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略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略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依“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为李煜。
他是中主李?第六子,多才多艺,尤笃好文学,二十五岁时嗣位为南唐后主。
可年轻懦弱的帝王李煜,在国事日蹙的残酷现实面前,不思振作,不知进取,只图厚纳金帛、殷勤事宋,以苟安免祸。
以声色自娱,借以忘忧,做一个诗酒风流的皇帝。
金陵城破,李煜由南唐国主,沦为降臣,天上人间的沧桑巨变,终于使他领悟到了失国亡家的深悲巨痛,领悟到了一个弱者的悲哀,三年后结束了他可悲可叹的人生。
“四十二年间,做个一个繁华凄凉的梦”,清人余怀因此有言:“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为人主”。
郭?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对于李煜的评论,有人予以同情,有人指责他荒淫酒色、自亡其国。
然而,作为词史上的李煜,确是五代词坛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他的词,今存虽不多,但其词感人力量之深,艺术成就之高,古今罕有,显示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直言坦率、真切动人词是抒情的艺术,其最大感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抒情。
一个成功的抒情诗人,他必定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
李煜,就是这样一个抒写“真”性情的伟大诗人。
《浣溪沙》这首词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醉眼朦胧的君王,拈花赏舞,逸乐之情,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来了。
只有李煜这样真性情的词人,才能把他的宫廷享乐生活如此真实、典型地昭示于人。
再如《菩萨蛮》,毫不隐晦,直言情事,把自己的密约偷欢,男女恋情,逼真动人的坦告于世。
能如此抒写自己的情怀,李煜真是一个主观纯情的诗人。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词,最感人处在于其真情流露、纯任性灵,不夸张、不掩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直言坦率地表现出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
(二)忧愁深广、感慨遥深试读李煜词总有一种深挚沉郁、令人难以承当的苦痛,特具感人魅力。
在国势危艰面前,李后主实是欢少苦多,表面的繁华掩饰不住内心的沉痛。
李煜的诗词特点

李煜的诗词特点
李煜是中国南唐末年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李煜的诗词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李煜的诗词充满了浓郁的爱情色彩。
他以自身的不幸婚姻经历为背景,
表达了深沉的爱情之情感。
他的诗作中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和痴迷,赋予了爱情一种神圣而纯净的意义。
其次,李煜的诗词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感悟。
他热爱大自然,对山水和
四季变化有着深刻的触动。
他以独特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能力,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得淋漓尽致,流露出对自然界的独特感悟和心灵的共鸣。
第三,李煜的诗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他广泛涉猎古人作品,熟悉古代文化,尤其擅长运用典故和古诗词,使他的作品带有浓重的古风,散发出雅致和博学的气息。
他的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增强了作品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最后,李煜的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对自身遭遇
的反思,也有对人生苦难、生老病死的思考。
他通过诗词表达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从而启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体味。
总体而言,李煜的诗词特点在于其浓烈的爱情色彩、对自然的深刻描写与感悟、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所推崇和赞美。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
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
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
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
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
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
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
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
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
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李煜词的艺术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后主,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他的
词作以其豪放洒脱、深情苦楚而著称。
下面列举一些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自抒忧愁,深情苦楚
•李煜词充满了自抒忧愁的情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哀怨和痛楚。
他借词抒发心中之情,笔触纤细却表达深刻,让人
感受到他的忧伤和痛苦。
•他的词作往往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热烈渴望和无尽哀怨。
他的词语饱含情感,激荡着读者心中的情绪。
豪放洒脱,意境广阔
•尽管李煜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但他的词作却不乏豪放洒脱之气。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忧愁寄托于广阔的意境之中,使其情感显得更加凄凉壮美。
•李煜以秋天、夜晚等寓意广阔的意象来烘托自己的痛苦情感,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形成了意境宽广的艺术效果。
这
种手法使他的词作既自然流畅又富有诗意。
显达其才,自成一家
•李煜的词作在南宋以后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唐之绝艳也”。
