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
李煜词作中的情感研究

李煜词作中的情感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李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诗人,李煜诗词与精神世界都有其独特性,这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李煜本人亡国之君的悲惨命运息息相关。
本文分析了李煜词作在亡国前后二个不同时期的截然不同情感特征和在词作中的体现,前期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后期词风哀婉凄凉,充满忧伤气质,多抒发了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恰恰真实地反应出一个真实李后主的赤子纯真之情。
关键词:李煜;情感;词作;一.引言在古代文学传统词作的发展历程里,李煜词作已然成为不朽的丰碑。
李煜的词总是泛着浪漫与悲苦并具的情感,南唐经济高度繁荣,文风相对开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李煜等诗人情感意识开始苏醒,李煜以自己真淳的性情,高超的艺术功力,把自己一生所历,凝铸成动人的词章,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李煜之词,比之前人之作,实现了重大突破。
自温庭筠作为第一个文人专力作词以来,词人为词多离不开女人的影子,夸饰女子的用具之工,描摹女子的娇媚之态,叙写与她们的情事,表达恋别相思绮怨之情,即使韦庄、冯延巳、李璟也概莫能外,只不过是程度浓淡而已[1]。
而当词作历史到了李煜手中,才渐转闺情绮怨而为士大夫的人生感遇。
李煜年轻时贵为公子,其词作多写宫廷欢娱和男女情爱,入宋后所作的亡国悲恨词,完全抛弃了女人的影子,抒写的正是他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感,使词承载了更其广泛的内容,从而扩大了词表现生活、抒写性灵的范围,士大夫所怀有的种种情感,无不借词记传出来。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让人们接受和崇拜,作为一个象征,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
他的天真、他的浪漫、他的悲伤,无一不体现出其作为文人的“真”,正是他的“真”成就了其在中国诗词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试论李煜前后期词中悲剧感情的一致性

试论李煜前后期词中悲剧感情的一致性李煜的词一般以来是以亡国(公元975年)为界限,分为前期与后期。
其中,前期词被认为受花间词影响较大,内容仅限于表现男女之情或奢靡的宫廷生活。
虽比花间词作品清新自然,但价值不大。
宋元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肉袒出降,软禁为囚的这一亡国契机,使其后期的词作突破了原先狭小的宫廷范围,升华到了人生的悲剧体验。
但笔者认为,李煜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与李煜本人内在的悲剧感情相联系,前后期词中的悲剧色彩具有一致性,不能以亡国这单一界线为根据,将其传承的作品截然分开。
本文将从李煜的生平经历和词作所流露的感情来分析论证这一点。
一、李煜前期的词李煜于公元937年出生。
作为当时中原王朝的南唐渐次受到别国的影响。
公元960年,南唐由于受到后周的军事危协,去帝号,改称国主。
李煜于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在看似高高在上的君主帝王生活中,李煜的生活与情感实早已蒙上了一层阴影,只是到亡国这一事件才凸现出来。
这片阴影一方面来自长兄的猜忌:在李煜继位之前,当时的太子弘翼“恶其有奇表”,并对李煜有无形的震慑力。
李煜不得不远离政事,表现出自己的归隐之心,其间有《渔夫》二首。
另一方面,是在继位1/ 6后处处面临艰险处境,一举一动都受到宋人的监视和挟持。
宋人无名氏《五国故事》中言:“煜袭位,因登楼,建金鸡以肆赦,太祖闻之大怒。
”李煜不得不束手称臣,年年向宋纳贡取悦宋帝,以维护自身的地位。
这些恐惧与悲伤的感情可以从他的词作中略窥一二。
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词的开篇就描写宫殿内的享乐生活:红日已高,金炉内依旧香气缭绕。
宫里的地毯也因舞女而起了皱。
佳人们的舞姿更是令人沉醉,所以不时地嗅花蕊的清香来解酒。
这一切似乎都在夸耀宫廷的幸福生活,可最后一句“别殿遥闻箫鼓奏”,“别殿”指什么呢,是南唐的某个宫殿吗?不尽然,皇帝在此殿,南唐的别殿应该是寂静的。
大学语文《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

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摘要:一个“真”字就囊括了这个人的词。
他的词真实、具体、率真,从内心出发,自然流露,抒发真挚的情感。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富有才华的词人。
他的作品具有清朗、高爽的意境,影响深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等等这些名句可以说家喻户晓,被很多人引用。
他前后期的创作风格不同,后期真挚深沉的情感更加深刻的表现了他的人生感悟。
关键字:自然真挚深沉新词风忧患意识引言:也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以说很失败,但他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在艺术上的才华非常高,诗文、书法、绘画、音律无一不精,最擅长的便是词。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的词描写的大都以宫廷之中饮酒作乐和男欢女爱为题材,词风柔丽妩媚绮艳;后期大多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和追忆昔日的生活,格调凄凉、哀婉、深沉,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我们将走进李煜后期词的创作世界,体会他的“真”。
