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贫困地区发展情况
柳州市贫困户“脱贫摘帽”后可持续生计分析

柳州市贫困户“脱贫摘帽”后可持续生计分析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贫困地区。
多年来,柳州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脱贫摘帽只是第一步,贫困户能否实现可持续生计,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柳州市贫困户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脱贫摘帽的意义脱贫摘帽是指因收入达到当地规定的脱贫标准,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定,退出贫困户的行列,成为不再受贫困困扰的家庭。
脱贫摘帽意味着贫困户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享受更多的社会权利和福利。
对柳州市来说,脱贫摘帽意味着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提升,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城市形象得到改善,对外交往得到增强,应用科技和生产力都得到提升,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分析1. 就业和收入脱贫摘帽后,贫困户需要稳定的就业和增加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在柳州市,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政策和项目,帮助脱贫户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
由于技能和资源的限制,一些贫困户难以持续增加收入,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脱贫户的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同时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就业机会,促进脱贫户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
2. 教育和医疗教育和医疗是脱贫户可持续生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贫困户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通过医疗,贫困户可以获得更好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病致贫的风险。
柳州市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脱贫户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并加强对脱贫户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和生活。
3. 产业和生产产业和生产是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支撑。
柳州市政府需要引导脱贫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和生产方式,提供相关的生产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销售,增加收入。
广西防返贫帮扶情况汇报

广西防返贫帮扶情况汇报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广西防返贫帮扶工作的一名文档创作者,我将向大家汇报广西防返贫帮扶情况。
首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建立了贫困户台账,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教育医疗等方面,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帮扶和支持。
其次,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引进优质农产品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来源。
政府还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的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
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还注重教育医疗方面的扶贫工作。
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支持力度,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方式,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防返贫帮扶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但是也要看到,广西防返贫帮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教育医疗资源还不够均衡等。
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不断完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帮扶和支持,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广西防返贫帮扶工作的进展,及时记录和汇报相关情况,为广西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朋友一起携手,共同努力,为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广西这十年的发展变化真是令人惊喜的

广西这十年的发展变化真是令人惊喜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令人惊喜。
通过政府的积
极推动和经济改革的措施,广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取得了
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该地区的一些主要发展变化。
经济增长
广西的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该地区的产业
结构得到了调整和升级,传统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改善,工业和服务
业的比重在经济中增加。
广西主要发展了农产品加工、玉米种植、
旅游业等领域,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高速公路、铁路、
机场等交通设施得到了大规模建设和改善,不仅提高了交通便利性,也促进了地区间的联系和经济发展。
旅游业发展
广西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地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得到了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例如,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和南宁青秀山等地成为了知名的旅游胜地。
生态环境保护
在发展的同时,广西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该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环境保护监管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广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水、空气质量得到了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和医疗改善
广西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和扩充,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
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广西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广西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令人惊喜,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和医疗的改善为广西的未来发
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西视察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广西视察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今天,我们一行在广西省对农村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视察,现将所见所闻汇报如下: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广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下,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在视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广西省各地的农田面积在不断扩大,而且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了以水果、茶叶、甘蔗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产业。
同时,农民种养结合,很多地方发展了养殖业,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来源。
此外,广西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在视察中,我们发现广西省各地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仅如此,广西省开展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提高了农田灌溉水平,缓解了缺水问题。
同时,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广西省每个乡镇都有了电力供应保障,解决了农户用电难的问题。
此外,广西省还在农村建设了信息化服务站,方便了农民的信息获取。
三、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广西省在扶贫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西省注重实施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广西省还开展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
在视察中,我们看到很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广西省也进行了一系列工作。
在防治土壤污染、水污染等方面,广西省开展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了农村环境治理。
此外,广西省还积极推动了农村生态建设,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了农产品的优质和安全。
综上所述,广西省在农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希望广西省各级领导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关注,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农村工作的改善和发展。
广西致贫返贫情况汇报

广西致贫返贫情况汇报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推动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贫困人口出现了返贫现象,这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下面将对广西致贫返贫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致贫原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一部分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生活条件极为艰难。
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贫困户由于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以及个人致富能力不足等原因,出现了返贫现象。
其次,针对致贫返贫情况,广西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扶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农村电商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来源。
二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贫困户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扶持和技能培训,导致脱贫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等方面的不便影响了贫困户的生活和就业。
三是一些贫困户自身致富能力不足,缺乏创业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
加大教育医疗资源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条件。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
同时,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自身致富能力。
总的来说,广西自治区政府将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努力解决致贫返贫问题,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共同参与扶贫事业,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帮助。
广西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产业发展现状广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广西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广西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广西拥有较为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目前,广西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红薯等,产量稳定增长。
此外,广西还以种植水果、茶叶、花卉等特色产业著称,其中香蕉、柑橘、菠萝等水果的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其次,广西的工业产业也有所发展。
广西地处南方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便利,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广西在矿产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石油、有色金属、铝、锰、锡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同时,广西还积极开展了煤炭、化工、电力、食品加工等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广西工业的多元化发展。
另外,广西的旅游业也在迅速发展。
广西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如世界自然遗产地——桂林山水、南宁的青秀山、北海的银滩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近年来,广西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广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广西还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广西正在加大对教育、医疗、金融、物流、文化等服务业的投入,建设一批现代化的服务业基地。
广西还开展了“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模式的探索,推动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总体而言,广西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广西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广西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广西的产业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产业的扶持力度。
综上所述,广西产业发展现状总体良好,农业、工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在持续发展壮大。
随着广西的不断努力和政府的支持,相信广西的产业发展将会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
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问题分析