他以独特的艺术天赋和才情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煜深受王安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词语简洁明快,运用了许多新颖的表达方式。
他善于把握词牌的特点和音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及他独有的艺术手法。
总结
李煜词的艺术独具特色,以自抒忧愁,深情苦楚为主题,同时兼
具豪放洒脱和深邃广阔的意境。
他的词作凭借独特的才情和艺术天赋,在南宋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煜的词作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和痛楚,却又不乏豪放洒脱之气,使读者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他的情感
世界。
结合作品简述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南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因其杰出的才华和丰富的情感,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代表。
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哀婉动人为特点,表现出了南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表达技巧。
他能够用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出诸如春天、雨天、月夜等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感受,让人们在阅读中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美妙。
其次,李煜词的艺术特色还在于他的情感真挚。
他将自己深沉的情感倾注于作品中,表达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对真爱的追求、对世事的思考等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最后,李煜词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他的意境优美和音韵和谐上。
他的词作中,常常用富有韵律美的押韵手法和多样化的语汇,赋予了词作更多的韵味和美感,使人们在阅读中得到身心愉悦的感受。
总之,李煜词作品的艺术特色丰富而深刻,既具有时代特征,又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情感。
在今天,学习李煜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也可以启迪人们对生命、情感和文化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索。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一)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一)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李煜是北宋末年人,被尊号为南唐宝应天子。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位词人,其创作的词作充满了个人情感和艺术特色。
下面列举一些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1. 抒发个人情感
李煜词作表达了作者深切的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生活、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他以真挚的感情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2. 纵情抒怀的笔法
李煜词作具有纵情抒怀的笔法,他将个人的悲苦、忧愁、欢乐等情感都放在词作之中,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及对生活的思考。
3. 艺术形象的独特塑造
李煜词作中的艺术形象独特而生动,他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形象,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使词作更加生动丰富。
4. 语言简洁、扣人心弦
李煜词作以语言简洁明快而脍炙人口,他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了极
丰富的意境,读者读来常常扣人心弦,产生共鸣。
5. 唯美主义情怀
李煜词作中融入了唯美主义的情怀,他倡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化
的美好生活,对自然、爱情、人生、艺术等领域都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和向往。
总结:李煜词作以其个人情感真挚、艺术形象独特塑造、语言简
洁扣人心弦等特点,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优秀词人的卓越艺术创作水平。
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心情与情感,也展现了唯美主义的精神
追求,对中国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煜词的艺术特征

三、 对 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烈 字 字 血 泪
词 取 得 艺 术 成 就 的一 个 主要 因素 。他 所 运 用 的语 言 都 是 清 纯 明朗 的 , 如《 一 斛珠 》 ( 晓 妆初 过 ) 、 《 菩 萨蛮》 ( 花 明月 暗 笼 轻 雾 ) 、 《 浣溪沙》 ( 红E t 已高三丈透 ) 等 首 都 摒 弃 了许 多 装 饰 、 涂 抹 的用 法 , 用 的都 是 清 纯 明 朗的句子 , 有 时 还 吸 取 一 些 生 动 的 口语 , 如“ 酒 恶” 、 “ 些儿个” 、 “ 忙杀 ” 之类。 李煜人宋以后的作品 , 由 于 生 活作 风 、 思 想 感 情 的转 变 , 表 现 手 法 也更 加 熟 练 , 对 于艺 术 语 言 的创 造 达 到 了更 高 的 境 地 。如 “ 人生 仇恨何难 免” ( 《 子 夜 歌》 ) , “ 多少恨 ” ( 《 望江南》 ) , “ 闲梦远” ( 《 望江梅 》 ) , “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 虞美人》 ) , “ 帘外雨 潺潺 ” ( 《 浪 淘沙 》 ) 等首 , 包 蕴 着 许 多 不 容 易 明 白说 出 的 内 容 , 但 谈 起 来 竞 像 脱 口而 出 , 随笔写成 , 看 不 出一 点锻 炼 的 痕迹 而 自然 达 到 清 纯 明 朗 的境 地 。 李 煜 词 在 语 言 方 面 之 所 以 能 够 达 到 如 此 的 境 地, 是 和 他 用 字 造 句 的精 炼 准 确 分 不 开 的 。 《 乌夜啼》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一个 “ 锁” 字把 作者 当时那种 无 法 与 他 人诉 说 的 离 愁 别恨 表 达 的 淋 淳 尽 致 ,是非 常形 象 生 动 的传 神 之 字 。 李 煜 的词 在 艺 术 上 取 得 了很 大 的成 就 ,对 后 世 的影 响很 大 。 李 煜 后 期 词 与 前 期 词 相较 , 内容 上 发 生 了 明 显 的 变化 ,突破 了传 统 词 只写 男 女 私 情 的狭 小