一、自然真挚的语言直白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纵观李煜的所有词,语言都是自然的,表达的情感都是真挚的,坦率的,直白的。
1、善用对比,加深内心的愁与悔恨。
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是作者李煜降宋后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
第一二句概括了自己国家的历史年代和领土范围,和《渡江诗》“江南江北旧家乡,四十年来梦一场”情境相似。
“凤阁龙楼”就是彩绘着龙和凤的楼台殿阁,属帝王之家。
“连霄汉”是形容其高大,好像接着九霄银河一样。
“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树茂盛得像缠的烟萝那样多得不可胜数。
“几曾识干戈”意思是我哪里认识和操习干戈,也就是哪里懂得战争呢。
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
李煜亡国前后诗词变化

李煜亡国前后诗词变化
李煜的作品可以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后变化如下:前期所做的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
后期所做的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前后荣与辱、乐与悲的强烈反差,极大地改变了李煜的性情与气质,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浅论李煜词的亡国情怀

浅论李煜词的亡国情怀李煜被俘前后写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词。
国破家亡的遭遇对他在词坛上争得“词中之帝”的称谓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煜被俘前的词作特征:题材狭窄,以反映纵情逸乐等宫中生活为主;李煜被俘后的词作特征:题材厚重,以表现思乡亡国悲怆情感为主。
李煜的典型代表作《虞美人》有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书以血泪”的艺术超越,为其成为“词中之帝”奠定了基础。
亡国后的词作及其表现出的亡国情怀,成就了李煜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使他成为承前启后,可追唐诗的一代宗师。
标签:李煜词作;题材厚重;艺术超越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的第六子,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多陵即位。
在位十五年,宋开宝七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第二年十一月城被攻破。
后主肉袒出城降宋,被俘到汴京,封违命候。
太宗即位后,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因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
李煜善于书法,绘画、且精通音律。
但最能体现其才华的还是他的词作。
李煜的词在早期和后期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被俘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从一国之君伦为亡国之奴,悬殊的境遇使他更加体会到人生的悲凉,故国之恨,亡国之痛成为李煜词突出的感情色彩。
也正是这种国破家亡的特殊遭遇,使他的作品产生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为他成为“词中之帝”奠定了基础。
一、被俘前的词作特征——题材狭窄,以反映纵情逸乐生活为主作为一国之君,李煜属于那种不恤民情,纵情声色的“昏君”。
因此他的词作题材局限性很大,缺少反映社会、反映人民生活的深刻思想内涵。
多为华丽词藻的堆砌,艳语连绵,词里词外不乏“花间派”婉丽、柔靡的气息。
这个时期李煜的词大多是描写宫廷生活的艳丽、慵倦和淫靡,风格近似于“花间派”,是李煜沉溺声色的真实写照。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小议李煜词前后期特点探究

小议李煜词前后期特点探究李煜,一个被龙袍羁绊的才子,一个为政事所耽搁的隐者,一个被案牍所劳形的词人和艺术家……他是个亡国之君,但每当谈起他对于后世在文学、美学包括历史上的作用或贡献时,又不得不使人内心布满冲突和惋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至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肯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尽道诗言志,挥毫以畅谈。
观李煜之词,可晓其心志;以其身世浮沉、世事变迁为依据,可以明确地将其创作阶段分期。
李煜的创作阶段分期分两段——亡国被俘前与后。
通过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的特点可推断出降宋前应多为宴乐、对于女性的工笔描写之作。
有据以证之,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彻头彻尾一副奢华淫逸之景象;再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亦是如此。
对于李煜前期词,很少有人问津,后人可能更钟情于李煜降宋之后的亡国之音,比如《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等。
