.珍珠须:野山参须根上的点状突起,形似珍珠。
Cdy,8*68.珍珠疙瘩:合欢皮表面密生的棕色或棕红色的椭圆形横向皮孔。
$|xSM 269.亮银星:药材断面在光照下可见的点状亮星,多为药材成分的结晶,如厚朴。
"w$,`M?270.挂甲:少许牛黄用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且经久不退。
F)KR8 (71.透甲:将牛黄用水调和后,均匀地涂于指甲上,清凉透入指头。
=6qTz3t72.星点: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髓部有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的小点状纹理,形似小星,如大黄。
R)BXN~dQ73.将军肩:朝鲜红参的芦头与参体连接处,平直而不凹陷。
h}! 9?:E74.铁线纹:野山参的主根上端有细而深的环纹线。
,,BP}f+l$75.胶口镜面:白僵蚕的断面平坦,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棕黑色,光亮,内有四个亮圈(丝腺环)。
~5`oNa76.通天眼:羚羊角对光透视,角内的中心有一细孔直通顶端。
En1LGi4#77.宽肩膀:野山参的根茎顶部较宽且丰满,形似肩膀。
$:%E<j 4Dn78.起筋:梅花鹿茸的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
yw$4Hlj579.涡纹:马宝的剖面呈旋涡状层纹。
+^lB"OcOX@80.蚯蚓头:药材根头部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部,如防风。
C6[W/,eS81.黄马褂:人参表面皱纹较细,上部呈土黄色。
k`Ifl)82.菠萝纹:海龙体表具有突起的花纹图案,类似菠萝表面的钉纹。
i4,p\rE083.菊花心:药材横切面的细密放射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如甘草。
\OA{&G.84.银皮:麝香囊内皮层灰白色的薄的皮膜。
~<f[7dBv85.铜皮铁骨:三七表面黄亮似铜色,中心呈铁灰色,质地坚硬如骨。
z,G_&5|f%86.堆花芦:生长时间较长的野山参芦头中部,芦碗渐密,四面环生,形似堆花。
!CWe1Dm87.棕眼:根茎类药材表面密集的窝眼点,如半夏。
z' "7zLQ88.筋脉点:根及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的棕色或灰白色点状纹理,如天花粉。
R ,qQ-C<89.落肩膀:野山参根上端较阔的部分逐渐下落,不平整。
d(o=)!p90.雁脖芦:野山参芦头细长,呈螺旋状,上部扭曲,形似雁的脖子。
VFL^-tXnA^91.翘鼻头:蕲蛇头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
'ZW(Hjrd92.锦纹:某些根茎类药材的横切面上有许多星点和黄色或棕红色的纹理,相互交错如锦状。
如大黄。
^iMr't\b93.靴朴:厚朴的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形似靴口状。
Q !;syJBb.94.槟榔碴:大黄的切面显示出的红白相间纹理。
JP5e=Z<95.缩皮凸肉:指山柰的横切面的外皮收缩,中部(肉质)鼓凸。
ZOqS"3j! j96.蝴蝶芦:朝鲜红参的芦头大而坚实,芦碗明显,常呈双芦,形如蝴蝶。
w'2FYe{wj97.鹦哥嘴:天麻一端残留的棕红色干枯的芽,形似鹦哥嘴。
,2nu*+6Y/98.蟋蟀纹:朝鲜红参表面呈棕红色、土黄色或棕褐色,参体有细皱纹,形如蟋蟀纹理。
172G99.糙皮:药材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粗皮易成片状剥落,如地骨皮。
m!/TJhiQ100.蟹壳黄:瓜蒌皮表面皱缩均匀,橙黄色,形如蒸熟的螃蟹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