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挥发油测定法

附录ⅩD.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含量(%)。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挥发油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挥发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范围:原辅质量
1.仪器与用具
1.1500ml圆底烧瓶,挥发油测定器,回流冷凝器。
以上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1.2水,用去离子水。
1.3乳胶管,连接冷凝器与水管
1.4电热套。
2.操作方法
2.1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2.2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2.3置加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
2.4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下端到达刻度0线5mm处为止、
2.5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例油层下降至其下端恰与零刻度齐,读取挥发油量。
3.注意事项
3.1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3.2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4.计算
挥发油量
4.1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100%(ml/g)
供试品重量。
挥发油测定法(2005年药典)

附录10D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
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 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1 简述1.1 本规程适用于按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成分的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的挥发油含量。
1.2 挥发油测定法系利用供试品初水蒸馏时,挥发油和水能一起蒸馏出,经回流冷凝管冷却并滴入挥发达测定器中,据二者互不混溶,且相对密度不同而分层,馏出的水经特殊设计的挥发油测定器下端的连通装置不断溢流入固底烧瓶中、而挥发油则留在测定器中。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药材挥发油测定法
一目的:制定挥发油测定法,规范药材的检验及验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挥发油测定法。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
1.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2.仪器
2.1 1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
2.2 挥发油测定器
2.3 回流冷凝管
3.测定法
3.1 甲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它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端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3.1 乙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含量(%)。
连翘中挥发油测定标准

连翘中挥发油测定标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蒸馏法:将连翘样品加入蒸馏瓶中,加入适量水,用水蒸气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用乙醚提取,蒸干乙醚,称量得到挥发油的质量。
2.气相色谱法:将经过适当处理的连翘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出挥发油中的各种成分,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出各种成分的含量。
3.紫外分光光度法:将连翘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挥发油浓度的关系计算出挥发油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定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挥发油含量结果,因此在进行测定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定。
挥发油实验

挥发油(volatileoils)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实验中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冷压法等进行提取[1]。
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是将水蒸气通入不溶或难溶于水但有一定挥发性的有机物质中,使该有机物质在低于100℃的温度下,随着水蒸气一起蒸馏来。
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安全、不污染环境、成本低、避免了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残留对油质造成影响等特点,是有效提取中药挥发油的重要方法。
但由于存在原料易受热易焦化,或使成分发生变化,所得挥发油的芳香气味也可能变味,往往降低作为香料的价值等局限性,降低了其一定的使用价值。
笔者针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挥发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中存在的问题1.1所选中药材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挥发油在植物体中的存在部位常各不相同,有的全株植物中都含有,有的则在花、果、叶、根或根茎部分的某一器官中含量较多,随植物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
有的同一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同,其所含的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也有差异。
薄荷、桉叶、花椒、姜黄等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在《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已经规定,这些药材中,根茎类、种子类药材挥发油的提取含量通常都能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但薄荷、荆芥等草质药材,由于质地柔软疏松,药材在加工、干燥、贮存的过程中挥发油易散失;市场上很难购得挥发油含量合格的药材,药材不符合规定的就更难保证挥发油的提取效果。
1.2药材的处理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1.2.1贮存时间挥发油成分在常温下能自行挥发和氧化。
因此,贮存时间愈久,挥发油成分的含量愈低,气味消失愈严重,实验效果愈差。
1.2.2药材粒度《中国药典》规定,测定用的供试品须预先粉碎,使能通过2~3号筛,但粉末不宜过细,粉碎过细,可能导致油室或油细胞破碎过多,在粉碎过程中造成挥发油散失过多,而且过细的粉末加水加热时成糊状,容易引起焦化和暴沸现象。
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

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
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是常用于中药材中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蒸馏法将中药材中挥发性成分分离出来,然后以干燥后建立的定量容器中收集挥发油,并以重量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具体步骤如下:
1.取适量的中药材研磨成均匀的粉末状。
2.将2克左右的中药材粉末放入蒸馏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水蒸气蒸馏。
3.在蒸馏器中加入氯仿等有机溶剂,将挥发油从水相中萃取出来。
4.将有机相收集于干燥的量筒中,在60°C下加热除去有机溶剂。
5.将得到的挥发油重量与中药原料的质量比较,得到挥发油含量。
该方法具有简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但缺点是不能区分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组成,对于不同种类的挥发油测量的灵敏度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甲法测定挥发油的原理

甲法测定挥发油的原理挥发油是指在常温下容易蒸发和挥发的液体油类物质。
挥发油广泛应用于印刷、油漆、香水、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挥发油的测定。
测定挥发油的原理主要涉及挥发油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和挥发的过程及相关性质。
1.常温蒸发原理:挥发油在常温下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常温蒸发。
常温下,挥发油分子的能量分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挥发油分子表面上的高能量分子会以一定概率从液体中脱离,并进入气相。
而同时,气相中的高能量分子又会以一定概率被液体吸附。
在平衡状态下,液体和气相之间的分子转移速率相等,保持了一定的液-气平衡。
2.相关性质测定:测定挥发油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刻画挥发油的特性。
(1)密度:挥发油的密度与分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有关。
以挥发油的密度为参考可以衡量其疏水性和挥发性。
(2)相对挥发度:相对挥发度是挥发油的挥发性的定量标志。
通过与参照标准物质(如正庚烷)进行比较,可以根据其相对挥发度确定挥发油的挥发性。
(3)沸点:沸点是挥发油的重要性质之一,指的是在大气压下液体沸腾的温度。
挥发油的沸点是表征其挥发性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蒸馏等方法进行测定。
3.测定方法:常用的挥发油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密度测定:通过传统的比重法,利用已知密度的物质作为参考,通过比较高精度测量样品密度的方法来测定挥发油的密度。
(2)气相色谱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通过样品的挥发和分离来测定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
(3)热重分析法:通过将样品加热,测量样品失重的变化来测定挥发油的含量,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样品挥发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来确定挥发油的含量。
(4)蒸馏法:根据挥发油的沸点差异,通过连续加热和冷凝的方法将样品进行蒸馏分离,得到不同组分的挥发油,并根据各组分的质量来定量测定挥发油的含量。
总之,测定挥发油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挥发油在常温下的蒸发和挥发过程,以及挥发油的相关性质。
通过测定密度、相对挥发度、沸点等指标,可以对挥发油的组成和性质进行评估和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Ⅹ D 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
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挠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