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问题分析南方五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这些地区境内分布着许多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分析,探讨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症结所在1.基础设施滞后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缺乏,这导致了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居民生活水平低下。
由于交通不便,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对于市场信息获取难度较大,难以进行市场化的农业生产。
同时,由于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制约了它们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业生产落后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落后,农产品标准差距较大,这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低廉,对于这些地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政策在这些地区实施,农民的土地流转增加,然而由于政策的实施难度和流转制度不健全,这些地区的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投资欲望不强,这也使得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
3.金融服务不足在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缺乏,居民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这制约了这些地区的企业和居民的发展。
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扶持力度,但由于这些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薄弱,仍存在很多困难。
二、农村贫困地区发展解决方案1.基础设施建设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力度,政府和社会力量可以合作进行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和改造,进一步提高这些地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2.农业发展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需要在农业发展方面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增加对于农业生产的投资,引导农民增加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
同时,应加强对于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3.金融扶持南方五省农村贫困地区需要增加对于金融服务的扶持,例如开展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并提供优惠贷款政策等,增加这些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能力,让这些地区可持续发展。
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 F 3 2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 4 2 4 5 ( 2 0 1 3 ) 0 4 一 O O 4 O 一 0 5
弱, 农 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 , 自然资源少 , 区位优势不
土地 的使用权 , 无所有 权 , 农 村土地 承包经 营权 不得用
于抵押 ,而贫 困县少数 民族地 区农 民由于收入较低 , 资
明显 , 导致社会资本不愿 意到这些 地 区从事农业 生产开 发 活动 , 这严重抑制 了农业产业 化进程 的推进 和农 民收 入 水平的提高和结构 的改善 高 , 转移 支付 占其他收入 比重 大 。2 0 1 1
中 共南宁 市委党 校学 报
2 0 1 3 年第4 期
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分析
钟成林 巢 文
[ 摘要] 为 了实现持续快速稳 步提 升广西贫 困县农 民收入 水平的 目标 。 缩 小与 非贫 困县农 民收入 水平的差距 , 对广西贫 困县农 民收入 水平的现状 、 特 点、 影 响 因素及作 用机理进行 了理论分析 。 广西贫
以及农村居 民内部之 间的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之 势 , 国 家统计 局公 布的数 据显 示 , 2 0 1 2年我 国城 乡居 民的基
截至 2 0 1 2 年, 广西共 有融安 县 、 马 山县 、 上林 县等
国家 级 贫 困县 2 8个 ,占广 西 县 级 行 政 单 位 总 数 的
2 5 . 6 9 %, 其 中少数 民族 自治县 1 0个 , 占3 5 . 7 %。贫 困县 人 口总数为 9 7 4 . 3 4万人 , 占广 西人 口总数 的 1 8 . 2 2 %, 其 中农村人 口为 8 5 0 . 7 5 万 ,占贫 困县人 口总数 的 8 9 . 8 %。 贫 困 县 行 政 区域 面 积 为 7 . 8 7 , 占广 西 国 土 面 积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贫困地区发展情况
2008/11/28
---------------------------------------------------------------------------------------------------
“十五”期间,广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贫困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广泛受益,农村贫困发生率继续下降,农村反贫困取得了新的进展。
2006年全区49个贫困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2亿元,占全区GDP的23.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4亿元、347亿元、28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4.4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17.8%。
广西以49个贫困县和406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相对贫困人口为对象,以贫困村规划为基础,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广西扶贫开发工作多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西贫困人口显著下降,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1978年到2005年,全区农村未解决温饱人口从2100万下降到76万,贫困发生率从70%左右下降到2.4%。
49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0元(当年价,下同)增加到1990元,人均产粮从不足200公斤增加到360公斤,贫困群众的住房、衣着、食物结构有了改善。
第二,贫困县特色产业基本形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贫困地区芒果、板栗、龙眼、甘蔗、桑蚕、药材、剑麻等名、特、优、新品种有了长足发展,利用扶贫资金扶持群众新种、改造农、林、果、药、茶及水产畜牧业生产基地近900万亩,平均每年建设30多万亩。
新建一批制糖、水电、矿产开采加工、林果加工等工业项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49个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由1985年51.8亿元(当年价,下同)增长到2006年9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3.3亿元增长到85亿元,高于同期全区的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370元增长到7800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由24元增长到690元,分别增长了21和29倍。
第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改善。
多年来通过扶贫开发修建基本农田13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1万亩,修建水利、水池、水柜47万多处,解决和改善了887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了大批农田灌溉;新建、改扩建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道路10.4万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柏油路、乡乡通等级公路,全区90%以上的村委会和部分自然屯通了汽车;新架设输变电线路3万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电,村委会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农村邮电通讯迅速发展。
建设沼气池168万座,49个贫困县退耕还林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有了提高。
第四,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人口素质逐步
提高。
在大力消除劳动力文盲的同时,广西平均每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农村普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科学种养水平得到提高。
大力培训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抓好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
全面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改造农村学校危房,利用扶贫资金支助少数民族儿童入学,使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青少年初中升学率明显提高。
全区乡乡建有卫生院,大部分村委会建有卫生室,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缓解,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地区司扶贫处提供)
信息来源:地区经济司子站[E-mail推荐] [字体:大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