李煜词的内容

李煜词的内容
李煜的词作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宫廷生活: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宫廷的繁华和奢靡的享乐构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他的词中,可以看到他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和感受,如《长相思·一重山》中描述的山远天高、烟水寒的景象,以及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的场景。
2. 爱情与离别:李煜的词中也有许多表达男女相思之情的作品,如《长相思·一重山》中的“相思枫叶丹”,以及《乌夜啼》中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此外,他的词中也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痛苦,如《浪淘沙》中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 故国之思: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的词中自然少不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回忆。
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他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表达了对故国的无尽哀思和悔恨。
4. 人生感悟:李煜的词中也有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如《相见欢》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总的来说,李煜的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遗产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摘要]李煜是我国词中帝子,亦是南唐亡国之君。
因其个人经历的特殊性,造就了李煜词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特点的高度性。
本文从作品中所呈现的思想内容、李煜对艺术技巧的创新和作品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映三个方面对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李煜词内容艺术特点一、前言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洞晓音律,工书善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尤以词见长。
李煜在治理国家上无疑是失败的,他的享乐、懦弱、优柔寡断和信佛佞佛最终使他成为亡国之君。
可谓是:“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苦痛的遭遇,才成就了李煜词更高的艺术魅力。
李煜存词三十余首,由于经历由帝王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明显表现出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貌。
前期的词主要是宫廷生活和男女爱情的反映,其间也有一些离情别绪的抒写;后期的词主要是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及今昔对比的凄凉与哀痛。
李煜词在两个时期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纷繁复杂的情感内容李煜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在文化环境中长大,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
父亲李璟在词作上的成就对李煜以后的词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李煜自身的佛教素养对其思想的影响甚远。
宫廷中的文化氛围也是李煜之后能够成为一代词的大家的重要因素。
因此,帝王身份带给李煜丰富的文化素养,对于李煜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李煜在这个时期过的是极尽奢华的享乐生活,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首词没有太大的思想内涵,而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奢侈的生活状态,其中关于宫廷中通宵达旦歌舞狂欢、纵情享乐的情景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
他周旋于大小周后的爱情之中,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镂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坦率地写出了自己在大周后生病期间,与小周后幽会的一个生活片段。
词中丝毫没有了帝王的矜持与尊贵,充满了世俗的人情味。
虽然极其俚俗,却也极为真切,虽无意于感人,却也率真可爱,动人情思。
李煜在这个时期也抒写了表达别离和伤感情调的词,数量虽少,但其艺术成就颇高。
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由遍地落梅般的相思之情令自己烦乱惆怅到自己内心绵绵不绝的哀伤愁苦难以排解,真实地反映出李煜对弟弟从善入宋而不得归的思念之情,感情缱绻婉转,语言明净自然。
‘更行更远还生’与‘拂了一身还满’相呼应,更是烘托出李煜的绵绵愁绪。
当李煜看到南唐无法挽回的行将灭亡的命运,他从声色和爱情中清醒,词风也趋于成熟,流露出伤感、无奈的情怀。
如《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长夜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词表现出李煜人生观的转变,从中流露出忧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词中“静”、“空”两字说明小庭空冷、院深而人静的环境,并且李煜另辟蹊径,从听砧人听到这种声音而引起相思之情的角度来写相思,连着两个“断续”的使用,更加助长了相思之情。
感情纯朴真挚,风格清新,词句雅致脱俗,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李煜在最后还是摆脱不了亡国之君、阶下囚的命运。
由皇帝变成阶下囚这样的遭遇或许我们并不能感同身受,我们更不能体会李煜内心那复杂的愁苦心绪。
因此,这样痛苦的遭遇使得李煜长久沉溺于亡国前后的落差体验中,他将个人愁苦与国破家亡相联系,赋于自身一种普遍的历史无常悲感,进而升华为宇宙人生悲剧性的感悟与审视。
李煜词风也由春愁闺怨转变为人世沧桑,提升了词的抒情境界。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词的名篇,亦是他的绝笔。
这首词表现了李煜儿时的欢乐、登基的兴奋、婚后的温馨和对吟唱作乐的喜悦;也表现出对错杀潘佑、李平的悔恨和肉袒出降的耻辱;同时今昔境遇的对比,更反衬出自己沦为阶下囚的凄凉和江山易主的惆怅。
“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美好的景观,人们只嫌看不够赏不足。
可此时的李煜希望这一切都消失掉。
因为李煜现今的境遇,让他回想以往美好的光景,无疑是在他伤痕累累的心口上撒盐。
“东风”、“昨夜”又激起他对故国的思念。