是皆为以泪洗面、去国怀乡之忧思、痛如切肤的难眠随想;其点睛之句比比皆是,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直接描写表现出感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绪好像江水绵绵不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秦淮残梦忆繁华,对于往事可回想而不行及的无奈;还有《破阵子》中“最是荒唐祠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个亡国之君颜面尽失的尴尬与痛楚。
浅谈李煜的情感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情感特色内容提要:李煜的词代表唐五代词的较高成就,其词感情真切,深深打动着读者,其中流露出了深深的忏悔之情和对人生的不懈探索以及寻求精神家园的决心。
本文从真情实感、忏悔之情、探索精神、寻觅精神家园这几方面来论述李煜词在抒发情感方面的特色一个亮点。
南唐后主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他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尽情放歌其亡国的深悲巨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用血泪写成的不朽之作,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①李煜词所体现的?且恢终娉系孛娑宰约旱牧榛辏 醋庞谔剿魃 挠篮阌胱杂傻娜松 龋 且恢侄匀松 ⒍允澜绲闹占 厍小R舱 怯伤 匀死唷⒍杂钪娴闹占 厍校 顾 拇收凵涑銮楦绪攘Γ 善浯实那楦绪攘Γ 沟美铎洗试谥泄 糯 手邢碛卸捞氐募壑怠U媲槭蹈?李煜词感情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
李煜阅世浅,性情直率,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目,要么,全身心地去拥抱欢乐,企图寻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宁而又平静的精神家园;要么时时以泪洗脸,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的亡国之乡之恨,李煜当上偏安皇帝,有过短暂的欢乐,然而经历了人去屋空的家庭不幸后,他对南唐小王朝的内外交困感同身受,他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流露出了阴郁的哀伤,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后来南唐王朝亡国的深悲巨痛更是感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菩萨啼》表面上写离愁,而实际上是表达自己的亡国去乡之恨。
上片写景以“无言独上”起首,隐窝心中愁思郁积,这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
孤独者偏登楼,正因伤心人别有怀抱,不可与人者,只可面对自然。
“月如钩”三字如画,背景为一片明朗的夜空,正与词人之心互为观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冷清的环境中院落紧闭,词人幽居在此,心被忧愁困锁。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doc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李煜是我国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大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词大多抒发亡国之和怀旧伤今之情,风格沉郁。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具体表现呢?其又有什么价值呢?一、柔靡的原因及表现南唐于公元937年内李璟建立,地处长江中下游一带,全国三十五州,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地理条件相当优越。
不但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环境也比较安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因战乱而南迁的北方流民。
另外,唐中宗李璟在位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奖励耕织、减轻赋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这使南唐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当时少有的繁荣气象。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安定的环境,繁荣的经济既是文学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后来的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温床。
据宋代陈世修《阳春集》序云:“金陵盛时,内外无事,相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以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时人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生活情形的:“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南唐,张义方《奉和圣制无日大雪登楼诗》)。
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李璟开始,南唐的统治阶层已经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之中了。
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也充分地展示了南唐庶和繁华。
李煜亡国后回忆南唐昔日的繁盛之景写道:“……三千里地山河,凤阁琼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破阵子》)。
这种楼阁亭台林立、奇花异草遍地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生活的富丽铺张之景和金陵的繁华气象。
而南唐的这种富足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物质保障。
其二,思想上的极端自由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另一关键因素,其思想上的自由性主要是由他身份地位决定的。
在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能否得到君王宠幸是文人能否改变自己命运,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摘要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段意外的邂逅,误结识敌友,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独树一帜,堪为后人称道。
李煜前后期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歌咏了他的富贵繁华,歌咏了真诚的亲情、友情、爱情;而后期的词,则表现了人生的巨大失落与缺憾带来的内心深重的创伤。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本文重点介绍前后期词的风格并品味其中的情感。
关键词:李煜、情感、词AbstractTease a fate, wrong raw imperial family, some unexpected encounter, misuse acquainted friend and foe, a palace revolution, no return ...... you embark talented, book good painting, poetry can be good at words, but also through temperament, a person pronouns was later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helpless fate would have it, you Wanwusangzhi, extravagant life, advocating deities, also engraved on Jun dossier on the history of subjugation. - He i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Li Yu, his word is unique, worthy of praise for posterity. Li Yu before the latter word in subjugation for the sector, after two periods of pre-term points, singing his wealth and prosperity, singing a sincere affection, friendship, love; while the latter wor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emendous loss of life and shortcomings with deep wounds to the heart. In fact, on the whole, whether it is pre-intoxicated, or post-quest, are carrying out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paradis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re-and post style and taste which the word emotion.Keywords:Li Yu, emotions, word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浮沉的李后主 (1)2.柔靡的前期词 (2)2.1历史背景 (2)2.2前期词赏析 (2)2.3情感分析 (4)3.沉郁的后期词 (5)3.1历史背景 (5)3.3情感分析 (6)参考文献 (8)1.浮沉的李后主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他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
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
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其后半生的软禁生活,两年多后,被宋太宗毒死。
虽然李煜懦弱无能、治国无道,但他自小生长在优越的艺术环境,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培养。
所以李煜不仅能作诗词,而且擅长书法绘画、精通音乐。
李煜书法很有特点,有“金错刀”的美名。
他还特别喜欢画墨竹,有“铁钩锁”之称。
李煜最大的成就就是作词,他的一生几乎都与诗词打交道。
他的诗词随着由皇帝到亡国奴的剧烈变化,其前后两期的词风也有很大的变化。
一代懦弱的君王失去了南唐的江山,悲痛是他李煜自己的,但是他以那些一首首不朽的词成为中国词坛上一代大师!2.柔靡的前期词2.1历史背景:公元961年,李煜在金陵即南唐国主位,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刚刚登基的李煜也有一份责任,关心政务,但内心却十分厌倦,依然沉溺于他的艺术世界和花前月下,利用权利收集善集珍本图书、字画。
尤其是得到《霓裳羽衣曲》的残本后,大喜过望,令周后整理(大周后,李煜结发之妻,望族之女,乳名“蔷”)。
周后终于完成了《霓裳羽衣曲》。
宫女窅娘以一双小脚,细嫩挑巧,擅长《霓裳舞衣曲》而得到李后主的宠幸,元宵之夜,在皇宫正殿中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缨络,光辉夺目。