“雕栏玉砌”又使他联想到江山易主的苦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仿佛是李煜对自己的提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他内心的答案,他将内心抽象的愁思化作具体的江水,深刻表达了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故后世将他评为“千古情种”!三、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一)极具个性化的抒情特色李煜的词,如叶嘉莹所说,是真纯的,没有节制、反省的投注。
王国维说过,客观的诗人,“不可不多阅世”;主观的诗人,“不必多阅世”。
李煜在政治上所表现的平庸、稚嫩,在文学上所表现的才华,都昭示着他主观诗人的身份。
因此,李煜能够用其敏锐、独特、纯挚的词风打动读者。
将一个人的悲哀,化作所有有生人类共同的悲哀。
如《浪淘沙》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概括了很多他乡作客之人的共同感受。
“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李煜独特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普遍存在的离愁别恨的高度概括。
本色天然,不加修饰。
这个抒情特色在李煜词的前后期都有表现,如前期作品,《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借春草无际形容离恨不绝如缕难以排解,语言朴素自然。
又如后期作品,《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起句“多少恨”,彰显本色,富有激情。
而“还似”二字流畅灵动,反衬出今日愁恨之深。
体现了李煜“真实”的特点,情真景真事真,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情感真挚,凝重深沉。
王国维说过,李煜不失赤子之心,而他的赤子之心是他的敏锐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的一种投注。
这个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李煜词的后期作品,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暗含了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和忏悔意识,是他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地拷问。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是李煜亡国后的反思之作,是国破家亡的坦率自白,情感真挚。
讲述了自己亡国之时的悲苦心情,对自己多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心情。
“几曾识干戈”短短五个字,饱含了他心中深切的悔恨和懊恼。
(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平常的事物创造出新的意象。
李煜营造的意象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如:水在李煜词中是以绵绵不绝,循环往复,温柔浩瀚的角色出现的。
如《虞美人》中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水来写愁之漫长,愁之多,已成了千古名句。
还如《相见欢》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升华为对整个历史与人生的慨叹和悔恨。
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
李煜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的苦痛,情感深邃真挚。
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首句自画形象,“无言独上”,隐寓心中愁思郁积,二、三句以景色渲染愁情。
其中“锁”字极富意味;一则指院落紧闭,环境冷清;二则暗示出“囚居”,一种沦为阶下囚的感慨;三则可隐约感觉词人内心正被忧愁困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三句,直抒胸臆,以具象写抽象,深刻而入微的语言将千丝万缕难以言状而又无法排遣的离愁直倾而出。
结尾一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更将那是恨是悔无从说起而又令人哀痛至极的离愁别恨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
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李煜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愁闷寄托于梦境,在梦中抒情。
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李煜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醒后,再写梦境。
梦中梦后的强烈反差,烘托出李煜今昔之别的苦痛。
“别时容易见时难”在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中,蕴含着李煜的故国之思,夹杂着他的伤心和悔恨!而流水、落花、春去凸现了他对人生的绝望。
(三)自成一派的艺术美感多用口语和白描,带有民歌情趣,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南唐词由于受江南吴歌的影响,与西蜀词相比更注重内心的感受,故而感情真挚。
李煜的一些作品,明显带有民歌的情趣,如《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写闺思念远,描写女性的服饰姿容,深秋风物,自然、明朗,抒情真挚。
词中带有江南吴侬软语的语言风格,清丽隽永,风神秀绝。
四、总结李煜是悲剧性的人物,他的一生伴随着动荡不安。
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的地位,他在词中寻找寄托,用词来抒发内心的惆怅、苦闷和绝望。
纵观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李煜是以一颗真纯的词心与人交流的,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不仅深深打动了各个时代的读者,而且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参考文献:【1】《唐宋诗词典故趣闻》冯继魁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2(2009年1月重印)【2】《诗词歌赋》洪涛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中华传统文化丛书)【3】《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叶嘉莹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第四章论李煜词)【4】《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第五讲、第六讲李煜)【5】《唐宋词新读》杨柳编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第26页词中帝子——李煜)【6】《唐宋词综论》刘尊明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第119页第六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