那莲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莲来,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后主与周后并肩欣赏。
李煜爱子忡宣四岁时夭亡,李煜、周后伤心欲绝,周后更是一病不起。
周后的妹妹(后来的小周后,乳名薇)来到宫中探望,薇已经出落的国色天香,与周后的沉稳、娴熟相比更多了些妩媚和妖娆。
李煜相见顿时坠入情网。
周薇常常对镜自怜,深恐自己这般才貌,将来落入俗人之手,见后主有意,遂芳心暗许。
病中周蔷心明如镜,为保持自己家族的地位,默许,并着意冷淡李煜。
于是二人在红罗小亭恣意幽会。
后主不顾群臣阻挠,与小周后举行大婚,盛况空前。
后主醉生梦死,沉溺在与周薇的爱情之中。
小周后性爱绿色,所穿衣服,都尚青碧,妃嫔宫人,一齐效法。
有一富人,染成一匹绉绢,晒在苑内,夜间遗忘未曾收取,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鲜明,后主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于是妃嫔宫人,竟收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小周后陪伴着后主过着美满欢娱的生活。
2.2前期词赏析:《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在李煜整日沉湎酒色的时候,赵匡胤已经羽翼丰满,基本平定了北方,对江南虎视眈眈。
李煜置大臣利用赵匡胤攻打北方的时机,对其进行偷袭建议于不顾,错误地发动了对南越的战争,战败,国力日衰。
《菩萨蛮》一: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是写后主与小周后幽会的事。
小周后是大周后(即昭惠后)之妹。
15岁时,因探视病重的姐姐入了宫,后主立刻爱上了她,瞒着大周后,与她私通,大周后忽一日欣开床幔看见自己的妹妹,惊问:“你什么时候来的?”小周后不知避嫌,答道:“进宫几天了。
”大周后明白必是后主不顾夫妻情义,趁她生病,霸占了她的妹妹。
当时转身向床里躺卧,不肯再见后主。
这首词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双袜着地,一手提鞋,带着慌张的神情而又轻轻地跑着的形象,真是一张挺好的画面。
后段先描绘她会见男人时的激情,表达了自己火热的爱情。
由于机会的难得,不能不纵情玩乐,描写虽涉猥亵,但很大胆,很率真。
只有后主之情和他的笔,才会把本人的风流韵事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菩萨蛮》二: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许多人认为这首词也是李煜为小周后而作,但当时的南唐后宫佳丽云集,不乏多才多艺的女子,李煜所欢也不止一二人而已,因此以泛指所欢为是。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开篇便渲染出一派浓郁的诗意气氛,一个身居于蓬莱仙苑,容貌如天台仙女的女子,可见其美不待言。
在雕金镂玉、琳琅满目的厅堂中,正值美人午睡,雍容华贵,十四个字便勾勒出一个略带神秘的静谧境界。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透过门隙将视线转向内室,首先见到抛散在枕畔的女子长发,长发乌黑、柔软,如“翠云”而光亮美丽;绣衣异香四散,再次突出了女子的美丽。
词的上阕纯写静态,先叙人叙物,续而声、色,俱幽雅动人。
下阕由静态转为动态:“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诗人偷偷地溜进了虚掩门户的内室,却不小心触动了嵌有珠宝装饰物的门环,发出的响声惊醒了梦中的“天台女”。
此后的两句将词的意境升华到了顶点:“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慢”同“曼”,毛熙震《女冠子》云:“修娥慢脸,不语檀心一点。
”“慢脸”则形容了女子的美丽和气韵。
这里的“天台女”,必定是与词人有着深厚感情的,她由被惊醒到“相看无限情”,不但不惊怒,反而是情韵悠悠,情思绵绵。
整首词从审美的角度开始,以两相爱悦的感情结尾;上阕是静态的描写,突出了女子的美丽可爱;下阕有洗练跳动的细节描写,组合成生动丰富的情节,令人读之觉气韵悠长,绚烂美丽。
2.3情感分析(1)对奢靡慵懒的生活状态的自我陶醉;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更加使我们看到李煜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
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李煜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他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
(2)对浪漫爱情的歌颂;李煜是个情种,后周显德元年(954),18岁的李煜同南唐重臣周宗之女娥皇(大周后)结为伉俪。
娥皇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特别擅弹琵琶,并凭借残谱复原了已经失传200多年的《霓裳羽衣曲》。
李煜与娥皇结合后,不仅找到了生活中的知己,也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
周后重病以后,李煜与周后的妹妹幽会,继续享受爱情带来的美好。
因此李煜常常作词歌颂爱情。
亲情,友情,爱情在李煜心中是最珍贵的,他前期的词主要是对这些感情的歌颂,陶醉于这些美好的情感之中,虽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更多的还是对这些感情充满寄托。
3.沉郁的后期词3.1历史背景:周后病亡,李煜十分悲痛。
李煜对周蔷的爱是一种尊重,知己之爱。
周薇留在了宫中。
赵匡胤步步紧逼,展开了对南唐的战争,后主战败,割让江北诸洲土地,并降为国主,向北宋称臣,年年纳贡,并派自己的弟弟到北宋当人质。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绝来朝为借口,发兵10万,战船数千艘,联合吴越,从长江顺利直下进攻南唐。